YOURNET.CN

标题: 繁华竞逐何老先,人杰地灵和盛恒!———游邯郸———朱家大院·老道泉·何家大院 [打印本页]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2:53
标题: 繁华竞逐何老先,人杰地灵和盛恒!———游邯郸———朱家大院·老道泉·何家大院

周六天气晴好,适宜户外活动,与朋友相约骑行游览。

目的地:邯郸县(康庄水库);武安市(朱家大院);峰峰矿区(何家大院、老道泉水库)~

线路:邯郸市新世纪商业广场——人民西路——邯武快速路(需绕行未竣工的邯武斜拉桥一段)——师窑——康庄(康庄水库)——姬庄——野河——胡峪——流泉——淑村(朱家大院)——南大社(何家大院)——老道泉水库(小屯矿北)——史村——东河口——青兰高速引线——邯郸西环——赵王城遗址公园——邯郸南环——邯郸市新世纪商业广场,全程60公里左右。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2:54

秀美的康庄水库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2:57

    位于武安市淑村镇淑村的朱家庄园,占地七千五百平方米,大小十四座院落,房屋四百余间,这个至今保存完好的晚清至民国建筑群,历尽百年风雨沧桑,见证了朱家的兴衰历史,在二00八年九月年被评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让我们一起走进了百年大院——朱家庄园,亲自去感受它的建筑风格、文化魅力和传奇故事。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04

   在大淑村的朱家大院门口,恰巧碰见一辆运水车正给大院里的水窖蓄水,老人热情的让我们进入大门,一览整个大院的全貌。说实话,现在的朱家大院房屋年久失修,有些建筑梁断屋塌,变成了残垣断壁或一片废墟,令人惋惜。站在屋顶,纵观朱家大院,整个建筑设计合理,布局整齐,美观、大方、气派,宛若一盘棋。偌大一片建筑被整齐地分割为大大小小若干院落,每个院落分开即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四合院,合并又是一个大的建筑群体,且院院相连,道道相通,只有其族人熟悉路径。再及看每个院内都有正房及东西厢房、厨房和门楼,在房屋的角落里还留有茅厕暗门。面对这些破败荒凉的院落,空空的房屋、楼阁,陈旧欲坠的门窗,斑驳风化的青砖墙及那些雕刻精美的房檐花纹,还有院落中那几颗孤零零的老树,我们依然可以透过沧桑,从中看出当年朱家门第光耀、富甲一方的豪门气势,不由为朱家大院整个建筑的巧妙构思、设计及布局而赞叹不已。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09

朱家大院的故事之一

朱家大院的规模、形成年代、主人

在武安市南部淑村镇淑村村的西南角,有一处城堡式的古建筑群,号称百年大院----朱家庄园,这处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品位很高的庄园,南北长150米,东西宽50米,占地面积七千五百平方米,大小十四座院落,房屋四百余间,至今保存完好。提起朱家庄园和朱家所经营的买卖商号,方圆几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庄园形成于光绪年间前期,大规模扩建是在晚清至民国初年,距今已有百年的岁月。庄园的主人名叫朱文义(又叫朱文有),经商发家,创办商号《和盛恒》,买卖商号遍及华北内蒙,是武安县在晚清至民国的首富,当时流传这样的顺口溜“北至包头张家口,南至彭城彰德府(今安阳),商号买卖钱财多,武安淑村朱文有”。有这样的口碑,足见朱家的名望与富足。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18

朱家大院的故事之二

庄园的建筑特点:与大多数北方民居一样,受封建封闭思想和战乱防御的影响 ,朱家庄园的特点之一是城堡式格局。庄园北临大街闹市,不设正门,自西向东有三座院落,这三座院落的门楼不高,但是建筑装饰十分精美,东数第一和第二座院落的门楼造型是中国北方民居传统的翘檐抱厦式,其中东数第三座院落门楼的立柱砖雕和拱券式门洞造型带有明显的西方罗马式建筑特点,这一中西结合的民居门楼造型和主人的文化底蕴以及接受西方教育的先进思想有很大的关系,把西洋建筑风格与传统的中国北方民居门楼造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一设计为朱家独创,在全国的民居大院中是不多见的。

由于朱家以经营商号买卖为主,来往的客商多,这三座院落西面的两座就相当于商会会馆,在此接待客人,商谈买卖,如果客商当天不走,也可以在此吃饭住宿,房间内装饰豪华精美,客人的饮食起居,专门有人伺候,服务的水平相当于现代的五星级大酒店,而且全部是免费的,据说这一招为朱家引来了无数的客商,是朱家的买卖越做越大。,抢劫者没能得手,没有遭到一次成功的抢劫。据传说朱家光看家护院的就有二十多人,而且都受过严格的武功和抢械训练,又有三个著名的镖师,除了看家护院外,经常外出护镖,每年光用以防卫的白银就有三百两之多,从这一点上看,足见朱家买卖之大,财力之雄厚,防御之完备。

特点之二是文化品位很高。从北侧一个院落沿楼梯登上庄园的屋顶上,向南望去可以看到一个个院落,整齐排列,如建筑的几何平面图一样,线条分明,屋顶外侧用青砖灰瓦组合成不同的精美图案外之间还有砖道相连,院落之间有过街楼相连,从屋顶可以下到任何一个院落之中,而院落下边又有暗道可以从这家走到那家。这一巧妙的设计是借鉴了大社何家大院的建筑特点(朱家是与何家联姻后发迹的)整个庄园大小十四座院落建筑分格无一雷同。从朱家发迹到新中国成立,他们后代的文化程度都很高,如台湾的朱新之,包头的朱新得等,从这一点上看朱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文化品位的追求是不惜重金的,也称的上是百年儒商。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26

朱家大院故事之三

朱家的发迹史

朱家庄园发迹的第一代主人叫朱文义,大致出生在在清同治末光绪初武安县淑村朱家巷(现叫长寿巷)一个贫穷的家庭,长到十四岁时,由于家庭贫穷,无力再继续读书,而年龄又小,不能干体力活,他的父亲给他找了一个在典当行当小伙计的差事。

话说武安县在清朝时期,是商贾云集,买卖商号多如牛毛的富庶之地,在当时有名气的大镇有八个,如阳邑、和村、伯延、淑村等。淑村位于武安县的南部,是武安县山南十三个村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是鼓山以东的商品集散地,沿街两旁到处是商号店铺,据记载当时商铺有二百家之多,在方圆几十里之内,淑村是会最多的一个村,现在仍然保留着五个,在过去农村的全部是敬神的庙会,而淑村没有一个是庙会,全部是商品交换买卖,除会外,每逢二五八又为大集,大街上整日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处处为客人着想的服务理念为当铺迎来了许多回头客,不但为当铺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也深得老掌柜的喜欢,不出三年,把经商的本领,除全部学到手外,在生意上还有许多创新思路和方法,把整个当铺料理的井井有条,生意做的红红火火,经营的业绩也超过了老掌柜,为王家挣足了钱财,从这一点上看,朱文义天生就是经商的料。

一晃五年过去了,朱文义已经长成二十岁的大小伙子,到了找媳妇的年龄,虽然小伙子长的眉清目秀,聪明能干,学了一身经商的本领,用现在的话来讲,也就是一个打工的小伙计,忙活一年到头也只挣五两现银,加上他父亲给人家打短工挣的钱,虽然可以勉强度日,但家庭依然贫穷,许多人家的姑娘虽然喜欢朱家小子,但一打听他家的条件,都只好作罢,在方圆几里地已无姑娘愿意嫁给朱家小子,这样婚事就耽搁下来了。又过来两年,朱家小子已成了二十二岁的大龄青年娶媳妇成了他父母为其操心头疼的大事。                      

话分两头,在离淑村五里路的南大社村,有一个武安县山南的首富大财主,名叫何芝瑞,又叫何老先,他家拥有土地八千多亩,大小院落二十六座,在当时何家的财富实力与何家大院在方圆几十里地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中大社村周围的淑村、邵庄、香山、西部的南正峪都有何家的粮仓和山货仓库,当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北至洺河川,南至漳河边,要数庄园好,武安何老先”。何老先生有两个儿子,他大儿子何兑清(考秀才未中后潜心钻研中医)的第一个孩子是个是个姑娘,虽然是个女孩,但见到隔辈人,何老先也是很高兴,经常看望抱抱何家的长门长女,一晃三年过去了,小姑娘不但长的俊俏,也聪明伶俐能说会道,非常讨人喜欢,还常常跑到她爷爷的屋里逗她爷爷开心,何老先非常喜欢这个小孙女,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给这个小孙女留着,何老先无论外出收租还是办事,再忙再累,进的家门不顾掸尘洗脸,第一件事就是先看一看抱一抱他视为的掌上明珠小孙女,从这一点上看,何老先对这个小孙女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何家虽然人丁兴旺,子孙众多,但这个小孙女在她爷爷的眼里的地位超过了其他的人,格外对她疼爱有加,总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小姑娘长到五岁,突发一场疾病,高烧不止,她的爷爷何老先更是彻夜难眠,昼夜守在身旁,遍请名医,近到村里的有名郎中,远到武安县城的名医世家,甚至还请到了保定府的名医,只要看好孙女的病,无论花多少钱花钱,都舍得出,名医请了无数,整整折腾了两个多月,小姑娘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落下了终身残疾,一条腿瘸了,行走必须拄拐杖,用现在的医学名词看,小姑娘得的病是脊髓灰质炎,也就是小儿麻痹症。小姑娘腿虽然残疾了,但她的爷爷对她更加疼爱她,长到七岁,上了自家的学堂,一直到了十八岁,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虽然不精,但样样都学会,绣花做针线活,照样拿的起放的下。
何家是大财主,特别是到了年关,收租放租,账目往来打算盘,三个账房先生整日忙的不可开交,她看到人手不够姑娘主动来帮忙,接手后,一个人打理的井井有条,算盘打的无一差错,账目来往一清二楚,账房先生,何家的大人小孩,特别是她的爷爷高兴的整日合不笼嘴,姑娘的才华与本领令全家人喜欢。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了找婆家的年龄,像她这样的条件,按封建礼教应该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大户人家,但是健全的大户人家的孩子不愿找一个腿脚不变的姑娘做媳妇,又过了一年,姑娘已经十九岁,有好心的媒婆,把淑村朱文义的情况告知了何家,朱家也使媒婆向何家提亲,何家的姑娘、父母特别是她的爷爷见到朱家小子后,非常喜欢朱家小子,这样就把婚事定了下来,但是朱家的一个穷字使何家觉得脸上无光,为了宝贝孙女的终身大事,为了一辈的幸福,也为了何家大财主的脸面和荣耀,何家出钱出人先给朱家盖了一座院落,并陪嫁五十亩好地,两头骡子,朱家一下子成了暴发户,媳妇、房子、土地、牲口全都有了,朱家小子对这门亲事那也是一万个满意,成亲后,朱文义照样去当铺做伙计,土地他的父亲打理,并且用了两个长工,在土地是命根子的封建社会,朱家一下子成了地主。

也是合该朱家发迹,时运来了门板挡都档不住。当铺的老掌柜突发疾病,驾鹤西游,而潞安府离武安淑村又远,在加上世道不稳,战乱频繁,王家就半送半卖地把当铺卖给了朱文义,使朱文义有了自己的买卖。朱家人利用王家现成的商业网络,再加上朱文义独特的经商天赋和聪明勤奋,不出三年朱家的买卖商铺占了淑村的大半条街,五年后,又把商铺开到了武安县城,并创办了商号《和盛恒》。上世纪初,见过大世面,目光远大的朱文义,又把《和盛恒》的分号开到了保定、天津、北京。从朱家发迹到鼎盛,前后只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朱家积累的财富一跃超过了武安县伯延镇的房家(房家大院是省重点保护文物,房家在晚清是武安的首富,靠在关东经营药材发家),成为武安县的首富。据一些老辈人讲,贤惠聪明的朱家媳妇,在管家理财教育子女等方面为朱家做出了很大贡献,成为朱家这一大家族几代媳妇学习的楷模。此时的朱文义大规模扩建庄园,几经延续,形成了方圆几百里赫赫有名的朱家庄园。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29

朱家大院的故事之四

取代晋商,赚蒙古人的钱~

上世纪初,晚清的统治已风雨飘摇,时局动荡,加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商业理念和外国廉价新式商品的大量涌入,背靠清朝政府的晋商纷纷破产倒闭,雄心搏博的朱文义,看准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商机,亲自到晋商的商业地盘大同、张家口、包头等地实地考察,准备把商号开到晋商的眼皮底下,取代晋商。在此多说几句,大同、张家口、包头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地方,交通便利,已有晋商开辟成熟的商业市场,向南有北京、天津丰富的商品货源,南方的丝绸、茶叶沿京汉铁路两天就可以到达北京,而朱家在北京开有商号,天津港的外国商品当天就可以到达朱家在天津的商号,而向北是一望无际商品极度匮乏的游牧民族生活的大草原,独特的商业眼光,雄后的财力保障,加上以北京、天津的商号做为商品的采购、存储、中转为一体,半年后,朱家在这三个地方又开设了分号。由于朱家的商品质量好,价格便宜,经营方式灵活,再加上以诚待客的良好的信誉,不到一年,几个苦苦支撑的晋商黯然无奈地退出了几辈人构建的市场,拱手让给了朱家。自从在这三个地方开设分号后,直至解放前的四十多年里,为朱家赚了无数的钱财。已经在商界大显身手的朱家开始向政界、军界渗透,据传说在北京和天津分号的掌柜在政府和军界都有相当好的朋友和知己,除了经常给军政要员送礼外,最主要的让他们加入《和盛恒》股份,其实也是干股,把自己的商业利益与风险与这些要员的利益紧紧的连系在一起。上世纪二十年代,政局动荡,军阀割据,但朱家的经营的商业,由于有这些人的保护和支持,无论是在北京、天津的分号,还是在大同、包头、张家口的分号,无论是货物运输的安全,还是各分号的正常营业,无论是当地的地痞流氓恶霸土匪,还是杂牌军队,都不敢敲诈勒索抢劫朱家的货物和钱财。能在乱世做到这一点的商人是不多的。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34

 

朱家大院的故事之五

爱国抗日,秘密支援八路军~

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华北沦陷,朱家经营的商号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全国一片抗日声中,朱家人也在思考自己的经营策略。见过大丗面又有爱国思想的朱家人,在中共地下党秘密抗日的感召和影响下,包头、北京、张家口、保定分号的朱家人开始秘密接触中共地下党,为地下党采购运输一些物资,如棉花、药品等,据说有一些分号受过教育的年轻人秘密地加入了中共地下党。话在说回来,当时的武安县城以及淑村也被日本占领,并且日本人在淑村修建了炮楼,常住一个班的兵力。有了地下党的朱家人,在家乡也开始为八路军秘密采购一些紧俏物资,但是不能存放在淑村的商号里,因为就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但精明的朱家人和地下党商量后,把存放物质的仓库定在离淑村五里路正西的北大社村,这个村有地下党组织,群众基础好,既隐蔽又安全。当时的八路军在武安县和村镇(现在属峰峰矿区)西面太行山一带有根据地,但千年古镇和村镇也被日本占领,朱家为八路军采购的物资,如食盐、棉花、药品、布匹等在地下党的精心安排下,组织当地的抗日先进分子,利用夜色的掩护,翻越鼓山,再穿越和村镇日本人设置的封锁沟,把八路军急需的物资运往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极大地支援了八路军。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主要人员在外面的朱家人,当时的当地政府也不了解他们在外面的情况,庄园内的院落房屋也被翻身的农民分割居住,但几十年来朱家经商积累的财富,特别是一些黄金、白银、元宝等受战乱和封建理财观念的影响,一些守旧的朱家后代,把这些贵重的财宝分别埋在庄园内几个院落的不同房间,但埋藏的位置和数量以及藏宝图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朱家的祖宅被翻身的农民分割居住后,远在北京的朱家当家人朱文义,得知这一情况后,派在包头的朱新德(此时的朱新德已是共产党)拿着藏宝图,并结合当时的军管会和刚刚成立的邯郸地区人民政府,准备把这些财宝献给人民政府。据一些老辈人讲,军管会和邯郸地区人民政府派了一个连的兵力,赶着三辆马车,带着工具,从邯郸直接来到了淑村的朱家庄园,结合当地的人民政府,把居住的农民先让他们出来,按藏宝图所画的位置,进行了挖掘,据知情人讲,所挖的金银财宝装了三马车,这些财宝直接拉到了邯郸,献给了人民政府,从这一点上看,朱家不但是百年儒商,也称的上是爱国儒商。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36

朱家大院的故事之六

朱家后代及庄园现状~

在大半个世纪的岁月里,由于朱家重视文化的投入和重视子女的教育,他们的后代文化程度都很高,有许多是大学毕业,如包头的朱新德,台湾的朱新之,天津的朱新泰,保定的朱新武,大同的朱新文等,但他们世代经商,很少有人走上仕途。新中国成立前后,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朱家后代,大部分没有回老家,有的进来政府机关,还当上了领导干部,如包头的前副市长朱新德,有的随国民党去到了台湾,如朱新之,上世纪五十年代工商业的公私合营,朱家在各地的分号全部无偿献给了国家,其后代也大部分留在商业部门。二 00 四年五月,远在台湾的朱新之回大陆投资省亲之余,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后,庄园的主人又回到了祖屋,看着残破的老宅,想起当年的盛况,感慨万千,并当场赋诗一首:

    风雨沧桑转百年,庄园旧貌依稀见,

游子归来了心愿,驻足门前心茫然。

昔日盛况藏心里,残窗破屋现眼前,

    深宅大院留砖石,子孙心里怎可安?



朱家庄园历经百年风雨,几经战乱,又经农民翻身分割居住,和“文革”破四旧的浩劫,以及薛村煤矿挖煤区的塌陷,庄园的原貌损坏不轻,有的已经坍塌损毁,有的已被农户改建,所幸是庄园的主体还在 。淑村村民委员会已和在包头的朱家后代朱新德取得了联系,就保护开发朱家庄园已达成了协议,前期的筹备已完成。至于庄园内的建筑尺寸定制、庭台楼阁的向位、高低错落的照应、扁额刻绘、花草栽植、可攻可防可反击的设置、风水讲究等一系列动作,无疑都牵涉到美学、民俗学、建筑学、历史学、阴阳学等诸多方面。这其中蕴育着丰富的建筑内涵、文化内涵、商业内涵还有待专家学者的探讨考证。但就其建筑规模和独特的建筑功能设置,在全国已发现的民居大院中称之为建筑标本断不为过。若能修缮复原,这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必将引人注目、前景无量。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40

何家大院的渊源~

在峰峰矿区大社镇大社村(原属武安县)西北角有一处名为“又一村”的百年庄园———何家大院。该庄园分东院、西院两处,中间有一条南北街道隔开。两院共占地一万六千余平方米。西院为主体建筑,原有大小院落26座、房舍500余间。东院为何家养殖场、加工房、仓库、草料场、长工住处等建筑设施
。整个庄园建筑规模宏大,建筑格局独特,堪称冀南名庄园。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42

何家大院始建于清代同治末光绪初年。至光绪中前期,何家大院由年轻的何芝瑞(又名何老先)执掌家事。他治家有方,至中年时,已拥有土地六千余亩,成为武安县南端地区的首富。此时的何芝瑞大规模扩建庄园,家业发展到鼎盛时期,何家大院在方圆百里已赫赫有名,“北至氵名河川,南至漳河边,要数庄园好,武安何老先”的顺口溜在当时广为流传。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43

何家大院的建筑很有特色,属城堡式格局。庄园西院四围各长一百余米,基本呈方形。北边是六米高墙,没有大门,只有一个小后门,可通后花园。东边临街设正门,此门翘檐抱厦,石阶五级带坡石,狮头青石大门墩,高门槛,宽门框,门前两边各置一块上马石。门楼隔街对面是大影壁,高三米,横长六米,砖雕山竹图案,精致宽阔。映壁墙北侧五米处有一门洞,进去为一院落。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45

此庄园南边、西边各有外门、二门。南门上方砖雕匾额上书“又一村”三字。三面门洞全用砖石砌成拱券式,宽阔、厚实、坚固。门洞上方建有箭楼,楼屋四面开有瞭望窗和枪眼,以备防卫。庄园内院落与院落之间留有五尺宽的通道(也叫马道),通道内备有楼梯可达房顶。从某一院落进去绕通道登上屋顶可到别的院落。通道的设置,既可方便防卫和逃逸,也可防范火灾蔓延连烧。庄园外围屋顶沿外墙全部砌有带枪眼的三尺高砖“栏马”,若遇敌情,护院枪手登房凭“栏马”御敌。庄园内主要院落挖有地下通道,通道既连通别的院落,也通往村外旷野沟壑某隐蔽处。若遇险情,家人便入地下通道藏身或逃避。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46

  庄园内的几处院落,有的座北朝南,有的座南朝北,形成“对面笑”的布局。院落中间各有一条三米宽、几十米长的“小街”,路面用麻青石铺砌,走车马不裂,下雨天不滑。庄园内有水井、碾磨、粮库、伙房、油房、粉房、骡马处等设施,犹如一个村庄。庄园内人口众多,除何家男女老幼外,还有管家、长工、丫环、佣人、护院、喂牲畜的,以及娱乐戏班儿的演员。每到夜色来临,庄园三面铁皮包裹的大门一栓,俨然一方世外小天地。据说,何家大院从光绪中期形成规模至民国中期,百多年间,强盗响马曾多次来何家大院抢劫,但都未得逞。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48

在何家大院这26座院落中,最精华的建筑要数“客位院”与“西大院”。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50

“客位院”即迎宾院,其中又有三道院,第一院为小跨院,也叫洗尘院,方砖墁地,青石铺阶,石阶两旁,左植海棠一株,右植绿竹四根,意寓“喜迎四海宾朋”。小院南边建廊台木楼,木楼彩檐雕栏、格扇明柱,鲜靓清雅。向北登石阶穿过庭,进入第二道院,此院北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前墙全部是明柱支顶雕花格扇。北房为迎客正室,青石台阶五级,长廊台宽六尺,四根明柱支撑抱厦廊檐,廊楣上彩绘花草人物、山水流云。此客厅内长五丈、阔丈五,大明柱八根支撑屋顶长梁。前排正前两根明柱之间,放一座巨大屏风,长一丈、高六尺,紫檀框架,中间镶有彩绘山水图案。大厅沿墙四周摆设红木桌椅,客人入座后有茶点伺候。客厅后山墙开一门,穿堂可到第三道院———后楼院,这些院楼房高深,上面有护院枪手把守。整个客位院第一院小巧清雅;第二院富丽堂皇;第三院高大威严。在客位院温和亲切的氛围之中蕴含着一股强大的震慑力。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52

“西大院”是何芝瑞的居住地,此院在何家整个庄园建筑群中最开阔、最高大、最亮堂。进大门,迎面北墙砖雕“麒麟望松”影壁。影壁前是一方天井,长宽各丈许。左拐,登五级石阶,进大院二门,前面又是天井一方,东西长三丈、南北宽丈许。天井南边是高大南屋,明柱廊台抱厦、石阶三级;北边是砖砌花墙一堵,中间开彻地圆门,进此门才算真正进入正院。大院方砖墁地,南北长16米,东西宽8米。东西厢房各四间,北房七间,石阶七级带坡石,正三间瓦脊抱厦,两根硕大明柱支撑。廊台宽六尺,长条石压边,方砖铺地,平整坚固。廊檐上端通楔二尺宽的云头牵板,彩绘山水花草戏文图案。此房从屋地面到屋顶,通高足有五米,又建筑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因而显得巍峨壮观,高出两边厢房近一半。更奇特的是东厢房的北、南、东边不与邻近屋舍挨靠,而是留有八尺宽的过道。既可通北房东端的暗室,又可环绕院落穿行。这一布局设置得十分隐蔽,陌生人站在院中,根本看不出来。假如有来犯者贸然进院直奔上房的话,那么居住者听见动静即可从暗室进东房后的过道,绕到来犯者背后;如果来犯者人多势众,主人开正房后墙的过庭门,可到第二进的后楼院,登楼可凭高拒敌,亦可溜之大吉。

  综观这座院落,气势宏伟、流光溢彩、高雅富丽,而又机关暗设。这种精妙的建筑设计可谓独具特色,包含着美学、民俗学、建筑学、历史学等种种文化内涵。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54

何家大院南大门上的“又一村”是何家大院的主人何芝瑞有意雕刻上去的。给庄园取名“又一村”,有三层含义,一是在位置上,整个庄园四周是六米高的墙体,不与其他民居相邻,是一个典型的“村中村”。二是在宗族上,庄园里的何姓男女无论其辈份大小可以对庄园外的何姓男女有管教的权力,也就是在宗族上庄园里的人是统治者。三是在经济上,庄园里的人富有,而庄园外的人贫穷,庄园里的人是地主,庄园外的人是奴仆。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56

何家从发迹到鼎盛至衰败,前后经历了三代人,大约六十多年的时间。何家在第一代当家人何芝瑞(又名何老先)去世后,就开始败落。衰败的原因除了世道不稳,战乱频繁外,过上富足生活的何家子孙,开始抽大烟,不出三年抽光了家底,就开始卖地,何家原来的六千亩土地,到解放前卖的只剩下六十亩。解放后何家由原来武安县城南的首富,变成了无粮无钱的贫农。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8 23:59

何家大院历经百年风雨,庄园面貌受损严重,房屋建筑有的坍塌,有的已被分居的农户改建,尤其是何家后花园至今已荡然无存。但是何家大院的大部分主体建筑还在,大社镇和大社村民委员会就何家大院的开发保护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去年4月份,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刘立钧教授,带领一百多名学生对何家大院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详细考察,对现存的房屋进行了测量、拍照、记录、整理,取得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现正在制作何家大院的三维立体复原图。前不久,受河北省建设厅的委派,石家庄铁道学院建筑系的专家学者也对何家大院进行了详细考察,对何家大院的现状保护以及开发宣传,提出了详细的意见和建议,力争让何家大院重现昔日光彩。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10-10-19 7:20:41 编辑过]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23

 

老道泉位于峰峰矿区小屯矿北侧,据传说附近有个道观,泉水淙

淙,故名“老道泉”~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10-10-19 7:28:13 编辑过]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28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29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29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30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31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32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33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33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34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34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35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36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36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37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38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38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39


作者: 离歌    时间: 2010-10-19 07:40


作者: 风往北吹    时间: 2010-10-19 07:53
经典的回忆录,严重支持!
作者: 夏荷    时间: 2010-10-19 08:03
资料详实,挺用心的!佩服!!!
作者: 知足常乐    时间: 2010-10-19 08:43
离歌的汇报引人入胜!
作者: 周末风行    时间: 2010-10-19 11:20

离歌汇报这么详细,探访过程辛苦啦,不愧为骑行界的才子!


作者: 萧凡    时间: 2010-10-19 12:23
不错 骑行界的才子!哈哈 
作者: 路过    时间: 2010-10-19 16:09
我也想去,不过是新手,不知可否
作者: 眼镜    时间: 2010-10-19 17:44

路过:
我也想去,不过是新手,不知可否

 

         此等线路非常适合新手参与,静候你的

“骑行秀”——横空出世——


作者: 远走高飞    时间: 2010-10-19 23:22

有品位,严重欣赏!


作者: 庆丰号    时间: 2010-10-20 09:37
历史的痕迹,历然在目,掀启了尘封的思绪。
作者: 学雷锋    时间: 2010-10-21 08:44

如此详实的资料,如果不实地考察,不查县志、村志恐怕难以破解。此兄真真是功夫了得!!


作者: 午夜阳光    时间: 2010-10-21 10:21
离歌的作业图文并茂 令人耳目一新  赞一个
作者: 晓雨    时间: 2010-10-23 10:23
资料详实,佩服!!!
作者: 飘扬    时间: 2010-10-24 19:06
邯郸驴友的才子,佩服!
作者: 东东    时间: 2010-10-24 20:24
现在的帖子写路线的越来越少,提个建议:以后凡是写路线的帖子斑竹应该都给加精,以资鼓励。也好让更多的人能够去看看。离歌好样的!!!!很无私。写路线的都是好帖子!!!
作者: 白云和黑土    时间: 2010-10-25 08:01
佳作,引人入胜,佩服!
作者: 飞刀    时间: 2010-10-25 10:45
我是沙河滴,10月23日按照离歌的路线去了一趟,没找着老道泉http://www.yihu8848.cn/forum.php?mod=redirect&tid=4023&goto=lastpost#lastpost   这是我拍的PP
作者: 飞刀    时间: 2010-10-25 10:49
我是沙河滴,10月23日按照离歌的路线去了一趟,没找着老道泉http://www.yihu8848.cn/forum.php?mod=redirect&tid=4023&goto=lastpost#lastpost   这是我拍的PP
作者: 横行玫瑰    时间: 2010-10-25 16:15
离歌:

 




 


作者: 单车王子行    时间: 2010-11-16 18:03
骑行才子!离歌!  
作者: 双飞雁    时间: 2010-11-17 09:46
经典的回忆录!顶一个!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