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石公祠之感 [打印本页]

作者: 沁园春雪    时间: 2013-7-7 19:45
标题: 石公祠之感
2013-07-06
       到“普阳渔港”参加友人儿子的婚礼,时尚早,到石公祠去。
石公祠原有六亩之大。现不及半亩,可以笼而袖之。小贩蝇蝇围其门,置售卖家什于其里。地狭祠小,有恩公殿、观音殿、圣井、大观堂、土地堂等。因放置小贩之物甚多,如烤箱,车体、旧物、店铺匾,充斥人间烟火气。


IMG_5618.jpg
进大门手可触“宝殿”,身左有棵大树茂密,树之西有亭翼然,亭下有圣井常石镇之。侧旁是水管,人于其旁洗漱,杀鱼,洗衣物。衣物横挂旗杆遮天蔽野。东向有土地堂,之小不及两平方。祠之后院,有狭长过道,南向有一园门常锁。度之后无所有。祠始建不知继建于明代,经文革一炬除石像稍毁埋入地下外,其余全毁于一旦。鲜红的旗帜霸占了庙宇。


IMG_5619.jpg

作者: 沁园春雪    时间: 2013-7-7 19:47
原是农村的平房处于其间倒巍峨而神圣。
祠之东是高耸的云天的大楼,祠之南是灯火辉煌的商厦,之西之北是开发的住宅。拘束而捆绑。石公的居所要搬迁,在新东庄正建新石公祠,到时石公就可长吁一口气发号施令于信客之中。
       祠之所以存在是村民抗争的结果。


IMG_5620.jpg
这祠在繁华地带,与周围不协调。祠之小与一颇大的私人院落相当。祠里有棵大树树枝茂密。在摩天大楼的映衬下是顽强不屈的铜浇钢铸。小贩车围周围,祠似乎憋屈,寂然无声,这是石公不肖于世而争。
祠的存在有其看不见的威力,庇荫过村民的苦难 点化了信客的羁绊给予老太太以祈盼。其烟火不绝炉香总是满满,石佛披金戴银总是微笑着看着匍匐在脚下的村民。

IMG_5621.jpg




作者: 沁园春雪    时间: 2013-7-7 19:48
不容外人施以轻蔑那要犯众怒,可以接受人们的朝拜。有信客自愿来祠里服务不计报酬,没有任何机关鼓励,这是一项纯净的公益活动。春夏四季交换,信客络绎不绝。它消解抑郁、不满、嚣烦 、和那么一点点的期望。求子、上学、做官、消灾避难脱离人间苦海。心灵要放在一高洁去处,把神供养起来其实就是把心高高地放在不受欺凌之处。身体可以接受一天天的磨难而灵魂则要干净的多,没有信仰的日子一天也不要过。石佛有着宽厚的大掌,宏大的许愿,微笑永远。

IMG_5622.jpg
有节日,村民鱼贯而入虔诚上香膜拜。石佛就是为这些猥琐的装束不正的村民,为这些永远摆脱不掉的社会底层的人们而存在。有了石佛,村民的日常生活有了颜色,挣钱虽不多足以养家。有了芸芸众生的需求,石公祠才建立,被废再建,循环往复。有了石佛,信仰就在那里,有了召唤。每个大村都有庙宇,你无法把它消灭为什么要消灭呢?那是中国老百姓自家的神。有了信仰那个被雕刻成石佛的青石才有了温度,有了活力,以至高无上的姿势长久的存在。


IMG_5623.jpg

作者: 沁园春雪    时间: 2013-7-7 19:49
IMG_5624.jpg

IMG_5625.jpg (154.45 KB, 下载次数: 2)

IMG_5625.jpg

IMG_5626.jpg (114.98 KB, 下载次数: 3)

IMG_5626.jpg


作者: 沁园春雪    时间: 2013-7-7 19:54
本帖最后由 沁园春雪 于 2013-7-7 19:58 编辑

石公祠原有六亩之大。现不及半亩,可以笼而袖之。
----------------------------------------------------------------------
石公祠相传曾于1403年由明朝皇帝朱棣令国库拨银重建,并御笔亲书“恩公殿”匾额,特赐两名太监塑像侍奉,是封建恩典特例,为国内独有,堪称“河北第一祠”。


石公祠于2002年11月重建动工,历时3年精雕细琢于2005年11月16日竣工开光。 以上引自说明


作者: 豌豆苗    时间: 2013-7-7 20:10
好文笔!
在此地蜗居过多年,还不知道当初那个巴掌大的小庙竟有这么深的渊源。

作者: 知足常乐    时间: 2013-7-7 21:24
有心人处处是景。
作者: 同志们好    时间: 2013-7-7 22:01
挖掘历史,教育后人,不忘传统,发扬国粹。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3-7-7 22:25
    在婚宴前小游石公词,向骑友们介绍了它的过往和现在,身边的物与事最易被忽视,楼主的帖子在解决着此类问题。

作者: 沁园春雪    时间: 2013-7-8 10:15
豌豆苗 发表于 2013-7-7 20:10
好文笔!
在此地蜗居过多年,还不知道当初那个巴掌大的小庙竟有这么深的渊源。

有祠无人空待迟,有人无祠颓精神。
祠小任由信客拜,银烛锦屏度孤身。


作者: 沁园春雪    时间: 2013-7-8 10:16
CNC2621 发表于 2013-7-7 21:24
有心人处处是景。

若言有景何须祠,低眉写罢慢转身。

作者: 沁园春雪    时间: 2013-7-8 10:16
同志们好 发表于 2013-7-7 22:01
挖掘历史,教育后人,不忘传统,发扬国粹。

信笔由来涂浅色,不如山舍采桑椹。

作者: 沁园春雪    时间: 2013-7-8 10:17
子民 发表于 2013-7-7 22:25
在婚宴前小游石公词,向骑友们介绍了它的过往和现在,身边的物与事最易被忽视,楼主的帖子在解决着此类 ...

六月祠内无罄声,还待子民夜窥时。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3-7-8 15:05
沁园春雪 发表于 2013-7-8 10:17
六月祠内无罄声,还待子民夜窥时。

待庙宇迁了新址,石公祠也就摆脱了如今的搅扰。

作者: 丹拿高音    时间: 2013-7-9 18:28
此贴收藏了,以后慢慢看这身边忽略的
作者: 稻香老农    时间: 2013-7-10 07:00
新世纪天桥后边吧?石公祠?诗人心中处处有景啊{:soso_e183:}
作者: 沁园春雪    时间: 2013-7-10 10:20
稻香老农 发表于 2013-7-10 07:00
新世纪天桥后边吧?石公祠?诗人心中处处有景啊

石公祠内芳草暮,故约山东未曾忘。
自惭驴痕行不远,应睹稻香凌风往。


作者: 青青子衿    时间: 2013-7-12 22:54
沁园春雪 发表于 2013-7-7 19:49

近在眼前的风景居然没有看到。

作者: 有点痴呆    时间: 2013-7-13 17:03
本帖最后由 有点痴呆 于 2013-7-13 17:04 编辑


楼主超前意识吗?跨越时空,2014年都跨越了,一年早知道哈哈~





作者: 沁园春雪    时间: 2013-7-26 08:48
青青子衿 发表于 2013-7-12 22:54
近在眼前的风景居然没有看到。

眼前有景道不得  只缘有人胡涂抹

作者: 沁园春雪    时间: 2013-7-26 08:48
有点痴呆 发表于 2013-7-13 17:03
楼主超前意识吗?跨越时空,2014年都跨越了,一年早知道哈哈~

相机出故障了 提前一年 呵呵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