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转个网易的帖
[打印本页]
作者:
后悔我没去上
时间:
2008-4-14 13:21
标题:
转个网易的帖
当年叱咤风云革命军人 如今生活窘迫为斗米折腰 2008-04-14 08:39:24 来源: 金羊网(广州) 网友评论 192 条 点击查看 核心提示:60年前,他们是叱咤风云的深圳籍革命军人,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洒尽血汗。60年后的今天,他们落叶归根返回故乡深圳,却不得不过着窘迫的日子,每月不多的生活费,不足以支付在深圳讨生活的高成本。 刘伟英老人。[金羊网 王磊] 刘伟英(中)年轻时候的样子。[金羊网 王磊] 为革命与建设,他们献出热血与汗水,如今却生活困窘。[金羊网 王磊] 金羊网4月14日报道 60年前,他们是叱咤风云的深圳籍革命军人,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洒尽血汗。解放后,他们转业到地方,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燃情岁月。60年后的今天,他们落叶归根返回故乡深圳,却不得不过着窘迫的日子,每月不多的生活费,不足以支付在深圳讨生活的高成本。一些人被单位拖欠的医药费多年无法得到解决…… 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在深圳安置离休、生活窘迫的“老革命”近200人。 正在召开的深圳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收到一份提案,市政协委员陈华建议市政府能够给这近200人以更多的关怀和温暖。 老干部买不起两元的大米 曾随东江纵队征战10余年、身负10来次重伤、立功多次、如今84岁的革命老人张进祥,因垫不出6万元手术费,而只好借助拐杖行走。 张进祥1924年3月29日出生,香港人,听从父亲临终遗言,于1943年6月参军。他告诉记者,他父亲是个“老革命”,1943年6月在战场受重伤而牺牲,在临终前要求他参军,并要求“内地不解放、不打倒日本鬼子不要回来”。 张进祥于当年6月到东江纵队广九独立大队红英队参军,训练3个月后,奉命在香港卧底,打进日本内部工作。张进祥说卧底的工作主要是收集情报,将日军的人数、活动、作战计划等消息报告给东江纵队。1945年3月,因汉奸出卖,张进祥只好放弃卧底使命,回到宝安县大鹏半岛卫南队。1946年随军北上山东,参加解放战争,共参与了淮海战役、莱湖战役、济南战役等。1947年他在华东军政大学学习,后随部队到广西参加解放战争。1954年,他在广西转业。 张进祥说,自己在战争中共受伤10多次,遭炮击后左腿粉碎性骨折,大肠从腹部流出,曾失血过多休克。两胸都中过子弹,左肩骨折,头部两次受伤。他在1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 1960年,张进祥被组织分配到湛江工作,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1980年异地安置离休,回到宝安老家。他的党组织关系现在深圳市罗湖区委组织部老干部科,而工资、医药费报销都在湛江领取和办理。 昨日,记者见到张进祥老人时,他拄着拐杖。他告诉记者,由于垫付不了6万元的手术费,右腿无法承重,只能借助拐杖。 张进祥告诉记者,他现在的收入来源分两部分:一是湛江每月发放的1600元离休工资,二是深圳方面给予的每月800元补贴,总共2400元。张进祥说,去掉水电、物管、电话、电视等费用,生活费所剩无几,几十年来连两元以上的大米都未吃过。 张进祥说,虽然看病的医药费原单位可报销,但每天30元的住院费用报销标准在深圳根本不够,每每住院都得自己补钱。让张进祥更为头痛的是,看病一切费用要自己先垫付现金,然后才能凭单报销,一来一去现金垫付出去后需3个月左右才能收到钱。 张进祥说为了能看病,已将自己在市区的房子出租出去,到关外租住便宜的房子住,有时靠钓鱼改善生活。 12年被拖欠20万元医疗费 81岁的刘伟英是龙岗坪山镇人,1947年参军后,在当时宝安县的护乡团2团任卫生员,1948年入党,参加过三家村、解放广州等多次战斗。目前刘伟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患,1954年转业到广西钦州水产畜牧局下属水产公司,该公司目前已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刘伟英于1978年随同样身为老干部的丈夫安置深圳。 早在1996年,刘伟英因糖尿病导致双脚糜烂,在南方医院住院治疗,前后共花费20余万元。按有关规定,她本可享受100%公费医疗待遇,却因为单位破产,医药费没有着落。 昨日下午,在刘伟英位于罗湖聚龙大厦的家中,记者采访了她。刘伟英告诉记者,1978年她随丈夫张玉迁入深圳,因为她所在的单位是企业,因此迁入深圳时仅解决了户口和组织关系。目前她的工资,由钦州的工作人员每3个月寄来一次。刘老提供的工资存折显示,每3个月寄一次的工资总计为4000元。 今年2月,刘老又因高血压、糖尿病,去深圳市人民医院住了20多天院,花了两万多元钱。这钱全是由自己及亲友垫付的。原因是原单位钦州南区水产畜牧局下属水产公司已破产,明确表示无法解决拖欠刘伟英的总计20多万元的医疗费。 半年了没有吃过一顿排骨 陈汉是深圳特困老干部中的一位,如今已经83岁高龄。老先生现居住在深圳市人民北路书院街。据陈老说,他1925年出生于深圳宝安观澜,1948年参加革命,原任粤赣湘边纵指导员。解放以后任宝安县大队指导员,后任韶关粤北军区干部轮训队二中队长。1981年他从韶关航道局离休,被安置回深圳。 回到深圳以后,陈老每个月领取400元的退休金,而当时深圳人的平均月薪为1500元。陈老表示,他和老伴身体很好,不需要看医生,所以靠节省,日子可以过得去。 2004年,陈老的工资第一次调整到了1818元,两年以后调整到了现在的2375元,是深圳异地安置的老人中拿得最多的人。本来一切都很好,但是3年前老伴和他先后生病,家里的状况发生了变化。老伴比陈老小5岁,由于心血管方面出了问题,去医院做手术花了20多万元医药费。没多久,陈老也患上了肺积水,治疗费用也达到1万多元。手术过后,老伴的精神状况不太好,需要人照顾,陈老只好请了保姆。 陈老表示,之前老伴买过人身保险,他的医药费也在之后很快报销,所以问题不是很大,但现在的日子过得很紧巴。现在他们每个月请保姆需要1000元,水电费、管理费、物业管理等费用要花掉几百元,三口人吃饭也要1000多元,“实在是入不敷出”。 而由于物价涨得快,为了节省一些钱,三口人已经有半年没有吃过排骨了。出去买菜的时候,保姆很少买猪肉回来,偶尔买回来,也是最便宜的五花肉。 说到保障,陈老没有任何不满。只有在记者询问“至少还需要多少钱,才可以达到收支平衡”的问题时,陈老才说:“如果能增加几百元钱,就更好了。” 这样的老军人深圳有两百 据了解,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的老干部陆续从工作岗位退下离休,安置回深圳原籍。深圳1982年第一批接收异地安置离休干部约100多人,当时只是接受这些离休干部的组织关系,并组织他们政治学习,生活费、医疗费等都由原单位发放。 在这次政协会议上,市政协委员陈华提交《关于切实解决原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离休干部特困问题的提案》。提案显示,以罗湖区为例,目前由区组织部老干科直接管理的原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离休干部,仅剩下22人。 而据一位十多年从事老干管理工作的人士介绍,这些年来,深圳全市陆续接收异地安置的离休干部,现在健在的老干部总数不超过200人。 陈华委员在提案中称:“这些老革命,在战争年代受过伤、流过血,他们为了革命,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有的曾多次受伤,如今都已经进入80多岁的高龄,却过着拮据的生活。他们每月的工资仅相当于深圳市的工人最低工资水平,但他们年迈体弱,并且都患有需要长期治疗的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等多种慢性病,而看病要自己先垫钱,事后回原单位报销困难重重。除去保姆费用、水电费、煤气、物业管理、电话费、电视费等,真的无法生存。” 深圳能帮他们解决困难吗 陈华在提案中建议,深圳市委组织部门能指派专人,对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从贫困地区离休后回深圳原籍安置的离休老干部生活贫困的问题进行调查,掌握、了解全市其他区究竟还有多少这类离休老干部,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建议深圳市政府,每年从财政上划拨一笔专项扶助资金,用于补助上述从贫困地区离休、异地回深圳原籍安置的老干部的基本生活和医疗费用,保障他们能享受到与深圳同级别的离休干部同等生活、医疗待遇。生活补贴发放标准、医疗费用标准可参照深圳市同级离休干部的标准。 据了解,1995年,深圳市曾下发文件,给异地安置离休老干部发放生活补贴,根据参加革命年份分为三个补贴等级,每月分别发放200元、300元、500元。2004年,罗湖区将标准提高至500元、800元、1000元,其他区也相应提高了补贴发放标准。 既然深圳也一直在关注这些老干部的生活,能否再将标准提高一些,甚至让他们享受到与深圳同级别的离休干部同等生活、医疗待遇。 (本文来源:金羊网 作者:冷雪冰 高靖 于木子) 10 顶一下 1 博一下 返回首页
作者:
后悔我没去上
时间:
2008-4-14 13:26
看了这个帖,我想起了自己的爸爸----他是个老军工,58年金门炮战时,曾累昏在车床旁,但现在靠社保过日子----而他的那些工友还不如他,因为我爸爸早已转行---因为是在企业退休,所以领社保。“祖国不会忘记”不应该仅仅是在战前动员时才提的口号,更应是一种承诺!
作者:
临风回眸
时间:
2008-4-15 07:20
经朋友介绍,我来到了一个聊天群,群里有很多的老兵.通过和他们的交谈,知道了一些老兵现在的生活.其中有一个老兵,他说,全国老兵很多,国家也不容易. 其实,他的生活也很一般,只是解决了温饱,供两个孩子读书压力很大. 过去,他们为国家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现在,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是我们真正应该尊敬的人.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