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此页无正文 [打印本页]

作者: 广西神勇战士    时间: 2008-4-16 18:51
标题: 此页无正文

此页无正文

[此帖子已被 广西神勇战士 在 2009-7-14 21:42:35 编辑过]


作者: luck路客    时间: 2008-4-16 20:23
来到这里你必须仰视~~~~如果你是低着头~~~那就证明你在流泪~~~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8-4-17 00:33
把烈士的遗骸迁出集中安葬并没有异议的地方,但是手尾工作要做得干净利落些,既然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金钱去迁移,为什么不再努力一把把旧地清理干净呢?无论是对烈士、烈属、参战人员,这都是心灵上的安慰。好比今天,还有那么一群关注的人去看这些地方,知道是废弃的空墓,心情还过得去,倘若不知情的定会以为安葬烈士的地方居然如此破落潦倒,为国卖命的居然如此下场,心情可想而知。路客所言的“来到这里你必须仰视,如果你是低着头,那就证明你在流泪”,是对这种心情最为合适的写照了。
作者: 湖南    时间: 2008-4-27 19:08
峙浪陵园草木清除一空,远远看去见1-2棵松树陪伴着2块高大的纪念碑 不知道过多久那些速生桉就长起来的
作者: 啊呀哥    时间: 2008-4-27 19:56
看见这种情况真是心寒,收尾工作做得是如此糟糕
作者: 把月亮砸扁    时间: 2008-4-27 20:44
同意。。。。 当地政府应该做好收尾工作,此项工作建议由“神勇战士”向县民政局、分管民政工作的县领导反映
作者: luck路客    时间: 2008-4-28 15:59
标题: 回复主题

补充些神勇没来得及拍的北山相关照片,这是北山两个旧烈士公墓之一。这个烈士公墓规模比较小,共安葬有79牺牲的54名烈士,只看到两个相关的部队代号,53357、53566。


作者: z12x10c    时间: 2008-4-28 17:29
悲哀,无语
作者: 广西神勇战士    时间: 2008-8-30 17:50
不知枪奴老兵见过北山烈士陵园的图片没有,就是没去过北山,可能也听说过北山吧?
作者: 黑汉118    时间: 2008-8-31 13:29
边境还有多少这样的陵墓,对不起烈士哟,应清理迁出来集中起来好管理
作者: 枪奴    时间: 2008-8-31 17:44
北山?我不知道,我去龙州时在公路上能见到陵墓,楼主好好介绍一下北山的情况,我可搞到各大军事网站置顶。烈士的血不能白流,该让政府好好管理管理陵墓了。 枪奴
作者: 枪奴    时间: 2008-8-31 19:18
越军的陵墓和共军的陵墓相互对比一下。请把你拍的时间、地点、陵墓的详细地址和一些详细情况介绍一下。然后搞到各大军事网站上去,不用去给政府商量,看到文章后他们就会负起责来的。
作者: 广西神勇战士    时间: 2008-8-31 22:23
北山是宁明县寨安公社的一个小村庄,就在边界线上。北山是164师的突破口,处于爱店(127师)和法卡山之间。 北山共有两个烈士陵园 ,原埋葬在里面的绝大多数是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时的烈士。大概在1989年的时候,全县七八个烈士陵园的烈士遗骨都迁到了县城南郊,组合成新的烈士陵园,所以里面的旧墓是空的。客观的说,本地民政部门对烈士和烈属的抚慰工作做得很不错,但遗弃的旧陵园的处理方法是否妥当,本人不好评说。 拍摄时间是2008年4月15日,地点:宁明县寨安乡板亮村那六屯。
作者: 枪奴    时间: 2008-8-31 22:42
哦,是这样子的哟。 这个烈士陵园就在那六屯?当时我没听说过有。当时我们在那六屯的一个村子旁挖 了许多防炮洞,在村子后面挖了许多堑壕。那个村子旁的公路路边还有一颗大树子,从村子往 那六大桥这边的公路上有内蒙古包头市某部炮兵的炮阵地,再下来就是那六大桥了。 在那六屯一村庄里,当时侦察有越军一个排的兵力在边境巡逻,得知消息后,团部 即令我三连立即将其全歼,我们全连火速赶往越巡逻地,发现他们早就跑了,去迟了,哈哈。。
作者: 广西神勇战士    时间: 2008-9-1 00:22
北山共有两个烈士陵园,那六屯没有。在我发的图片中有张是老百姓使用的旧炮弹,他们说是炮兵训练后送给他的。幸得枪奴老兵说是包头来的炮兵,而且也驻在他们本地,也许就是他们送的,要不然还不知道,哈哈。
作者: 古树    时间: 2008-10-1 21:29
标题: 回复主题
向烈士致敬!
作者: 蕉山    时间: 2008-10-11 22:53
标题: 回复主题
向北山陵园我164师烈士致敬!
作者: fenghuanghua41    时间: 2008-10-12 00:29
标题: 回复主题
看后心中一酸
作者: luck路客    时间: 2008-10-12 11:46
标题: 回复主题
宁明北山的旧烈士公墓以及广西所有分散各地的旧烈士公墓都在1988年统一迁至所属县市附近的烈士陵园,此帖所发的图片都是已经废弃的旧烈士公墓。
作者: 侦察班长利利    时间: 2009-3-13 00:15
标题: 北山烈士墓的形成

北山烈士墓是1979年2月17日至3月的对越反击作战时,原中国人民解放军55军所属部队(含补充增援的部队)在作战中牺牲的烈士。当时有一个北山边防连驻守在此。开战前大部队开到此地。主要是164师步兵第490团(约3000人左右)及部分师直单位和配属部队(如侦察、工兵、通信及炮兵、坦克、防化等兵种)在此。

战前,师、团侦察分队及工兵排、工兵营等先期在此执行侦察、到边界线山上抢修战壕、守卫边界山头,修筑战时临时公路等任务。后来还有部分民工来支援修路。等路基本修之通时就是开战之日。记得当时有多批次高级首长来前沿察看地形。有一个坦克哮和一个炮兵团的首长走在临时公路上,说大家快点修路,就等着你们把路修通了,只要路一通,过几天就看我们坦克和火箭炮的厉害了!

2月17日全线出击,万炮齐鸣,各型火炮、坦克、军车及士兵等浩浩荡荡从临时公路向前开进。战争大约进行了三个阶段。从边境的32号界碑及眉目山一线出击,至板原——通灵—谅山市。除在进攻扣挡山受挫外,其他任务均完成得较顺利。3月16日全部撤回国内。

在战斗中很多官兵负伤和牺牲。对烈士当时只是临时挖个坑填埋,并在土堆上插块小木牌,注明烈士姓名、原所在部队及职务等。大部队回内地时,部队还向烈士英灵进行了告别。

因当时条件差,没来得及修缮陵园。同在统一迁往县城一带,既改善了环境和条件,又便于管理,无可非议。但对原址保留也有必要,保持历史的本来面目,也有纪念价值。但要基本修缮并注明是某某烈士陵园旧址,以便观仰者或后人了解。


作者: 侦察班长利利    时间: 2009-3-13 00:20
标题: 回复主题

北山边境烈士墓是1979217日至3月的对越反击作战时,原中国人民解放军55军所属部队(含补充增援的部队)在作战中牺牲的烈士。当时有一个北山边防连驻守在此。开战前大部队开到此地。主要是164师步兵第490团(约3000人左右)及部分师直单位和配属部队(如侦察、工兵、通信及炮兵、坦克、防化等兵种)在此。

fficeffice\" />

战前,师、团侦察分队及工兵排、工兵营等先期在此执行侦察、到边界线山上抢修战壕、守卫边界山头,修筑战时临时公路等任务。后来还有部分民工来支援修路。等路基本修之通时就是开战之日。记得当时有多批次高级首长来前沿察看地形。有一个坦克哮和一个炮兵团的首长走在临时公路上,说大家快点修路,就等着你们把路修通了,只要路一通,过几天就看我们坦克和火箭炮的厉害了!

217日全线出击,万炮齐鸣,各型火炮、坦克、军车及士兵等浩浩荡荡从临时公路向前开进。战争大约进行了三个阶段。从边境的32号界碑及眉目山一线出击,至板原——通灵—谅山市。除在进攻扣挡山受挫外,其他任务均完成得较顺利。316日全部撤回国内。

在战斗中很多官兵负伤和牺牲。对烈士当时只是临时挖个坑填埋,并在土堆上插块小木牌,注明烈士姓名、原所在部队及职务等。大部队回内地时,部队还向烈士英灵进行了告别。

因当时条件差,没来得及修缮陵园。同在统一迁往县城一带,既改善了环境和条件,又便于管理,无可非议。但对原址保留也有必要,保持历史的本来面目,也有纪念价值。但要基本修缮并注明是某某烈士陵园旧址,以便观仰者或后人了解


作者: 侦察班长利利    时间: 2009-3-13 00:25
标题: 回复主题

北山边境烈士墓是1979217日至3月的对越反击作战时,原中国人民解放军55军所属部队(含补充增援的部队)在作战中牺牲的烈士。当时有一个北山边防连驻守在此。开战前大部队开到此地。主要是164师步兵第490团(约3000人左右)及部分师直单位和配属部队(如侦察、工兵、通信及炮兵、坦克、防化等兵种)在此。

fficeffice\" />

战前,师、团侦察分队及工兵排、工兵营等先期在此执行侦察、到边界线山上抢修战壕、守卫边界山头,修筑战时临时公路等任务。后来还有部分民工来支援修路。等路基本修之通时就是开战之日。记得当时有多批次高级首长来前沿察看地形。有一个坦克哮和一个炮兵团的首长走在临时公路上,说大家快点修路,就等着你们把路修通了,只要路一通,过几天就看我们坦克和火箭炮的厉害了!

217日全线出击,万炮齐鸣,各型火炮、坦克、军车及士兵等浩浩荡荡从临时公路向前开进。战争大约进行了三个阶段。从边境的32号界碑及眉目山一线出击,至板原——通灵—谅山市。除在进攻扣挡山受挫外,其他任务均完成得较顺利。316日全部撤回国内。

在战斗中很多官兵负伤和牺牲。对烈士当时只是临时挖个坑填埋,并在土堆上插块小木牌,注明烈士姓名、原所在部队及职务等。大部队回内地时,部队还向烈士英灵进行了告别。

因当时条件差,没来得及修缮陵园。同在统一迁往县城一带,既改善了环境和条件,又便于管理,无可非议。但对原址保留也有必要,保持历史的本来面目,也有纪念价值。但要基本修缮并注明是某某烈士陵园旧址,以便观仰者或后人了解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