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转帖] 每一个牺牲者都永垂不朽 [打印本页]

作者: 狼牙山后代    时间: 2008-5-2 13:06
标题: [转帖] 每一个牺牲者都永垂不朽
珠海城市周刊 编辑:殷 贝 2008-04-07 29年前发生在祖国南疆的那场战争,是记忆中一张张粉红色的战报和强烈燃烧的爱国热情。逝者如斯乎,战争的硝烟已然退去,但我们始终不能也不应忘记的是,曾经有那么一群勇士为了祖国的荣誉和人民的安定将生命和鲜血留在异国他乡 每一个牺牲者都永垂不朽 在凤凰山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静静的排列着10座墓碑,朱红色的篆字书写着英烈们的名字、籍贯、生卒年月、所在部队的番号以及牺牲的时间。 就像电影《集结号》中所说:每一个牺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 2007年11月,在烈士陵园原址上扩建的“新家园”,向那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了光荣与梦想献出年轻生命的英烈们,吹响了回家的“集结号”。三个月过去,烈士们的英灵回到了家乡的青山绿水中。 “关键是别忘了他们” 罗水生,钟润明,黄国荣,梁耀泉,凌玉明,刘金水,杨金满,蔡已蓬,招灼辉,梁炎,每一块墓碑后面都是一个曾经年轻的生命,都是后人的一块丰碑。 2008年,4月3日,烈士英骨回迁“新家园”的第一个清明节,张金明、钟振培、蔡学联、李永春、李汉、卢健雄、刘祖达等人匆匆赶到了凤凰山烈士陵园。他们在战友墓前献上了鲜花,然后齐齐地举起右手,敬礼。这个军礼不仅是向重回故里的10位烈士,也向这个陵区的建设者。“这10位烈士跟我们都是同属一个陆军步兵师的,也就是55军163师。当时珠海籍1976年和1978年入伍的官兵基本都在这支部队里,有487团的,也有488团的。20多年前,我们回来了。现在,他们也回来了。老弟兄们终于又在一起了。”张金明激动地抚着墓碑,眼眶有些湿润。上战场前,这些小伙子们曾经互相承诺对方,谁“光荣”了,其他兄弟就照顾他的身后事和家人。 “给那些光荣者一个交代”,是很多烈士亲属、战友、以及老革命们的共同心愿。20多年来,他们每次聚在一起,都会谈到这个话题。“我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们都回来。”革命老前辈刘海波执拗的神情,让人联想起《集结号》里的“谷子地”。他告诉记者,这里的“个个靓仔”都像自己的孩子,其中不少还是他当年推荐入伍的。对于这个1945年就当通信员,参加过南北会师,打过虎门、中山,解放珠海的老人来说,建陵是革命到头最大的事了。“烈士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异国他乡,他们的身后事,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啊。要让他们的在天之灵知道,党、国家和人民是没有忘记他们。” 2007年夏天,刘海波和一些老战士开始为筹建陵园而奔走。难题也接踵而来。烈士陵园如果是政府行为就要由国家批建,涉及土地拨用、资金立项、设计招标等等环节。于是,急性子的老人们开始寻找民间渠道。欣慰的是,“有种说不出来的感情,让大家能拧成一股绳来把事情干好”。首先,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于凤凰山烈士陵园原址基础上又划出3000多平方米的地盘进行扩建。其次,一些企业和个人纷纷慷慨解囊。三万、五万、十万、三十万……一边募集资金,一边动工建设。2008年2月28日,10位“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烈和5位抗美援朝的英烈墓碑回迁完成。英雄荡气细雨洗,骨灰犹可育后人。刻有“忠魂”的巨型石碑耸立起城市的敬仰。这些光荣的生命,在这个城市的记忆里再次鲜活起来…… 燃烧的青春 难忘1979 “经过3天的激战,终于拿下了这个山头。插旗的战士在那一刻其实已经牺牲。把红旗插上阵地,在战术上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为了尊严,为了士气,必须插。人,可以倒下,但代表尊严的旗帜却不会倒,旗帜是红色的,血也是红色的”……时间定格在1979年的2月19日的凌晨。 在战区曾有人说过:“从战场上完整走下来的人,不是幸运者,只算是幸存者。这种幸存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战友的鲜血和生命。”张金明说自己就是幸存者。面对战友最后的栖息地,昔日战场上的一切,又一一闪现……喀喀喇喇坦克的履带,轰轰隆隆疾行的军车,无数打开的枪刺,西风漫卷的军旗…… 2月19日,55军163师487团奉命攻打法国炮台。这个炮台,深入地下20米,坑道全长约200米,在坑道左右两侧共有“3”字形房厅二十间,并相互沟通。表面工事有三个碉堡,都是用钢筋、铁轨、水泥筑成的,墙壁有1.5至2米厚。碉堡有射孔48个,组成交叉火力,直接控制同登、北太子、火车站和交通要道,由敌军一个加强连扼守。七连一排冒着密集火力打进同登火车站,占领炮台北平顶山右翼。二排以最快的速度越过平顶山下的稻田,穿过公路,消灭敌人两个火力点,占领同登火车站北面无名高地。20日7时,再向火车站、平顶山发起进攻。但是,法国炮台暗堡内的敌人凭借密集的枪眼猛烈射击,无法接近。21日6时,向法国炮台发起第三次进攻。张金明所在的一炮连前去增援。为了“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他用肩扛起825后坐炮,匍匐到离枪眼只有十米的地方连打5炮,近距离上对射竟然让他抢了先还都打了“十环”,彻底摧毁了敌人的机枪眼,也震坏了自己的耳朵。到2月22日,战斗了两天三夜。由于敌炮火封锁,饭、水送不上来。战士们在伤亡和饥饿面前,不怕牺牲、连续作战,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慨和顽强的毅力,打退敌人的三次反扑,攻下法国炮台。 “战场上越军经常故意用炮火打出一片百米生死线、千米生死线,很多的将士、军工在穿越这些生死线时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上,生与死往往是瞬间的事情。”张金明告诉记者,488团3连负责攻打扣马山前沿的417高地时,一个步兵连在一天内伤亡3任连长,2任指导员,3个排长和一位跟随作战的副营长。最后在连队失去指挥的情况下,配属3连执行通讯任务的电台兵陈日升挺身而出组织了三次进攻,直到壮烈牺牲。 3月16日,下阵地了!而且还活着!张金明说,倒下的战友们在他心里一直都非常的清晰,他们大部分都永远地留在了18岁、20岁。 在凤凰山区烈士陵园“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纪念碑”上清晰地刻着:1979年,原珠海籍的145位官兵在陆军第55军163师序列内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其中,超过100人荣立战功,8位荣立一等功。10位在战斗中牺牲,长眠于祖国南疆。期间,该部队参加了收复我国友谊关外侧的浦念岭战斗、越南同登地区进攻战斗、法国炮台攻坚战、探某高地群攻坚战,探垄高地阻击战、417高地及扣马山攻坚战,谅山外围二青洞、三青洞攻坚战,以及谅山市区攻坚战。成为广西、云南东西两线作战战果最辉煌的步兵师之一,两次被中央军委通令嘉奖……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王牌军”163师 数十年风风雨雨,几万里南征北战。163师自组建以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不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都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谱写了一曲曲威武雄壮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胜利凯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事业建立了屡屡功勋,涌现出了一批批英雄集体与个人。其中“红一团”、“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连”、“黄土岭功臣神炮连”、“狼牙山五壮士连”、“密云尖刀连”、“翠岗红旗团”、“一等战功团”等英模团体无不饮誉中外。在“红一团”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走出了罗荣恒等3位元帅和杨得志、杨成武等147名共和国的将军。此外,我师还有许多名闻遐迩的战斗英模:有在红军时期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红星奖章的杨得志、符竹庭、陈正湘、宋玉琳、赵正清等;有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强渡大渡河的孙继先、熊尚林等十七勇士;有抗日战争时期表现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精神的狼牙山五壮士;有解放战争时期荣获八次大功的全国特级战斗英雄李万余等;有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周元生等7名同志。 在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163师主攻同登、谅山。从友谊关及其东西一线出击,攻同登、夺扣马、克谅山、战奇穷,歼敌5300多名,为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尊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有2个营、2个连、7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有6个连、1个排、1个班、3名个人被广州军区授予荣誉称号。涌现出了98个一等功臣单位、432名一等功臣个人。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8-5-2 14:45
凤凰山烈士陵园的建成是可喜可贺的事情。我希望,今后在全国各地能够有更多类似的陵园建成,而不是某某地方强拆强迁,毕竟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肉体可灭,精神不灭,颈脖可断,脊梁不断。请永远记住这些为国献青春洒热血的人。
作者: 边疆哨兵    时间: 2008-5-2 20:12
烈士的鲜血换来了边境的安宁 我们不会忘记!!
作者: y6762460    时间: 2008-5-5 13:02
陪服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