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一处道具错误
著名导演谢晋1984年根据李存葆同名小说拍摄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是中国军事题材影片中的翘楚之作,这一点早已为社会和公众所认同,广大军迷朋友对它更是好评有加,认为是同类电影中里程碑式的杰作。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24年,谢导演也不幸于前几日辞世,但这部优秀作品一直保持着它旺盛的生命力,仍然保留在我们最美好的记忆中,依旧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今天晚上闲来无事,再次打开电脑观赏这部电影,在无意中念头一闪,发现了一处很明显的道具错误——报纸选择不当,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远在那几份报纸出版之前。
片中主人公赵蒙生为了跨军区调回父母身边,从军部下到9连当指导员,企图通过这条路达到曲线调动的目的。可没曾想下连队刚三个月,战争的风云就已经迫在眉睫,当然,在基层连队工作的赵蒙生当时是不可能事先知道部队要执行作战任务的。这个消息来源于他神通广大的母亲,赵母在信中说“蒙生,调动之事已见眉目,师里答应着即办理。你一旦接到调令务必尽快离开连队。据可靠消息,你们军最近将有重大行动。此属绝密,你自己心里有数即可,切莫声张,切莫瞎传。”看到母亲在信中这样写,赵蒙生于是来到资料室查阅《人民日报》,了解目前的局势,以佐证"将有重大行动"这一消息。这个时候,电影镜头里依次展示了三份报纸:
以上为《人民日报》1979年2月17日第一版
以上为《人民日报》1979年1月19日第四版
以上为《人民日报》1979年2月16日第四版
问题就随之出现了,当时的赵蒙生能看到这些报纸吗?电影情节很清楚,赵蒙生所在的陆军野战军是从内地调往云南边境地区参加自卫还击作战的。既然如此,就只能是成都军区的部队。那么成都军区部队又是什么时候向云南开拔的呢?查阅史料可知:1978年12月10日,成都军区陆军第13军受领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任务,17日部队开始南下,至1979年1月5日齐装满员按时抵达集结地域云南河口,随即投入临战训练。50军于1979年1月6日接到立即扩编准备执行作战任务的命令。参加云南方向作战的149师于2月18日南下,24日进抵越南龙金、坝洒地域集结。
从上述时间表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执行作战任务的命令没有下达之前,在驻地查阅报纸的赵蒙生是不可能看到几十天后才出版的报纸的。
cpcliusi:呵呵,朋友,13军赴云南的事,78年10月份在成都军区一定圈子里就已经有说法了,比如军区当时正在开个什么会,13军那个小组提前离会,大家就要问为啥。如果回答说拉练要机关的人打前站,大家就要问怎么非要跨军区,这可是除了62年39军到福建以后少有的情况,七猜八猜怎么都会和越南的事联系在一起。这还只是一般人的知情,象赵蒙生这样上头有人的,完全可能知道的更为具体。另外,现有史料已经批露,对越作战决策是78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由于如此事关重大的决策几乎不可能以临时动议方式在全会上提出,所以政治局常委也即最高层确定对越作战的决心还要早,全会不过是举手通过而已。13军是79年上边位置摆的非常重的一个军,从配属力量和西线的主力位置就可看出来。
fishyuyue:
cpcliusi网友:两天里,你我发了上百个辩论贴的重要原因,就是你这种一上来就给人定性的“论坛霸权主义”的做法,请你慎用“错误”,“胡说八道”。
一个没有是非观念,没有对错观念的人,自然对批评恨得要命,完全理解。
胡说八道就是胡说八道,错误就是错误,错了就是要批评。
另外,我不想再和一个拿不出证据举不出出处的客里空浪费时间,你请自便吧。
一个没有是非观念,没有对错观念的人,自然对批评恨得要命(一个没有是非观念,没有对错观念的人和这个人对于批判就恨的要命,二者之间有逻辑关系吗?)完全理解。
胡说八道就是胡说八道(同意),错误就是错误(同意),错了就是要批评。(同意,但是一定要首先确认的确是“胡说八道”,是“错误”,此时你再批判,如果这样,我很支持)
另外,我不想再和一个拿不出证据举不出出处的客里空浪费时间,你请自便吧(这是你的自由和权利,同时请你也尊重所有人的权利)
楼主看得很是细致!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