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中越战争中我炮兵定位雷达被摧毁的经过(图) [打印本页]

作者: 炮兵老兵    时间: 2008-10-26 07:05
标题: 中越战争中我炮兵定位雷达被摧毁的经过(图)

所谓炮兵侦校定位雷达,简单的说就是利用雷达技术,追踪敌方火炮发射的炮弹后,依据敌军火炮弹道后推出其发射阵地的位置,为己方的火力反击提供敌军目标的精确定点坐标资料。

  我军第一种使用的炮兵定位雷达,是80年代中期,在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期间,从西欧辗转进口的 英国桑恩电子公司制造的辛伯林炮兵定位雷达,这种雷达采用一维电扫工作方式,探测距离较近,约20公里左右,也有人说这种雷达是瑞典的,经网上搜索相关资料,还有一种说法是从英国和瑞典各进口两部,性能基本相当,英国炮瞄名字是辛伯林,瑞典是百灵鸟)这种雷达一共进口了4台,期中一台在北京被拆解研究,一台在前线。该雷达可根据越军发射炮弹时的弹丸轨迹在数秒内测定对方火炮的口径、位置,计算出射击诸元,然后将数据传给我方炮群以快速歼灭目标。

  下面引用一位参加过那场老山战斗,叫赵扣斌团长在回忆录中对我军使用这种炮兵侦测定位雷达的回忆。

  这个雷达天线朝天,不用转动,扫描范围囊括整个老山越方正面。它不看越南人也不看越军阵地,专门琢磨天上飞过来的越南炮弹。大家知道炮弹是不会拐弯的,都有一条固定的弹道,只要越南炮弹出膛,中国军队的雷达就开始追踪它的飞行轨迹,得到三个点,加上风向影响,就可以准确计算出它的弹道,雷达联机的计算机里面,预先储存了中越双方战场的地形图,只要弹道计算出来,马上就可以接着算出越军火炮的位置,位置精度正负10米。甚至可以根据其弹道推断出越军使用的是什么火炮!

  接下来事情就简单了,雷达站直接通知炮营:方位多少多少,越军某某种类火炮某某门。

  这玩意儿一次能跟踪二十多个目标,也就是说就算你越军二十门炮同时开火,它照样可以指挥炮兵同时敲掉你二十门炮。越南人越是拼命反击,损失越惨重,因为他们没有琢磨过来,对付这样的雷达你只有一个办法 -- 那就是不要开炮,你不开炮,空中没有炮弹,这雷达就拿你没辙。简直和神话里的照妖镜差不多。固定了点再打不着,那也太看不起中国炮兵了,这是最基本的功夫阿。

  结果越军炮弹还在空中飞呢,中国炮弹已经出膛直奔越军炮兵阵地而去了。一边是盲目的覆盖性射击,一边是大炮盯着你脑门楼火,本来中国炮就比越南炮多好几倍,于是在步兵眼里,就看见越军一发炮弹刚刚出炮口,一群中国炮弹已经象萤火虫一样跟过去了,很多越军火炮根本来不及开第二炮就被打飞了。越南人的炮越来越少,等到天快亮的时候,已经不是一群炮弹往一门越南大炮上招呼,而是越南人一开炮,中国炮兵的各个阵地就争先恐后的向它开火,“一群群的炮弹象赶集一样”。

  我军在7.12大战中,除阵地前沿毙伤的3000多名越军外,越南的炮兵旅和后方部队集结地域都遭到我军重炮的准确打击,记得当年参战的一位炮兵参谋曾说过,越军的实际伤亡人数肯定不止3700多人,他们至少有一个炮兵旅被打残,炮兵的伤亡比步兵少不了那去。很多后续部队的步兵还没有下车便遭到我军炮火的覆盖,而在双方的炮战中,我军侦测定位雷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我们的观察,此雷达除雨雾天使用会受影响外,其侦测效果确实不错,当时敌方炮火渐少的原因大概也在于此。从而确立了中国方面在老山战线的火力优势。

  得知中国军队的火炮打得这么准的原因之后,部署在前线的炮兵定位雷达就成了越南的眼中钉,千方百计想打掉,但一直未能得逞。1984年6月10日,为配合越军313师14团次日对那拉662.6高地发起的团规模进攻。越军特工司令部直属特工821特工团由其副团长Tran Minh Hung负责策划指挥,以406营7连一个排,利用40师和边防15团的防御接合部渗透,破袭了老山左翼八里河东山浅纵深芭蕉坪辛伯林雷达阵地、160迫击炮阵地和担任警戒分队我军122团9连的指挥所,整个袭击过程历时10分钟,我方牺牲10人,越军在行动中伤亡10人左右(含误伤),目标全数达成后越军撤离。

  万幸的是当时中国不止一部雷达,所以立即把备用的设备送上了前线,依然保持了作战优势。而这支袭击我浅纵深内雷达、迫击炮阵地和指挥所的越军特种部队,最终还是消失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由于这种英国[辛伯林]炮兵侦枚定位雷达,在中越边境实战中的出色表现,我国军工科研部门,通过仿制[或引用技术],在战后生产出这种[辛伯林]炮兵定位雷达的中国版,并大量列装我军各摩托化炮兵部队,经常出现在我军各种演习和新闻照片中,连西藏军区,山地步兵旅也列装了。

  后来我军又陆续列装了一系列国产新型炮兵定位雷达。例如BL-904型地面炮位侦校雷达,它是一种采用相控阵雷达技术的火炮定位雷达,由中国北方工业集团生产,主要用于侦察战场上的迫击炮、榴弹炮、火箭炮和加榴炮,反应时间5秒;并可对己方的火炮射击进行校射。它工作在C波段,由两辆6×6卡车装载(其中一部装载天线/接收发射单元,另一部装载操作舱),展开时间不到10分钟。其仰角覆盖范围为+12°~ -5°;方位角覆盖范围为+/-90°;目标距离定位精度为35米至其目标作用距离的3.5%。定位距离;对82毫米迫击炮为15公里,对122毫米榴弹炮25千米或火箭为18公里,对155毫米加榴炮为18公里;能同时对付8个目标;采用自动寻北仪和GPS自主定位定向;通过有线和无线通信装置把目标数据传送到指挥所。其性能已与美国的TPQ-36迫击炮定位雷达相当,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它。目前这种BL904地面炮位侦校雷达,已配套在我国多种新型火炮系统中,如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系统等。

对越军袭击雷达站、炮兵阵地和连指挥所的我方人员回忆:

  6月上旬

  老山战区出奇的平静,越军好象被我军教训得老老实实。原定的三个月作战计划可能如期完成,届时,我们将老山移交给边防部队守卫,大军可以班师回防了。

  一桩出人意料的事件打破了我们的幻想。某天凌晨,一阵爆炸声和枪声将我们从睡梦中惊醒,方向是雷达阵地附近。片刻,枪声戛然而止。上级通报:我雷达阵地遭越军特工袭击。后来,我们到现场看到雷达已经被敌人用炸药炸毁,睡在帐篷里的雷达兵被多枚火箭弹炸得伤亡惨重,帐篷门口还有几枚越军布下未引爆的定向雷和压发雷。特工早已不见踪影,经搜查,在靠公路边的山坡上一个天然山洞里,发现有越军特工遗留的干粮,衣物等,人数约5-6人,已在此住了好几天,他们潜入我境,对我雷达阵地细致观察后进行突袭。百密一疏,这一沉重教训使我们打消了不切实际的想法,越军也不是善罢甘休的主,这仗还得打下去。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全州有8个县: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富宁,邱北,广南。有20个民族,其中汉族120余万人,壮族78万余人,苗族33万,瑶族70万,回族2万,傣族1万余人,另外还有少量白族,哈尼族,拉牯族,纳西族,布朗族,普米族,独龙族,佤族,满足,苦聪族,蒙古族。全州有45万余户,共267万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万余人。

  文山州与越南陆地接壤,边界敌情十分复杂。越南公安屯在越方边境一线每个村寨都派有工作组,一般以3至4人为一小组活动,以维护社会治安和审查越边民出入境情况为名进行特务活动。根据近几年的情况,越特活动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利用双方边民探亲和访友等活动,从出入境边民中套取我方的军事情报。这种情况集中在富宁县田蓬,董干,马林。马关县小坝子,都龙以及麻栗坡的猛洞等地区。

  2.利用叛逃人员(包括非军人)经过审查和短期训练后,发给活动经费,派遣回国窃取我军事机密,这类人员近年来年年都有,既有军内的也有地方的。

  3.武装特工潜入,快打快撤,马关,麻栗坡,富宁,三个边境县曾发生多起,自4月份我炮击以来,越特工的活动更加猖獗,4月11日,越特工以马林入境,到董干麻园等地画了我军事阵地的草图,返回时被我击毙四人,5月在田蓬抓获了收集我军事情报的特务年忠文和熊米奏。6月9日越3名便衣特务潜入我马关县辣子寨向边民打听我军事情报。6月29日越特工小分队偷袭我马关一一五哨站。另外还偷袭了我某炮阵地和雷达阵地以及某部9连。


作者: 湖南骡子    时间: 2008-10-26 07:59
标题: 回复主题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2254>我军被炸的辛柏林(Cymbeline)雷达是英国产品,最大作用距离可达20公里,用于定位敌军迫击炮。英军和联邦德国军队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装备这种雷达。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多国维和部队在波黑地区执行打击塞族武装任务时曾使用过这种装备。根据资料,这种雷达对81毫米口径迫击炮的探测距离在10公里左右,对120毫米口径迫击炮的侦测距离在14公里左右。</DIV>
作者: 湖光山色    时间: 2008-10-27 21:34
标题: 回复主题
好象还没说完。
作者: 准备着    时间: 2008-11-22 21:57
标题: 回复主题
兵不在多,在精。裁军精兵是必要的。
作者: 1979的军列    时间: 2009-7-13 19:46
标题: 回复主题
雷达营长被老邓下令枪决
作者: yjf007    时间: 2009-7-14 08:12
标题: 回复主题

1979的军列:
雷达营长被老邓下令枪决

路边社!


作者: yjf007    时间: 2009-7-14 12:14
标题: 回复主题

1979的军列:
雷达营长被老邓下令枪决

路边社!


作者: 怒火万丈    时间: 2009-7-15 23:37
标题: 回复主题

准备着:
兵不在多,在精。裁军精兵是必要的。

不过我还是觉得很多野战军不该裁。


作者: 湖南骡子    时间: 2009-7-16 13:18
标题: 回复主题
关于辛柏林雷达被炸事件,cpcliusi兄之前已有考证,袭击事件发生在7月6日。我目前接触到的资料来看,貌似瑞典军队根本就没有装备这种雷达,所以从瑞典进口的说法不靠谱。
作者: hjf1390    时间: 2009-7-16 16:49
标题: 回复主题

“还有一种说法是从英国和瑞典各进口两部,性能基本相当,英国炮瞄名字是辛伯林,瑞典是百灵鸟”意思是说从英瑞两国进口了两种雷达,不是英国造瑞典倒手,也没这倒手的必要。瑞典Saab公司也造军品雷达,可能有类似的产品。中国最后仿造的是英国的轻型雷达和美国的重型雷达。

原文的三种说法虽然日子不同可是都说在6月里发生的,现在又多了个7月的说法,更众说纷纭了。


作者: 广有羽翼    时间: 2009-7-20 21:39
标题: 回复主题

《兵器知识》有一期采访过了 何其宗 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 其实当时越南特工偷袭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是炮位雷达,在我方侦听到的电报中,越方报告是炸毁一座通讯电台,根本在当时就不知道这个是雷达!!!


作者: 广有羽翼    时间: 2009-7-20 21:41
标题: 回复主题

后来,我们进口了辛伯林炮位侦察雷达,大概十几万美元一部,性能相当好,就是专门侦察迫击炮的。只要敌炮发射后,就可以精确计算出其具体位置,我炮还击是一打一个准,打得越军很狼狈,但后来损失了一部。有的人讲:是越军派遣特工,潜入我境内炸毁了雷达。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是由于我们的勤务科目没训练好。这座雷达由我军一个班昼夜武装保护。但在出事的那天晚上,换岗的哨兵叫醒该上岗的战士后就去睡觉了,但换岗的战士并没有真正起来去站岗,而是答应一声又睡过去了。结果被恰好路过这里的越南特工溜进来,炸毁了雷达,其实他们并不知道那是个什么东西,因为在我们侦听敌台通报中,他们讲“摧毁了共军的一个通讯台”。这种雷达后来我们有关工厂也能制造了。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43194 这个原文!!大家可以看一下


作者: hjf1390    时间: 2009-7-21 00:13
标题: 回复主题

这说有点大事化小的倾向。特工们虽然不见得真清楚它到底是什么,但该知道这东西是有些份量的,不然不会狠到连“通讯兵”都要赶尽杀绝的地步,它旁边有更具价值的重迫击炮兵和连指挥所。

“结果被恰好路过这里的越南特工溜进来”与“经搜查,在靠公路边的山坡上一个天然山洞里,发现有越军特工遗留的干粮,衣物等,人数约5-6人,已在此住了好几天”相矛盾。一个当时在北京一个离雷达阵地几里地远事后赶到了现场,大概哪个描述会更准确?

“摧毁了共军的一个通讯台”一说荒唐,作者原来是常写国共战争的吧,忘记了越南特工也属共军,他们绝对不会这么讲话的。


作者: 怒火万丈    时间: 2009-7-21 09:16
标题: 回复主题
hjf1390:

这说有点大事化小的倾向。特工们虽然不见得真清楚它到底是什么,但该知道这东西是有些份量的,不然不会狠到连“通讯兵”都要赶尽杀绝的地步,它旁边有更具价值的重迫击炮兵和连指挥所。

“结果被恰好路过这里的越南特工溜进来”与“经搜查,在靠公路边的山坡上一个天然山洞里,发现有越军特工遗留的干粮,衣物等,人数约5-6人,已在此住了好几天”相矛盾。一个当时在北京一个离雷达阵地几里地远事后赶到了现场,大概哪个描述会更准确?

“摧毁了共军的一个通讯台”一说荒唐,作者原来是常写国共战争的吧,忘记了越南特工也属共军,他们绝对不会这么讲话的。

山路难走,隔上几公里走上半天很正常,越南人把山洞当成临时据点也不是不可能。


作者: 老哥哥    时间: 2009-7-23 08:48
标题: 回复主题
“摧毁了共军的一个通讯台”,这个说法真的很荒唐!
作者: jxf01528    时间: 2009-8-8 21:52
标题: 回复主题
LZ发的最后一段是我以前发在老血站的,后一半被我删除了(Sukhoi说不适合在网上公布)。但关于雷达被偷袭事件,应该说经过几位资深人士(cpcliusi和Sukhoi)的反复验证,雷达被袭可以确定发生在7月6日凌晨(14军的军史也有提及),越军821特工团的这次偷袭是蓄谋已久的,一共有四组人,分别以一个组袭击我军160迫击炮阵地和122团9连3排。二个组以左右翼袭击雷达阵地,还有一个组在白石岩山洞担任警戒和接应任务。对我军几个目标的偷袭几乎是同时发起的,从160迫击炮阵地被袭到雷达被炸前后只相差了10秒钟,所以相邻阵地的人根本来不及去救。而且越军特工在这次行动中没有开过一枪,全部使用的是手雷,定向雷,M-72单兵火箭,可塑性炸药等爆破器材,即使我人员和技术装备造成较大损失,又隐蔽其行动企图。由于当时敌我双方经常相互炮击,敌人凌晨的偷袭到早上6点还有相邻阵地的我方人员以为这是炮击。最厉害的是越军整个偷袭行动总共只用了10分钟。11楼朋友转的文章我看了,何中将说对方是误打误撞才炸的雷达我不太理解,因为越军从6月下旬起就对这几个偷袭目标进行了侦查,6月30日那天在白石岩山洞隐蔽观察了10多个小时。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辛伯林雷达”当时属于尖端设备,轻易不拉出去,所以越军只知道这是个重要目标,但并不清楚是雷达。但既然越军会派两组特工去偷袭雷达,就算事先不知道这是雷达也不可能只当这是一个通讯台的。可能这件事对我军来说比较耻辱,所以何中将的说法也情有可原。
作者: 湖南骡子    时间: 2009-8-9 01:08
标题: 回复主题
jxf01528:
LZ发的最后一段是我以前发在老血站的,后一半被我删除了(Sukhoi说不适合在网上公布)。但关于雷达被偷袭事件,应该说经过几位资深人士(cpcliusi和Sukhoi)的反复验证,雷达被袭可以确定发生在7月6日凌晨(14军的军史也有提及),越军821特工团的这次偷袭是蓄谋已久的,一共有四组人,分别以一个组袭击我军160迫击炮阵地和122团9连3排。二个组以左右翼袭击雷达阵地,还有一个组在白石岩山洞担任警戒和接应任务。对我军几个目标的偷袭几乎是同时发起的,从160迫击炮阵地被袭到雷达被炸前后只相差了10秒钟,所以相邻阵地的人根本来不及去救。而且越军特工在这次行动中没有开过一枪,全部使用的是手雷,定向雷,M-72单兵火箭,可塑性炸药等爆破器材,即使我人员和技术装备造成较大损失,又隐蔽其行动企图。由于当时敌我双方经常相互炮击,敌人凌晨的偷袭到早上6点还有相邻阵地的我方人员以为这是炮击。最厉害的是越军整个偷袭行动总共只用了10分钟。11楼朋友转的文章我看了,何中将说对方是误打误撞才炸的雷达我不太理解,因为越军从6月下旬起就对这几个偷袭目标进行了侦查,6月30日那天在白石岩山洞隐蔽观察了10多个小时。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辛伯林雷达”当时属于尖端设备,轻易不拉出去,所以越军只知道这是个重要目标,但并不清楚是雷达。但既然越军会派两组特工去偷袭雷达,就算事先不知道这是雷达也不可能只当这是一个通讯台的。可能这件事对我军来说比较耻辱,所以何中将的说法也情有可原。

越军虽可能并不清楚他们的任务目标是我方炮位侦测雷达,但从他们的破袭手法来看,绝对是事先早有预谋的,而且是专门为炸毁目标做了精心准备。
作者: 冰山一角    时间: 2009-8-18 12:49
标题: 回复主题
这是越南特工成功战例的典范。。。。。
作者: 湖南骡子    时间: 2010-6-26 08:18
标题: 回复主题
查过了一下有关英文资料,中国引进的雷达在英国被称为15号野战炮兵雷达Mk 1型。辛柏林雷达在英军的型号称为15号野战炮兵雷达,分Mk 1、Mk 2和Mk3型,其中Mk 1是最早的型号,本身无机动能力但可以用直升机吊运,Mk 2是装在FV432履带式装甲车底盘上的机动雷达,Mk 3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制的改进型。前两种比较常见,在英军中分别装备给轻型炮兵团(与L118型105毫米牵引榴弹炮搭配使用)和重装自行炮兵团(与FV433“修道院长”105毫米自行榴弹炮搭配使用)。辛柏林对迫击炮的定位精度没有主楼中说的那么高,实际在50米左右。
作者: cpcliusi    时间: 2010-6-26 14:33
标题: 回复主题
6月10日遭袭的是一个步兵分队指挥所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0-6-26 22:35
标题: 回复主题

这个事情的帖子去年就看过几个,但至今我还弄不懂,87年47军在老山的拔点作战结束后撤时,怎么被越军炮火严密封锁?测距雷达怎么不起作用了?

如果越军火炮能隐藏的不被雷达发现,那也说明雷达的作用是有限的。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6-27 09:47
标题: 回复主题

从目前掌握资料看,84年14军收复老山期间,该雷达是一直起作用的。但11军后的轮战部队,该定位雷达是否一直存在就很难有精确答案了。

好似这些当时的新装备,在使用上还是一直遮遮掩掩的,例如67军当时在老山使用了红外夜视观测设备,用得小心翼翼,像个宝贝一样。但资料也是零零碎碎,从一些老兵的回忆录中有所提及,但部队的作战总结基本没有提及。

还有电子对抗、电子侦测这一块,手头也只有兰州军区的电子对抗一营的资料,其他轮战部队鲜有提及。

所以说,鹤鸣在阴提到的87年47军后撤时被越军炮火封锁,以及我所知道的1军经历的最惨烈的1.15战斗(116高地防御和出击作战,师级作战规模),当时1.15战斗中大量的伤亡都是来自于越军的炮火封锁,67军的5.31战斗(攻211高地),步兵伤亡也来自于越军炮火的封锁。所以说,该炮兵定位雷达是否随着14军的离开也离开,后续部队是否有该定位雷达的“庇佑”,实在值得探讨一下。


作者: 余副站长    时间: 2010-6-27 10:30
标题: 回复主题

“炮位侦测雷达”是现在集团军普遍装备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作自己火炮炸点校定用的。八十年代初期的产品,精度有限。是否能对几千米或几十千米外的发射阵地进行精确定位,很难说......(哪怕是吹的很凶的“进口货”)。另外,军迷有所不知。炮弹轨迹并非是理想的抛物线方程,炮阵的设置常选在某遮挡物反斜面。例如,老山时期,越军的许多主要大口径火炮阵地就在小青山后面,我们早已侦知标定。但实际摧毁或压制时,炮弹不是打在山头上,就是超越到对方目标后面去了。我方的情况也是同理,我们有的“群”,没有预备阵地,常年不“挪窝”,还是太平无事。


作者: 余副站长    时间: 2010-6-27 10:45
标题: 回复主题

技侦和电抗各是一家(“老三”、“老四”)。口风较紧,资料流入社会较少。记得老山轮战时期主要不是针对炮战的。

红外夜视,老山作战后期基本陆续被“微光夜视仪”取代。越军也有,曾使用“主动式”,被我方发现定位并立即呼唤前沿火炮报销掉了。


作者: hjf1390    时间: 2010-6-27 11:04
标题: 回复主题

那部雷达以后还在,有老兵说后来修建了固定工事,雷达天线架在工事顶上,那也就成了老山战区的固定资产,不会随14军撤离了。再说这部雷达也不属于14军嘛,大概产权在总参。但越军是活的,等打了两年仗挨过几百上千次炮击,哪里是雷达和炮击死角从那里开炮比较安全,他们就是靠数脑袋顶上落下的炮弹也能数出来了。我方雷达固定下来了,不能靠移动来覆盖原有盲区,对越军炮阵地根据落弹更少的安全原则越来越多地从覆盖区搬迁到盲区是无能为力。固定化规律化是移动性武器使用上的败笔。当然人都是有懒惰心理的,巴不得找个安乐窝舒舒服服地长期待下去,除非上级为了防止滋生懒惰心理硬性规定游动周期。另外在高温高湿地带使用数年后故障该少不了,送回西欧去修可是一大笔费用(一般不会低于购买价的20%,国有单位的基本拨款规律是有钱买没钱修)。所以那部雷达以后的自身状况和对越效力大概都在走下坡路。

被动红外夜视仪那时尚不能国产,微光夜视仪是最先实现国产化的。从设备损耗和更换、使用费用角度来看,都是微光化更适合国情,虽然夜视能力要低一些。

[此帖子已被 hjf1390 在 2010-6-27 23:13:20 编辑过]


作者: 关注这场战争    时间: 2010-7-6 00:44
标题: 回复主题
呵呵.看来.辛伯林的传说倒是挺多的嘛.更正一下:应该是炮位侦察校射雷达哈.另外:余副站长的\"军迷有所不知。炮弹轨迹并非是理想的抛物线方程,炮阵的设置常选在某遮挡物反斜面。例如,老山时期,越军的许多主要大口径火炮阵地就在小青山后面,我们早已侦知标定。但实际摧毁或压制时,炮弹不是打在山头上,就是超越到对方目标后面去了。我方的情况也是同理,我们有的“群”,没有预备阵地,常年不“挪窝”,还是太平无事。\"此话不是太妥.弹道无论如何变化,都必须遵循弹道公式,此雷达就是利用外弹道公式外推求出落点来校射的,内推求出起点侦察敌炮阵地位置的.
作者: hjf1390    时间: 2010-7-6 16:46
标题: 回复主题
余副站长说的“炮弹轨迹并非是理想的抛物线方程”是对的,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实际弹道的后半段对比理想抛物曲线就越飞越偏。不过这也不是不可克服的困难。在方程里加入空气阻力修正项就行了,或者探测点若在弹道的前半段就连修正都免了。
作者: 湖南骡子    时间: 2010-8-12 02:02
标题: 回复主题
hjf1390:

那部雷达以后还在,有老兵说后来修建了固定工事,雷达天线架在工事顶上,那也就成了老山战区的固定资产,不会随14军撤离了。再说这部雷达也不属于14军嘛,大概产权在总参。但越军是活的,等打了两年仗挨过几百上千次炮击,哪里是雷达和炮击死角从那里开炮比较安全,他们就是靠数脑袋顶上落下的炮弹也能数出来了。我方雷达固定下来了,不能靠移动来覆盖原有盲区,对越军炮阵地根据落弹更少的安全原则越来越多地从覆盖区搬迁到盲区是无能为力。固定化规律化是移动性武器使用上的败笔。当然人都是有懒惰心理的,巴不得找个安乐窝舒舒服服地长期待下去,除非上级为了防止滋生懒惰心理硬性规定游动周期。另外在高温高湿地带使用数年后故障该少不了,送回西欧去修可是一大笔费用(一般不会低于购买价的20%,国有单位的基本拨款规律是有钱买没钱修)。所以那部雷达以后的自身状况和对越效力大概都在走下坡路。

被动红外夜视仪那时尚不能国产,微光夜视仪是最先实现国产化的。从设备损耗和更换、使用费用角度来看,都是微光化更适合国情,虽然夜视能力要低一些。

[此帖子已被 hjf1390 在 2010-6-27 23:13:20 编辑过]

<a class=\"CommonImageTextButton\" style=\"BACKGROUND-IMAGE:url(images/Quote.gif)\" title=\"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href=\"javascript:ReplyQuote();\"> 引用


当时配发部队(比如侦察大队,通常每个侦察连一部)的微光夜视仪好像是手持式的。主动红外夜视器材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它发射的红外光可轻易被观红器材侦测到,战场生存概率极低。因此美军早在越南战争时期就换用微光夜视仪,同时开始研发热成像技术。我军当时使用的微光夜视仪比较原始,还不能像现在的头盔夜视仪那样可直接用于瞄准。而且云南边境地区夜间很少有星光月光,在全黑的环境下微光夜视仪基本无效。
作者: hjf1390    时间: 2010-8-27 00:48
标题: 回复主题

新看到的一军防守老山信息表明被炸毁的那一部辛柏林雷达后被恢复,而且第二部辛柏林也被投入了战场。两部雷达都属昆明军区所有。

【1984年11月9日,我军下达司作字第60号“船头地区作战换班命令”:1师配属沈阳军区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昆明军区辛柏林雷达1部、40师“红缨—5”导弹连,接替32师老山、662.6高地、那拉地区防务,16日开始组织换班,26日7时换班完毕并接替指挥;36师配属昆明军区辛柏林雷达1部,并指挥边防15团2营,接替41师121、123团和31师91团八里河东山地区防务】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