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有公然宣扬自卫反击战的初衷不是“保卫边疆”,而仅仅只是“牵制越南侵柬”……
研究自卫反击战的初衷究竟是什么,就必须把握住一个时间点:什么时候中方高层开始“认为有必要进行自卫还击作战”。然后具体去分析——
这个时间点上,是否有“牵制越南侵柬”的必要;
这个时间点上,中越边境究竟发生了什么?
然后我们才可以判断,自卫反击战的初衷究竟是不是“奋起还击,保卫边疆”?
那么,中方高层究竟是什么时候“认为有必要进行自卫还击作战”的呢?
《张震回忆录》下册(解放军出版社03年版)165页-166页
“为了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保护我边民的和平劳动,(1978年)11月间,中央军委召开会议,研究中越边境地区的形势,认为有必要进行自卫还击作战。后来,中央政治局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扩大会议,专题研究这个问题,决定进行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
1978年11月,柬埔寨是不是岌岌可危了,必须要“围魏救赵”来援助呢?
“一九七七年底到一九七八年初妄图用‘速战速决’一举侵吞柬埔寨遭到失败以后”,1978年的那个11月,虽然后来人们知道越南是正在“阴谋策划和积极准备”发动下一次“对柬埔寨的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但是这个时候,越南与柬埔寨只有一些边境小规模冲突。而且,越南在这些小规模冲突中也没有占到上风。
可以说,1978年11月,几乎没有人可以预料到近2个月后越南攻入了柬埔寨竟然势如破竹,一举攻占柬埔寨首都金边。小规模冲突中屡战屡败的越南自己也无法料到的。
可见,中方高层开始“认为有必要进行自卫还击作战”,不会把越南侵柬作为一个主要考虑。
而这个时候的中越边境发生了什么?
78年11月1日,11月的第一天,78年11月1日,中越边境的第一起流血事件——庭毫山流血事件发生了。
78年11月1日之前,中越边界虽然发生过上千次的冲突(78年10月1日,中国国庆节,越南武装公安人员和便衣人员三十三人,侵入了越方武装人员上次给缴了枪的桐子湾地区,无理干涉我社员的正常生产。第二天,越方又出动公安人员、干部和民兵三十六人,手持武器和木棒,威胁和毒打在该地劳动的我社员,打伤十六人,其中重伤六人),但是毕竟都没有造成武装人员和边民死亡(非冲突事件中,越方越界行凶的第一个有姓名可查的遇难者,则死于30天前的10月2日,是广西靖西县南坡公社的黄宏,被越方埋设到中方领土的地雷炸死)。
78年11月1日广西靖西县湖润公社的社员和民兵,在清除清除越方在我国境内非法设置的路障、竹签,填平越方在我国领土上挖掘的堑壕时,遭到越方侵入我国境内的武装公安人员和民兵六十多人的突然袭击……当即打伤我社员和民兵十二人,并抓走八人(应是都被击中了)。11月3日下午,抓走的八人中有六人被越方证实被打死,越方发出通知:“中方六人在越南领土上死亡。”
78年11月1日,庭毫山流血事件发生的当天,黎笋率越南的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
合众国际社十一月二日从莫斯科报道说:“一位西方国家外交官感到迷惑不解的是河内电台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报道中越边界突然发生激战”,“这位外交官说:‘这可能是越南人为了好要求援助而为这种事情选择这样的时间’。”
德新社十一月二日从莫斯科发出的报道说,外交界人士认为“黎笋将在越南同柬埔寨和中国发生边界冲突中尽量向莫斯科谋求援助。”
庭毫山流血事件发生两天之后,苏联和越南签订了有军事结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和六项经济协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庭毫山流血事件无疑会让中方觉察出了中越边境“局势急剧恶化”。
局势当然是急剧恶化了,庭毫山流血事件后,造成造成武装人员和边民死亡的流血事件不断发生。在庭毫山流血事件之前,按清朝政府和法国划的边界属于中国一侧多个地方,越南当局都先后提出了领土要求,甚至直接出兵占领了多块中国领土!
1976年7月,越方在按“传统边界”属于中国领土的浦营丁主峰东面,盖起油毛毡房1间,外加两道木桩,常驻公安兵5至8名,实施军事占领。
“在凭祥市的浦营丁地区,越南武装人员深入我国境内,侵占我国领土,并且派兵日夜把守,枪口对准我巡逻道,不让我军民接近。”
1978年3月,越南当局派遣的武装人员突然占领了按“传统边界”属于中国领土的庭毫山。
“78年3月,越南当局派遣的武装人员突然占领了这个地区。他们在山上挖战壕,修碉堡,架设铁丝网,埋设地雷和竹尖桩,并不时向山下的中国村庄和在田间劳动的中国居民开枪射击,使我边境群众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
1978年8月25日,驱赶难民的“8.25”友谊关血案发生,越南当局派遣的武装人员侵占了按“传统边界”属于中国领土的浦念岭。
78年8月25日下午17时30分左右,越南当局指派的二百多名越南军人。他们按照预定的计划,腰里别着匕首、手枪和手榴弹,身上挂着装满石块的挂包,手里挥舞着木棒和石块,呼啸成群地从三面冲向我国的浦念岭……连夜在中国的国土上挖工事和架设铁丝网。到二十六日下午,记者来到友谊关前,看到他们架设的铁丝网已把中国的浦念岭围了进去,并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形,用石块打我边防人员,使得我边防人员无法从友谊关走到国境线(0公里界碑)执行任务。记者在友谊关上可以清楚看到,二十六日已有二、三十个越南军人从我国的浦念岭到达金鸡山脚下,深入我国境约一千米,窥测方向。越方架设的铁丝网已从浦念岭一直架到我金鸡山下。与此同时,越南军人占据了友谊关西南十多华里中国边境村庄弄怀两侧的山头。
还有多处小块领土被侵占:河口县芹菜塘以北、那坡县平孟公社弄更等地。越军侵入中国领土纵深数十米至数百米,架设铁丝网,设置路障,甚至修军事工事等。
而越南当局认为难以武力占据的中方领土,常常也在附近设置侵略据点,以之为依托,出兵偷偷潜入到中方领土上,埋设地雷和竹尖桩、插竹签、架设铁丝网等方式进行“圈地”,阻止中方边民进入。
侵占浦念岭的“越军在岭上修筑的环形堑壕深达一米三到一米四,还有能容纳几十人的掩体”,在中国领土上侦办肆意妄为的的越军,竟然曾得意忘形地挥着拳头向中国边防部队嚎叫:
“不光这里是我们的,连广东、广西也是我们的,凡是有木棉树的地方都是我们的!”
领土已经被侵占多块,现在同胞又被杀戮,“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这样的情况下,“决定进行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初衷毫无疑问就是“保卫边疆”!毫无疑问就是“捍卫我国边疆的和平和安全”!
30年前的今天,1979年2月17日,边境那场自卫反击战打响当天,新华社奉中国政府之命发布声明如下:“越南当局无视中国方面的一再警告,最近连续出动武装部队,侵犯中国领土,袭击中国边防人员和边境居民,局势急剧恶化,严重威胁我国边疆的和平和安全。
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奋起还击。……”
敬礼!
163师
向楼主提供一个史料,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最近出的书里面透露的,中国和苏联有个同盟条约,越战放到1979年的原因是该条约的失效日期就是1979年1月或者2月,由于我没有这本书,所以不能提供更详细的资料,同时现在即使北大历史系出的史学专著中也不提“中越自卫反击战”,而是用“中越交恶”代替。
另外,我只是凭正常的思维去考虑,一个刚从战争中脱离的越南,为什么敢对中国挑衅,我在坛子里呆了5年了,说实话我没有看到一篇由参与者本人亲自撰写的关于越方挑衅的帖子,无一例外的都是“宣传资料”,可否有朋友亲身经历过战前的越方挑衅行为,发一张贴让大家看看。
“1979年的原因是该条约的失效日期就是1979年1月或者2月”---------还北大历史系的书,一点常识都没有,可笑之极。要么是这书胡说八道,要么是某人眼神不好。
谈历史问题,不收集资料不看书不学习,再正常的思维也只是个圈。既然不相信所谓的“宣传材料”,大可以往中越边境跑一趟嘛,亲身采访边民,不是更好?
没有查阅书籍你还废话?没有真凭实据就胡说八道,这就是你做人做事的原则?没有真凭实据瞎咋呼啥?你有胡说八道的自由,我有批判揭露的权利。
我就不明白了,一个惯于信口开河张嘴乱说的人,究竟凭什么要别人尊重他?
北大历史系?
呵呵,那就是培养了范跑跑老师的那个系啦。这个系对历史如果有不同凡响的见解,看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真希望前面那位朋友能够回忆起那本北大历史系专著的书名,一定要买一本来拜读的。
真的假的,怎么又扯上北大出的历史书了。
fishyuyue,麻烦讲一下北大出的哪本书呀,给个书名,我查查去,只要真有这本书,一定能找到。无他意,只想查证一下。
明明白白:“在军歌嘹亮里面的一个老连长:老牧,他以前护送过军用物资给越南”,你这句话有点不懂,从老牧连长的回忆录中看,他是临战训练才拉到中越边境的,好象没见有送物资给越南的事呀。请教,这事是出自老牧的哪篇文章呀?
同时现在即使北大历史系出的史学专著中也不提“中越自卫反击战”,而是用“中越交恶”代替。
中越交恶在前,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后;越南驱赶我华侨在前,我们教训越南鬼子在后;
我只是凭正常的思维去考虑,一个刚从战争中脱离的越南,为什么敢对中国挑衅,我在坛子里呆了5年了,说实话我没有看到一篇由参与者本人亲自撰写的关于越方挑衅的帖子,无一例外的都是“宣传资料”
刚刚从战争脱离的越南就敢入侵柬埔寨(1978年),就敢占领我南威岛、鸿庥岛等6个岛屿(1975年),还没有脱离战争的越南就敢喊凡是长红棉树的地方就是越南领土(1971年)。
1978年8月,越南出兵占领了友谊关右前方的中国领土浦念岭。对于越南人是不能用正常思维去考虑的。
现在令人心寒的是,我们用国家的钱养起来的所谓学者,只相信反面材料,认为那就是真实的历史,正面的材料都是“宣传材料”。也许这些材料是敌对势力炮制出来的呢?是美国中国情报局为了颠倒黑白编撰出来的呢?这样的例子还少吗?为了推翻萨达姆美国中央情报局编造了多少证据,结果使65.5万伊拉克平民作为陪葬品。美国总统布什下台的时候说,中央情报局的情报是错误的,其实根本就不是错误的,是完全为了颠覆一个国家而瞎编的。可悲的是某些专家学者特喜欢上当,为CIA之流鼓与呼,似乎能有机会攻击党、政府、军队是他们最大的爱好。
斑马网友,我会尽快查到那本书,把书名放在坛子里。
猎豹网友,我能理解诸位参战老兵的心情,不过很多东西,坛子里不方便说,但是大家心里多少都懂,要知道我党我军的战前动员都是很有水平,为什么那么有水平,您是当过兵的人,你比我们刚清楚。君不见,小平同志还曾经被白纸黑字的说成是党内的走资派,说白了,中国的事情很多时候,就是说你不对,对也不对,说你对,不对也对。
向楼主提供一个史料,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最近出的书里面透露的,中国和苏联有个同盟条约,越战放到1979年的原因是该条约的失效日期就是1979年1月或者2月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六条:
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订于莫斯科,共两份,每份均以中文与俄文书就。两种文字的条文均有同等效力。
该条约的失效日期怎么会就是1979年1月或者2月?!
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过了三十年……是一九八零年二月十四日。
你说的历史书如果存在的话,那显然是误解了这句:
如在期满前一年未有缔约国任何一方表示愿予废除时则将延长五年,并依此法顺延之。
一个刚从战争中脱离的越南,为什么敢对中国挑衅,我在坛子里呆了5年了,说实话我没有看到一篇由参与者本人亲自撰写的关于越方挑衅的帖子,无一例外的都是“宣传资料”,可否有朋友亲身经历过战前的越方挑衅行为,发一张贴让大家看看。
————————————————————————————
不说别的了,78年11月1日,庭毫山流血事件,就是越方发出的通知:“中方六人在越南领土上死亡。”
这说的“越南领土”是按“传统边界”属于中国领土的庭毫山(至少也是骑线点,不可以说是什么越南领土)。
明明白白:我在军歌嘹亮论坛和一些人有过争论,老牧连长的回忆是:1.70年代初,他曾经护送一批军用物资到越南,但是当时越南军方代表嫌弃我们的武器,没有苏联的好。
2.78年左右他带战士在边界巡逻,和越南士兵也是经常见面,彼此都比较面熟,有一天突然越南士兵告诉老牧他们,这条路是越南领土,警告他们不要再在这里巡逻,老牧他们没有在意他们,照常巡逻,结果被越南人埋的地雷给炸伤了。
这件事我和他争论过,印象比较深刻!
老牧连长“被越南人埋的地雷给炸伤了”??!!有意思,太有意思了,看来您这“文科肄业研究生”真是“货真价实”。
fishyuyue:对于参战及阵亡将士的家属的确是应该给予更多的经济援助,毕竟这个是由政府造成的,政府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他们。
说实在的,我们从来没有把仇恨延续下去的意思,我赞同你以上的说法,给困难者应有的帮助,给勇敢者应有的荣誉,给献身者应有的褒奖,而不应该曲解他们的动机,怀疑他们的勇敢,贬低他们牺牲的价值。
对于历史的真实,亲历者们已经讲的很清楚了,我不想再争论。我希望fishyuyue在判断这些历史事实上,客观点,准确点,不要因为跟主流说法不一致,就是真实的,只要是西方来的就是准确的,以上一些网友仅仅举了一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支持你的观点的论据是虚假的,这也许不是你的错,希望多听听亲历者的声音。
不过我觉得你还是一个能够听取别人意见的人,所以提醒一下。
春秋的老胡:向楼主提供一个史料,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最近出的书里面透露的,中国和苏联有个同盟条约,越战放到1979年的原因是该条约的失效日期就是1979年1月或者2月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六条:
本条约经双方批准后立即生效,批准书在北京互换。本条约有效期间为三十年,如在期满前一年未有缔约国任何一方表示愿予废除时则将延长五年,并依此法顺延之。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订于莫斯科,共两份,每份均以中文与俄文书就。两种文字的条文均有同等效力。
该条约的失效日期怎么会就是1979年1月或者2月?!
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过了三十年……是一九八零年二月十四日。
你说的历史书如果存在的话,那显然是误解了这句:
如在期满前一年未有缔约国任何一方表示愿予废除时则将延长五年,并依此法顺延之。
一个刚从战争中脱离的越南,为什么敢对中国挑衅,我在坛子里呆了5年了,说实话我没有看到一篇由参与者本人亲自撰写的关于越方挑衅的帖子,无一例外的都是“宣传资料”,可否有朋友亲身经历过战前的越方挑衅行为,发一张贴让大家看看。
————————————————————————————
不说别的了,78年11月1日,庭毫山流血事件,就是越方发出的通知:“中方六人在越南领土上死亡。”
这说的“越南领土”是按“传统边界”属于中国领土的庭毫山(至少也是骑线点,不可以说是什么越南领土)。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50年2月14日,但实际生效时间要晚2个月。所以实际上到期的时间是1980年4月14日。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