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浅谈手榴弹(-) [打印本页]
作者: 遗失的美好 时间: 2009-6-3 10:41
标题: 浅谈手榴弹(-)
手榴弹在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是战场上经常使用的武器弹药.在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军大量使用的也还是木柄手榴弹.木柄手榴弹装备使用广泛,构造简单,制造容易,投掷方便,又有一定的战斗杀伤威力,是我军近战,夜战的有力武器.目前我军配有木柄手榴弹,进攻用手榴弹,防御用手榴弹和反坦克手榴弹等.
木柄手榴弹有普通手榴弹(4号),加重手榴弹(2号)两种.加重手榴弹杀伤威力较大,适合防御时使用.常用的是普通手榴弹.木柄手榴弹由弹体,发火装置,木柄等组成.弹体为铸铁弹壳,内装带有雷管孔的压装TMT药柱,药柱用固定剂(松香,石蜡,沥青混合物或用马蹄脂)固定.木柄是用经过蜡煮的木材做的,口部有一钢皮螺纹套,以防止木柄涨缩时拧不下保险盖或保险盖掉落,并使木柄口部加箍,增加强度避免开裂.螺纹套口部贴有防险纸.保险盖与螺纹之间有垫片,防险纸,垫片,保险盖用以阻止拉环和拉火绳掉出.并起一定的防潮作用.拉火管,铅质拉火管壳,内装火帽和拉火铜丝,并与带雷管的延期体连接.火帽口部外张卡入加强筋,使其结合牢固,防止受外力作用时火帽和铜丝相对活动而自行发火.投弹时:拧下保险盖,捅破防险纸,取出拉环,套在无名指上,握紧弹柄,用力投向目标,并卧倒隐蔽.最好不要一手拉线一手投掷,原因是动作慢了,有可能出手不远爆炸,即使不慢也易在几十米上空爆炸,杀伤效果降低.保险盖一定要旋紧,特别是行军演习时,应经常检查,防止保险盖松动脱落,引起拉环被挂而发生爆炸事故.已失去保险盖的应及时配上保险盖,或进行妥善处理,否则不准携带.也禁止用手榴弹当锤子使用.木柄易吸湿,导火索黑药易受潮,轻者延期时间增长,容易被敌人投回.受潮严重时瞎火.不爆炸,放跑了敌人.我军装备的木柄普通手榴弹有51式,59式.62-1式,62-1A式,63-1式,67式.62-1式弹重550-630克,弹长196.5毫米.TMT装药38克.拉发延期(铜管).延期时间3-3.7秒.1克以上破片70-90片.杀伤半径4.6-6.4米.62-1A式弹长208毫米.63-1式弹长205毫米.67式弹重600克.弹长204.5毫米.发火方式铅拉火管.1克以上破片70-110片.杀伤半径7米.67式加重木柄手榴弹弹重980-1060克.弹长227毫米.TMT装药.拉发延期.1克以上破片不少于150片.杀伤半径7米.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09-6-3 11:27
标题: 回复主题
曾看过带小降落伞(纸质)的烟花,由此想到可发明一种带小降落伞的手榴弹,当手榴弹投出二秒后小伞打开,使弹体在离地面1——5米的空中爆炸,杀伤效果估计一枚可抵3枚。
作者: 古朴 时间: 2009-6-4 11:57
标题: 回复主题
说的很详细哦
作者: 啊呀哥 时间: 2009-6-23 22:26
标题: 回复主题
学到新知识了,可惜我没有投过手榴弹。
作者: 骑骏 时间: 2009-6-24 00:03
标题: 回复主题
木柄弹不利於携带,还是手雷方便。现代战争士兵近距离战斗的场面会越来越少,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就象古代士兵面对面肉搏到火器出现后战斗间距越来越大,二战时士兵拼刺刀已经成为绝唱。以后的士兵更象特种兵,主要靠呼唤炮火打击敌人,从中越战争我们就知道如果没有炮火打击我们几乎很难攻上越军的阵地,为什么?难道我们的士兵怕死?没有解放战争甚至抗日战争时的老革命英勇?肯定不是,因为现代武器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出2战时期,单靠人的肉体去拼高杀伤力的自动武器是愚蠢的,这也是79年给我们的一大教训。在此之前我们的士兵的战场教育几乎只来自于革命电影,经过艺术化加工的电影误导了很多士兵,这也是刚开始时伤亡巨大的一个原因。而战争打到后期,大家都知道如何利用地形保护自己,如果利用自己的炮火优势去摧毁敌人,可以说79年虽然我们还是按照2战时的打法去战斗,但这也是我们和2战打法的分水岭,以后的战争纯步兵的对抗会越来越少,所以我认为中国还要再裁减步兵,一个集团军有3-5个步兵营就足够,而且步兵的训练向特种兵和侦察兵、阻击手靠拢,熟悉各种高科技通讯和地图识别能力,依靠后方的火力来开路。依靠高科技的阻击装备来一弹至敌毙命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士兵投弹的机会很少,长柄手榴弹不利於携带是个弊病,轻便的手雷才是发展方向。
作者: 怒火万丈 时间: 2009-6-24 00:06
标题: 回复主题
一个集团军有3-5个步兵营就足够
==========================
只够一个旅,一个集团军的进攻正面不是几千人(或者不足百架直升机)能搞定的。
作者: hjf1390 时间: 2009-6-24 00:44
标题: 回复主题
美军一个装甲师约三万人,其中战斗步兵只有三四千人.不过这个步兵比例对于打野战还行,打城镇巷战就远不够用了.
作者: 骑骏 时间: 2009-6-24 01:07
标题: 回复主题
还是苏联时代的老观念,你看看最近打的几场战争,士兵们在数百米内对射的场面越来越少。那种苏联时代集团军正面大纵深进攻的场面只有在活动有效空中和地面保护的情况下才出现,而且也是因为优势而变成一次游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占有压倒性优势,但美军从来没有进行过一场正面数千人的进攻战斗场面,第一是没有必要,敌人已经被打垮,第二是如果敌人没有打垮而用数千人去正面进攻只能招致重大伤亡,因为还是我上面说的话,现在的武器自动化和杀人效率越来越高,任何指挥官都要尽量避免把自己的力量出现于敌人的有效火力杀伤范围内,否则十多分钟内你将遭受毁灭性打击(比如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装甲旅的覆灭,79年的一些被伏击战例都是10多分钟就解决战斗而不象二站时打一场伏击战也至少要数小时),因为你就是再强大也顶不住对手的火力。装甲部队装甲越来越厚,防护越来越好,但没有哪辆坦克敢承担反坦克导弹的打击,如果美军敢於组织这样的进攻那么当时他们的伤亡就不是区区数十人。
作者: hjf1390 时间: 2009-6-24 01:16
标题: 回复主题
有什么武器就打什么仗。先进军队率先完成了武器和战争样式的升级换代,但大量不那么先进的军队还是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从旧模式到新模式的转变。在此之前他们还是要用旧模式去战斗,比如看看巴基斯坦打塔利班。让中国去打也差不多这架势。
[此帖子已被 hjf1390 在 2009-6-24 1:20:01 编辑过]
作者: 怒火万丈 时间: 2009-6-24 08:25
标题: 回复主题
二战时士兵拼刺刀已经成为绝唱。
=========================
法外驻非部队最近几次都出现深陷重围,弹药耗尽,靠白刃战突围的情况。
主要靠呼唤炮火打击敌人
=======================
野战还行,城市巷战就够呛,得先解决与平民的识别问题。
反游击战和维和战斗还主要是步兵和步兵的对抗。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