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121师在高平的作战史,似乎就是不断的遭到伏击,多少优秀且勇敢的战士,还没真正进行战斗就牺牲了,令人痛心!!
大纵深穿插是军以上头头决定的,但具体实施的方式和路线恐怕主要是师一级的责任吧?
124,126也是大穿插,但好像他们主要都是一个团一个团在一起的,而121师把每个团还分开,基本是一个加强营为一个独立行动单位,还提出只要到达一个排一个班就是胜利的口号,刚看了《难忘的对越作战经历》,54军160师480团也是从121师的地方入越境,转载一段:
团长凌天卿、政委梁广双率领团司令部、政治处机关及炮兵分队随一营行进至475高地,突然遭遇东侧无名高地敌人的炮火袭击。凌团长当即命令随队的团直82无后座力炮连、100迫击炮连、高射机枪连迅速占领发射阵地,对敌实施火力压制。一炮连吴连长指挥连队在475高地占领发射阵地,与团火力群两面夹击,五分钟急速射,共发射炮弹八十发,高机、重机子弹四百多发,对无名高地形成火力全覆盖,越军火力点被悉数摧毁。
老麦,准确的应该是41军367团才对。刚开始一看,41军怎么可能有67团,呵呵,看完了才知道是367。我把它重新修改了。
指挥失误的温科长不是战后是否被追究责任?
鸣鹤在阴:唉,121师在高平的作战史,似乎就是不断的遭到伏击,多少优秀且勇敢的战士,还没真正进行战斗就牺牲了,令人痛心!!
大纵深穿插是军以上头头决定的,但具体实施的方式和路线恐怕主要是师一级的责任吧?
124,126也是大穿插,但好像他们主要都是一个团一个团在一起的,而121师把每个团还分开,基本是一个加强营为一个独立行动单位,还提出只要到达一个排一个班就是胜利的口号,刚看了《难忘的对越作战经历》,54军160师480团也是从121师的地方入越境,转载一段:
团长凌天卿、政委梁广双率领团司令部、政治处机关及炮兵分队随一营行进至475高地,突然遭遇东侧无名高地敌人的炮火袭击。凌团长当即命令随队的团直82无后座力炮连、100迫击炮连、高射机枪连迅速占领发射阵地,对敌实施火力压制。一炮连吴连长指挥连队在475高地占领发射阵地,与团火力群两面夹击,五分钟急速射,共发射炮弹八十发,高机、重机子弹四百多发,对无名高地形成火力全覆盖,越军火力点被悉数摧毁。
穿插路线是战前就应该拟订好的,121师没有权利改变穿插路线。
121师和124师的穿插没有可比性,121师是基本走小路,124师是走公路。121师在穿插过程中也没有人为的把每个团分开,362团开口子后转为预备队在后跟进,361团向809高地,363团向841高地,都是以团为单位。
160师进行战斗的魁况地区已经在公路以东,121师穿插中没有到过这个地方。
simonchan:指挥失误的温科长不是战后是否被追究责任?
确实太可惜了!如果听钟排长的,早就到312高地了。367团2营沿公路无法前进,最后也是走小路到达312高地。
这样一个单打独斗的穿插分队冒进凶多吉少啊。
副师长指挥的穿插部队,在遭遇一个加强营伏击时,浴血奋战达10个小时,还能与师前指取得联系,怎么就没有得到炮兵的火力支援?
关于温科长的错误。
我拿出地图判定:此处到扣屯(312高地)距离约六七公里,如果沿那条平坦的沥青公路走的话,不仅到扣屯的距离远了(沿公路到高平市仅5-6公里,再从高平市拐个大弯到扣屯又有6-7公里)许多,
------------------------------------------------------------------
高平,扣屯,无道村岔路口三处看来构成一个三角形,直走扣屯路是再简单不过了的问题。
越军的防御重点是在去高平的路上还是在去扣屯的路上,这也是再简单不过了的问题。
我本来仍想向他陈述走土路的好处和走公路的弊端,结果他把声音提高八度:“钟排长,执行命令!”,他手上握的手枪在我头顶附近晃得更厉害了。
---------------------------------------------------------------
说不出走高平的理由,用手枪下令,只能显示他的无能。最奇怪的,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大队部的其他领导都不做声??副师长呢?如他不在场,也应请他最后决断!!
41军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好像出现过对一场战斗的不同打法的争论的吧,但最后按正确决策执行了。
当时由于温科长相信那个带路“民兵”(该“民兵”自称熟悉到北干的路),决定让他带路,谁知走了没多远那“民兵”不见了。侦察大队的多数干部都认为这个“民兵”极可能是越军特工冒充的,欲把侦察大队带进伏击圈。
我根据地图的相关地貌、地物进行认真研究后斗胆提出建议:要到达北干只有沿左边的小路过江才是最便捷的,我按图上判断,到达北干直线距离不过7、8公里,拐弯抹角也不超10公里。然而温科长对我的发言压根儿就不当回事,他指挥侦察大队继续尾随61团后面走。~~~~~~~~~~~~~~~~~~~~~~~~~~~~~~..师首长严厉地命令侦察大队火速赶到北干,以增援那里的步兵8连抗击越军的轮番进攻,防止被越军重新夺回弹药库。这时温科长焦急了,不得不承认我所讲的路线是对的,并命令我带侦察排为前卫排,按原路返回2-3公里。
-------------------------------------------------------------------------------------
123师侦察大队事实上已被温科长错误决策过二次啦,那些领导及干部都不觉察吗?凡事不可三啊!!!
(由李德元副师长兼任侦察大队大队长,师侦察科温干卿科长兼任副大队长,大队部人员由师侦察科的赖恒、林XX、杨XX参谋与团侦察参谋及巫远新等两名军医以及其他配属人员。)
不错,走小路也可能与敌遭遇。不过从文中看,走大路肯定是有很大问题的。先前已经发现了几批前出警戒的越军,而且有人逃回报信去了。种种迹象表明继续走肯定会有不少数量的越军,非常可能遭遇埋伏,这一点文中的排长已经早有警觉。而温科长在业务上的确逊人一筹,如此状况下作出继续前行的决定,实在是有问题。
话说回来,我们都是事后诸葛亮。真若身临其境,还不知会怎样呢。
温科长强令走公路而没有说明理由,我分析他的想法可能是;虽然岔路口,高平,扣屯这三角形路线里,走公路要绕道高平,但走公路快得多,也许比从小路直走扣屯还快到;如果发生战斗,则抬着伤员走小路更影响部队战斗力——这已为前二天的穿插所证明;越军一直坚信朔江茶灵复和是中国军队难以攻克,在高平附近就不会有强大的防御阵地,而且我41,42军穿插部队已接近高平(这时已是20号了),即使公路上有小股越军阻挡,侦察大队也能打过去。
温科长决策时的致命弱点是轻敌!轻敌!“忘记”了侦察大队没有重火力武器,如此是压不住无道村口越军设伏阵地的火力的! 18日夜间在去那郭的路线上,温开始不听钟排长的意见,最后在师指的严令下只好返回,按钟排长的意见走,20日这天几乎又重复了这一幕,不过这一次是被越军的火力逼着按钟排长的意见走。
我的看法,李副师长对遇伏击也有一定责任。领导下到侦察大队,不是只跟着走路的,遇到问题要拍板做决定的。领导可以不出主意想办法,但要会看人,会用人,就象三国里的孙权,不太会打仗,但能任用周瑜打败了曹操,任用吕蒙打败了关羽,任用陆逊打败了刘备。
simonchan:老麦,准确的应该是41军367团才对。刚开始一看,41军怎么可能有67团,呵呵,看完了才知道是367。我把它重新修改了。
在部队里用两位数来称谓比用三位数要多。
lxz63:在部队里用两位数来称谓比用三位数要多。
好象还有用一位数来称谓的。
看《难忘红红的木棉花》注意到一个情节,43军128师也是师侦察连打穿插,可他们的装备和123师侦察大队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啊。摘转如下:
“我们的任务是配合师侦察连打穿插,今天晚上就要行动。下午我们早早的吃过晚饭,一切准备就绪,随时准备行动。没有集合号声,只是口头的传令集合,然后得令出发。
前来配合师侦察连行动的还有一零零炮排、四零火箭筒排、重机枪排、防化兵排,此次行动师侦察连已经是一个拥有各种武器的加强连。这种武器配置可以使侦察连在遇到攻打山头或发现敌人的炮阵地时,由一零零炮排的曲射炮进行轰炸;可以使侦察连在遇到碉堡、暗堡、坦克时,由四零火箭筒排的火箭筒和我们八二无坐力炮排的炮将其打掉和炸毁;可以使侦察连在遇到敌人的进攻时,由重机枪排的重机枪进行火力压制;可以使侦察连在遇到敌人的洞穴以及沟壕战时,由防化排的火焰喷射器进行火攻。”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