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军150师448团那一千多名基层官兵,是实属不幸运。
一、广西前指、41军前指没有尽力相救这个从其他军区来配属到广西方向作战的部队。(从勇者无畏、走过竹签地、枪奴一书。在当时如此千人被困,没有组织一个师是难以有用。另则撤军回国命令以下。)
二、150师448团,不知何情为何在3月11日12日,师、团是否掌握那些官兵面临的处境。过了两天才上报,如何去救 ?
三、围困的部队组织的收拢不好。
因在高平听电台兵讲有收到一个部队被越军围困,打的很急了,用明语呼救“妈妈卖毕”、“在不来就...........”“我们是........”都用上了。当时用的是川音呼救,是告知周边的部队来救,或向广西前指报告情况。 (因54军也是锤子部队川官居多)。
后来回到广西就知道有一个部队没有顺利的出来,我160师要去营救,心中打鼓,没有更多部队去难行。在就是陆陆续续听说有打散的兵幸运的回来。在去年在铁血网站看到——兵败如山一文才知是50军150师480团2营那千名官兵的不幸遭遇。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出死力相救”----------是否能办到。
“控制得住部队,也能控制大局。指挥失误的根本————狼牙山后代语!”
老王:您好!
您的书我看到了《不可低估的对手,他们也不是白吃饭的》这一节,看到后面,那支部队——50军150师448团,一直困扰着我的心。首先我申明一点,只是与您探讨一下,因为您在书中引用了一些老兵写的回忆性文章和当年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人员的个人回忆,同时也说了,大意、轻敌、失误造成了这次惨痛的失败。在此,我们就不再指责是谁的责任了。就您书中的这一部分,我向您提几个小问题:
1、50军150师本为广西方向的战略预备队留在国内,是当年中央宣布撤军后的第2天加入战斗的,其448团的2个营在高平的班英地区被越军包围,班英离我国的国境线到底有多远?他们当时越境了多少公里?他们当年的战斗队形是怎样部署的?他们掩护的41军当年回撤是个什么情况?
2、您当年是越过境参战的,经过大大小小的战斗,已经有了实战经验,如果您是当时2个营中的任何一个营的营长,在大军陆续回撤的情况下(448团的战士们也可能从回撤部队的战士口中打听或了解到,前线仗打得惨烈,越南人也不是吃素的),难道不考虑一下没有参加过实战的部队继续前进是不是有些太冒险?就算是在班英一带清剿,是不是也应考虑一下越军主力部队快速反扑的可能?
3、当年回撤的路线应该是走公路,而448团决定回撤时经天峰大岭的山区沿小路回撤,这一带地形一定很复杂,军区批复448团的电报他们没有接到,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您如果是部队指挥官,是按公路回撤还是沿山区小路回撤?回撤行动进行之前,是不是也应跟上级取得联系一下,至少也应报告一下部队的位置、了解一下附近地区是否有友军部队。
448团的战况是由于各种复杂情况交织在一起而造成的失误!不管当时的情况如何,他们在我的心里全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当时因为大意也好、轻敌也好、失误也好,这个血的历史是需要总结和吸取教训。但是三十年后的责备和说三道四对当年的战友和烈士不公平。谁人能保证在第一次上战场时不害怕、不犯错?我们163师即便被评价为打得最好的部队,同样有指挥失误,同样有误伤,同样有炮弹打到自已人头上。
有关你的第一个问题,网上其实巳经有很多战友的详尽回忆。
有关你的第二个问题,战场上的一个营长并没有选择权,只能执行命令!
有关你的第三个问题,如果我是现场的最高指挥官,改变行进路线我当然需要向上级请示。如果因为发现被敌人重重包围无法按规定路线撤退而又无法和上级取得联系时,我会首先选择收拢部队,第二抢占撤退路线附近主要制高点以掩护部队交替前进,如发现无法撤退,我会马上下令修筑防御工事,进一步收拢部队作中,长期防御作战、等待救援的准备。当然要分批多方向派出小分队与友邻取得联系。
我绝不会命令分散突围!
[此帖子已被 狼牙山后代 在 2009-11-16 10:22:33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狼牙山后代 在 2009-11-16 10:25:03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一生何求 在 2009-11-16 19:08:15 编辑过]
一生何求:
感谢老王的回复!我同意老王的观点。如果是我,我也会采取收拢部队的做法,绝不分兵,打一场防御战,至少可以坚持一两天,毕竟是一个营的建制,这样打,有可能会让上级争取最短的时间调动最近的部队进行支援。当然,我这想法也是看了老王的书后得出来的。[此帖子已被 一生何求 在 2009-11-16 19:08:15 编辑过]
唯有这样才能控制得住部队,也能控制大局
越南猴子在山区吃掉一个收扰成团的步兵营也不容易,易守难攻!这就是我认为指挥失误的根本!
[此帖子已被 狼牙山后代 在 2009-11-18 12:40:48 编辑过]
分析两种可能:1、如上所述收拢打防御战。如此可能会招引更多越军的围攻,如我军接应回援,越军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
术;
2、分散出围。以排为单位,或以连为单位从不同方向突围,从而分散和打乱越军兵力部署,进入山区与越军
打丛林战,边打边回撤,各单位回来的人可能会多一些。
无能采取哪种方式,都要取决于士兵的战斗意志和较高的指挥艺术。但这个团的战斗意志????、
[此帖子已被 枪奴 在 2009-12-12 11:43:55 编辑过]
正因为这支部队没有较高的战斗意志和指挥艺术,无论采取哪种突围方式都等于零。
其实,老王写的那本书就是分散突围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只不过部队没有组织好,只有如老王这样的几个不怕死的人才
突出去了。后来听老兵们说还有一些单兵都突出去了,这就说明分散突围也是正确的,只是没有上级的正确组织罢了。
如果采取上述收拢阻击越军,待我军回援,可这支部队在天峰山地区,电台无法联系我军,我方回援的可能性较小。又如
上述派出多路小股部队联系我军才能得以实现回援,坚持几天,即使回援部队遭到越军的顽强阻击,付出一些代价,同样有
可能回到祖国。我看了一些回忆录,那些包围448的越军,多数是些小股越军所组成的。所以按上述收拢部队待回援同样是正
确的。
我说的两种方式都行,但都要有好的指挥员才行。如上述战友的假设他是指挥员,那这支部队就不会存在全军覆没的情况
了。
[此帖子已被 枪奴 在 2009-12-12 18:20:47 编辑过]
网上的评论:
第一,步兵448团并不是全团失利,而只是二营和一连、八连受到很大损失。
第二,150师与448团通信联络的中断、致使师对448团受到阻击的情况没有及时作出反应因而失去组织有力策应接应的时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2营中伏,完全是50军驻该师工作组的部署失误,让他们去走小路。当时通信联络并未中断,而是在出现紧急情况后处置失当。团主张全团回援,师同意,军工作组否决。战后工作组成员关副军长撤职,侯副政委党内警告,刘副军长降职。
第三,150师回撤时没有组织各团交替掩护有序回撤也是造成448团部分分队受到重大损失的重要原因。
第四,该团受阻分队指挥员的惊慌失措和指挥失当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至于上级指挥机关、周边部队不积极采取回援接应措施,。受阻部队已经失散,情况不明,局面已经无法挽回了。
非常赞同“控制得住部队,也能控制大局。指挥失误的根本————狼牙山后代语!”
历史上,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后期,3兵团60军180师的失利原因与对越反击战时50军150师448团的失利原因惊人相似,都在于没有在关键时刻形成强有力的拳头坚决打出去,而是采取分散突围的错误办法。另外回撤时的组织工作存在很大问题,。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