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谅山市曾经被炸得破烂的地方(增新图片)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7-8 00:31
标题: 谅山市曾经被炸得破烂的地方(增新图片)

大家是看不到了,但以前我曾数次看到,第一次见到的是在1989年,十多年前也见过几次,图中凡是有房子的地方都曾是二三排炸得破烂的砖瓦房,所谓的砖瓦房,不是传统上的民居,而感觉是火车站或某单位的宿舍砖瓦房。只是当时没有相机拍下,所以我对这片地方印象非常深。之所以在这一角度上拍图片,目的是想有一日告诉网友或老兵,这里曾经是被炸得破烂的地方。

这是图一房子的背后,这镜头拉远了,就可以看到南市区南边的情景了。估计这些山头都曾是战斗中的某高地。因为在这些山顶上,完全可以附视整个谅山市区。留存待证。图左是市区的东区,就是禄平的方向,东区和南区被奇穷河隔开。

这是南市区的南边,往前走就是去河内了。图中的山包感觉是战例中提到的阻击战的地方。

[此帖子已被 刘同志 在 2010-7-9 19:42:0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刘同志 在 2010-7-9 19:50:52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刘同志 在 2010-7-9 19:51:12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刘同志 在 2010-7-16 19:11:41 编辑过]


作者: xsjaqbl    时间: 2010-7-8 09:05
标题: 回复主题

变样了。

感觉最主要的变化当然是街道宽阔了。房屋肯定也变化不少,虽然当年3月4日、5日的谅山市区也并非一片废墟。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7-8 20:25
标题: 回复主题
仍有少量旧房

[此帖子已被 刘同志 在 2010-7-19 1:58:35 编辑过]


作者: xsjaqbl    时间: 2010-7-9 00:05
标题: 回复主题
不知当年那个教堂还在不在?3月5日深夜443团7连撤退从那里经过时,判断有敌人从上边打黑枪,这也说明当时市区内还是有散敌隐藏,只不过白天不敢出来活动罢了。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7-9 08:03
标题: 回复主题

您说的“教堂”可能就是越南人的文庙,谅山市有不少文庙,估计有十多个。你说的教堂位置在哪?

[此帖子已被 刘同志 在 2010-7-9 8:03:29 编辑过]


作者: xsjaqbl    时间: 2010-7-9 15:19
标题: 回复主题

我说的教堂位于谅山市区西北一带,当时在谅山以东461高地借助望远镜可以看到,且比较明显,为一哥特式尖顶建筑,和孔圣人的文庙殿堂是两回事,但是是一个还是一双印象有点模糊了。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7-9 17:35
标题: 回复主题
还真没见过哥特式教堂的建筑。

[此帖子已被 刘同志 在 2010-7-11 22:17:2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刘同志 在 2010-7-11 22:17:52 编辑过]


作者: xsjaqbl    时间: 2010-7-10 14:05
标题: 回复主题
当时在高地上能看到的两个明显的方位物,一个是这个教堂,另一个就是我国境内的金鸡山,这个不需要借助望远镜,很明显的一座金字塔型的大山,与周边的山完全不一样,如果借助望远镜,还可以看到似为雷达站的一些建筑。如果“刘同志”现在能从谅山方向重拍金鸡山,我在此提前谢谢。
作者: xsjaqbl    时间: 2010-7-10 14:14
标题: 回复主题

这是图一房子的背后,这镜头拉远了,就可以看到南市区南边的情景了。估计这些山头都曾是战斗中的某高地。因为在这些山顶上,完全可以附视整个谅山市区。留存待证。图左是市区的东区,就是禄平的方向,东区和南区被奇穷河隔开。

------------------------

这个(第二张照片)位置是当年的飞机场吗?如果不是,估计也应该不会远。

另外,被“奇穷河隔开”的“图左是市区的东区”应该是79后扩建的吧,当时印象是一片农田。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7-10 17:54
标题: 回复主题

79年的东区是怎样我们也不知道,参战的老兵们才知道,变化太大了。

[此帖子已被 刘同志 在 2010-7-19 2:00:25 编辑过]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7-10 19:37
标题: 回复主题

在谅山市西郊的三青洞附近山上,眺望谅山市全景。图左为北,同登方向。图右为南,河内方向。正前方为禄平方向。

[此帖子已被 刘同志 在 2010-7-10 19:39:03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刘同志 在 2010-7-11 22:50:28 编辑过]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7-10 19:59
标题: 回复主题

这样的房子已不多见

这个地方应该激战过,理由是:图左是行政办公区,即省政府办公大楼所在地。图正前方是禄平方向,往前走70米远到路口,就是第一张图被炸烂的平房的地方。图右是南区的南郊。看过关于在谅山市区的一些战斗资料,凭方位感觉,这里是激战的地方。

31年过去了,很多民房都已重建,这样的房子已不多了,也许能给亲历战斗的老兵带来点记忆。

看到下图的老房子,不禁想起曾和老兵讨论过的一张图片,就是我军炮阵地前竟然有这样的越南民居,而且是一条街道,当时是想证实到底是在越南哪个地方拍的,可惜没有确切的答案。

就是下面这张老图

[此帖子已被 刘同志 在 2010-7-10 20:14:37 编辑过]


作者: xsjaqbl    时间: 2010-7-11 22:07
标题: 回复主题

呵呵,刘同志真是一个热心人。我也发一张,3月5日在谅山市南市区越军一驻地找到的照片之一,四个小伙子,但其下落不详,只能感觉到这些兵当时肯定逃的很仓促,剩饭剩菜撒了一地,估计只带走了轻武器,其它的都顾不上了。

“刘同志”对越南算是比较熟悉了,可否在越南网站上把这个照片发出去,让越南网民也对对号?


作者: xsjaqbl    时间: 2010-7-11 22:14
标题: 回复主题
11楼的照片给我的感触最大,估计最左边的大山是为扣当山,谢谢!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7-11 22:54
标题: 回复主题

扣当山应该是隘口(米七村)对面的越南高山吧?那座山距边界非常近。所以我觉得不应该是扣当山,而应该是巴外山。据资料记载,巴外山是在谅山东郊约4、5公里远,也希望更多的参战老兵多介绍这些位置。

另外,我极少逛越南网站,还没有和越南网友交流过,相信有一天他们会看到的。

[此帖子已被 刘同志 在 2010-7-19 1:59:26 编辑过]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7-11 22:59
标题: 回复主题

市中心留有根79年时的柱子。当时我想,越南人还是想留下点回忆的吧。

没想到,二、三年后,柱子|“穿衣服了”

[此帖子已被 刘同志 在 2010-7-11 23:01:11 编辑过]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0-7-12 10:53
标题: 回复主题

LZ,你那个烟幕弹帖子无法打开,建议重发,把帖子里的“打死”字眼改成拼音。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7-12 11:53
标题: 回复主题

那个烟雾弹的贴子,是转一位参战老兵的回忆文章,没想到受限制了,我试改看。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7-12 11:58
标题: 回复主题
连我自己都打不开贴子了,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看看:http://tieba.baidu.com/f?kz=731291790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7-16 10:26
标题: 回复主题
16楼图片中间处,有点象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因为谅山市民房的楼顶极少有这么尖和高的房顶。此房的位置,位于现谅山市正中心,左边有座小山,是市中心唯一有的小山,可与11楼《谅山全景图》对照,“哥特式建筑”就在小山的右边。如果老兵在东边的某高地了望所谓的谅山市西侧的教堂,那么这一位置不知是否算是西北侧?
作者: xsjaqbl    时间: 2010-7-16 14:09
标题: 回复主题

当年这个教堂与我们在东边的高地进行观测,其距离是跨了整个谅山城区的,因此位于谅山城区靠西的位置应是无疑的,至于是正西、还是偏西北,只能是个人当时的感觉,大概而已。443团3营此前一天的战斗中,是由谅山以东,穿城而过,从而攻占谅山以西的几个高地。次日撤退亦基本由原路而回,该营7连因爆破工事难度大耽误时间、步谈机故障等原因,与上级暂时失去联系而延至深夜单独后撤,估计隐藏在教堂的散敌是算到为我军收尾分队而实施骚扰。不过未对部队造成任何损失。

当时79参战的战士战前都看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对教堂还是有一定的感性概念,故指向位置都能说出“教堂”。

另外,7连是在炸断的铁桥附近,涉水而过,而后才经过的教堂。


作者: shi9605    时间: 2010-7-16 18:56
标题: 回复主题

xsjaqbl战友:你好!你可以把在越作战所收获照片发到军歌网站去,里面版主有一贴“对话越军”是专门与越军在越南网站交谈老山战役内容翻译过来交谈,里面也经常提到同登谅山战中情况,你把照片贴过去让版主桉意思放到越南网站看看反应。

http://www.china79-89.com/bbs/viewthread.php?tid=8307&extra=page%3D1


作者: 不再    时间: 2010-7-16 22:56
标题: 回复主题

让你一次看过够1

[此帖子已被 不再 在 2010-7-16 22:59:01 编辑过]


作者: 不再    时间: 2010-7-16 23:04
标题: 回复主题

让你一次看个够2


作者: 不再    时间: 2010-7-16 23:09
标题: 回复主题

让你一次看个够3


作者: 不再    时间: 2010-7-16 23:15
标题: 回复主题

让你一次看个够4


作者: 不再    时间: 2010-7-17 10:33
标题: 回复主题

[此帖子已被 不再 在 2010-7-17 10:35:54 编辑过]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7-17 12:24
标题: 回复主题

楼上兄弟的图片不错,好多,其中有两张估计能看到417高地。

其实谅山有不少风景秀丽的地方,只是规划和建设有点乱。


作者: xsjaqbl    时间: 2010-7-17 14:23
标题: 回复主题

xsjaqbl战友:你好!你可以把在越作战所收获照片发到军歌网站去,里面版主有一贴“对话越军”是专门与越军在越南网站交谈老山战役内容翻译过来交谈,里面也经常提到同登谅山战中情况,你把照片贴过去让版主桉意思放到越南网站看看反应。

http://www.china79-89.com/bbs/viewthread.php?tid=8307&extra=page%3D1

----------------------------

谢谢战友。

我已把链接打出并保存,现在因电脑缘故打不开,慢慢来。

当时曾经从东到南、再到西、再到东,也算把谅山市转了一圈,唯一的遗憾是临行前犹豫了一下,没把照相机带上,如果有相机,留下照片,现在和网友们的照片对照来看,有多好啊。主要是当时是去执行战斗任务,借相机要找人、要去说好话,也有可能被人质疑,又不是文化部门干部,要相机干啥?所以,保存下来的影像或若干战利品,只有越方的。

现在战争已经过去很多年,有些事情也很想听听对方怎么说。

当年这场战争时间很短,要说遗憾还不少。我记得曾在461高地越军战壕里找到一本彩色画报,文字虽然看不懂,但大概可以知道这是78年12月份的画报,我当时也很想看到那时的越南是如何对中国报道的,但通篇没有,都是建设成就,只是在后边的一、两篇有有关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或开建、或奠基、或建成一周年的报道,华、邓、叶均有多幅正面形象照片出现。我当时还疑惑,78年12月都已经什么时候了,莫非越南反华也是内紧外松?当时很想把画报带回来慢慢研究,最后一刻又决定放弃,因为一是不知战况是否还有变化,作为个人战场携行负重,加本画报不是很妥当;二是战场条件下无个人隐私,你带着越南的宣传品,难免会被人看到说闲话,弄不好上一纲,叫你脱不到爪爪。现在看来,这确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作者: 红色军旅    时间: 2010-7-17 18:58
标题: 回复主题

再来点人物生活照就更完美了。


作者: 余副站长    时间: 2010-7-17 20:22
标题: 回复主题

这是河内“还剑湖”的龟塔

[此帖子已被 余副站长 在 2010-7-17 20:23:44 编辑过]


作者: 参战老兵小胡子    时间: 2010-7-18 00:30
标题: 回复主题

那座铁路桥是不是通往河内的,我们排当时是尖刀排就是从此座桥冲过去的,后55军工兵来炸的,撤军时踩水回来的。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7-18 01:08
标题: 回复主题

感慨

[此帖子已被 刘同志 在 2010-7-19 2:01:18 编辑过]


作者: shi9605    时间: 2010-7-18 13:11
标题: 回复主题
战友你好!我们那时可不是到谅山去玩的,有命回来己经是万幸,那还有想着带些记念品回来,更不要说像机了,搞不懂的东西太多了,你看见他们的民房内神台上放着胡志明和毛泽东的画像就可想而知。你要是把这些东西带回来,还不是要被收缴,所以我觉得你还可以保存些缴获来的照片真是好运了。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7-19 10:34
标题: 回复主题

不再兄弟厉害,跑到了三清洞对面的山上去了。

友谊关关口拍摄的金鸡山

[此帖子已被 simonchan 在 2010-7-19 10:53:36 编辑过]


作者: xsjaqbl    时间: 2010-7-19 14:23
标题: 回复主题

回复shi9605:

当时确实如此,生存和作战始终应为第一需要。记得搜寻战利品时,我首先找了一个越军丢掉的一个背囊,因为我军那时并没这个东西,里边主要是放了刚发的一双“钢板鞋”和也是缴获越军的一个吊床。这两样东西也是考虑基于战争不知还怎样发展,如果打长了,鞋烂了,总不能光着脚吧?如果再发什么东西总要有地方放吧?至于吊床,我想没准也会有休整的时候,也许利用起来,能彻底的休息一下,哪怕是几个小时也好,因为出境后还谈不上放松的睡一觉。其实后来这两样东西都没用上,等于是白占了我的负重。不过这个背囊,在后来的许多年里,都伴随了我外出旅游的行程。

至于照片之类,因为体积小,不易为人所看到,还是带的回来的,这样,已经带回来的除了背囊和吊床还有:照片若干、帽徽数枚、领章若干(后边有越兵自己的署名)、军帽(布的)一顶(里边有越军自己的署名)、越军士兵证一个。这个士兵证我曾在网上发过,想看看哪位网友能知道其所属单位,但无回音。你说的那个对话越军的网址我也打开了,但因不知深浅,一时还不打算贸然进去。

还有一些则上交了,象望远镜、匕首之类的武器,贵重的或可以与战友共享的东西,如外国罐头(牛肉的)等,这些东西要私留就不太好了。

另外,当时记得经过一民宅时,我还看到堂屋供桌中央是供的中、苏两国国旗,两边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国旗,屋内还有一面镜子,是我国广西梧州市什么公社的什么人为主人家结婚送的礼,当时默默祈祷过这家主人不要被越南当局在事后牵连。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0-7-19 16:09
标题: 回复主题

79年初的时候,边防连的会晤室墙上挂的是胡志明和HUA国锋的照片。

带回一个越军背囊,很土气,当然比没有强;一块越军的塑料布,和我军的大小一样,但薄些软些,折卷起来小得多,容易携带,当然肯定不是越南自己生产的;一把匕首,自己做的很粗糙,后来我想到以后在战争中,特别是山地战,可以鼓励战士自己做匕首,在近战夜战时有用,还能当做阵地的生活用具。上级也不会每人发一把的(战前边防连的干部倒是每人发了一把)。

现在想来,最具纪念意义的应该是越军戴在头上的“小脸盆”,如果是别的小物件,恐怕你还得解释一下,而大家一看“小脸盆”,马上就明白。可惜当时没想到,那东西占点地方,但很轻的。


作者: xsjaqbl    时间: 2010-7-19 16:33
标题: 回复主题

现在想来,最具纪念意义的应该是越军戴在头上的“小脸盆”,如果是别的小物件,恐怕你还得解释一下,而大家一看“小脸盆”,马上就明白。可惜当时没想到,那东西占点地方,但很轻的。

------------------

这个东西有它的特点,越军既然配发,也是有他的道理的。能不能拿回来,拿回来别人怎么看,各个单位可能就不一样了。我记得在刚回撤境内,有一次行军时和43军的部队相遇,看到他们有的兵头上就带的这种盔帽,我当时还在想,要是我们这边有些人神经过于紧张,出于条件反射拔枪射击,后果可不堪设想……。


作者: shi9605    时间: 2010-7-19 20:06
标题: 回复主题
你们可好,可以进村也可以搜到战利品,我们只有往高山上跑去展开观察所。什么战利就与我无缘了。军歌网站其实与血站是一样的,只是血站是广州军区的战友多点,军歌云贵川的战友多些,他们多谈是云南边境的战事为主而几

[此帖子已被 shi9605 在 2010-7-19 20:12:43 编辑过]


作者: xsjaqbl    时间: 2010-7-20 08:53
标题: 回复主题

回复shi9605:

分工不同而已,我们弄的那点东西,实在也只能算是战利品中的小小纪念品。

要说战利品的收获,可能要数西线的13军,仗打了个把星期,其余时间基本是在战利品上作文章,除了成套机器设备外,其他方面亦斩获多多。我曾经听过13军的一个兄弟闲摆,说是当时部队无事可做,领导就安排他们去拆礼堂的固定椅子,须知这可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事。不过人家13军并没忘记前边苦战的149师,事后也分了一些给他们,这也就解决了“出苦力”和“捞美差”的矛盾,我这里亦有13军送给149,149的朋友又转送给我的东西,属于百货公司的商品。再说当时13军的乔政委又是149过去的,“乔老爷”62对印之战时是155团政委,那可是个说一不二的人,怎么都要分些给149,何况149还属于13军的配属单位。

有些事情也是运气使然,149师当年占了沙巴,撤军又仓促,只拿了一些越共领导别墅里的家具,当时觉得这些东西笨重,且不符合人体坐姿,放在会议室角落少有人光顾。后来我听马未都说收藏,才知东南亚的木制品尽是值价的,可惜岁月匆匆,这些当年不肖去欣赏和玩味的东西,早不知流落到什么地方了。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0-7-20 09:50
标题: 回复主题
鸣鹤在阴:

现在想来,最具纪念意义的应该是越军戴在头上的“小脸盆”,如果是别的小物件,恐怕你还得解释一下,而大家一看“小脸盆”,马上就明白。可惜当时没想到,那东西占点地方,但很轻的。

3月6日,126师378团在往下琅搜索前进路上,队伍中一名战士头戴缴获的越军盔帽,突然“叭”地一声,此名战士被越军狙击手远距离射击打飞了盔帽,幸好没有打中头部。开始大家不解为何偏偏选择这名战士射击,事后分析明白,原来越军也憎恨“叛徒”。从此以后,战士们再也不敢戴越军的盔帽,看到地上盔帽一般是给一梭子,打成漏勺再踩上一脚。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0-7-20 11:43
标题: 回复主题

高平作战的部队,我估计是42军的缴获最多,刚回国没几天,连队还搞“点验”——把战士的东西清查一遍。

从越南战场带点小东西,主要是作战纪念的心理,而不是想发财。

春秀边防连在搜山时发现山洞里几大缸黄豆,司务长发挥潮汕人做事精细的特点,用连队的小车运了回来(边防连配有一部北京吉普),还不忘捎带一个铜的洗脸盆——这在我国,恐怕是清朝民国的东西了。布局关边检站(由边防连和42军的哪个部队组建)的几个老兵到越南村庄转转,回来说喝了一坛泡制的蛤蚧药酒。


作者: shi9605    时间: 2010-7-20 17:05
标题: 回复主题
看起来我们163缴获的东西确实不多,就算是55军三个师中最少战利品也是163了。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0-7-20 17:49
标题: 回复主题
越军使用的匕首也有很先进的,据说是防美军制的。匕首刀刃相当锋利,钢性很好,刀背是带锯齿的那种,刀尖略弯带倒勾。我们在越南曾经用来削甘蔗和杀猪,非常好用。可惜回国后上缴了。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0-7-20 18:20
标题: 回复主题

照片里的那种石头山,看着都有点使人头昏,悬崖绝壁的,徒手爬上去都难,何况带着几十斤装备。高平那边也有很多这种地形,远看石头山似乎很清楚,走近才发现山体布满一人多高的小树丛,越军从几十米高的山洞往下打枪,你还看不准开枪的位置。

在这种地形作战,我看最好是把高炮高机加农都拉上去,在步兵曳光弹的指引下打直瞄射击。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7-20 19:52
标题: 回复主题

喀斯特山区这种地方,山奇、险,植被茂盛,山洞繁多,如果不亲自到过广西边境尤其是龙州大新一带,就不知道这样难。

对付山上隐蔽的敌人,在现在的条件看,也许用摧泪弹是比较好的办法,烟雾一进洞,肯定呆不了,一出来就被收拾了。直接对着干,我们也许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因为山上实在太容易隐蔽了。响一枪,你还不知道在哪打的。我们小时候到稻田赶老鼠,就是拔稻草烧洞口,结果老鼠只能逃出来,或从其他洞口逃跑。

假如还击战时部队配发烟雾弹,哪怕无刺激的催泪作用,也能制造视障,使部队能快速接近敌人,做好攻击的准备。


作者: hjf1390    时间: 2010-7-21 00:52
标题: 回复主题

打者阴山时发了催泪弹,一是那时装备水平提高了二是能完全控制战场有把握消除痕迹。79年那么大规模的作战恐怕第一配发不起第二怕大量逃跑的越军误传中国使用致死性化学武器(只要有可能,都是往最坏处设想和描绘对手。连我国都在谣传越军使用了化学武器甚至激光武器么,我军材料中“遭越军化学炮弹炮击”的老牧连长在军歌上还亲自辟谣)。所以打法国炮台这么硬的钉子上级都严禁用化学武器。

烟幕弹是该装备,免得部队陷入困境时没手段自救。看伊拉克美兵的博客,他们在街上问老百姓话都要往街道两边各扔一个烟幕手榴弹,免得谈话时站立不动成为狙击手的绝好射击目标。看来他们扔烟幕弹就跟扔烟头一样随便。


作者: shi9605    时间: 2010-7-21 12:34
标题: 回复主题
催泪弹!你想都别想,那个年代别说部队没装备,就是警察也好不了多少,打仗要催泪弹你想抓活的?他不投降就坚决消灭他,这是原则。部队装备了130火箭炮己经把它当成宝贝了。拿现代战争来比太没意义了。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7-21 13:04
标题: 回复主题

三青洞内一百多米深的地方,有个大厅,,藏兵也好,旅游也好,都是不错的地方。

[此帖子已被 刘同志 在 2010-7-21 13:05:10 编辑过]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7-21 13:14
标题: 回复主题
原来想去看一下越军的疗养院,就从二青洞后走过去,感觉时间不够了,只好中途退回。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