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沿边系列5—水口及311高地 [打印本页]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8 09:36
标题: 沿边系列5—水口及311高地
不再的图与黑白照片具有最高相似度。请问是在哪里拍的?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8 09:36
标题: 沿边系列5—水口及311高地

水口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西北,距离龙州约35公里,与越南复和县接壤,边境线长约56公里,距离越南高平约70公里。与越南复和县驮隆口岸隔河的水口关,是国家一级口岸关口,自清代乾隆时期就已经对外开放,经济、军事地位极为重要。从1979年起,中越两国交恶,水口关关闭,直到1993年12月1日复通。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国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期间,陆军42军125师、广州军区水陆坦克团1营、炮兵26团从水口、峒桂出境,攻击越军复和县城,保障军主力124师、126师在布局方向突破的右翼安全。然而125师在复和进攻受阻并一度回撤,其后54军162师也从水口、那贯出境,支援125师攻占复和并打通复和至广渊的公路,后续的20军58师也从水口出境,沿着已经打通的水口-复和-广渊公路攻占越南的重庆。水口关与越南驮隆关之间的水口大桥在战争一打响的第一日就首先经历了惨烈的争夺,125师374团侦察排在越军炸桥前终于夺下了水口大桥,保证了后续部队的前进。在距离水口关直线距离约3公里处越南瞥敦附近有一座海拔不到200米的小石山,孤零零拔地而起,当地叫观音山,因其孤零零地耸立于一片开阔地域上,部队称其为孤山(也许是寓意为孤独的石山)。孤山的位置的确比较刁,刚好卡在水口-复和和水口-格灵公路Y字型的交汇处,因为位置重要,越军依山而托,在其上布置了各种工事,构筑了强大的火力网,牢牢地封锁着公路,125师向复和进攻时,为了穿插,没有打下孤山,在进攻穿插路上被孤山上的越军摧毁了好几辆坦克和汽车。2月19日,54军162师486团受命拔除这颗钉子。162师炮兵对孤山进行了狂轰烂炸,16名战士组成的突击队利用夜暗从越军火力死角攀爬上山顶(和41军365团2营攻打长白山异曲同工),20日早上配合大部队上下夹击,将越军全部驱逐入洞,最后用2吨炸药欢送孤山的越军上路。后面的复和、广渊、重庆还有很惨烈的战斗,以后有机会再写了。


距离水口镇西面约2.5公里,有一座海拔标高311米的山,清朝的中法战争后,苏元春沿中越边界线上修筑关、隘、卡、炮台等国防设施抵御法军。奉村炮台就修建在这座高地上,1893年落成,是沿线炮台中规模较大的一处。在水口地区,311高地是一个制高点,在上面可以观察到越南很远的地方,自然而然,也成为部队的一个观察哨、指挥所。对越自卫作战开始前,42军125师就已经进驻上面,后来54军162师也进驻上面,两位师长都在上面呆过,尽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只持续了短短的一个月,但中越边界之间的中小规模冲突却从未平息过,1981年至1984年,从法卡山、靠茅山到靖西的平孟,广西沿线多次发生炮战、冲突,我军多个侦察部队在这里轮战过,直到1988年2月,部队才全部撤出。


今天的311高地已经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开放给游人,此行我们目的很明确,沿线凡是能上的制高点我们都上,因此311高地自然是我们侦察的目标之一。7月23日,天气晴朗,能见度也还可以,占天时,311高地不难找路也很好占地利,可偏偏在人和上不爽,311高地的管理员不知跑哪里去了,铁将军把大门紧紧地锁住,任凭我们怎么呼唤就是人毛没见一个。翻墙!翻过去!铁门不应该是前进路上的阻碍,不见踪影的管理员更不是,进去了再说,谁怕谁。两个人看车兼看“风水”,我和路客于是就从铁门上翻过去了,而后也是从铁门上翻回来了,假如311的管理员有幸看到此文那请会心一笑吧,咱都是中国人,不是越南特工,什么都好说。311炮台上面结构如何沿途风光如何,我就免了,留给上过311的驴友写吧,我只写和中越战争之间有关的东西。

311高地下部队留下的营房还在,但早已经人去楼空,地面上的野草有膝盖那么高,很显然,311高地作为旅游景点前来观赏的人屈指可数。路客早两年来过,但长满的野草植被把上山的入口遮挡了,两人费了好一番力气才从茂盛的植被中找到入口。在大概半山处,山被挖空了一个又黑又深的大洞,是用来防炮的,这是后期部队挖的,不是清朝的。门口有个废弃的小房子,墙壁上涂鸦了好些字:四十二军侦察连……一串名字……二〇〇五年十二月探娘家……山顶除了清代留下的工事外,部队在边角位置修建了观察的碉堡工事。两个人爬上碉堡的顶端(下面就是悬崖,没遮挡,畏高不向下看),巴望河把一片土地划分成两块,一边中国一边越南。国界对当地老百姓是没用的,随便就跨过去,吃饭喝酒游荡……爱干什么干什么。

在碉堡顶端我们看到,从水口关出来进入越南,两边是山,但中间的开阔地很宽,起码超过2000米,中间遮挡的山并不多,相对而言,它没有朔江那么狭窄,当然,朔江的地形,中越双方都承认它是“天险”。311这个制高点的确是好地方,可以看到越南很远的地方,一览无遗。23日当天虽然是晴天,但能见度一般,远处山体起雾,否则可以看得更远。

想到了再写吧,牙膏又被挤空了。

[此帖子已被 simonchan 在 2010-12-8 22:47:48 编辑过]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8 09:44
标题: 回复主题

中国龙州水口关。在广西所有的对外关口中,我觉得水口关的武警是最牛*B的。即使你在水口关前,他们死活也不准你拍照,我是中国人,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水口关也是开放性的,越南人随便就可以过来,凭什么不让我拍照?不限制越南边民的出入却限制自己中国人拍照,很不解。友谊关口岸也是一级口岸,在口岸大楼里面不能拍照,理解也遵守之,但大楼外你可以随便拍。从平孟一直过来,所有的大小关口都去得七七八八了,只有水口如此,了不起。

通往311高地的入口就在这废弃营房的角落,一个很不显眼的小口子,茂盛的野草和植被几乎把它全部遮盖了,来回趟了好多次才终于找到它。


年久失修,变成危房了。老兵在上面留下了涂鸦,房子旁边照片左侧,就是防炮工事的入口。

这个碉堡明显是部队修建的,清军当时的枪还不需要这样的工事。


[此帖子已被 simonchan 在 2010-12-8 9:46:55 编辑过]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8 09:48
标题: 回复主题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8 09:49
标题: 回复主题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0-12-8 11:39
标题: 回复主题

162师于19日下午从水口入越境(好不容易让许司令同意啊),在压制小孤山越军火力时,使用双管高机和85加农炮轮流直射,非常有效——这种打法也是临时想出来的,怎么125师就没想到呢?!

在高平这种石头山打仗,强大的远距离火力打击是不可缺少的。


作者: 贵州骡子    时间: 2010-12-8 12:46
标题: 回复主题
双管高机很适合对山直射火力点,火力很猛,杀伤面积大,碗口粗的松树,拦腰截断的瞬间,上半截要上升一两米才落下来,高机弹射入人体后,身体几乎被掏空·····以前每年春节团领导都要带我们打一串高机,就像放礼花一样,很过瘾的。
作者: luck路客    时间: 2010-12-8 12:48
标题: 回复主题
这座孤山后边现在还有驻军,军营门口有一座越南人的烈士纪念碑,本想过去看个究竟的,后来想想可能过于敏感就放弃了。倒是马路边买水【中国产的娃哈哈,不知真伪】、买越南烟【郑重警告:越南烟不是一般难抽!】时和老板娘闲聊顺便问路,临走时用越语说“你非常漂亮”乐得老板娘眉开眼笑花枝乱颤!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8 20:41
标题: 回复主题
沿途不少女越军被我滇桂越游击大队司令亲手“歼灭”。。。。。。
作者: 天空之歌    时间: 2010-12-8 20:47
标题: 回复主题

simonchan:
沿途不少女越军被我滇桂越游击大队司令亲手“歼灭”。。。。。。

“女越军”应该不属正规部队,可能也是小股游击之流....


作者: 血洒南疆    时间: 2010-12-8 22:55
标题: 回复主题
感谢版主simonchan 献出珍贵图片!09年我们师几十人去龙州扫墓,到了水口关,但是由于地势不够高没能看到这孤山!!!

今天终于又见到那座该死的孤山了!!!31年前我们162师全师第一个牺牲的参战将士就在那座孤山脚下!!!125师多辆坦克和装甲车也是毁在那山下公路的拐弯处,记得装甲车上躺满了我军(125师)牺牲的烈士遗体和重伤员,越军依仗山侧的大洞掩护(我军炮火死角)用猛烈的火力封锁着,就是不让我军把这些重伤员送回救治!!!我们当年冲过孤山时领受的命令是——共产党员、干部、骨干一律站在卡车的前面和右侧,集火射击,强行突破!!!在炮兵和高机的猛烈射击掩护下,在车上党员,干部,骨干的集火射击中,汽车狂冲过去!当然,也有被越军击毁的汽车和击中的指战员!!!当我们冲到长形高地前时,紧握我们双手的某部水陆两用坦克手热泪满面,激动的连声说感谢!!!

这一幕幕就在眼前!!!看到孤山,看到水口关,就想起那些血火飘飞的日日夜夜和那些长眠的战友!!!

谢谢版主的奉献和辛劳!敬礼!

[此帖子已被 血洒南疆 在 2010-12-8 22:58:11 编辑过]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8 22:57
标题: 回复主题

滇桂越游击大队司令经常使用的战术为“两翼牵制中路穿插突破”,可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与时俱进版”,女越军几无还手之力……

司令辛苦了,向司令学习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8 23:06
标题: 回复主题
血洒南疆:
感谢版主simonchan 献出珍贵图片!09年我们师几十人去龙州扫墓,到了水口关,但是由于地势不够高没能看到这孤山!!!

今天终于又见到那座该死的孤山了!!!31年前我们162师全师第一个牺牲的参战将士就在那座孤山脚下!!!125师多辆坦克和装甲车也是毁在那山下公路的拐弯处,记得装甲车上躺满了我军(125师)牺牲的烈士遗体和重伤员,越军依仗山侧的大洞掩护(我军炮火死角)用猛烈的火力封锁着,就是不让我军把这些重伤员送回救治!!!我们当年冲过孤山时领受的命令是——共产党员、干部、骨干一律站在卡车的前面和右侧,集火射击,强行突破!!!在炮兵和高机的猛烈射击掩护下,在车上党员,干部,骨干的集火射击中,汽车狂冲过去!当然,也有被越军击毁的汽车和击中的指战员!!!当我们冲到长形高地前时,紧握我们双手的某部水陆两用坦克手热泪满面,激动的连声说感谢!!!

这一幕幕就在眼前!!!看到孤山,看到水口关,就想起那些血火飘飞的日日夜夜和那些长眠的战友!!!

谢谢版主的奉献和辛劳!敬礼!

[此帖子已被 血洒南疆 在 2010-12-8 22:58:11 编辑过]

老兵不要客气。

孤山位置卡在Y字型路中心,位置的确是很刁。2月17日125师通过水口大桥向复和东南及复和进击,复和县城距离水口关直线距离不超过10公里,而且水口至复和公路几乎就是一条直路,按道理应该不存在穿插到复和的可能性,一马平川只能是强攻猛打,为何偏偏就是没有把孤山打下而要留到3天后的2月20日由54军162师彻底摧毁呢?上文中我写125是穿插,实际上也只有穿插赶时间不予纠缠才有可能放过之,否则我也想不通这个问题。

你提到的长形高地,应该就是面对复和方向,孤山左前侧的那个吧?地图标注名称为“哥勘”。

[此帖子已被 simonchan 在 2010-12-8 23:10:18 编辑过]


作者: 血洒南疆    时间: 2010-12-8 23:24
标题: 回复主题

长形高地,325高地……都是越境复合周边的战略要地。几处高地在周边拱卫着复合县城。这几个高地对于我们这些当年参战的162,125的老兵们个个记忆犹新!

但是长形高地距离孤山还有一大段路程呢,从孤山继续挺近越境纵深差不多还要有3、4公里。战至19日我师抵达该战场时,长形高地尚未被我军控制。20日晨我师484T攻克复合,活捉该县县长,485T则在师炮T3Y 85炮以大炮也要上刺刀---推炮上山抵近射击的配合下消灭了守敌,拿下了高地。

[此帖子已被 血洒南疆 在 2010-12-8 23:26:46 编辑过]


作者: 血洒南疆    时间: 2010-12-8 23:39
标题: 回复主题

孤山守敌的据险顽抗可以说就像一根鱼刺卡在喉咙一样,卡在我军通往复合前沿和回国的交通要道上!!!

版主提到为何我军125在开战后17、18两天内都没有派兵力将其拔除-----消灭掉?这也是困扰我和我的许多战友多年的一个疑问!

战后,时任师长的李九龙在南宁跟我说,他派兵趁夜暗发起进攻,为了达成胜果,他仿效苏军二战战例,特地借调两台探照灯在发起攻击时照射守敌,同时炮火急袭,封锁洞口,进攻的部队看得清方向位置,而守敌则无法看清上下。很快攻克孤山!!(记得此战当年军报有所报道)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12-9 02:16
标题: 回复主题

西蒙一行在水口也挨拦了,和我们一样,我们集体去时,有人很想走出大楼到边界的桥中间拍照,哨兵请示后由熟人和他们领导打招呼,不过我对这些拍照留影没兴趣,但我还是暗中示意同事帮拍对面的景物,一张是界河,一张是左侧后我方的山顶,不知图片在哪了。

炮台规模最大的可能是龙州的小连城,因为那是苏元春的总部,那里有清军的营房、弹药库、练兵场等,很完备,简直就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山寨城。其次是凭祥大连城了。311久闻大名却没有上去过。好象关口左侧我示意同事拍的那座山上有炮台,当年开摩托车去布局转回水口听说上面有炮台,就直接开上山腰,但听说山上的炮台变成了一个“鸡窝”,就不上去看看了。

从山上看山下,感觉很好,一派田园风光,如果再有点雾气渲染,可能是摄影的好时机,记得从水口驾摩托出来准备返龙州时,在烈士陵园附近再回望边界一带的山水风光,真漂亮。说到游玩,我宁愿去越北边境探奇也不愿意去河内和大龙湾。羡慕路客,自由来往。

不知在哪个网站看过125师领导孩子的贴,回忆父亲当时作战的一些事情,他也认为父亲所在的集体领导存在一些失误和困难。

孤山这一带的确属宽阔地带,这样的地形在边境山区来说,有是有,但不多,孤山的后方是群山,适合隐蔽兵力,暗藏杀机,如果正面攻击可能困难些,125师受挫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不太了解,猜想而已。如从两侧穿插包抄可能较好(比如左侧的布局和水口关地区右侧)。所以丛林作战比平原作战更讲究战术,因为地形复杂,战法不细腻不行,除了穿插包围方式,还得考虑攻击手段。按理说,越军应该重兵防御,若真的如此,估计就不止溯江一道天险了(水库事件又是一险),而还击战的时限又短,应该很艰难。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12-9 02:28
标题: 回复主题

情不自禁附一张边境的图片,这不是旅游景区。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9 15:36
标题: 回复主题

54军162师所说的孤山,是不是就是125师地图上瞥敦旁边的“小独立石山”?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9 15:39
标题: 回复主题

再上一张今天才完成的水口地形标注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0-12-9 18:28
标题: 回复主题
以前看有关复和之战的帖子,记得有帖子说到开战之初125师曾打下过此山,但未派兵据守,结果后来又被残敌占据。17日晨开战时出敌预料之外,当时山上可能没几个越军。在另一个帖子看到说,16日晚在糖厂放电影,不少越军士兵看完电影后留宿糖厂,准备第二天早上再返回阵地。

[此帖子已被 鸣鹤在阴 在 2010-12-13 21:37:46 编辑过]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0-12-9 19:26
标题: 回复主题

对比布局突破的地形以及朔江地形,复和的地形应算是相对比较好打的了,视界开阔,有利于使用炮兵。难点是防守越军较强(越军一个团,大弄公安营,复和独立营,炮兵营,特工队,及几百民军),并精心构筑了多层防御阵地。

感觉许司令的计划是有矛盾的,一方面认为复和敌强,把突破口定在布局,另一方面却要求42军最弱的生产师必须拿下复和,打通到靠松山的交通。

125师和配合的二个坦克营实际是各打各的,结果损失很大。

打复和一开始就应投入二个师。

[此帖子已被 鸣鹤在阴 在 2010-12-9 21:16:00 编辑过]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0-12-9 20:49
标题: 回复主题
simonchan:

54军162师所说的孤山,是不是就是125师地图上瞥敦旁边的“小独立石山”?

这几天打不开网页。162师和125师说的是同一座山。只是叫法不同。
作者: 一君    时间: 2010-12-9 21:27
标题: 回复主题

从另一角度远眺此孤山是否此孤山?

另附一张龙州县水口镇311高地大门的图片

[此帖子已被 一君 在 2010-12-9 21:29:0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一君 在 2010-12-10 13:14:0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一君 在 2010-12-10 13:20:55 编辑过]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9 23:44
标题: 回复主题

一君,您的照片无法显示,可能是链接过来的。麻烦您保存到硬盘上上传一下,我也很好奇这照片是怎么样子的。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0-12-10 19:43
标题: 回复主题

找了很久才找到原125师副师长的儿子(网名陆军125师)为纪念其父亲,在“博客”发的照片,此照片拍摄地是79年自卫还击战时水口大桥越方一侧。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10 21:51
标题: 回复主题

一君:

界碑远处的确就是我照片上标注的孤山(小独立石山),23日那天,我就是和路客从311这个铁门的右上方翻过去了,后来也是这样翻回来了,呵呵。。。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11 00:02
标题: 回复主题

从125师对复和东南和复和的进攻来看,他们也对小独立石山(孤山)进行了打击,但很显然,并没有彻底摧毁小独立石山。也许说,小独立石山复活了,于是才有了让162师用2吨炸药欢送孤山越军上路。也去前期125用上4吨炸药烧一个大鞭炮,后面也许可以少死几个兄弟部队的战友。


作者: hjf1390    时间: 2010-12-11 09:23
标题: 回复主题

这个作战方向的主要任务是快速突进高平,要派主力师124和126去。打复和只是浅纵深平推难度不算大,所以派战斗力比较弱的125师去,也没派坦克助阵,即使打得费劲一点也不影响大局(至少在作战计划中看起来如此,谁知后来人算不如天算水库放水提升了复和的重要性)。等17号打起来125师进展不顺才临时把布局方向的43军坦克三营调过来加把力,事先没有研究步坦协同攻击复和的机会。从坦克兵的角度来看步兵忙于四处去进攻高地,却对孤山没有组织进攻,只是有空时用火力压制一下。125师对卡嗓子眼的这根刺如此容忍,不知何故,按理说一个师打复和不该缺兵啊,难道是首长们忙不过来了?后来125师部和一个团为了完成许的死命令孤军冒进被围在复和,我军速调43军坦克三营和广州军区水陆坦克团会同步兵前去营救,不然一个师部被歼可是自卫反击战奇耻大辱。虽然最终给救出来了,但是救援队的步兵和坦克不顾自身安危拼死前进损失很大。
虽然即使打下孤山复和周围的硬骨头也不会因此就变软,但孤山和被围这两事来看125师的指挥水平不高,对于改善战场态势没有明确周密的想法,老是顾此失彼搞得自己天天被动,受越军和许司令的夹板气。

从地形来看,孤山在我军手中对于我军攻击复和外围高地帮不上多大忙,因为它太孤立了从上面压制不到越军外围阵地。但是对于越军来说孤山的地位就是天翻地覆了,它可以阻止我军使用公路快速运兵迟缓我军形成拳头,我军大兵力优势被克制,打速决战的难度加大。孤山上的观察哨还可以看到下面平原上中国步兵在向哪里跑,坦克在往哪里开,提醒运动前方的越军阵地做好战斗准备,预备队该去加强哪些阵地,火箭筒该调到哪去打坦克的埋伏,炮火该向哪里覆盖,在中国军队背后的这双眼睛居高临下可是看得一清二楚。孤山对我军打进攻没什么价值,对于越军打防御可价值太大了,可以说复和的其它任何一山都比不上。125师不赶紧刺瞎天上这双眼睛让越军边看着自己的进攻部署边“料敌先机”地调整防御重点,实在是大大的失策。

[此帖子已被 hjf1390 在 2010-12-11 9:58:05 编辑过]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0-12-11 16:21
标题: 回复主题

转发其他网友拍摄的越南复和县“孤山”近景照片。


作者: 贵州骡子    时间: 2010-12-11 19:50
标题: 回复主题
照片很珍贵,标注很详细····
作者: 遗失的美好    时间: 2010-12-12 21:07
标题: 回复主题
感谢125师的战友帮我们124师主力打高平。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0-12-12 21:52
标题: 回复主题
42军中可能125师的伤亡最大吧?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0-12-13 00:16
标题: 回复主题
遗失的美好:
感谢125师的战友帮我们124师主力打高平。
125师没有打高平,只是在复和广渊一线侧面助攻。只是是125师的后勤骡马运输队经过高平给断粮的41军运去粮食。

[此帖子已被 农夫之子 在 2010-12-13 0:17:58 编辑过]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0-12-13 11:20
标题: 回复主题

想知道距复和县城几公里的长形高地(复和越军二个营据守的主阵地)是几号拿下的?如果是2月26日才攻占,那此前我军在3号公路上的车辆不一直受侧击威胁吗?


作者: 南榔日尧    时间: 2010-12-13 20:34
标题: 回复主题
很值得神往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0-12-14 15:56
标题: 回复主题

看过375团的老兵“春江水暖”的回忆帖,文中记录了375团在复和县的战斗经过,其中有描述当时补充兵参战的情况。假如后方档案交接出差错的话,就有成为无籍烈士的可能(仅仅是猜测)。

二月十九日,攻打哥新,复和的战斗打响了.参加了这次战斗的战士们都记得 这一仗打得相当惨烈。
……由于我班战斗减员严重,上级很快补充了新的战友过来.班长项--,副班长黄--和十三名战士,都是从福州军区调来的.原副班长代理排长.
在离复和外围不远处,我部被敌人火力封锁,敌人的火炮不停地向着我们冲击部队打来,造成很大伤亡.见此情况,前线部队要求火力支援,但由于通讯及种种原因,发挥不出炮火支援的应有作用.补给也不到位.战士们在饥饿,疲劳下坚持战斗.战场地形险恶,公路的左边是鱼塘,连接一号高地,到处是地雷,整个高地上堑壕层层设置不同,敌人配备了强大的火力网,.还有水泥筑成的指挥所,楼下层设有几个火力点,弹雨吞没了整个公路和开阔地.我们就是在这样密集的枪炮弹雨中同敌人激战.我班的副射手在反冲击中牺牲.这种情形对我们的进攻很不利.机枪连一名排长奉命带领阻击敌人,全排伤亡极大,排长悲痛无比.这次战斗我班牺牲三人,伤八人,刚补充过来的战友有的上午才到,下午就牺牲或负伤,有的连姓名都不知道.这次又调来了陈__(江苏省)廖__(广东省),其它的不知姓名,无法记录.这场激战在下午结束,鲜血染红了大地,我们踏着鲜血,向复和纵深前进。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0-12-15 10:09
标题: 回复主题
2月19日上午(大概12时左右),想知道是哪位军区首长乘坐直升飞机在复和上空视察战场?直升飞机巡视复和后,下午162师就进入复和战场。
作者: hjf1390    时间: 2010-12-15 10:54
标题: 回复主题

“我班的副射手在反冲击中牺牲……机枪连一名排长奉命带领阻击敌人,全排伤亡极大”

越军一个团在我军一个师重压之下还能发动反冲锋,罕见,也实在猖狂。复和战场似乎在营团师三级火力的组织上有问题,对接触之敌的打击和压制效力不够高,让他们除了坚守还敢集结兵力和脱离工事掩护。让步兵枪对枪地打,当然是没工事的一方吃亏。你有工事,我有大炮,这才扯平。负责干这活的82和100迫是否足额完成了一天1-2万发的发射任务?炮兵完成不够的话步兵就要碰不少钉子。

感觉甲乙种师,士兵战术动作和射击技术经过两三个月的临战训练差距不算大,但是重武器的运用水平差距大。这些很耗钱的高级训练科目乙种师练得少军官比较生疏。虽然兵都一样整天在训练场上流汗战场上流血,但是乙种师不能打仗(或者说战斗力低)的结论还是有些道理,乙种对我军的大炮兵作战思想贯彻得不如甲种那么有力。

[此帖子已被 hjf1390 在 2010-12-15 11:13:39 编辑过]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0-12-22 11:19
标题: 回复主题

311高地战时的照片,拍摄角度基本相同。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0-12-22 11:36
标题: 回复主题

42军124师胜利凯旋经过水口大桥。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12-22 13:59
标题: 回复主题

楼上的两张图片也很宝贵,不敢想像这就是水口大桥


作者: luck路客    时间: 2010-12-23 10:44
标题: 回复主题
确实很难想象这就是当年的水口大桥!尤其是解放军列队通过桥头这张,看桥下的地形地貌确实有些疑问。当然咱们后辈都没能见过当年水口大桥的模样,还请有印象的老兵们说说。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23 10:53
标题: 回复主题
农夫之子:

311高地战时的照片,拍摄角度基本相同。

农夫,这两张关于水口的黑白照片的确很少见,能找到这样的照片挺难得的。但从照片上对比,黑白照片上的位置应该不是上面彩照的位置。

1、黑白照片上没有巴望河,第一张彩照的巴望河贯穿中国、越南两山之间

2、黑白照片上的路显然不是巴望河旁边的沿边公路。沿边公路是79年战后多年才修建起来的。

个人觉得如果黑白照片真的是从311上拍摄的话,它下面的位置应该是马鞍山和300之间的空地,也就是普拉易的位置。这个位置两山之间公路贯穿,平坦能集结停放大量车辆。

所以,个人觉得,它应该是下面照片的“马鞍山-普拉易-300”位置

[此帖子已被 simonchan 在 2010-12-23 10:55:53 编辑过]


作者: luck路客    时间: 2010-12-23 10:57
标题: 回复主题
陈版所言极是,比较山体,尤其老照片公路边没有明显看出河流,估计位置还是有蛮大差别的。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23 11:15
标题: 回复主题

老照片位置应该为地图红圈,拍摄角度为311向外延伸的两个箭头


作者: hjf1390    时间: 2010-12-23 11:39
标题: 回复主题

311高地战时的黑白照片,怀疑标注是否准确。

第一,这么多车辆停放不象繁忙运输的战时更象战争打响前的平静时期;

第二,后勤基地在开战前一般不会太靠前进入对方中小火炮的射程。左下角还看见停放了好几辆211吉普。不论大卡车还是小吉普都已超过团级单位配车标准,所以该是师级机关常驻地。这种单位一般设在离前线有些距离比较安全的地点。若在311背后离越南这么近?一支特工队半夜摸过来就给端了。

第三,车辆停放场是一里宽的两山口,山口外有一村寨,两山与村寨品字形分布。目前所有彩照中都无对得上的场景。

[此帖子已被 hjf1390 在 2010-12-23 11:42:45 编辑过]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23 12:58
标题: 回复主题
hjf1390:

311高地战时的黑白照片,怀疑标注是否准确。

第一,这么多车辆停放不象繁忙运输的战时更象战争打响前的平静时期;

第二,后勤基地在开战前一般不会太靠前进入对方中小火炮的射程。左下角还看见停放了好几辆211吉普。不论大卡车还是小吉普都已超过团级单位配车标准,所以该是师级机关常驻地。这种单位一般设在离前线有些距离比较安全的地点。若在311背后离越南这么近?一支特工队半夜摸过来就给端了。

第三,车辆停放场是一里宽的两山口,山口外有一村寨,两山与村寨品字形分布。目前所有彩照中都无对得上的场景。

[此帖子已被 hjf1390 在 2010-12-23 11:42:45 编辑过]

第一、第二点同意,第三点值得斟酌。

从2010年拍摄回来的照片和老照片和地图对比,总体的地形变化不大,但地貌则有相当变动。很明显的是公路,以前的公路现在还在,但旁边已经开辟了很多新路,更宽更平坦。相当一部分当时的村庄现在也没有了。例如大弄、糖厂一块,点是那个点,但上面的建筑已经和当时的不一样了。


作者: hjf1390    时间: 2010-12-23 16:27
标题: 回复主题

普拉易和300两山与坡布村虽然成品字形关系,但是彩照与黑白照的视角相差太远了:普拉易山在彩照的中右,在黑白的最左。

以黑白片的视角看,如果想把普拉易、300、坡布村照这样,摄影者得站在你地图标注的“拍摄角度”的拍字左上角才行。但拍字左上角那里没山,与黑白照里的俯视又不符了。而且黑白照里的坡布村离普拉易山脚也就一百米远,彩照里却离了一里地。所以仔细看的话照片里这两处地形对不上。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23 17:52
标题: 回复主题

从水口关一直到复和,类似的两山中间一公路的地形不多。第一个只能是“马鞍山-普拉易-300”,另外就是接近复和。从老照片上停满军车的情况看,绝对不可能在复和县城的外围这样停放。其实我也不能肯定老照片的拍摄点是311,所以我也说“如果真的是在311拍摄的话……”,如果真的是311拍摄,最相似的就是彩照上的位置,实际上,象这样的集结地域,我个人也认为不太可能在水口关以外。


作者: luck路客    时间: 2010-12-23 17:53
标题: 回复主题

考虑半天上一张图,是否在弄巷到陇标这个地方最适合停放那么多车辆?这地方个必定是要有公路连接龙州到水口的公路,而且两边都有山。这个地方有山做天然屏障,越军的炮也很难打到。

[此帖子已被 luck路客 在 2010-12-23 18:01:14 编辑过]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24 09:57
标题: 回复主题

从图上看,板排-弄巷两山中间夹一路,中间没有河流,也是符合老照片上的地貌。而且从图上估算,距离水口关也应该有7~9公里的距离,还隔着山,越军的炮火的确不是那么容易打进来,这个地形比较适合集结。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0-12-24 11:10
标题: 回复主题
虽称水口大桥,其实是一座小桥。曾到过桥边,桥不宽,大约相当现在的二个车道,几十米长,好像下面没有桥墩——如有也只一个墩即可。但桥下两岸又高又陡,还被杂树丛覆盖着,本想多停留一会,但来了一车戴钢盔的士兵,说桥下发现可疑动静,要进行搜索,就马上离开了。
作者: 不再    时间: 2010-12-24 16:41
标题: 回复主题

应该是在311度假山庄上面的山上,向下拍的照片

[此帖子已被 不再 在 2010-12-25 14:11:19 编辑过]


作者: luck路客    时间: 2010-12-24 17:28
标题: 回复主题

不再的图一看非常相似!最好到当地问问村民那就不会有错了。


作者: luck路客    时间: 2010-12-24 21:18
标题: 回复主题

311高地的背面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0-12-25 08:05
标题: 回复主题
不再:

村庄为水口镇奉村

这个位置应该比较符合了,除了证据1~4,小山的山体形状新老照片也是非常相似,而且位于311的背面,越军炮火不容易打中,适合部队集结。


作者: 一君    时间: 2010-12-26 17:57
标题: 回复主题

别说水口大桥的真面目,就是水口大桥的像片我也是头一回见到。据了解,水口大桥横跨水口合石小河,通往越南驮隆。民国14年建成,桥长49.2米、宽2.8米。民国29年国民党以阻止日军入侵为由将桥炸毁。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援越南人民抗法战争,195210月由我国独资将桥进行修复,一批批援越物资经该桥运往越南各地。1979217日我国边防部队被迫对越进行自卫还击战,同年316日凯旋回国后将此桥炸毁。fficeffice\" />


作者: hjf1390    时间: 2010-12-27 01:54
标题: 回复主题
农夫之子:

此照片拍摄地是79年自卫还击战时水口大桥越方一侧。

农夫之子:

42军124师胜利凯旋经过水口大桥。

两幅水口大桥图片,有地方象,也有地方不象。好在都是从北朝南拍的视角类似,比较难度就小一些。

两图象的地方:桥结构类似;越方岗亭在桥头的位置差不多,朝北都有两个窗户;

两图不象的地方:上图里越方岗亭后还有一房,下图里房没了(可能已被我军炸毁)但公路旁多了7棵大树其中呈| ||分布的3棵是可以出现在上图房子后面的;下图里中越两个岗亭的天花板都比较厚,上图里的天花板则薄很多;桥栏杆上图里是方管下图里象是圆管。

消失的房子和多出的大树是主要差别,天花板和栏杆都看得不很清楚。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0-12-27 11:51
标题: 回复主题

胜利凯旋照片中的我军军姿显然是为拍照而摆出的,半自动步枪扛在肩上,还打开刺刀。

以前还听老兵说过,成纵队行进时只能按单数1,3,5,,排列,而不能按双数2,4,6,,,排列,不知对否。

3月15日从布局关回国的部队很少,可能是129师的吧,进入国门后一个个脸上都是轻松喜悦的表情,一个战士左腿裤子被剐破一半,用个草绳绑住哦;有个连队还抬着一副担架,上面居然是一副坦克履带;有几个兵在干部指挥下走到山脚旁,打了二枪喷火器——显然是路上准备对付越军的。


作者: 余副站长    时间: 2010-12-27 16:37
标题: 回复主题

从拍摄对象的POSE和拍摄角度看,明显是摆拍或者是补拍。

“纵队行进”也是个很抽象的问题,究竟是“行军”、“进攻”还是“搜索”中的“纵队行进”。好象战术教材中没有“纵队行进”按1、3、5,2、4、6......的说法。老兵忽悠人的吧~~~~~

一副担架上抬“一副(幅)坦克履带”可能是笔误。因为就是62式一幅履带,一个班也未必弄的回来。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0-12-27 18:30
标题: 回复主题

指部队正常行进时的纵队,只能按1路纵队,或3路纵队,或5路纵队前进,记得是一个68年老兵说的,也不知是否说得对。

担架上的坦克履带只有不到2米左右,不知道带回来是什么原因。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0-12-27 18:50
标题: 回复主题

关于龙州方向凯旋的记忆:1,过水口桥后首先验枪退子弹,卸炮弹引信;2,接受军队纠察检查,交出装备外的物资;3,整理军容军貌,丢失军帽领章帽徽的到补给处领取;4,搭乘军车经过当地的凯旋门。当时的凯旋门在水口至龙州的路上,距离龙州好像还有几公里,车队不能进龙州县城。


作者: 一君    时间: 2010-12-27 19:42
标题: 回复主题

记忆中的龙州县城凯旋门搭建在龙州县大修厂处,当时公路两边当时正是凤凰花开的季节,满地散落着火红的凤凰花。fficeffice\" />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0-12-27 21:09
标题: 回复主题

楼上说的花也许是木棉花吧,凤凰树开花好像是在六月份,仿佛在一堆绿叶中燃起了几团烈火,令人惊奇。感觉南疆最美的是榕树的气根,凤凰树花,然后才是木棉花。

不知中央慰问团在龙州演出几场,只在下栋春秀看过一次。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12-27 22:44
标题: 回复主题

3月中旬木棉花应该正在开着,凤凰树开得非常好看,一片火红。木棉花也非常好看。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0-12-28 16:29
标题: 回复主题
关于那个老兵认定的纵队只能按1,3,5排列的说法,可能只是该部队习惯的做法。老兵是原广西独立师的(边防一师的前身),文革前和文革中,凡有重大节庆或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地方上搞集会游行庆祝,常有军队参加其中,而队伍走动时讲究整齐划一,这和整理内务折叠豆腐块是一个道理。队伍在齐步走时后面的兵一般跟紧前面的兵就行了,但在成多路纵队前进时——特别在十字路口大转弯时,每个兵距左右的侧距不好掌握,如果是5路纵队,那么最前的5个兵就很重要了,我推测,走动时是以最前面中间的3号兵为“基准兵”,由他定前进方向,转弯角度,2,4号兵注意保持与3号兵的侧距,1,5号兵注意保持与2,4号兵的侧距,每路纵队后面的兵再跟定前面的兵,这样队伍即使很长也走得整齐,而不会象大稻田插的秧苗一样,如果看十几兜还是一条线,如果看几十兜,那水平不高的就插得歪歪曲曲的了。
作者: 余副站长    时间: 2010-12-28 17:10
标题: 回复主题

鸣鹤在阴:
关于那个老兵认定的纵队只能按1,3,5排列的说法,可能只是该部队习惯的做法。老兵是原广西独立师的(边防一师的前身),文革前和文革中,凡有重大节庆或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地方上搞集会游行庆祝,常有军队参加其中,而队伍走动时讲究整齐划一,这和整理内务折叠豆腐块是一个道理。队伍在齐步走时后面的兵一般跟紧前面的兵就行了,但在成多路纵队前进时——特别在十字路口大转弯时,每个兵距左右的侧距不好掌握,如果是5路纵队,那么最前的5个兵就很重要了,我推测,走动时是以最前面中间的3号兵为“基准兵”,由他定前进方向,转弯角度,2,4号兵注意保持与3号兵的侧距,1,5号兵注意保持与2,4号兵的侧距,每路纵队后面的兵再跟定前面的兵,这样队伍即使很长也走得整齐,而不会象大稻田插的秧苗一样,如果看十几兜还是一条线,如果看几十兜,那水平不高的就插得歪歪曲曲的了。

经过您的描述,基本比较清楚.原老兵的说法可能有误。您看看“分列式”就明白了。


作者: 余副站长    时间: 2010-12-28 17:28
标题: 回复主题
鸣鹤在阴:

担架上的坦克履带只有不到2米左右,不知道带回来是什么原因。

基本每辆参战坦克,都在工具箱的位置自带3~5片履带,以备地雷炸断后,修理履带用。2米长的履带比抬一个人重的多。不知为何要捡这东西回来。回撤时,除了枪支弹药不敢扔,其他自己的被服装备“送给”小越留纪念的,哪个军战后统计不是成千上万。记得,最后走之前,高地下,越军留下几辆苏式军车,过路的部队一个拆一点,最后汽车兵来检查,发现越军只是拿走了分电盘。气得师长大骂“他妈拉个巴子......扯鸡巴蛋......”。我们掩护所有部队走完后,用喷火枪最后“烧烤”一下了事。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0-12-28 19:15
标题: 回复主题
说到“苏式军车”(十轮大卡),我上去倒腾过。那车当时的自动充气技术,令我们一愣一愣的,好是羡慕。其实很简单,利用刹车泵充气原理加一条管而已,但那时我们军车就没有。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0-12-28 22:10
标题: 回复主题

后撤时除了带着枪支,也有丢下部分弹药的,春秀边防连(战前负责西路15号——22号界碑)于3月15日从越南撤回布局(20号界碑处)后,马上受命转到那花(17号界碑处)防守,当地民兵来报告,在接近靠茅山(15号界碑处)方向的山头,捡到子弹手榴弹,还有40火箭弹,估计是打七溪的部队回撤时,为防越军反扑而临时设立的防御点,这种小分队肯定是部队都撤完了才能走的,看来是人少弹药多无法带走故遗弃的。


作者: 一君    时间: 2010-12-28 22:29
标题: 回复主题
当年在战场上丢弃的枪支弹药31年后有一些变成祸害社会的工具。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0-12-29 16:01
标题: 回复主题

再放一张有关水口桥照片——我炮兵通过水口桥进入越南复和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0-12-29 17:28
标题: 回复主题

桥边哨兵带着袖标,钢盔,与当时我见到准备对周围进行搜索的战士一样,只是奇怪那时步兵没见有戴钢盔的。

也许是水口边防连的,一线边防连的装备发的早些,给春秀连也发了钢盔,但战士嫌重不愿戴,倒是防蚊液,防蚊面罩很实用,还有军用匕首,折叠冲锋枪,各种地雷。连队从布局转到那花,副连长赶紧组织在17号界碑附近埋地雷,夜间听到地雷响,白天走近一看,只见鲜血,一顶越南军帽,一节打背包的绳子。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0-12-29 22:45
标题: 回复主题
军车和火炮插上树枝恐怕只有战场返回的路上才见到人,从内地赶往前线的军车倒是基本披挂伪装网
作者: 不再    时间: 2011-1-5 09:37
标题: 回复主题

网上宕来一张水口桥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