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
想起羊城晚报的一句评论:现在电视剧时髦的是痞子,美女一齐打鬼子。
1、第一张照片,看军装应该是打老山时期的,照片有很明显的人工布光,女兵背着的枪好像也不太真实,像冲锋枪,女兵应该不会发这种枪。
2、第二张照片,如果是解放前的战争也许有可能,如果是自卫还击战不太可能。因为,那时兵力并不缺,应该不会派还在哺乳期的女兵上前线的。人的常识,生完孩子且还在哺乳期的女性才会有乳汁,别的部队我不知道,我们部队对哺乳期的女兵是非常照顾的,别说上前线,就是出差离家几天都不派的,因为,孩子还没有断奶。
[此帖子已被 子睿 在 2011-7-14 20:29:02 编辑过]
子睿说的对!
第二张图片一目了然,完全是拼接而成,整个画面显得生硬,是军人?还是民兵?穿的什么服装?什么衬衣?女兵腰间从来就没有子弹袋!
看看左边那只手臂,显然是一只男人的手。怎么会是黑色?。
再看看那个臂章,有棱有角生硬地贴在画面上。
第一张图片就当是摄影作品吧。
第一张作品是摄影作品。是47集团军摄影干事王红拍摄的题为“死吻”的作品。照片的确不是在作战一线实拍的,而是为了反映老山作战的残酷,在当时有很多参战士兵很年轻,阵亡的时候连女朋友都没有甚至连女人味是什么都没有体会过,生命匆匆而逝永远定格于一个年轻的数字上,作者有感于此而拍摄下的一张作品。这张摄影作品在当时的确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第一幅正向斑竹所讲是47军摄影干事王红的战地写意作品(有两张这是其中的一幅,另一幅为侧脸贴向战士,意境表现不如这幅),该作品参加了1986年第1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在评选中有两种不同观念的争论:赞成者认为,该照片揭示了战场上的人性,应该获金奖;反对者觉得,画面表现的内容,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同时还有另一幅争议的作品“点烟”,拍的是139师几个女兵在抽【点】烟,当然她们是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点燃香烟,祭奠烈士)
关于这幅照片《死吻》作者是这样论述的:尚需提及的是,因当年参战时部队首长和战友的宽容,使我能够按照个人理念“玩”了部分“战地写意”类作品。这些作品仅管稚嫩、肤浅、不成熟,但也折射出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摄影的流行审美趋势,例如选中的战地艺术摄影《死吻》就属于摄影小说的画面之一,其多次被刊物发表,故事情节被许多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采用的现象,颇能反映当年摄影小说风行一时的背景。
关于这幅作品的产生,作者在其出版的《生命记忆》书中对这张战地写意照片是这样描述的:在老山前线采访,一位漂亮的女兵为我动情地讲述了一段感人的故事:……激战后,一位18岁的战士身负重伤,对救护他的护士姐姐说:“我为祖国捐躯无怨无悔,唯一有件遗憾的事,请你答应我的要求……听说人生没有爱情是不圆满的,你,你能不能亲亲我?”护士姐姐含泪亲吻了这位年轻的战士,他冲她微微笑着,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无憾地走完18岁的人生……因为时过境迁,我用艺术摄影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此帖子已被 为了忘却的记忆 在 2011-7-16 0:07:41 编辑过]
hjf1390:
第一张明显有人工布光,在“伤员”脑袋另一边摆了一盏灯好照亮男女主角的脸。背景里坐着的“群众演员”拿钢盔挡上了脸,这一动作很不自然。
一个战场救护神--白衣天使,满足了一个战争中奄奄一息的小战士的要求,........。这一吻竟成小战士生命里唯一也是最后的吻。
照片是作者根据故事远景重现摆拍的,他没有经历那个现场,但是他以一个摄影记者的职业精神,希望通过照片告诉我们,战争是如此可怕,而生命又是如此脆弱。
王红的书——《生命记忆》,用真诚和生命写就的书
http://huwugong.blshe.com/post/69/133927
老实说,我不喜欢这种照片,有如看到张志新裸体骑在一匹骏马的雕塑像一样,这不合中国的传统习俗文化。
即将告别人世的人最需要的是心理的平静安宁,最牵挂的可能是自己的家人,亲人,也包括别人对他这一生的评价,应该有一个类似西方牧师的人,使他的灵魂得到安宁,
西方关于战争的照片恐怕数不胜数,有类似这样的照片吗,我好象没看到过。
[此帖子已被 hjf1390 在 2011-7-16 11:19:06 编辑过]
1986年10月14日,王红(左一)持相机与突击队一起等待冲锋的命令。这是另一位战地记者拍摄的。
王红,1956年生于西安的一个军人家庭,1986年作为一名部队摄影师参加了对越防御作战,火线采访身负重伤,是一位冒着枪林弹雨跟随突击队火线采访而身负重伤的战地摄影师。他用浸过鲜血的镜头,见证了当代军人为捍卫祖国尊严的英雄壮举,再现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怀,他手持相机和擎着冲锋枪的战友们一起经受过枪林弹雨,和他一起历经炮火的是他在前线抢拍下来的2800多张底片。主要作品有《激战中报捷的突击队长马全斌》、《突击队员》、《搜剿残敌》、《墓前跪拜父亲的幼童》、《最后的微笑——彝族战士罗卜基》、《墓前点烟的女兵》…,他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1987年受到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接见,1995年当选“全军新闻摄影十佳记者”。
hjf1390:
谢谢”为了忘却的记忆“的解释。您提供这张彩照与顶楼那张黑白照是两张,不是把彩色转黑白的。
老兵讲得对,2张照片不是一张。
作者: 为了忘却的记忆 时间: 2011-7-16 17:19
标题: 回复主题这是凤凰卫视采访王红的视频《一个战地摄影师----生命的记忆》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1-7-16 21:51
标题: 回复主题战争是有着很残酷的一面的,没上过战场的人,尽管可以从电影中看到那种血腥,但与亲临其境还是不同的。
79.2.17上午10点多,布局对面的那兰村旁,薄雾和硝烟下,一头大水牛卧在地上,它屁股中了流弹,显然活不了多久,水牛的嘴巴还慢慢的咀嚼着,大眼睛看着土路上它从来没见过的景象。
两边是一百多米高象城墙一样的高山,中间是时宽时窄的平地,坦克,奔跑的士兵,车载步兵,炮车,紧紧挤在一起,象峡谷中的山洪一样向前涌动——那时突然感到,好像进入了一个象钟表一样有很多齿轮的大机器里,你必须在其中一起转动,一旦你离开了,你就非常危险。而无论你离开或倒下,这部机器仍毫无影响的继续转动着。
[此帖子已被 鸣鹤在阴 在 2011-7-17 10:20:01 编辑过]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