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防城县志】中越两国划界
[打印本页]
作者:
路客MM
时间:
2012-8-12 09:11
标题:
【防城县志】中越两国划界
中法战争结束后,越南成为法国的保护国(即殖民地)。防城西南与越南接壤,划定国界
便成为当务之急。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九月,清政府派钦差勘界大臣鸿胪寺卿邓承修、
会办界务高廉兵备道王之春、会办界务钦州知州李受彤,与法国勘界使臣狄隆。会勘中越边
界。经历7个月,至光绪十三年三月初五日(公元1887年3月29口),双方勘界使臣在芒街就中
越两国边界(钦州段)达成协议签字,并分别组成立界委员。
大清国立界委员:
四品顶戴钦州直隶州知州 李受彤
补用知府 陈武纯
升用府候补同知防城县知县 孙鸿勋
候补同知 朱陶楷
大法国立界委员:
四划官 拉巴第
三划官 么些唎
第一等副公使堂 马意
第二等公使堂 唠士登
立界委员组成后,即进行树立界碑。中国的界碑,第一号立在竹山。界碑上刻有“大清
国钦州界”字样。自东向西,沿北仑河而上,经测旗滩尾、桥头沟、东兴码头新小庙、东兴
桥北、冲朴尾滩俚、江那左边河岸、望兴沟右边河岸、那良江口右边、大河埠头,斜对北市
埠头。依次至第十号界碑。第一图划界系自“东海边起至嘉隆河”。至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十
六日(公元1890年4月14日)才树立完成。这是第一段界碑。
第二段界碑,从第十一号起,立在嘉隆支河左边,经六真近百含地方、滩散东边、滩散
沟西、那流河右边、安排村汉沟下山坡、大坑尾河东边山坡、大坑尾河西山坡、小坑尾河东
边山坡、小坑河尾和马双河之间山顶、马双河汊沟、青龙岭顶下披劳河右边、披劳河西南那
劳、洞谟河三汊沟边、洞谟河右边山坡、峝中南边、那沙河口、那沙村东南、那舍村西、洞
舍村西、三汊沟左边,最后至第三十三号界碑立在术暂村(即惟胆村)三汊沟左边。此沟直下
通那沙河。第二图划界“由嘉隆起至北罔隘”。至光绪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公元1893年
12月29日)才全部树立完成第二段界碑。
在勘界过程中,法军曾三次侵占中国领土白龙尾、江平一带,企图以武力临时占领,变
成永久性占领。法军在江平思勒铜皮岭驻扎时谎称这些地方“没有中国官员和哨所”、“荒
无人烟”,并出布告威胁群众,造成人心惶惶。
光绪十三年正月初八日(公元1887年1月31日),清朝勘界大臣邓承修,急电两广(广东、
广西) 总督张之洞称:“江平、白龙尾载在郡图,法狡执已穷,始肯立约。请旨鱼电甫发,
法人即在该处出示。狂言胁逼,居民惊乱,其势岌岌。本日辰刻,江平、黄竹绅耆周敬襄等
五十名暨男妇数百人来辕泣禀,情词哀迫。除一面饬地方官照会法官蒂月波外,事关边局,
不敢壅闻,请代奏。原禀附陈。
窃生等食毛践土,不忍轻弃其乡。江平一带,祖居数百年矣;即有一二越人往来耕种,
并非土著。现法人吞越,将我内地混入越疆,荼毒我华民,焚毁我庐墓,纷纷逃窜,共计丁
口万余人,分寓附近村庄,情既不堪,穷殄无告。昨法官蒂月波传示江平、白龙尾一带,已
经辨认归越,凡华民来归者,赶紧向华官求执照,方准居住;稍迟数日,虽有执照,亦不准
回来,拿获即行枪毙等语。生等欲降法,则彼向仇视华人,势必枪炮击死;欲依栖他所,则
立锥无地,冻馁即在目前。且法兵未来,各宪不准与之争论;法兵既驻,又不能回,以致为
流民则无依,为游勇则无敢,进退一死,竟无一生。各宪为国筹边,亦当为民请命。况春耕
已届,刻不能缓,每闻议界,皆引领以望,如法所言,今无望矣。情急呼吁,冀得万一生机
云云。此事甚急,请速告该 (法) 公使;飞电禁止,静候两国朝廷妥议,不得妄生枝节”。
(摘自人民出版社《中法战争》一书(7)第99页)。
以上的历史记载说明法使狄隆等在谈判桌后面玩弄手段,但经邓承修的抗争,法使的阴
谋没有得逞。 在中越划定国界时,有500多户华侨从越南迁回东兴。其中从芒街迁过东兴的
商人有江万隆、江怡隆、新和安、朱茂和、曾和隆、蒙华记、陈泰祥等30多户。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