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原创]捕俘行动中为什么极少看到使用狙击步枪的战例 [打印本页]

作者: 独醒求醉    时间: 2013-9-20 21:35
标题: [原创]捕俘行动中为什么极少看到使用狙击步枪的战例
关注血站有近10年了,里面的内容也都基本看过了。包括最近含笑江湖老前辈上传的很多侦察战例,甚至其它参与过捕俘行动的老兵自传中,都极少极少看到携带狙击步枪的(目前为止,只在血站中看过一例携带的),更没看过用狙击步枪开火,并发挥重要作用的战例。更多的是用机枪,火炮来发挥压制作用。狙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自卫反击战中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我个人觉得还是当时的思想观念造成的。加之开战初期,没有装备狙击步枪,所以才极少出现狙击战例。另外,我有一个疑问----就算没有狙击步枪和专门的射手,但是当时侦察兵中的优秀射手也不少,在捕俘行动中,为什么没有安排优秀的射手,采取单发的方式,力争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达到震慑追兵的目的。

[此帖子已被 独醒求醉 在 2013-9-20 21:51:4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独醒求醉 在 2013-9-20 21:52:58 编辑过]


作者: 含笑江湖    时间: 2013-9-21 02:44
标题: 回复主题

请你先了解侦察作战的特点和形式:

1。观察。观察有固定哨所、临时哨所的观察。前者属侦察兵专业哨所的、对敌我对峙的重要地区敌军重要目标的固定监视观察,后者是侦察兵根据当时的紧急任务进行的临时、机动观察。还有行进间的观察和秘密渗透到敌方的观察。这些观察任务是不能暴露观察位置的。

2。出境侦察。包括火力侦察、伏击捕俘、秘密侦察。

火力侦察是通过对敌人部分目标进行突然的火力、炮袭,达到打击敌人、诱使敌人暴露火力网点、支援路线、阵地兵力调动、有线无线指挥联络系统等,以便达到查明敌军部署等;

伏击捕俘是通过秘密潜伏伪装,在敌人可能通过的地段实施秘密捕俘行动,且力争不用步兵武器和火炮,以防暴露我军的捕俘行动;

秘密侦察是通过秘密与敌对一方愿意向我方提供情报的人员接触,打枪的不要。

3。袭击捕俘和反击作战。

广西军区侦察部队在战后有多次成功的出境袭击捕俘。有的战斗还打的异常激烈,3师侦察队83年的一次行动中在捕抓到两名越军俘虏行动暴露时,打死打伤十多名越军。

85年12月的科甲战斗反偷袭战斗中,3师侦察队和步兵一起在我军炮兵的支援下用一天多的时间消灭了敢于越过国境、在我方阵地抓走我一名站岗士兵的越军114特工团一个连。

81年法卡山战斗前和84年靠茅山战斗前,3师侦察部队及133师侦察部队的侦察均已秘密观察、出境侦察和伏击捕俘方式,查明了大量的敌情。

由此可见,侦察部队不是用来狙击敌人的前沿步兵分队。这就是为何没有侦察部队使用狙击枪的原因。


作者: 独醒求醉    时间: 2013-9-21 20:46
标题: 回复主题
谢谢老兵在百忙之中回复我的贴子!我不是参战人员,也没有当过兵。只是一名军事爱好者。在此,我再班门弄斧,和老兵探讨一下。我的意思是说侦察分队在制定预案时,是否可以考虑通过精确射击,消灭敌有生力量的方式,来震慑敌人,阻止追击。当然了,狙击战术的应用,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似乎也要求太高。估计那时候也部队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和物质基础,自然也谈不上运用了吧。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3-9-21 22:08
标题: 回复主题

捕俘行动根本用不着使用阻击步枪,

捕俘多是在敌前沿或敌阵地内,抓到俘虏且被敌发现后,有如捅了马蜂窝,敌人会马上追赶我捕俘小组,企图解救被擒同伙,这时我捕俘小组只有尽快带俘虏撤回,用阻击步枪难以阻止群敌的,而且远处敌人的高机,重机,迫击炮对我威胁很大,阻击步枪也解决不了的。

阻群敌追击的最好办法是埋2,3个地雷,一般追敌如先后踩响二颗地雷,就会停止追赶。


作者: 独醒求醉    时间: 2013-9-22 18:28
标题: 回复主题
楼上老兵所言极是。某侦察大队在执行捕俘任务时,遇到追兵。就是用几个手雷串联挂在某处设伏,一下炸死6名敌人。结果敌人不敢再追。至于狙击战术在捕俘行动中的应用,可能是我设想得过于简单了。
作者: 含笑江湖    时间: 2013-9-23 02:34
标题: 回复主题

明鹤在阴说得很好,但在侦察行动暴露时,我侦察分队必须以最快的动作撤离捕俘或潜伏位置,防敌围歼、防敌火力封锁、防敌炮击拦阻,确保侦察分队能够安全返回!除了侦察分队自身的撤离、压带俘虏和缴获的武器,在后方担任掩护任务的本队火力组、支援组外,指挥组指挥炮兵和步兵分队的火力支援显得特别重要。

侦察分队回撤时在时间、地点、战斗瞬间等允许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停下来一阵子临时埋雷,阻敌追击。

当时,在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只有步兵连队才配备狙击步枪。

狙击步枪主要是在敌我双方对峙的前沿,由特定的狙击手(分队)对敌方表面阵地的固定目标或阵地上的慢速移动目标实施打击,起到威慑震撼敌方的作用。在侦察行动暴露时,敌人往往是在附近的各阵地先以步兵、炮兵火力对我实施拦阻射击,阻止迟滞我军撤退行动,同时派出步兵从不同方向企图对我实施围歼,或营救被俘人员。狙击步枪的单发射击不可能阻止冲过来的越军。这也是为何狙击步枪几乎没有在侦察行动中使用的原因。


作者: 独醒求醉    时间: 2013-9-23 20:31
标题: 回复主题
老兵就是老兵。你的回复解答了我的疑惑。期待着你更多精彩的战例。甚是可惜的是,血站改版之前的内容都看不到了。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3-9-23 22:46
标题: 回复主题

战争是门实践科学,在对真理的认识中,包含着流血牺牲付出的代价。


作者: 含笑江湖    时间: 2013-9-24 04:59
标题: 回复主题
鸣鹤在阴说的埋雷一定是绊雷,而不是埋压发雷!
作者: 独醒求醉    时间: 2013-9-24 20:26
标题: 回复主题
愿闻其详。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3-9-24 22:28
标题: 回复主题

含笑江湖说的没错,用绊雷防越军追赶最好。


作者: 含笑江湖    时间: 2013-9-25 00:38
标题: 回复主题

压发地雷,从原理上说必须是埋在地下,因人员(动物)踩踏或重物碾压,导致压发装置撞击雷管引爆地雷。反坦克地雷基本上都是压发雷(埋在地下必须是受到300公斤以上的压力才会引爆)。压发雷的埋设应该是预先进行的,而且要选择在敌人可能通过的地方,做好伪装(与埋雷附近的地表植被等相一致);

拌发地雷,是将地雷雷体固定插在路边一侧,将地雷绊线固定在路边的另一侧,并与雷体拌发钩连结,使其处于待发状态即可。

拌发地雷的优点是安置时间短,易伪装,易在敌人可能通过的地段有较宽的引爆地雷的机会。而压发雷必须是碾压到地雷时才会爆炸,优点是埋在地下不易被发现,埋在地下密度大时,肯定是可以达到防敌偷袭、迟滞敌人进攻、在阵地前沿杀伤一部分敌人的效果。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3-9-25 12:50
标题: 回复主题

反击战时,我连进入布局20号界碑对面的那兰村负责清剿护路,在阵地前埋了绊雷,某天几个战士见到几匹越南的小矮马,想把马抓住带回国内,结果马在乱跑时踏响绊雷,导致不远处一名战士小腿被弹片所伤。

撤军后我连进入那花17号界碑不远处防御,副连长在界碑处的山口埋了压发雷,越军几次在夜间摸进来时都踩响地雷,早晨我们去查看,只见地上的血迹,还有小脸盆军帽,准备绑人的背包绳。


作者: 含笑江湖    时间: 2013-9-25 15:02
标题: 回复主题

楼上一定是原42军126师的,战后留在边防了(属于3师八团一营),还是组建边防部队后撤回湖南耒阳?

那花地区可是一个有很多故事的地方!战后我侦察分队多次执行任务,常常吃亏。尤其是125师侦察连、133师侦察二连吃亏较大。但后来的侦察行动把我们的侦察兵练精了,想打就打,想抓就抓,进出越南侦察易如反掌。我在83 - 84年间作为广州军区的侦察参谋,参与了靠茅山战斗前的侦察活动,两次随133师侦察连出境侦察。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3-9-25 22:34
标题: 回复主题

呵呵,我当兵在独立师(即战后的边一师),78年8月调至凭祥边防团驻龙州下冻春秀9连(即战后的边三师一营一连)。

三师主要由55组建,42军组建的是边五师。不过反击战前后一段时间42军都在龙州县边境一带活动过。

战前春秀9连负责的巡逻地段是东路15号——22号界碑,我到9连后不久就参加了一次巡逻,从春秀走到15号界碑即靠茅山顶,再往那花17号界碑方向走,当晚住在那花,第二天沿边境走到20号界碑,在布局住一晚。

反击战时9连的任务是在布局关随126师穿插部队进入那兰村一带,负责清剿护路。

从一个部队调到另一个部队是有些不适应的,但我还是感谢这次调动,它使我的军中经历丰富了很多,曾站在靠茅山顶的15号界碑前伫望不远处越军筑起的矮墙,曾参加当地在18号界碑搞的清除越南竹障陷阱活动,尤其是2.17在布局关,在两边是一二百米石头山之间的土路上,坦克,大炮,车载步兵,徒步步兵,象钢铁洪流一样向越南涌动。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3-9-25 22:40
标题: 回复主题

我不明白,41军既然组建了一个独立师(即后来的131师),怎么又组建了133师呢?

实际上,边一师里也有不少41军的干部。


作者: 含笑江湖    时间: 2013-9-29 01:47
标题: 回复主题
131师属海南军区,133师是后来的广西军区战役预备队,部署在崇左.
作者: 独醒求醉    时间: 2013-12-17 12:41
标题: 回复主题
含笑江湖前辈,我贴了2个侦察战例,可有兴趣赏析?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