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读对越作战新书《使命——1979》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沈晨曦    时间: 2014-4-26 04:49
标题: 读对越作战新书《使命——1979》有感

值此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35周年之际,继原41军122师老兵曾沙推出长篇回忆录《让历史告诉未来——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亲历记》之后,原41军121师361团宣传股长、转业前任362团政委的黄耀乾也创作完成了长篇军事纪实文学《使命——1979》。因众所周知,《使命——1979》与前一本书一样,不能正式出版面向广大读者,而只能自费印制,用于战友、朋友、研究者等小范围内作为资料内部收藏。在略有遗憾之余,这仍然是一件喜大普奔之事。除了能再一次近距离感受那场战争之外,毕竟,与当今泛滥成灾的电子读物相比,传统的纸质读物依然有着悦人入境的独特情怀。古人曾将雪夜闭门读禁书作为人生一大乐事,于今观之,思古幽情则非前贤所能独有。

《使命——1979》全书共402页,分四部分八十一章,约30万字,并配有部分指战员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现实照片。作者从积累、采访、收集、酝酿到写作完成,其间增删修改12次,前后历时达35年,堪称是一本呕心沥血之作。据作者在书后的自述中说:

“1978年12月底,在越南反动当局反华不断升级的浪潮中,我师接受了支援边防斗争的任务,作为团政治处宣传部门。。。。。。我想到我们这支具有光荣历史荣誉的老部队在未来的作战中,一定能胜利完成任务,对光荣革命传统有更大的继承和发扬,我们宣传部门对此应当有所记录,有所表现。虽然那个时候,部队上上下下全力为未来的作战做准备,没有哪个领导要求我这样做,但我以此为职责,从一开始我就注意积累、收集材料,打算日后为老部队写点东西。至于我还能不能活着回来做这件事,说实话当时可没有想到这些。”

“穿插中我目睹不少年青的战士,包括几位团首长在内,在激烈的战斗中光荣牺牲了,另外有不少战友负了伤,表现出极大的坚强。所有这些,无时不在撞击我的心灵,更加坚定了我要写书的意志。但这个愿望并不能当即实现:一来部队从边界回撤后的几年里,我先后调到师宣传科和362团工作,工作岗位和职务有了变动,责任在肩,无暇顾及写作这事;二来是1986年转业了,分配到企业,所在单位后来日渐困难,一直未能执笔写书。即便如此,写作的念头始终没有放弃,对首长和战友的采访、对该题材的酝酿和素材的收集,30多年来始终未断,一有机会就采访他们,并且利用《桂林日报》这块阵地,发表一些纪念性的军事文学。直到2005年初退休后,终于静下心来,花了2年多时间,写出了初稿。又在继续采访的基础上,多次修改、补充,前后十多稿,历时8年,成了现在的样子。”

作者的老部队41军121师前身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先后参加过保卫本溪、鞍海、新开岭、四保临江、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辽沈、平津等战役战斗。东北区军司令部曾评价该师“质量成分好,战斗作风猛,动作快,能打运动战,有突击精神,防御战斗中有顽强的战斗力”。当时东北野战军中有7个师被评价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4纵10师即是其中之一。建国后,121师长期担任了战备值班任务。1979对越作战前,121师是齐装满员的甲种值班师,但部队已30年没有打过仗,缺乏实战经验。作者所在的121师361团,前身是4纵10师28团,曾在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中顽强顶住了国民党军号称“赵子龙师”的独立95师等部的轮番狂攻,于战后被东野总部授予了“守备英雄团”光荣称号,是41军的3个英雄团之一,121师的绝对主力团。早在1978年11月底,361团就作为全军第一支开赴中越边防前线的部队,率先秘密进至广西德保县地区驻训备战,伺机收复被越军侵占的中国领土庭毫山。后来随着形势变化,又奉命随师主力调防至靖西地区备战。

在1979对越作战开始阶段,121师奉军命令向高平纵深敌后的班庄、董赛、809、841高地地区实施穿插,形成对外正面,配合友邻123师截断通向原平和太原的公路,阻击东进北援越军,并协同南集团42军合围歼灭高平之敌。穿插路线长途80公里,沿路多为喀斯特地貌的险峻石山、隘口,部分为丘陵地带,山高坡陡谷深,林木藤草茂密,自然洞穴多,河溪纵横,水流湍急,道路稀少,大路均在峡谷中,山间小路崎岖难行,丘陵地带星布稻田河沟,地形十分复杂。这一地区重装备过不去,步兵通行也相当艰难。越军在这一带只配置了小股正规军和公安,分段设口,据险拦路,设置多层火力网控制主要道路。周围地区则武装民军众多,擅长游击袭扰,还有特工队频繁出没,可谓艰险重重。

按41军的原定作战计划要求,121师须在战斗打响后12小时内穿插到位。然而实战证明,这一时间表纯属纸上谈兵的空想。在地形复杂,敌情不明,通信联络困难,炮火支援和后勤补给又跟不上的异国战场作战,各种突发的艰难险阻和困难情况纷至沓来,严重干扰了121师的作战行动。在整个穿插过程中,121师各部为赶时间尽量避战绕路,因地形陌生,地图不准,众多人员迷路失散,队伍越拉越长,又被越军层层阻击拦打,缺乏火力支援,迭遭伤亡,补给中断,伤员也运不下去。部队边战边走,忍饥耐渴,克服劳累疲惫,抬着伤员和烈士遗体不顾一切向前挺进,显示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最早到位的前锋营用了28小时,全师插到则用了59小时,已超过规定时间的2-5倍。后又因为种种原因,121师没有及时进至高平外围协同42军发起总攻,未能完成战役预定任务,留下了这次自卫还击作战中的重大遗憾。

要想详细了解121师各部在穿插战斗中遭到的种种磨难,非得细读本书不成。不过,仅看一下该师遭到越军袭击、伏击的情况和连以上干部的伤亡,就可略窥一斑了:

1979年2月18日,121师预备指挥所率领362团3营和师后勤前梯队通过魁剥山谷时,遭到埋伏在两侧山上的越军及混在民工队伍中的越军特工突袭,队伍溃散,失去指挥,共有300余名官兵和医护人员、民工伤亡,多名领导牺牲,并丢失了师后勤前梯队携带的全部弹药、给养、器材、药品。

1979年2月18日,361团后勤第二梯队进至宗梅吊桥时,遭到越军1个特工连和部分民军的袭击围攻,后不得不掉头转移寻找部队归建,战斗中伤亡副政委以下21人,亡马4匹。

1979年2月21日,361团指挥所率直属队北上安乐途经栋替附近时,突然遭到越军袭击,伤亡师、团领导以下47人。

1979年2月22日,362团2营前出扣屯执行设伏任务时遭到越军袭击,伤亡、失踪副团长以下152人。

1979年2月24日,363团接粮队在吞片、扁亚之间地域遭到越军突袭,伤亡副参谋长以下184人,损失军马41匹。

1979年3月10日,121师炮兵团130火箭炮10连在那嘎、班姆间地域遭到越军袭击,伤亡连长、指导员以下55人,损失火箭炮4门、汽车4台、炮弹300发。

伤亡师级干部:重伤副师长彭富信1人。

伤亡团级干部:牺牲师政治部副主任王子富、师后勤部副部长尹庆家、361团团长时光银、362团副团长王烘、361团副政委郑赞正等5人,负伤361团副团长李光新、361团政治处主任张普直等5人。

伤亡营级干部:牺牲363团副参谋长王尚华、361团政治处副主任刘粤凤、361团政治处副主任郑金芳、361团1营营长黄友德、361团1营教导员付冠礼、361团3营营长陈钦庭、362团2营营长胡国良、361团1营副营长周梓贵等12人,负伤363团1营教导员伍庆菊、362团2营副营长陈楚汉等13人。

伤亡连级干部:牺牲师警卫连连长李庆海、361团3连连长曾培夫、361团3连指导员林映钦、361团8连连长肖富洪、362团2炮连连长王碧秋、363团6连连长张亚南等38人,负伤361团2连连长林海、361团5连副连长腾建政等53人。

看了以上数据就可知道121师的战斗历程真可谓是一路艰险一路血。在1979年全线参战的29个陆军师中,121师的歼敌数量名列163师、165师、124师之后的第四位,总伤亡名列163师、165师之后的第三位,并成为了伤亡连以上干部最惨重的陆军师。正是歼敌多,伤亡大,啃上了硬骨头的典型部队。在全线参战的93个步兵团中,361团这个昔日的“守备英雄团”,又是经受磨难最重和伤亡连以上干部最多的团队。在这次作战中,121师失踪人员达272人,仅次于最后才倒霉一把的50军150师。后确认被俘者只有3人,其余官兵全部将生命留在了越北的高山密林之中,在军史上书写了一幕慷慨悲歌。

因为121师担负任务的特殊性,除了开始的突破莫隆撕口子战斗,以及后期的纳隆以北地区出击战斗比较出色外,其他多是遭遇战和反袭击战斗,打得都很艰苦,未能创造太多的光辉战例。战后,121师有1个单位、5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了荣誉称号:

授予41军121师361团4连“穿插英雄连”荣誉称号
授予41军121师361团4连战士陈武贤“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41军121师361团4连班长黄招强“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41军121师361团8连班长陈书利“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41军121师362团7连排长姜利民烈士“爆破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41军121师警卫连连长李庆海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上述的单位和个人中,除了姜利民烈士是在攻坚战斗中牺牲立功外,其余都是在突破敌包围和反袭击战斗中因表现出色而获勋的。值得一提的是,陈书利和陈武贤等7人在北上安乐的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坚守一处独立房屋,相继打退了越军数次冲锋,毙敌33人,最后乘夜暗钻入群山中突出了包围。1980年代时曾出版了一本连环画《威震峡谷七勇士》,说的就是这段故事,相信70后不少人对此都不会陌生。

在《使命——1979》中,作者正是围绕着真实的121师战斗历程,以朴实、通俗、细腻、生动的笔法娓娓道来。全书以时间排序,第一部分从1978年11月28日到1979年2月16日,叙述了从部队接到作战命令到向战地开进及完成作战准备的一系列过程;第二部分从2月17日到2月19日,描写了121师各部的莫隆撕口、庚雷受阻、突破宗梅、错走魁剥等战斗;第三部分从2月19日到2月21日,展现了121师艰苦卓绝插到指定位置后,361团又再次北上穿插安乐的浴血战斗历程;第四部分从2月22日到3月15日,渲染了121师血染扣屯、断粮苦斗、会师清剿,到出击纳隆、撤军回国的最后战斗。全书对异国作战的战场环境着墨颇多,既有成功战例,又有失败教训,并提出了不少令人深思的问题。

关于全书的主题,作者确定为“发扬传统、使命感和革命英雄主义”。可以说,作者做到了这一点。读过该书后,在感慨一路血战的惊心动魄之余,不能不感受到121师全体指战员高度的使命感、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其在逆境中百折不挠的锐利战斗气质,正是多年后广为人知的亮剑精神。这是那一代军人的共同特点,值得后来人永远追念。

关于《使命——1979》的全书风格,作者自述道:“在写作过程中,我把这部书的定位是纪实文学。就是说,它首先是纪实性的,它不是小说,不是虚构,书中所涉及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都必须是真实的,部队每一个战斗行动所发生的时间、地点,都必须最大程度上的准确。只有这样写,才能使这本书具有相当的史实价值,这是第一位的。为此,我坚持以师司令部作训科战后编写的《师战例》为主要依据。同时,大量地进行采访,包括电话(长话)的采访。几十年来,我先后采访了100多位老首长和老战友,从不同角度和深度,核对部队各次行动的时间和地点,了解他们当时的经历、责任、行动和情感,等等。。。。。。当时在部队我还收集到一些连队战士个人回忆的片断,虽然写得简单,我也尽量沙里淘金,将它充实到某一事件中去。”

缘于作者上述的主观努力,《使命——1979》一书眼界开阔,气势恢宏,集史料性与文学性于一体,涵盖了121师的主要作战行动,真实再现了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历史画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大量采访得来的史料信息有序穿插于全书中,以战例资料的严谨性与口述回忆的生动性相互对照,充满激情又自然流畅地将相关史实一幅幅呈现出来,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书中既展现了军、师、团三级指挥员的决策和指挥过程,又抒写了普通干部战士的音容笑貌,引导读者穿越时空,一步步深入到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令人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巨大感染。作者将该书定位为纪实文学,正是因为其在融入了大量口述回忆的同时,有意地以文学性的笔法将相关史料和口述回忆串联起来,描写精当,浑然一体,突出了浓烈的文学色彩,使全书具有了极强的可读性。

至于《使命——1979》的不足之处,作者同样坦然自述道:“采访的成果是显著的,它使我所写的材料丰富了。但也带来一个问题:说法上有出入,特别是对几个重大的伏击事件,涉及到个别人个别情节上有出入,甚至是较大的出入,不少地方,各有各的讲法。我觉得这也不奇怪,记忆这个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会发生两种可能,一是对原来的记忆的补充和丰富,另一种是发生了变形,走样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只有多找一些人进行了解,尽量找到当事人、关键性的人,尽量进行更多地了解,反复核实,力求统一。实在难以统一的,就以作战结束后第一时间了解到的第一手材料为准(无论是我本人采访到的还是上级部门调查的),因为那个时候的记忆会相对清晰一些准确一些。或者在书后作个注解,把几种情况都摆出来。我知道即使这样,也还不能令人完全满意。但也只能这样了,让事实自己说话吧。”

以笔者的粗读感觉来说,一是有点美中不足,与《让历史告诉未来——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亲历记》相比,《使命——1979》中没有配入相关战例图或卫星地图,使得阅读时缺乏对相关战斗和战场的宏观把握;二是在行文时作者的个人回忆与受访者的口述回忆间杂错落,并大量采用了第一人称,读起来不是那么清晰,有时容易弄混情境。总的来说,瑕不掩瑜,相信作者日后在修订该书时会更加使之丰富完善。

在《使命——1979》中,作者还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如总部战前预定全线3-5天解决战斗,广州军区前指要求121师12小时插到指定位置,当时各级领导干部都没有对上级意图提出不同意见,或是认为只能这样打,必须这样打,或是没有人敢提出异议,甚至根本没人想到要怀疑上级意图。这样一来,从军区到师的作战计划都成了真正的纸上谈兵,在实战中必然地碰了钉子;部队过宗梅吊桥时,开始都从桥上过,速度非常缓慢,结果后续人马大量挤在桥头,却没人想到要涉水过河。直到后来接到师领导命令,才恍然大悟,大部队改道涉水渡河,加快了速度。师领导给的结论是:思维僵化,太习惯于老的方式了,看到河就只想要过桥,却没想到可以淌水;在穿插路上发现了很多官兵遗体,前边部队没能做到及时将烈士掩埋,导致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121师基本指挥所在809高地实施夜间转移时,遭到了“越军特工”的手榴弹和冲锋枪袭击,加强该师指挥的41军副军长毛余头部负伤。几十年后才由受访者口中知道,这次袭击实际上是362团某连的一个班长在打瞌睡时朦胧中产生了幻觉,惊慌失措乱打一气所致。该连一名副连长为了逃避追责,再三要求连里的知情人员严守秘密,竟将这件事长期隐瞒了下来;121师基本指挥所转移到扣屯后,一度叫不到军区前指,信号是正常的,但军区前指不理会他们。121师政委周开源后来分析说,由于121师屡次遭敌袭击,在给军区前指的电报中称自己“伤亡惨重”,结果遭到军区前指怀疑,认为这不是我军惯用的语言,一定是越军伪造的电报,因而推断“121师已经不存在了”,为了安全,指示其他部队停止与该师联系等。这些史料的披露为该书增添了不少亮点,如作者所感叹的,“如果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不写,那么,以后的人恐怕就更难写出来了。即使有人写出来,也缺少那场战争的‘味’了。”笔者加一句,如果作者这个年代的人不写,不抢救史料,当时移势易之后,再有人写这场战争的时候,恐怕就没有机会还原出上述的有关史实了。

写到这里,想必阅读本文的人都会对《使命——1979》一书有了大致的感觉。不过,小说《红旗谱》中的主人公朱老忠有一句口头语“出水才看两腿泥”,《使命——1979》到底如何,只有踏踏实实读完一遍的人才会知道。由此,亲力躬行留给各位读者,笔者也就不多赘笔了。

最后,以作者自己的序言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谨以此书,献给我英雄的老部队,献给1979年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光荣献身的烈士和英勇奋战的战友们!”

[此帖子已被 沈晨曦 在 2014-4-26 4:51:34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沈晨曦 在 2014-4-26 13:50:1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沈晨曦 在 2014-4-26 14:13:1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沈晨曦 在 2014-4-26 15:57:13 编辑过]


作者: 沈晨曦    时间: 2014-4-26 04:49
标题: 读对越作战新书《使命——1979》有感
有否出版宋子佩写的-------《生死二十八天》。
作者: 硝烟中的老山兰    时间: 2014-4-26 23:09
标题: 回复主题
121师确实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希望这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宝贵教训和经验,能得到客观总结,溶入到现在部队的实践中。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4-4-27 11:54
标题: 回复主题

称自己“伤亡惨重”,结果遭到军区前指怀疑,认为这不是我军惯用的语言,一定是越军伪造的电报,

--------------------------------------------------------------------

突然想起,我的老部队——边一师的前身——独立师中,广西籍的老兵说话中常用“惨啦!”,多用于指很费力,很困难的事情。

另,121师是否存在,电报是否是越军伪造,只有41军军指才最容易弄清楚,问发报方几个问题(如:师长的详细籍贯?政委老婆的姓名?)就可,军区前指真是瞎指挥。


作者: 狼牙山后代    时间: 2014-4-29 00:48
标题: 回复主题
忠于歷史,還原歷史,把血淚銘刻的歷史留給下一代。

勝又如何,敗又如何? 轉眼都不過是一陣過眼雲煙罷了! 活著的和犧牲了的,包括不幸被俘的軍人們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4-4-29 20:26
标题: 回复主题

79反击战为我军未来的大规模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今后这种投入几十万军队的作战很可能也是这样:来的突然,结束的快!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5-7 15:21
标题: 回复主题

周开源-------121师政委在1969年---1974年,是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副政委,师部在临高县加来。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5-7 16:24
标题: 回复主题

41军121师361团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烈士名录(之一)-------

李世钧烈士,广东省翁源县人(英名录在海南省白沙县)。19762月入伍。中共党员。53014部队(41121361团)卫生队卫生员。1979222日牺牲。终年22岁。(靖西4210号)

一起去靖西祭哥哥(41军121师361团李世均为国战死军人的李莉红妹妹祭文),李世均海南农垦白沙县金波农场子弟客家人,其父1960年来农场参加建设的退伍军人。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4-5-8 11:26
标题: 回复主题

战友啊,陵园墓碑是按照烈士入伍表里的祖籍地填写,不以入伍地填写。你滴明白。。。@#§&!!


作者: 金色盾牌    时间: 2014-5-8 22:36
标题: 回复主题
362团2炮连连长是我同事的岳父,王碧秋烈士牺牲后他爱人含辛茹苦把子女养大成人,没有改嫁,我同事的爱人是王碧秋烈士的遗腹子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5-9 15:40
标题: 回复主题

因为已同李世钊妹妹李丽红联系上,关心看李世钊是在如何阵亡的,看到有写是在栋替,361团卫生队有一人阵亡,应该是李世钊。他父亲是农场连队支部书记,已早退休,(1969年--1974年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时期,属第四师第六团编制)李世钊是独生子,有三个妹妹,家境可以。

看《使命----1979》结合军魂网 -----[战争纪实] 原步兵第361团吴参谋作战日记连载【深切怀念民族英烈、图解当年艰险历程】、映山红 - 自卫反击战纪实文献 。吴参谋的直观地图,看的一幕了然。

<DIV> <!--StartFragment --><DIV> 扣马是张亚南阵亡的地点。

说到有民工的事件,这是当时我们在高平也有闻说的,是用机枪扫的,盖子捂的很紧。

有说361团蔡义幸团参谋长2月22日因部队几天没饭吃,有两个班长抓了两只鸡。蔡义幸看到到叫放下,不然开枪,两个班长也拿住冲锋枪对住他。是的当时干部有的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体力没有人就没有战斗力,如果饿死或被俘那是惨的。当时的干部好多都没有看到问题的严重性。肚皮不饱,就没有军威。

农夫之子在来高见。

[此帖子已被 战友啊 在 2014-5-9 15:47:46 编辑过]


作者: 沈晨曦    时间: 2014-5-9 15:54
标题: 回复主题

121师战斗总结后边就有:突出的问题是误杀民工。由于敌特工混入我队伍内部,个别单位一些干部惊慌失措,夸大敌情,在清查混入民工队伍的特工时,发生了收缴民工武器、武装看管民工、捆绑和误杀民工的严重错误。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领导对做好参战民工工作认识很不足,重视很不够;二是问题发生后,没有及时查明情况,采取有力措施;三是政策观念不强,战场纪律不严,用感情代替政策,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没有把好政策关。部队的纪律松弛。

41军政治部也有结论:“对参战的担架民兵工作没有搞好,发生了收缴民兵武器、捆绑民兵、误杀民兵的严重事件,造成及其恶劣的影响,破坏了军政军民团结。对这样一个严重事件,师事先既不请示,事后经再三督促才报告。我们也负有重要责任。”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4-5-11 16:41
标题: 回复主题
战友啊:

农夫之子在来高见。

quote]毛主席说“兵民是胜利之本”,长途穿插作战是否要带这么多的民工跟随,对民兵民工是集中还是分散使用,这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当年除了民工之外,每个连队还配有向导和翻译,向导带错路,翻译译错话的事情时有发生,过中问题主要是这部分人中有特工混进,另外,与向导和翻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让历史告诉未来》345页就有描述,说连队在搜索村庄时候,战士对着房顶的一对鸽子准备开枪,带队的向导赶紧说:不要打,这是我姨夫家。——

战争中有民工的好处是有些事情部队不能干的,民工能干。记得在东溪时候也是搜索村庄,没事后部队撤出没多远,身后的房子就噼噼啪啪燃烧起来,后面跑上三位民工背着56半笑嘻嘻地对我们说:太好玩了,一点就着。当时我们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穿四个兜的马上教育:他们干的事我们什么也没看见。但说清楚啊,他们能干你们不能啊。。。。。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5-11 23:46
标题: 回复主题

《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记忆》见证篇————重返高平过了一号桥顺河边向南是高平市通往太原和河内的公路,照片右侧是高平市城区。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5-12 00:05
标题: 回复主题

《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记忆》见证篇————重返高平重新修建的越南高平市一号桥 ,照片左侧桥头是我480团主阵地。7连在这里战斗了十多天,其中桥头搜剿战斗就是在现照片左下角处的河边进行的。是连长黄华海指挥战斗和负伤的地方。夜间反偷袭战斗是在桥下方进行的。)

54军160师480团7连副指导员李自金写的-------- 在高平作战期间,由于部队得不到广州军区后勤方面的及时食品补充,我们只好违反纪律自己以战养战,因为高平市区比较分散,菜地和猪圈不少,猪圈都是在菜地边的,解决副食有保障,我经常带领炊事班人员去砍菜和打猪,一般都是有两个副班长手持冲锋枪站岗,炊事班人员砍菜,为此也受到过团里的批评,一次,早上有一头猪到处跑着找食,我一枪把它撂倒,团里听到开枪后,问发生了什么事?我报告说,一头猪要进入雷区,我把它干掉了,不一会,团指挥部用对讲机呼叫,让我接,我想,又要受批评了,我听到给我对话的是助理员,心情放松了许多,他说团领导几天都没有吃菜了,让我派人弄点送去,我立即派人砍了包菜,抬了半边猪肉送到山上给他们用。心里想:不破戒,你们会挨饿!我们只管弄着吃了再说。解放战争时的纪律用在异国作战是不行的。

农夫之子35年了,你们干过“好事没有”,42军据说有个团通过交通火力点时,为了执行纪律,不让部队走甘蔗田,而是硬叫当兵的从公路走。真是想的出来。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4-5-12 17:04
标题: 回复主题

抓鸡杀猪,部队不搞,随队的民工可不管这些。

我还弄不清的是,一个连队配属几十个民工一起行动时,炊事班只管连队的饭,民工则自己另外做饭吗?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5-13 14:51
标题: 回复主题

54军160师因是2月23日进入高平地区,就有通报民工事件教训,不要民工,自己干好点。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4-5-14 12:58
标题: 回复主题

农夫之子35年了,你们干过“好事没有”,42军据说有个团通过交通火力点时,为了执行纪律,不让部队走甘蔗田,而是硬叫当兵的从公路走。真是想的出来。

————————————————————————————

部队刚刚从“文革”中走出来,多多少少还遗留一些“左”的东西。一位连长仗打得不错,冲山头夺阵地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事后报请立功,其他人的都批了,唯独连长没有批,原因是冲锋时连长叫了一句:弟兄们——给我冲!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5-14 14:57
标题: 回复主题

480团有的干部能说会道 ,几里都能听得到他声音,人高马大的,是营教导员。作战回国后在报告会上,又听他叮咚叮咚讲在越南如何的,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这个家伙在越南,一直对他无印象,他去没有啊。战后当兵议论,他是去了一直未主动吭气,履行营教导员职责,在高平就一直躲在修的坚固的工式里头。吃饭都在工式里面,不出来管事指挥的。回来到河南不久提为副政委,当兵评价说他是“便宜副政委”。

后营长杨传学,因去高级步校,来向这些带过的一同作战兵告别,大家为他感到不公,因为营长在作战期间是积极主动,用自己行为做榜样,带领我们的。他说不要过多的乱说。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5-16 10:48
标题: 回复主题

361团对越自卫反击穿插作战路线示意图
(54军160师清剿作战路线有相同)


1979年我们是小兵,1977年就在中原平原种了两年田,接到去广西边境真的打仗,好多兵是“军令如山,不去不行,也没有那个胆量不去”,心里打鼓的是,如何懂地形和地图是一件心事,一进去看到这样的地形,我们广东兵都心中叫苦的,所以就一直留心东南地北,经常问干部和别的兵那是北边。心想万一打散了,起码知道能回国的路线,有太阳还好一点,清剿的几天又是阴天,在高平的山里,是一直搞不清东南西北的。3月13日从阵地跑步到停车地方,开车时我的感觉好像往南边的。

以后《使命----1979》如再版可以参考这两张图来多发- [战争纪实] 原步兵第361团吴参谋作战日记连载【深切怀念民族英烈、图解当年艰险历程】有多直观的地图在加上卫星拍的,看到清晰,吴子贤参谋地图知识业务是过硬的。

难忘的高平,那里有我们为国而战阵亡的军魂。

农夫之子,你当时有没有活思想?

[此帖子已被 战友啊 在 2014-5-16 10:59:24 编辑过]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4-5-18 01:19
标题: 回复主题

农夫之子,你当时有没有活思想?

————————————————————————————

战友啊,“活思想”如果深挖到见人见事见思想,那确实有,记得在表决心时候有高调积极的表示“宁可什么什么死,决不后退什么什么生”,当时就问班长既然后退一点能够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为什么还要往前一步死呢?班长立马批评,唉,军人讲究的是一种不怕死的精神。结果到真正的冲山头的时候,那叫得响的不是摔跤就是系鞋带,就连分配防毒面具也都抢65式背。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5-18 16:43
标题: 回复主题

农夫之子看了 121师361团的贴 ----------- \"123师369团21日早上3营7连没攻下315高地,下午转1营主攻攻下了315高地。22号1营军、师的炮火支援下向前推进到314高地周围防守和就地筹粮,所谓的“三光政策”就从22日的下午开始。\"

这些老大哥部队,也是不够仗义的,害的我们在山里清剿一个星期,没有吃的,也不早点传达告知“可就地筹粮”的最高指示。

2月28日晚上,在山上宿营时,一76年入伍儋州兵,杀了一条狗,立马就煮吃,他吃后说没有在家里煮的好吃,当时没有盐、油煮狗的大料,就是清水煮的,没有味道的。

农夫之子打仗时,滑头的人是有的。

<DIV id=comment_781528 class=cm>

</DIV>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5-19 22:28
标题: 回复主题
54军160师480团是在2月22日到达宁明县海渊公社,因下午当时天气热,跑到一条河边洗澡,到吃晚饭时,不久,通知121师在前线打的艰苦,要求161师部队赶紧出发,我团立即各连集合,领取个人的物质,轻装出发。出发时指导员王明永宣读作战纪律。好像是七条记的是,七条做得不好,都是枪毙7个枪毙,没有人敢吭声,心里想真的要打仗了,马虎不得。当晚就登车出发。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4-5-21 10:09
标题: 回复主题
此处经年今开去——念念不忘的三条是“临阵逃脱者、畏缩不前者、叛国投敌者”执行战场纪律,其他几条就记不清楚了,有人说是十条有人说是七条。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5-24 10:39
标题: 回复主题

看了--------------当年在41军的战评会上,据说军区个别首长对121师361团和123师367团非常不满意,指责两团仗打得\"奶奶

样\"!其实纸上谈兵的老爷们,那知我们的死活哟!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5-26 16:30
标题: 回复主题

--------160师就只能干一些清剿越军散兵的边边角角差事,有浑身本事使不出,铸成了在这次自卫还击作战中的重大遗憾。------

看了《使命——1979》,和《让历史告诉未来》,如果让160师来代替121师打这样的穿插,不一定比的上121师361团。
因在战前我们在中原大地,平时都是施工、搞据军农生产,就是闲时操练枪炮一下,就是步兵武器步枪、冲锋枪会使用,轻机、重机就不会,高机更不用说。手榴弹就是战前实弹投了两次,那是很组织安全来投的而且是在平原地带。到越南地形就不好投。平时部队也很少搞连与连的配合协同,特别越南的地形,不同平原地区。

我480团一营重机连连长,2月27日高平魁况遭伏击,在丢手榴弹时没有注意树林,被树枝反弹回来,炸到自己的胳膊,他是1964年入伍的。以后由担架连抬住在山地行走,因天晚,他不让抬,当兵的说不行。连长大声说,不行的这样复杂的地形,这样抬会掉队,在碰到越南兵,那就要命了。当兵一听是这么回事,五人赶快去跟上队伍。(事后当兵的议论,当官的想的就是不同。)

农夫之子露丑了。(农夫之子边听无事瞎聊-----酷狗音乐----《巴桑拉姆-----雪山姑娘---三步踩》)

[此帖子已被 战友啊 在 2014-5-26 16:45:16 编辑过]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4-5-26 22:00
标题: 回复主题

看了《使命——1979》,和《让历史告诉未来》,如果让160师来代替121师打这样的穿插,不一定比的上121师361团。
--------------------------------------------------------------------------------

不管换哪个部队来执行121师的穿插任务都不行的,一个师的部队爬山越岭,走羊肠小道,抬着伤员烈士,饱受小股越军和民军的枪林弹雨——越南人普遍用的是冲锋枪而我们的战士还是半自动啊,不断地有战士掉队和倒下..........

121师的穿插路线,原意是想出敌意料之外,但走天丰岭这样的险路,只适宜使用一个加强营的部队。

再看42军124,126师的穿插路线,从布局到靠松山,主要走的是可通牛车手扶拖拉机的土路,到靠松山前就上了公路,然后下山就是东溪4号公路,顺着4号公路往高平打,大部分路线都有坦克伴随的。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4-5-27 10:36
标题: 回复主题

战友啊,对“彭擦擦”不是很上心,此处经年今开去——部队惯例饭前一只歌,指导员挥拍《说打就打》,一顿足——预备唱。一个无厘头在每一句歌后面加说词,“说打就打(菜),说干就干(饭),练一练手中枪(筷子)刺刀手榴弹(调羹)。。。。”大伙都漏气了,气得指导员直叫嚷,再唱,唱不好不许开饭。

看过网上一位穿插营长的帖子,不记得是121还是123师,出境几天后,饱受苦难的部队最鼓舞士气的无形命令是——师长吃鸡了!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4-5-27 21:38
标题: 回复主题

在战场上除了打仗,其次就是解决吃喝的大事,没有打过仗的对这一点是领会不深的,打仗首先就是个体力活,再加上精神心理上处于高度的紧张兴奋状态,能量消耗是很大的。

老电影《上甘岭》里面,表现战斗的场面不多,倒是有大量的情节与吃喝有关——也许你只记得一个师长送苹果的镜头,再想想看还有吗:老排长表演曹操行军时望梅止渴的快书;一个班长夸口说最好的水果是四川的广柑;师部炊事员老王边给大家递烟边说:小意思!小意思!另一个连队搞到水后给八连送来一桶水;直到电影的最后一部分是张连长到师部受领反攻任务,老王高兴的说朝鲜人民军送来了三只鸡,张师长马上说:不是有五只鸡吗?统统宰掉,一只也不要留!

《让历史告诉未来》几乎没说到吃喝的问题,我觉得是个遗憾。《使命——1979》没看过。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5-29 16:41
标题: 回复主题
战后一个时期下面参战的官兵议论是很符合实际,能分析出刚同越军交手后我们是沾不到便宜,首先是思想有个框框,放不开手脚,不能违反纪律。如刚开始打爱叫“缴枪不杀”,就这几句话,吃的血亏不少。以后480团强调不能这样干的,对付越南的老油子,战前喊话,是很愚蠢的。
3月初,480团进入高平驻防时,命令说越军的师长在高平的地道内,抓到活的升官还立大功的。打了一个多星期,我们当兵心里有数的,一个越南师长不说不好对付,他的身边警卫兵也会死命保护自己的长官的。我们私下告知首先打死他再说。地道是不可随便进去的,《地道战》鬼子兵进地道映像,是在脑子里的。
《使命——1979》 等书可看的,在结合军魂网 楼主: 芥菜种 -
[战争纪实] 原步兵第361团吴参谋作战日记连载【深切怀念民族英烈、图解当年艰险历程】,可看出当年军师团和当兵的如何为国而战的。看了是怀念那些阵亡官兵战友。好多回来的人,经常议论的是,是要去烈士陵园祭拜我们曾经吃过一锅饭的战友,虽然国家对我们不重视,但我们是不能忘记阵亡的官兵。

[此帖子已被 战友啊 在 2014-5-29 16:42:14 编辑过]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4-5-30 16:47
标题: 回复主题

为抓住越军的这位师座,在搜剿时候传达到战士嘉奖条件是,俘虏346师师长的授战斗英雄称号,击毙的一等功。老兵油脂教导我们千万不要想生俘,如果遇上一枪毙了他,开始还担心是怕抢头功。

战友啊,舌尖上的越南——数一数在越南期间吃过的美味。鸡和菠菜不算在内,苏联的炼奶、牛油得尝过吗?不要忘记在守高平一号桥期间,54经常以检查为由顺42军出和入的东西(那个大个子络腮胡是连长还是排长?),高平一至三号桥的命运是——42夺54守41炸。


作者: 广西军烈属    时间: 2014-5-30 21:34
标题: 回复主题
那里有卖????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5-31 01:58
标题: 回复主题

(一):《使命-----1979》汇款80元------
黄耀乾----136--87732840
帐号:中国工商银行桂林大庆支行----2103 2702 0120 2938173

(二)2月24日一早通知480团的官兵,立即轻装下车,带上枪炮弹药、防毒面具和水壶,其它丢在车上碗筷也没带,问吴碧德连长要打多久,他说一天。心想那没事的,发的每人两公斤的米,也不带了,就当加一天班,一天不吃饭也可以的。
下车就是快步的走,一路上停停跑跑的,不时说是要过火力点,人一紧张,又累卧倒时我们也没有动作要领的,四脚朝天的,四肢趴地的,屁股翘上天的,起来时有的尿裤子也不管了,那时是看到越南的山山水水,是有恐怖的感觉,担心子弹打到。
天快晚时,不可能煮饭了,在一个坡地,各连要求每人立即挖掩体我们是三人一组,用一把军工铲,基本有50公分深,一米长。就感觉情况不妙,就听到口令、口令的不时枪响,在过半个小时,天以黑,局面就不好控制,乱打枪的兵的多,我们三人个子都是高大的,赶紧一个挨住躺在掩体,马排长通知各班如何站岗和当晚的口令,到我们这个组,就知不能走到其它班了。子弹是乱飞的多,而且低。四个大汉就挤在掩体一晚,不敢动,根本不可能起来站岗。心想怎么会这个样的。在晚些就更热闹,步枪、冲锋枪、轻机、重机也打。现在每年过节放鞭炮都感觉比不上那一晚的响声。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4-5-31 20:49
标题: 回复主题

现在回想起来,夜间阵地上乱打枪是很危险的,火光暴露了自己的位置,而且显示出守军过分紧张,阵地管理不严谨。

最初怯战的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大部分人很快就适应了残酷的战场,一天的战斗经历就能使一个人变成真正地老兵——外表看起来轻松,随便,一旦听到枪声又变得敏捷,机灵。

战前宣布战场纪律是必要的,在那种你死我活的时候,有避战的行为反而会使部队伤亡更多。事实上,好像也没发生过执行战场纪律的事吧。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6-4 09:40
标题: 回复主题

那是时候能在越南跑过来回,完全是从小到大,有跑步的习惯,爱打篮球,有时是一天可打四场球赛,也不觉得累。当兵是要有好的身体,吃苦吃累关键时刻是有益处的。因为在广东的生活的习惯,打仗时赶快叫家里寄来人丹、清凉油、十滴水、跃打油带在身上备用,到时是有用处的。3月10号因吃的不卫生拉肚感冒,找卫生兵没有药。靠吃清凉油、十滴水才使身体恢复过来。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6-12 10:10
标题: 回复主题

吴参谋要出《反思-----1979》很好的期待出版。通过看《使命-----1979》,是有感觉这个穿插计划路线,总参、军区、还是41军制定的?还有民工2月16日才来配备执行后勤军务,是欠考虑的,不应该出现这样失误。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虽然已过35年了,但一代参战官兵,是关注的。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4-6-12 17:57
标题: 回复主题
期待中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4-6-12 21:52
标题: 回复主题

现在说到79反击战,年轻人可能觉得是很久以前的事,如同我们在七十年代听讲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觉得是很久以前的事一样吧,可对我们来说,有时好像就是在前几天发生的事一样。

79反击战的经验和教训是我军建设的一笔巨大的财富,那些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教训也是财富——它会告诉年轻的一代如何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4-6-12 21:59
标题: 回复主题
仔细回顾121师的穿插路线及整个穿插过程,这里面既有军区指挥的错误,也有师级,团级,营连级的错误,曾想说说自己的看法,但不知什么原因,帖子不见了。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6-16 15:43
标题: 回复主题

军委的意图和总参的作战设想。---------其根本原则就是要进行较大纵深作战,穿插分割越军,速战速决,速歼速回。

看看当年43军参战军人的说法,在对看《使命----1979.》既然制订速战速决,速歼速回(三到五天)是要反思反思的。---------

我们太便宜了越南 ------------------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中国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推进,越南军队步步溃退,中国军队直逼河内。然后,中国宣布自卫反击达到目的,将自行撤兵回国,自卫反击战正式结束。自卫反击战以中国的胜利告终,以越南的溃败而落幕,这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宣传和描述。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来自政府的文件和越南的资料显示,自卫反击战远没有以前宣传得那么乐观,其中许多沉痛的教训不容我们不深刻反思。

其一,迂腐的军纪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国共内战中,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核心的严明军纪功不可没,它不仅帮助赢得了民心,更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但是,那毕竟是内战,敌对双方争夺的都是本国的老百姓,谁更正义、公平、公正,老百姓自然就倒向谁。当我们进入越南作战去打击越南军队和越南政府时,又要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进行自我约束,以此争取越南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无异于对牛弹琴自取其辱。越南人民并非中国公民,他们缘何会亲近攻入他们国家的外国军人?当我们的军队去亲近和爱护越南老百姓时,敌视的越南百姓和潜藏其中的越南军人却在伺机向中国军人痛下毒手,以这种方式牺牲的中国军人居然难以计数,岂不悲哉?战争就是战争,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你不能寄希望于别国人民会敲锣打鼓地欢迎你的入侵,那显然是自欺欺人的掩耳盗铃之举!

其二,可怜的空军几成废物。对越自卫反击战极其惨烈,当地面部队艰难地向前推进渗透时,焦虑的陆军最渴望的就是来自中国空军的强大支援。他们在奋勇冲杀中翘首以待,盼来的只是中国空军的持续沉默。倒是耐不住性子的越南空军率先升空挑衅,我们的战机不得不应急出动,面对数倍于己的空中敌机,越南飞机仓皇回撤,我们的战机果断发射数枚导弹,竟无一枚命中。正当越南飞行员大呼侥幸时,飞机突然中弹坠落,击落越南飞机的居然是我们的地面炮火。自此以后,越南飞机不敢出动,我们的战机也不升空,双方几乎达成了默契,整个自卫反击战,我们的空军便无所作为。中国空军为何会窘迫至此?一方面我们的飞机居然缺乏一个叫定位装置的东东,没有它我们的空中导弹就难以有效命中目标,而且这种东东在我们的人造地球卫星上早已使用,居然没人想到要把它装到战斗机上;另一方面由于文革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空军缺乏足够的飞行训练,训练不出经验老到的飞行员,再先进的战斗机也形成不了什么有效的战斗力。据说至今咱们的空军还在惧怕训练事故,为此不惜大大削减训练难度,而且飞行时数也比外军相去甚远。如果这种状况不赶紧改善,自卫反击战中的空军尴尬就会再度重演。

其三,静悄悄的南海。对越自卫反击战几乎全部局限于越南本土上的陆地作战,几乎没有发现来自南海里的任何硝烟和战火。发动自卫反击战的本意就是教训越南收回被占国土,陆上边界附近被越南强占的基本全部收回,为何独独不去收回南海中被越南霸占的岛屿?难道是担心战事会无限升级吗?可两国不是已经全面开战了吗?难道那不是我们的岛屿?可我们不是至今仍声称那是我们的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吗?唯一的解释就是,我们的海军还不够强,不仅不足以击退占领我岛屿的越南海军,而且也难以在那里驻扎并击退任何来犯之敌。令人遗憾的是,南海岛屿几乎被周围邻国瓜分殆尽,我们的海军至今仍未拥有解放和保卫我们神圣海岛的能力,多么可悲呀!

其四,仓促撤军,损失惨重。当我们的军队已经逼近河内,在苏联为首的国际势力的施压下,我们不仅宣布停止进攻,而且公开宣布立即撤军,大军于是立即开始缓缓后撤。惊恐仆定的越南当局随即宣布全线反攻,攻守于是立即易势,边退边守的中国军队居然比进攻时伤亡还大。这是个巨大的政治和军事错误,撤军之前就公开宣布,无疑授敌以从容不迫地准备反击的时间和空间,敌有备而我乏备,敌从容而我张皇,不付出巨大伤亡无有是处。

其五,肢解越南,错失良机。攻打越南,我们只是想教训一下越南当局;兵临河内,却又匆匆撤出军队。百草止水不明白付出如此巨大伤亡的战争还有什么意义?既然我们已经攻入越南腹地了,自然就已经是侵入,还死抱着正义的面具,俨然我们就是正义的斗士。一旦完成了正义的精神目标,我们就心满意足地班师回朝,除了劳师糜饷地空走一遭外,我们也错失了分解越南的良好时机。军队已经逼近河内,大半个越南已经在我们的掌握之下,即使我们不要继续推进以完全覆灭越南当局,也应该就地扶持一个亲中国的越南政权。扶志起一个亲中国的越南政权后,要么武装、援助并支持它解放整个越南,要么就此南北分治将越南肢解成两个国家。如此一来,一个亲中国的越南政权,或一个亲中国的越北政权,就能成为中国的友好邻邦,不仅一举解决掉中越之间的领土和主权问题,也能一举粉碎越南在东南亚的霸权行径。可惜,我们没那个打算,更没那个战略,更别说什么预先准备了。

其六,新兵伢子上战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很多应征入伍的新兵跨入战场,百草止水的老家里就有这么几位士兵,最后一个到达战场的时候,大部队已经开始后撤。新兵伢子上战场,不仅缺乏应有的战斗技能,更缺乏应有的战斗意志。用兵一时,须养兵千日,没有长期的训练和培养,是不会凝聚出足够强大的战斗力的。可是,我们一个堂堂大国对付一个撮尔小国,居然匆匆征召新兵参战,不仅说明我们战备之不足,更说明对越自卫反击战几乎是临时仓促起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越双方便陷入残酷的边境拉锯战,我们的决策指挥者居然做出了各大军区轮流换防作战的决定。临阵换将是兵家之大忌,我们不仅仅是换将了,而是连兵也一起换了。换防之后,新兵新将不仅要重新熟悉认知战场和对手,也要重新积累和总结作战经验。经验丰富的越南军队面对的是走马灯似的中国新手,边境拉锯战的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30多余年了,国际局势业已沧海桑田,中国面貌也几番更新,中国已非昨日之中国了。然而痛定思痛,鉴古知今,总结过去,迎接未来。在历史的错误中我们要挤出智慧,在旧有的遗憾里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建设强大的国防、构建恢宏的战略是中华崛起和兴盛的根本之基!


作者: 沈晨曦    时间: 2014-6-16 16:11
标题: 回复主题
不能不说,我们太便宜了越南一文举的几条教训,多数是作者闭门造车,根本就缺乏相关战史知识,论点立不住的。同样的教训,我写过很多了,不重复了。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6-16 22:40
标题: 回复主题

反思反思过后也是言之有益的,是有道理的,因为是速战速决,速歼速回。我们是刚开始打时是提心掉胆的,人不太清醒,胡思乱想的多,一个星期后既来之,则安之,适应了,那时我们也感觉到,巩固好阵地,同越军耗下去,白天加大力度清剿,放赖皮的同越军打,越军沾的便宜是越来越少的。又叫撤军了,有点心不甘的。

我们480团一营在高平守阵地时,在3月5日就听到撤军的命令,而且也是也不能马上撤。当官的老是敲打“不能放松,要长期的打,要有长期作战的观念”,结果把一个新兵吓得神经不行了,以为是要长期的打下去,感觉无望,在晚上利用站岗开枪自伤,说是特工队打伤的。送到后方医院,军医看出问题了。

因为480团是3月1日进到高平防守,我们不等“可以就地筹粮,临时解决急需”圣旨,是在天天就地清剿时,就立马杀鸡杀猪,找吃的,穷当兵的好多都有会做两手饭菜的手艺,真是好日子,同时阵地也是越修越会修,老百姓的棉被放进挖的掩体,可以防潮,是安全舒服,不到十天吃的长膘了。那时一想起在国内吃的的啥饭。当时我们听到撤军时,感觉那么快就撤了,还不太想回来了,在待一个月也好啊念头。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6-19 22:50
标题: 回复主题

90%以上的战友抽烟震撼了我(43军坦克团放电影员的战前回忆)----------

在广西第一次放电影前,我忽然发现90%以上的战友都在抽烟,星光闪闪啊,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我问了好几个战友,他们都低头不语。多少年的和平年代突然要打仗,全团没有一个有参战经历的,战争就意味着牺牲,而且都是18、19到20多岁的小伙,必然有极大的恐惧感,心里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啊!我们这个年龄,出生和生长在三年自然灾害,身体没长好;读书到高中,没有高考,知识没学好;城镇青年还上山下乡到农村锻炼,农村青年高中毕业了也只有回乡,工作没找好。那年头,当兵还是吃香,很多人期望通过当兵改变命运。然而,要走进战争,能不恐惧吗?那夜幕里整片的闪闪烁烁的烟火带我沉思,那夜,我失眠了。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4-6-20 11:06
标题: 回复主题

说到要打仗,当年许多士兵都抱着“今日有酒今朝醉”的心态,把攒下的津贴用去买烟买酒,连平日全身不臭铜的也嘴里叼着烟巴拉巴拉的,用现代的话说叫“裸奔”上战场。

说到43军坦克团抽烟的事情,想起一件趣事,他们坦克首先到达东溪,缴获不少桶装越南烟丝挂在坦克上,步兵经过向他们讨要烟丝,交换条件是晚上宿营要在坦克附近周围警戒,大伙说,这是拿命去换啊。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6-20 15:46
标题: 回复主题

480团二连有个兵有半包烟,另个兵要抽,不给。就说拿一件的确良军装换,成交。理由是不知道是否还能活着回来,抽了在说。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4-6-20 22:03
标题: 回复主题

反击战时最遗憾的事情——不肯白给烟。

开战时,我在的边防连从布局出境不远就停下来,对路两边的村庄和山头进行搜索清剿,第二天第三天就没多大事了。边防连自己有辆北京吉普,回连队营房拉给养时顺便到龙州城和水口走了一下,我顺便把防毒面具丢回营房,把笨重的防刺鞋也换下了,因有些兵说想抽烟,于是司务长买了几箱烟带回连队,就摆在大路边上,大路上穿军装的来来往往(这时班翁水障区还没完全通),谁都可以来买,但要交钱。

布局穿插是126师(不知哪个团)先撕开的口子,冲进去后还留下少数兵在我连附近,有几个兵想买烟但没钱,有个老兵说战前规定不许身上带钱的,当时我的态度是没钱不行——出发点是路上军人来来往往,如果没带钱也可以那很快就会拿光的。

唉,真是死脑筋!其实可以偷偷塞给他们几包烟,告诉他们千万保密的。

对不起啊,那几个126师的战友。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6-20 23:05
标题: 回复主题

那时候的人,那时候的兵,好人多啊,基本上进去的官兵估计身上有一角的可能没有几个的,撤回到扶绥县柳桥不够八分钱,购邮票,记得当时身上不到三分钱。想同别的兵借,几毛钱都没有的借。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6-25 14:39
标题: 回复主题

这几个月南海局势紧张,看到驻桂的部队拉练,拍的照片,都几十年了还用三横压两竖背包。其实到进入越南方向作战,是不用带被子的,1979年的感觉是年青人底气旺,那时候二、三月的天气在越南北方的地带我们也没有感觉冷。有一块方布就可以防湿带暖就没事的。被子在越南战场用不上,被包带可发几条带上是有用处的。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4-6-25 22:05
标题: 回复主题

有件雨衣就够了,越南一年的季节就是分旱季雨季吧,全身淋湿了可不好受。

战后回来我带回一个越军的背囊,我看这比背包加挎包方便些。还拿了一块越南兵的塑料布,和我们部队打背包的塑料布大小颜色都一样,但很薄又结实,估计也是别的国家支援送的。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4-6-26 16:44
标题: 回复主题

作战准备时,每个战士除野战四方雨衣外,另外也配发一张长方形暗绿色的塑料布,开始不知道有何用,当官的说是搭帐篷用,心想“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野战四方雨衣本来就可以搭临时帐篷,还要背多一张塑料布。开打后看到往后运的烈士,全部是用这块塑料布包裹的,这才明白怎么回事。但看到126师作战宿营的一张照片,确实用这张塑料布搭过雨篷。

越南2、3月份的天气确实很操蛋的,白天温度很高,晚上温度很低,特别是遇上下雨就够呛,雨衣不顶事,为了方便当时基本没穿绒衣,下面就一条军裤,连裤衩都不穿叫“真空”。那时的八一裤衩有一个缺陷,就是激烈奔跑后容易往股沟收缩或者跑偏,老兵油脂叮嘱千万不能穿裤衩,跑不动掉队你就死定了。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4-6-26 22:44
标题: 回复主题
夏天在靠近中越边境的部队里还有一种麻烦事:长癣!特别是北方人,那种皮肤痒和溃烂是很难受的,看到老山前沿部队在工事掩体里光着身子的照片,我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6-28 15:30
标题: 回复主题

其实到越南作案,部队穿用的常服,国家是要重视的,因为越南可能还要来打斗不止几次的。1979年回到广西扶绥柳桥驻防时,看到我团的干部背的从越南带回的军用包囊,是很实用的,尤其越南军用水壶比我国的大一些。那时越军的这方面比我们领先。

如果,在进入可发放马甲设计成防弹的,军用包囊背在身上、带的一块长方形的布也设计成防弹型。这样即可防护,有能去湿能防寒能。1979年那时我们身上就穿发的确良军装,一件长衬衣,长衬裤,进到越北山地作战,到晚上是感觉冷,可能是思想高度的集中,反而没有注意到冷,在山上宿营时,下雨从脖子流到肚子到能把那些臭汗洗干净,反而感觉舒服的。

农夫之子,你们那时还装备有配发一张长方形暗绿色的塑料布,我们军是没有的。


作者: 鸣鹤在阴    时间: 2014-6-28 20:25
标题: 回复主题
绿色塑料布大小如单人床单,是自己掏钱买的,部队只发一张草席子。至少在广西防城一带的部队,新兵下连后就得买一块塑料布和一个铁桶,铁桶用来从水井里打水洗澡,夏天每天至少洗一次——当地话叫冲凉。
作者: 农夫之子    时间: 2014-6-29 16:47
标题: 回复主题
那时青春吾知,总认为毛主席亲手缔造的同志加兄弟友谊,那能说翻脸就翻脸呢,最多吓唬一下就收兵回营,还一直幻想不可能打起来的。第一批在边境集结,发了那么多装备都是针对打仗使用的。记得还配发有每人一条骆驼毛的军用毛毯,后来压减重量没有让带出境,战后首先收回就是这个物资。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6-29 23:14
标题: 回复主题

农夫之子“什么同志家兄弟”,作为精通历史的老毛,是不应该被人家糊弄的,还把镇南关改为友谊关,傾国家大量物资如此慷概,一想到那些阵亡战友,死在我们援助的炮弹,心中悲哀啊,确实是让越南笑掉大牙了。

战后回到广西驻防,军用毛毯收回了,(不少滑头的说丢 ,捞到了,我们直喊自己怎么想不到这一招,我们是舍不得带出国,盖都没有盖过,现在还记得那个毛毯,质量好啊),不久给我们发了一套65式军服打发的,那时也是欢喜的不的了。


作者: 战友啊    时间: 2014-7-1 15:24
标题: 回复主题

吴子贤关于《刘有海:重温448团战友回忆的一些段落》
---- :“看到副班长黄世荣没有?”我说:“刚才还在这里潜伏着、现在怎么看不见了。”正当班长和其他几位战友互相询问着副班长的去向时,副班长从我们丢弃东西的那堆密密麻麻的丛林里钻出来。只见他背上多了一个厚厚的背包,大家都迷惑不解的问副班长:“上级叫咱轻装你咋又弄这么多东西背上呢?”只见他憨憨地笑着说:“你们把东西都丢在丛林里不要了到也无所谓,但是这些军装都是的确良的,还都是新的、多好呀,丢了太可惜啦!我把这些军装背回去探家时给我家大爷、大哥、小弟他们。”此刻的大家不知说什么是好,真是哭笑不得。

看到这一段想起1978年在河南原阳时,那时防地震,部队有布置有地震的逃命方案,有一晚部队军马一匹跑出来,追的兵以为军马是地震吓的,边追边喊有地震,这一喊整个营房,是不管那么多,立即起床跳起从门和窗逃命,我们班1977年江西兵杨新发抱起被子跑到门口开门,万邦国打不开窗口,跑到门口,踩到被子滑倒,出来时大家大骂,你这个杨新发顾命要紧,还抱啥被子。他说我当时也不知何想的。在看大家都是穿住一件军用裤头。在看当时跑到地震的指定的地点,那些军属也是穿的不多。

事后一营的杨军医包住伤的头大骂,因为他是宿舍第一个从窗口跳出来的,被绊倒了,结果后面一个踩住他,一个的跑顾自己逃命。他说什么雷锋都是假的,他倒了没有扶起他,反而一个一个踩住,他说他是给踩昏的。


作者: 光明磊落    时间: 2014-8-16 07:39
标题: 回复主题

很久没有进此站了,今天才打开全面看了一下。

在此感谢我们的老政委亲自将《使命-1979》与战友、爱国人士见面了。

桂林战友给我准备了此书,这是一本记录着我们121师10000多参战战友的真实历史,是展现我们伟大的121师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现实,是展现我军1979年如何打出国威,军威的一次真实展现。

此书值得爱国、爱军、爱人有中国骨气的人学习的,更有特别收藏价值。

祝老政委家庭幸福,身体健康,退休后保持军人的战斗风格,永远是我们敬佩的老首长。

在此祝我们121师的战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心想事成。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