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网易上的跟贴,基本已说明问题了,(http://comment.news.163.com/news_guonei8_bbs/9U00T7EF0001124J.html)
自带干粮专打谣棍 [网易甘肃省兰州市网友]: 2014-06-05 17:42:19 发表 就事论事,胡锡进这篇微博的确涉嫌造谣,同时这个事件很蹊跷。
1、解放军对越作战十年,极少唤作敢死队,更多叫突击队和尖刀排。更从未有“看押敢死队”的纪录,更更不必说两倍看押。你要说有人看守防止泄密还有可能,而防止士兵逃跑?那你太不了解当年的部队作风与纪律。
2、该篇微博没有说出回忆人名字和部队当年番号,准确时间,缺少新闻必备五W要素,很公知体。不知胡编怎么也学公知了?这类公知体一般要么捏造,要么是拿个别有另类原因的事例污蔑整个战争过程。
3、当年组队出任务,不仅极少有退缩的,更是大部分人抢着上,而且包括相当多的党员抢着上战场。真正的突击队人员,首先是自己报名,然后是组织挑选,确定下来后,这些人一般都有心里准备,不会因害怕逃跑的。这里我不是要抬高他们,在当时那个环境下人的思想是没有畏惧的。真几倍士兵看守出来的敢死队能打仗吗???一旦没轮到,甚至觉得很遗憾是耻辱。放到现在很多人可能不信,但当年的人很多都还活着,一问便知。这也是抗日敌后战场,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等我军胜利的根本灵魂。党员不怕死,当官的不怕死,士兵自然奋勇向前。
上午看到这个新闻,还专门和长辈聊了聊,我们这好多当年上战场的。他们刚刚告诉我,当年的部队突击,其实主要是前期战局没打开时用的多,除了79年大规模作战,后面十年基本是练兵,阵地战、特种战、拔点,用敢死队机会真的很有限。更绝对不是胡锡进说的那样。他们很多烈士当年是主动咬破自己的手指,以血书申请参战的。完了有个长辈当时急了摔了杯子骂这个胡锡进,狗娘养的别让他们这些真上过战场的看见,否则。。。呵呵,我赶紧劝了劝。
我在想
1、胡编在微博上左右逢源,更体现了微博上各派系合纵连横的精彩,大家仔细观察,不要什么只分左右那么简单的去看。看看微博上各色人的面孔。
2、近期国际周边形势,《十送红军》播出,美国军力对中国施压,越南南海等等,完了网络上开始污蔑军人,前些天是大范围污蔑警察,再前些天是《炎黄春秋》造谣烈士,结果又对辟谣者起诉,法院还受理了,这一系列都是什么舆论趋势?这背后?
胡锡进会无缘无故放出这么一条微博么?
不过也不用对胡锡进上纲上线了。他一是不了解情况,二是说法有问题,这种说法容易给读者造成误解,显得十分轻佻,是对我军光荣传统和牺牲将士的不尊重,相信他本意还不至于要污蔑解放军,毕竟他是党报附刊的相当一级主编,只是水平问题,但还是让人感觉不爽,这种位置的人,而且据他自己说还当了11年的兵,怎么发表这种公开性的言论这么不动脑子。
1984年14军、11军收复老山的“4.28”战斗(其中40师118团1营打穿插损失很大,过程也很波折),1985年67军199师失利的老山那拉口子“211高地”战斗,1986年47军139师在老山轮战的968拔点作战“蓝剑B”行动,还有很多其它各部队在老山、法卡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等从西到东(云南-广西边境)与越军的拉锯战、攻防战,都不同程度的组织过“敢死队”性质的突击队、尖刀连、排、班。有经验有教训。具体情况不同。大多数战斗是否采用“敢死队”这种方式,主动权在我。大多数干部都是珍惜战士生命的(也就是说,不绝对)。只有损失惨重的“211高地”(595团基本打残了),是因为上级的错误指挥(主要责任人是时任67军参谋长粟戎生),被迫连续组织“敢死队”性质的突击队,并且收效甚微,但即使这样,也很难说是强迫性质的,与国民党的宪兵督战队不同。只是这些“211高地”牺牲战士身后得到的待遇可谓不公。
客观的讲,从政治部保卫部的角度讲,战斗计划的保密,关系到全体参与行动的战士的生命,是要采取些保密措施的,大家都能理解。写了血书被选上,真正要参与战斗的,明知生还希望不大的,有没有后怕的,反覆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能动摇军心。保密和保持军心士气,这两方面的因素都应考虑到。朝鲜战争期间,38军114师进攻白马山失利,有一重要因素是战前一文化教员叛变投敌,致使计划泄露而我方还不知,结果敌人立即强化防御,重点应对。我方损失无数人马不说,还导致没有拿下白马山这一战略要点的严重后果。
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人类常识告诉我们,曾经从事过某一项工作的,多年后在回忆时常会夸大其词,吹牛不上税,这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你我他身边都有很多,更不要说发生在特定群体军队老兵之间了。敢死队这个称呼本身就是大陆80年代的时髦用语,岂不闻著名舶来影剧《加里森敢死队》和《野鹅敢死队》乎?那时部队学习外军是一种风尚,《巴顿将军》是很多军官和老兵都喜欢看的电影,敢死队一词成为人们的时髦用语不是什么新鲜事。我军军语里确实没有敢死队这个词,但多年后如有老兵闲谈中将突击队称为敢死队,实属正常。今年凤凰卫视制作47集团军黑豹行动的节目时,名字不就叫《中越战争35周年祭——敢死队》吗?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这个节目感动了很多人,一听敢死队这个词,就能想像到拔点时的惊险万状。
另外有人称《炎黄春秋》造谣烈士并不是事实。那不过是一篇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史实考证,是学术范畴的事。有本事用史据来驳,本身就属于正常讨论,史实只会越辩越明。奇怪的是上来谩骂的都是一些拿不出什么史据来的人,都是用意识形态挂帅和简单推测来论定史实。用意识形态来代替事实本身就不值一晒。而用简单推测来证明史实,就更奇怪。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人,却用听说的常识来论断20世纪40年代的事情,靠谱吗?红军长征吃皮带过草地,现在几个人能认为自己做到?难道自己不理解就认为当年没发生过?1960年代中国曾大面积饿死人,那么多史书都记录了,现在不是还有无数义愤者认为是造谣吗?新中国怎么会饿死人?毛泽东怎么会饿死老百姓?造谣!
废话!当年有没有饿死过人?明明有史料却不去看,张嘴就质疑者才是真正造谣,脸都不要了。
《炎黄春秋》最可贵的是允许百家争鸣,按比例刊发观点相反的文章互相印证,让人们能读到前人记录下来的尽可能多的史实,从不同侧面了解历史。狼牙山五壮士那篇文章就是这种背景下出炉的,从现在的情况看,作者掌握了不少史料,但有些难免属于孤证,不能确认为真实的历史。在历史研究中,这都属于正常。在进一步的史料披露前,孤证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按照基本治史原则来进行研究,本不会有什么问题。恰恰可笑的就是一帮意识形态挂帅者,看到与自己观点不同或自己不想看到的文章,就打棍子,扣帽子,而自己却拿不出严肃的考证来予以驳斥。这种人,这种观点都属于什么东西,实在是见得太多了,不想搭理他们。
脱下军装还是一个兵------------胡锡进还是党报的编辑 ,如果是感到悲哀。他不是胡说八道,是“大大的不好”。看他说的话是很不舒服的。本来好好的事,他非要说的意思全非。
[此帖子已被 战友啊 在 2014-6-6 9:28:51 编辑过]
湖北老区人民:
胡锡进来讲了一个段子,是接上面的,内容如下
他还讲了一个获二等功的战友,肩扛炮手,平日最胆小。遇一半山碉堡,组织了三组肩炮手,这个兄弟排第三组。他眼看着前两组战友倒在碉堡前,身被重机枪打烂。该他去死了,他冲上去,站起来。命啊,敌人的重机枪可能枪管打红了,可能换弹夹,他得到与整个生命同价的几秒钟。他击碎了碉堡,成了英雄。
这个姓胡的好像说还是当过兵的,感觉完全是“老外”呀。解放军有“肩扛炮手”这一“技术职称”吗?鄙人在步兵团时,只知道,在无后坐力炮班,正副班长、一年以上的老兵等是要掌握“肩炮射击”这一战术技能的。另外,79战后各部归建,评功评奖名额极为有限。在本部看来,打掉一个火力点,就报“二等军功”,类比下来仅参战第一天,俺们也是“二等”以上了......呵呵。再说13军39师116团谢志熙,在“代乃阻击战”代理连长,指挥作战,战功卓著,战后也只评了个“二等”。
“
[此帖子已被 山鹰 在 2014-6-13 11:09:38 编辑过]
《炎黄春秋》写的资料是可读的,言实性强。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