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audio-gd在 2004/06/22 09:01pm 发表的内容:
各类典型功放电路大比拼
转自 http://www.audio-gd.com
笔者对音响的热爱已十几年,特别是自己动手,由当年的卡座到如今CD,转盘,解码器,前后级,音箱等,虽说不上精通,却也有一定的认识。早年喜欢到处 ...
下面引用由wenyiwang在 2004/06/24 11:44am 发表的内容:
audio-gd兄:
您好!
谢谢您的回复!小弟的拙见如下,还望得到您的指正:1、现有的模拟放大器的输入信号一般是电压信号(Krell的CAST技术除外),输入信号通过控制晶体管的导通深度,变相的完成了输入信号的V-I转换,最后在偏置级要通过电阻或是阻抗(扬声器阻抗经过电流放大级反射到偏置级的视在阻抗)再次完成I-V变换,并通过电流放大级以恒压信号输出;在这里,问题出现了:对于前者电流放大级无负反馈设计,大环负反馈设计都是适合的,而对于后者,只适合采用大环负反馈设计,因为后者的信号传输函数里含有了不可忽略的扬声器阻抗的部分。小弟窃以为仁兄所言‘控制各级的三极管的通断’应该是属于数字信号或是离散信号电路的范畴,还望仁兄指正;2、小弟觉得整体电路构架的信号控制机制应该是又‘破’又‘立’,‘破’是指在遵从所有的基本电路原理的前提下,打破一切常规,只要让整个功放信号传输函数中的一个因子可以可靠调控即可,‘立’是指在初始的信号控制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电路的可靠性,稳定性修改,让电路再次回到工程上可以接受的常规途径上来;3.电源部分是基本,我们根据一个创作意图,对它的地线布局进行个性化的考虑,制定一个平衡原则,让它为音乐表现提供一个良好的音乐背景;电压放大部分表现的是音乐的思想,良好的设计让电路具有良好的技术参数,良好的宽频噪声频谱,它赋予音乐广阔的表现空间;电流放大级是音乐再次由思想回到现时的关键,许多hifi的技术表现全靠它完成,要求是可以克服扬声器,分频器的一切苛刻特性,稳定可靠,举重若轻,将音乐信号能够在扬声器上得到充分表现提供一切条件;信号变换途径是整个功放的脉络,遵循了它,整个功放孰主孰次,严格保证了信号传输途径的一切环节不受输出信号、干扰因素严重影响,在音乐的深邃感上才有上佳表现;4.小弟喜欢将振动能量迅速传递出去的布局思路,电场在信号输入部分应该得到合理的屏蔽,磁场极为头疼,只能将其采用避重就轻的方法处理,小弟也非常喜欢铝机壳;5.地线是整机的灵魂,即要‘分’,又要‘合’,‘分’是指地线要根据它的电路功能,是信号地,还是噪声地,在布局上加以考虑,‘合’就是要配合整机的电路设计,尽量让整机的电场分布合理化。希望能够与仁兄交流指正;更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指点小弟迷津,开拓小弟的思路为谢!大家好!祝好!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