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打印本页]

作者: 巴图鲁    时间: 2005-3-25 11:28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来源:丽媛音乐天空




     16年军旅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特别多,数不胜数。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算是1985年去老山前线的时候。1984年我刚从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调到总政歌舞团,刚一来,让我去前线慰问演出,也巧我弟弟彭蕾也在那儿打仗,那时我正在音乐学院上学,开始时说不让我去。总政余秋里主任听到前边反馈过来的信息:总政歌舞团名演员为什么不来?我们需要彭丽媛这样的人。一道命令下来,我跟学校请了假,就去了20多天。
   飞机到了昆明以后,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开车走,两天一夜,一个战士开212吉普送我,速度特别快,中途全是盘山路,我没完没了的睡。他告诉我:“你别睡了,万一翻车,你会有危险的。”我说:“会翻车吗?”他说:“我们经常走这路,走着走着前面来了车,急刹车,‘嘣’一家伙,车就翻了一个个儿。”那个战士还不错,但我记得也有几次危险动作,那就是开着开着一急刹车,车子一下就转过来了。这个印象很深。现在想起来,人的命还是很重要的,那时我就那么不怕死,走两天一夜,就和一个战士。
   到了那儿以后,是1985年中秋节。我们团长傅庚辰带着我和阎维文、柳培德去老山主峰。凌晨4点出发,戴上钢盔,路特别难走,打仗期间不能修,天天阴雨都是坑,也是吉普车拉我们去,一路上走得昏昏沉沉,到中午11点才到老山主峰。很多战士高兴得不得了,又差不多都是山东兵:“哎呀,彭丽媛来了,老乡来了。”匆匆吃了点饭就唱,一直唱到离前沿阵地只有4米远的猫耳洞里。我们给守卫在猫耳洞里的战士发北京香烟,北京的糖,再给他们唱歌。战士们都哭了,我自己心里也特别难受。(笔者:你哭了吗?)我这人特别坚强,不像一般的女孩子,从不轻易掉泪的,但心里面非常难受。我从未经历过战争,只在《地道战》、《地雷战》里听到过枪声,到老山主峰就听见那大炮“咚!咚”、那机枪“哒哒哒”,说实在的心里也挺害怕,就想:我这么年轻,还没有男朋友,万一一个冷弹打过来把我打死,一生也就这么短暂地没了,这些也真想到过。不过我更多的想到,这也是命运,该死的不想死也得死,不该死的想死也死不了。
   从猫耳洞出来,陪同的人告诉我们不能往两边走,都是地雷,碰上一个就完蛋了,所以还得特别小心地走羊肠小道。走时战士们全都拉着衣服不让走。其实这有很多种可能。一个个都是男兵,哪有一个女兵,一点女人味都没有,我一个女兵上去,那些战士也许把我当成他们母亲的形象,也许当成姐姐、妹妹、妻子,他们是多想家乡的亲人啊,我特别理解。那些战士们脱下衣服来让我签字,胳膊上、背上、帽子上,全都给他们签上,一一满足要求。因为战争很残酷无情,很多人可能今天活在这儿让你签字,明天你根本就不知道他是谁了,他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所以我尽量满足他们。给他们唱歌、签字、拍照,反正特别累。后来到麻粟坡烈士陵园,密麻麻一片,999座,在一个山坡上,你再仔细看,1967、1968年出生的孩子呀,多可怜啊!看到碑下老家的人来的时候摆的那烟,那酒,几束鲜花,几块点心,哎哟,那心里边太难过了,我真哭了,因为我们好多人在那儿向烈士宣誓,宣誓完以后,每人点着一颗烟,每人拿瓶酒洒在那儿,为死去的战友们,哎哟我真是忍受不住了,现在一想起来我就觉得心里特别难受。
   我弟弟他们一块参军的9个战友,牺牲了6个,他是运气好。在他出发之前,很多人都跟我说,包括我的父母:动用动用你的关系可以把他留下来,他们一块参军的有两个留下来了,一个是公安局局长的儿子,还有一个是什么书记的外甥。我父母哭哭啼啼也让我去说,我说,不可能,正因为他是彭丽媛的弟弟,因为我太有名了,人家其他战士都不是爹妈的儿女?他们都是有爹妈、兄弟姐妹的人,人家可以去打仗,我的弟弟就留下来,那我一辈子都翻身不了,不可能的,就得上前线。我们家就这么一个男孩,我还有一个妹妹,都比他大好几岁(我比他大6岁)。我父亲那时还很年轻,我弟弟当兵打这两年多仗,他头发全部白了,每天都担心。这是我当兵以来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它丰富了我的人生。这些事情现在还历历在目,就跟昨天的事儿一样,其实已11年了。

(王南方《与彭丽媛无主题对话》)







在抗洪文艺晚会上和闫维文一起演唱《抗洪歌》

228_1111721061.jpg

53.76 KB, 下载次数: 18

005_1111721166.jpg

44.53 KB, 下载次数: 21

006_1111721202.jpg

37.52 KB, 下载次数: 19


作者: 顽石    时间: 2005-3-25 11:33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她唱歌我保准换台。
作者: Nanoroc    时间: 2005-3-25 11:42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下面引用由顽石2005/03/25 11:33am 发表的内容:
她唱歌我保准换台。
呵呵,彼此彼此,不过彭少将可是我军中歌手中少有的高学历,学术方面比宋MM要强。我母亲特喜欢她,特讨厌宋MM,因为他们是老乡,呵呵。

作者: renjping    时间: 2005-3-25 11:46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下面引用由顽石2005/03/25 11:33am 发表的内容:
她唱歌我保准换台。
不明白了???等有空发一张,她84年时到我连的一张照片过来给大家看一下。
作者: 雪莲花    时间: 2005-3-25 11:46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她的歌还是挺大气的!
作者: jxf01528    时间: 2005-3-25 12:00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下面引用由Nanoroc2005/03/25 11:42am 发表的内容:
呵呵,彼此彼此,不过彭少将可是我军中歌手中少有的高学历,学术方面比宋MM要强。我母亲特喜欢她,特讨厌宋MM,因为他们是老乡,呵呵。
彭不是少将,只是享受副军级待遇的文职干部,李双江,克里木都是一样的情况。
作者: Nanoroc    时间: 2005-3-25 12:07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下面引用由renjping2005/03/25 11:46am 发表的内容:
不明白了???等有空发一张,她84年时到我连的一张照片过来给大家看一下。

他的意思是尊重当年的彭,只是现在彭唱的歌多为GCD粉饰太平,听的多了也就烦了。
作者: Nanoroc    时间: 2005-3-25 12:19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下面引用由jxf015282005/03/25 12:00pm 发表的内容:
彭不是少将,只是享受副军级待遇的文职干部,李双江,克里木都是一样的情况。
兄弟,没看过她的军官证,但的确是文职少将。
用BAIDU 搜了一下。
证据如下,供兄弟参考。
1,〈解放日报〉
两位少将与近十位大校登台   
  总政歌舞团开创上海“军衔最高”演唱会   
   
       http://www.jfdaily.com 2004-3-16 11:50:05            
  
--------------------------------------------------------------------------------
  本报讯 4月9日、10日,久负盛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将首次来到上海,在大剧院献上两场气势恢弘、激情澎湃的“松江新城之夜”大型音乐会。彭丽媛、程志、阎维文、蔡国庆等著名歌唱家将同台献演,一展中国军旅艺术家们的风采。同时,这也开创了上海“军衔最高”的演唱会纪录,彭丽媛、程志都拥有少将军衔,该团还有近十个大校军衔的艺术家。
  总政歌舞团迄今已走过近51年的光辉岁月,拥有一大批优秀表演艺术家和创作人才,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品牌保证。深受各年龄段歌迷热爱的彭丽媛,是我国第一位民族声乐唱法硕士学位获得者,她的声音圆润清亮、甜美激越,由她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乡亲》等金曲,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声乐的经典。这次,她会在现场让上海歌迷一饱耳福。程志、阎维文、王秀芬、蔡国庆、王宏伟的歌曲也广为传唱。阎维文的《小白杨》、《说句心里话》、《一二三四歌》都朗朗上口,受到部队指战员和广大观众的共同喜爱;蔡国庆以音色纯美、青春朝气见长,《三百六十五个祝福》、《我心中的故事》经常在各大晚会上响起,在春节晚会上首唱的《常回家看看》更是风靡一时。
  总政歌舞团的舞蹈也有鲜明的军营特色:阵容强大、作风严谨、一丝不苟。开场的大型舞蹈《祖国,请检阅》,60多名舞蹈演员全部上阵,整个舞台瞬间变成三军士兵的训练场,舞姿刚健,舞步潇洒,新一代军人的朝气蓬勃尽在其中。
  (记者孙立梅)  
2,北京青年报  
彭丽媛出任教授谈成长:我外号“三点一线”
  出任教授细谈成长回应争论
  在有关民歌和民族声乐的争论愈演愈烈之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代表该院为民族歌唱家彭丽媛颁发了客座教授的聘书。据金铁霖介绍,聘请他的得意门生彭丽媛为客座教授的想法早在他上任初期就有,但作为一院之长,他实在不好开口。作为第一个被聘为客座教授的中国民族歌唱家,彭丽媛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率地谈起了她在中国音乐学院的成长经历,以及对当前民族声乐争论的看法。
  记者:在接受聘书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彭丽媛:我特别激动,同时也觉得担子特别重。作为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我在这里读了9年的书,记得1981年进中国音乐学院的第一天,我是住在一个非常拥挤的平房里面,十几个人一间宿舍。那时都是在临时搭的防震棚里上课,五六个人用一个琴房,我为了抢琴房,曾经跟我们器乐系的同学李树萍打过好几次架,每次都是我赢,我现在都觉得对不起她。当时大家也互相攀比,不是比钱和地位,也不是比谁去傍大款,而是比谁学习好,考的分数高。那时候学习风气实在太好了。他们叫我三点一线,就是琴房———宿舍———食堂。我毕业14年了,从小小的文艺兵,到现在“混”到了文职的少将军衔,这个时候学校聘我做客座教授,我觉得确实担子很重。我是第一个中国民族声乐的客座教授,更感到荣幸。
  记者:当初你入学的时候也有过争论,就是你从原来的民歌唱法向金铁霖老师的声乐教学转换。这个争论一直延续到现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随金铁霖教授学习9年的学生,你如果不进入音乐学院,会不会也能唱得很好,更有民歌的味道?
  彭丽媛:我觉得进中国音乐学院太对了,我一点都不后悔。我认为在山东跟随王音旋老师(山东民歌歌唱家,彭丽媛的启蒙老师)学习打下了基础,但那只是挖掘了一块非常好的玉。进了音乐学院跟金老师学习,他慢慢把我雕刻成一件艺术品。无论大家怎么争论,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学把民族声乐提高了一个档次,确实让它系统化理论化了。
  记者:现在有人提出来:“金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不是惟一的?”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彭丽媛:我认为它不是惟一的,艺术领域非常广阔。声乐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人跟人长得不一样,高矮胖瘦不一样,声带的构造也不一样,怎么可能按一种模式走呢?但是我觉得科学的发声方法不能丢,中国民族声乐的风格不能丢。现在他们争论的是你西洋的东西学多了,就失掉民族风格了。如果说我们不用金老师这个科学的发声方法,我怎么可能演得了歌剧?我可能唱几分钟就完了。曾经有一个电视大奖赛得业余组一等奖的歌手,唱民歌很地道,但每次演出都要还音,一唱高音嗓子就哑。她很苦恼,问我怎么办,我说:“你必须去学习,一定要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她说:“人家说了,一学我的本质就丢了。”我说,不对,一定要在保留你的风格的前提下去学发声方法。否则,你唱两年就不能再唱了。尽管有争论,但我觉得没有科学的方法,你演不了歌剧,开不了个人独唱音乐会。
  民族文化我们可以去挖掘,挖掘以后怎么跟国际接轨,跟现代接轨,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不应该是统一的,可以百花齐放,可以有各种声音,有各种科学的发声方法,有各种不同的嗓音,各种不同的声乐学派并存,来组成一个大队伍,发展我们中国的民族声乐。(王晓溪)

作者: 顽石    时间: 2005-3-25 12:23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下面引用由Nanoroc2005/03/25 12:07pm 发表的内容:
他的意思是尊重当年的彭,只是现在彭唱的歌多为GCD粉饰太平,听的多了也就烦了。
就是就是,歌词全是粉饰太平的东西、什么美呀、好哇的,听着腻味,看着犯捆。有些词还狗屁不通,怎么听就怎么地不顺。
作者: 上士    时间: 2005-3-25 13:34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血染的风采是谁唱的?
作者: FOOL    时间: 2005-3-25 13:50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蒋文华
作者: 向英雄致敬!    时间: 2005-3-25 14:01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下面引用由FOOL2005/03/25 01:50pm 发表的内容:
蒋文华
蒋文华?董文华?
作者: FOOL    时间: 2005-3-25 14:10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啊~  哈哈,错了,是董文华,俺有个同事叫蒋文华,不好意思,嘿嘿~
作者: 神仙妹妹    时间: 2005-3-25 14:16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思想开小差了,嘿嘿........
作者: gxunyi    时间: 2005-3-25 14:54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部队上前线前,关系兵竟能不走?!84年绝没这种情况,简直天方夜谭!
   历史上山东出好汉,80年代怎只剩彭丽媛了!

作者: navyly    时间: 2005-3-25 15:18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我们家乡的宋祖英还是不错的!
只是她生不逢时呀!
作者: camp123    时间: 2005-3-25 15:41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印象中最喜欢听彭丽媛的是她在慰问驻港部队的时候现场唱的<父老乡亲>. 另外希望楼主抽空把题目"彭丽缓........."改改吧??一看多别扭.
作者: 梦里从军    时间: 2005-3-25 20:13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你们有没有听过梅艳芳唱的血染的风采
比董文华的好多了
是摇滚的
作者: 顽石    时间: 2005-3-25 21:37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下面引用由梦里从军2005/03/25 08:13pm 发表的内容:
你们有没有听过梅艳芳唱的血染的风采
比董文华的好多了
是摇滚的
虽然不喜欢董文华,但是血染的血采她唱较合适。梅姐唱的那首我也很喜欢,另有一翻味道。甄妮也唱过,但改了一句“共和国的旗帜上”把给成“在我们的旗帜上”,很不爽!要不然也很好听。
作者: jxf01528    时间: 2005-3-26 10:42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下面引用由Nanoroc2005/03/25 12:19pm 发表的内容:
兄弟,没看过她的军官证,但的确是文职少将。
用BAIDU 搜了一下。
证据如下,供兄弟参考。
1,〈解放日报〉
...
不知道老记们是怎么想的,其实到解放军报的网站上查一下《军衔条例》就知道了,文职本身就是没有军衔的,又何来少将一说?虽然文职三级以上肩章也加了金松柏枝,但依然只是享受副军级待遇,但不是将军,否则的话现役的将军再加上广泛分布于军队院校和文艺,科技战线的这些个所谓“文职将军”,那我们解放军的将军数量将是世界之最。记得以前央视的《艺术人生》栏目曾有个介绍总政歌舞团克里木老师的专题,朱军也曾他为将军,当时把我看的云里雾里,但后来将军政要论坛的朋友说这是把军衔和待遇混为一谈的结果。你可以参看一下这个帖子。里面有很多朋友对文职将军的观点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http://www.jjzy.cn/cgi-bin/topic.cgi?forum=6&topic=211&start=0&show=0
作者: jxf01528    时间: 2005-3-26 10:44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下面引用由FOOL2005/03/25 11:50am 发表的内容:
我的天,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真的是太动听了!
“我弟弟他们一块参军的9个战友,牺牲了6个,他是运气好。”
是呀,他是运气好,但他的运气哪来的? 关键是他有个姐姐叫彭丽媛!
您知不知道彭雷当时具体是哪支部队的?199师595团?看过很多关于他姐姐在前线的报道,也多次提到他的弟弟也参战了,但并没有看到更详细的报道,莫非松毛岭大哥有老乡和彭雷是一个排的?
作者: awei    时间: 2005-3-26 12:36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她弟弟就是靠她的关系才到了师部的,这事67军的参战老兵都清楚,真是脸皮厚啊。
作者: jxf01528    时间: 2005-3-26 14:29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原来是这样,那他入伍时是什么兵?到了师部又是什么兵(我指从事的工作)?
作者: awei    时间: 2005-3-26 19:02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他本来是在防化连的 在师部是警卫员
作者: 南榔日尧    时间: 2005-4-4 16:29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彭丽媛86年在云南西畴马街中学慰问演出后,部队首长在接见.

04030010_1112603062.jpg

81.34 KB, 下载次数: 6


作者: 热血传奇    时间: 2005-11-24 17:58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这等破贴子弄出来干撒啊?删掉吧!
作者: 小石洞    时间: 2005-11-24 19:54
标题: 彭丽缓:刻在记忆中总不磨灭的是老山
老巴,这个彭丽媛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最近怎么不来了?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