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CN陆军32师    时间: 2005-4-7 20:03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这是迄今为止,我见到一篇最客观完善的分析)


长期以来,许多人对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直表示怀疑,对其战果也表示怀疑。本文从技术的角度,研究一下八路军的实际战斗力。八路军是我最喜爱的军队,应该说是一支人民的军队或是华北农民的军队。人民对八路军的感情以及八路军对广大人民的感情都是很深厚的。八路军确实是华北抗战的主力。但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八路军的战果并不是很大,其战斗力与日军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1937年八路军出兵时国民政府给的番号有3师6旅12团,大约4万6千人,有一部分留在陕北,加上陕北地方武装组成了8个团的陕甘宁留守兵团,大约3万5千人开到山西抗战前线,这些人基本上是参加过长征的红军骨干,战斗力很强,装备也不错。我曾看到一篇关于抗战回忆的文章,介绍115师的编制装备,轻武器与国军的德械嫡系师差不多,基本是德国或捷克造的的98型毛瑟,但火炮较差,只有几门迫击炮(野战炮几乎是没有)。这种装备决定了八路军无法进行阵地战和进行攻坚战斗,只能打游击袭扰。

  八路军的3个师在1937-1938年的战斗还是不错的,有时一战可以消灭日军1000多人,但自身损失也较大,如果再打几次歼灭战,那八路军也基本会消耗光的。所以毛泽东要求八路军分散到敌后去,放手发动民众,扩大武装,展开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除120师外、115师、129师基本分散成团或比团小的规模四处发展力量,还收编了许多民间抗日武装、绿林武装,到1939年末人员扩大了5倍多。但新编部队太多,老的红军骨干被分散了,战斗力普遍较差。另外,武器国民政府也不供应,多数武器十分陈旧杂乱,也缺少弹药,平时只顾着扩大队伍,军队训练也跟不上。

  所以,这段时间八路军的规模尽管很大,但实际战斗力并没有提高,有些老部队因新兵过多反而战斗力下降了。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发动的百团大战中,看到了盲目扩军的后果。八路军105个团级单位,近20万人战斗了几个月,只是打死打伤日军2000多人,恐怕自身损失也很大。后期,关家垴战斗,刘邓派出了385旅、新10旅,又加上薄一波的决死2纵的2个团,八路军总部的特务团等,一共近10个主力团,攻打一个日军岗崎大队(500-600 人),伤亡颇大,最终也未能歼灭,还损失不少,失去了根据地,老主力385旅差点全垮了,刘邓为此还和彭德怀拍了桌子.

  从这里,可以看到八路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力十分差了。百团大战后,彭德怀鉴于暴露的问题,提出要分批整训华北的八路军部队,但未来的及开展,冈村宁次就发动了华北治安作战,1941、1942两年在华北给与八路军极大的杀伤,人员从40万人,降到了20万人,主力地方化,华北进入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平原的部队1943年,八路军在华北的部队开都撤到山里,而且主力地方化,编成了新的平原作战团,团以下取消营的编制,每个团下辖5个步兵连,团有团部,特务连,机炮连,每个连大约130人,有3挺轻机枪,3门边区造掷弹筒,具有独立平原游击作战能力。始分批整训,日军的压力也减轻了,八路军才开始渐渐恢复元气。

  装备差,是八路军战斗力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即使主力部队装备也很差。轻重机枪很少,没有火炮,弹药缺乏,补给几乎没有。根据地十分贫穷,对部队的支援有限,如果当时共产国际能从兰州的补给中心调拨给八路军100个团的全套轻武器(全部苏联的武器都给了国民政府),每个团再配备4门76。2毫米的苏联09式山炮或6门45毫米的反坦克炮,6门重迫击炮,再编10个重炮团(骡马托拽的M1938式122毫米榴弹炮就行,八路军没有汽车和汽油),弹药充足,补给经费有保障,经过1年的训练,我想仅这100个团就可以把华北日军的一半消灭掉,还可以迫使日军从满洲调入大批关东军到华北,又可以缓解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压力。

  毛泽东抗战初期多次向共产国际提出这样的要求,但共产国际要求毛要服从国民政府,拒绝提供任何武器经费补给。彭德怀回忆国民政府一共给八路军6门苏联制反坦克小炮,120挺苏制转盘轻机枪(彭雪枫和张震就是靠6挺转盘机枪和100多个青年学生在河南起家的),1941年后,弹药,经费也一分不给了。华北又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日军的扫荡又很利害,差点共产党没能在华北坚持住(准备退往西北或中苏边境)。

  所以说,士气,装备,人员的训练十分重要,没有好的装备,是打不好仗的。冀东暴动后有20万人,但日军一个反扑,部队全都垮了,宋时轮收拢残兵退到平西后只剩下几千人了。红军干部以及东北军吕正操的一个团在冀中发展的抗日力量有好几万,但战斗力极差,基本上也没和日军做过战。后来,贺龙率第 120师主力来到冀中,打了几个歼灭战,老红军主力还是有战斗力的,也把吕正操的部队整训了一下,战斗力有所提高。八路军山东纵队拥有几万人马,但主要是农民和小知识分子,收编的游杂武装构成,缺乏军事干部。陈光、罗荣桓率第115师的2000多人来到山东后,才逐渐打开山东抗战的新局面。

  八路军的武器来源五花八门,大多是旧杂式的长短枪,各地土造的也不少,弹药及其匮乏,全华北不过几十门直瞄火炮,又缺乏炮弹和专业炮手。基本无攻坚力量。40多万人马,但轻重机枪不过几千挺。也无法打大的歼灭战和阻击战。华北1941-1942年主要是反扫荡,1943年整训部队但1944年华北也没有打过稍大一点的战斗,十分令人不解。因为八路军又发展到4,50万人了,而且华北日军除一部调到南洋,大部主力参加一号作战,华北十分空虚,如果在各个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攻击战果比百团大战要好上几倍,还可以锻炼部队。可能是1941,1942年的大扫荡给吓的。

  我还认为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政策有很大的失误。20年代内战后,苏联有大量的莫辛-纳甘式步枪(北伐时给了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广东的北伐军很多),苏军30年代末,40年代初正在换装(换装托卡列夫新式自动装填步枪和西蒙诺夫自动步枪),如果华北的八路军能装备上水连珠(莫辛-纳甘)步枪,一次大战时的低轮式枪架的俄1910式马克辛重机枪,杰格廖夫式转盘轻机枪,以及轻便的火炮(一战时,俄军用的野战炮就不错)抗战的历史可能就会重写。但老毛子每次对中国的援助总是有问题,朝鲜战争时也是如此。


  最近有人在网上发文,说哈桑河之战後,为缓解远东军事压力,斯大林有意让毛泽东将一部分华北的军队撤到蒙古边境,准备给八路军换装,且要求八路军控制察绥,进攻热河以及进入东北,用来牵制日军。但毛泽东因为害怕军队被苏联或苏联共产国际支持的王明派控制而没有答应,为此共产国际还谴责了毛泽东。但第120师及1941年五一大扫荡後撤到晋绥的吕正操冀中的7-10个团一直部署在大青山,这支力量比较强大。我看主要是为了紧急时打通从陕北通向蒙古的道路,退往蒙古。当时老毛子自顾不暇,不太会管中共的事,主要也是为了他们自己,这个机会失去太可惜了。要不然,八路军战力提高,可以打死多少日本鬼子呢。



32_1112875293.gif

17.25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半岛之鹰    时间: 2005-4-7 20:13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土八路"
作者: 通信团长之子    时间: 2005-4-7 20:41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八路军武工队 呵呵
作者: 曼斯坦因    时间: 2005-4-7 21:08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八路军105个团级单位,近20万人战斗了几个月
   区区一个第八路军编制竟能超过100个团,试问这样的非政府军,你要是校长你会不会担心?
作者: andyshum    时间: 2005-4-8 08:49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我土八路20多万人可以和鬼子干上几个月,国军20多万人能干上几天?
还是哪句话:叫花子和龙王爷比宝,比不起啊!
上兵伐谋!
作者: coolba    时间: 2005-4-8 11:03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怎么说呢,国军装备比较好但素质比较差内部比较腐败,没有八路能打;八路能打但是武器装备太差生存环境恶劣,抗日战争的僵持局面就是由于国内的不团结造成的,否则大家也不会败的那么惨,想想看当初芬兰抵抗苏联,那装备和士兵数目更差了几个档次,但是却打的苏联人找不着北,有人曾拿这个与抗战作对比,怎么反差那么大。我想还是因为不能团结一致,内耗造的孽。不知如果设想用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与日军交锋(苏芬战争双方武器装备有些相似),会有什么结果,但绝对会让小日本不好受,不会那么轻松的还从大陆抽兵去南洋打英美,统一的中国绝不会再给任何人以机会。楼上的兄弟推理的好,如果真要有那么好的装备配备给八路,那华北的日军休想开展什么大扫荡,甚至还被抽调支援南洋作战(莫大耻辱)。其实中国士兵训练装备得当,战斗力还是很强的,缅甸的日军就说过,一个日本兵可以对付三到四个英美盟军,十个以上阿三的士兵,但是只能和一名远征军士兵打成平手,可惜呀,近现代以来的历次战争(内战、中越战争除外),中国人就从来没有在装备上和对手拉近过,总是劣式装备对抗优质装备,白白牺牲很多珍贵的生命,这口气憋的时间太长了,何时能一吐为快呀。
作者: 天翼    时间: 2005-4-8 12:00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来自对手的评论最客观,真实,让我们看看日本鬼子的看(足以给某些别有用心贬低八路军的人迎头一棒):
日军对扫荡北岳山区作战的描述:
此战我军遭遇典型八路游击战术,前两次扫荡均不成功,反而屡遭伏击。第三次仍然扑空,直到第四次扫荡才好不容易捕捉到敌一部主力??
战果,损失全然不提,与对国军中条山作战的炫耀全然相反。(出自《图解昭和战争史》)??据我方资料,此役应指岗村宁次发动的“百万大战”,我军灵活应敌,歼敌1800余人,岗村承认“八路非短期内可歼灭”。
同书中还有一张八路军俘虏照片(仅一张,国军的俘虏照片倒数不过来),注明:八路军装备贫弱,但作战勇敢。
全书在四四年前对中国军队作战效能直接给予正面评价的只有两处:一处在此,一处是赞扬广西作战时桂军的火炮极准。
方军《我所认识的鬼子兵》中:老鬼子山田是这么说的:
八路军训练有素,英勇顽强,夜战如神,行军如风。他们往往以小股部队吃掉我们更小的部队,然后迅速转移。这使我们的火炮、飞机、坦克、卡车都失去作用。战争打的是钢铁、 教育、科技和指挥。八路军狡猾地避开了我们的优势和锐气。尤其是八路军游击队,神出鬼没”
“中国政府军打仗是枪炮齐鸣,他们往往拉开很大的架势。
八路军是不到150米不开枪,在这突发的枪声面前如果不迅速作出反应,那么几分钟以后,八路军就已经端着刺刀冲到你眼前。”
日本战史刊物《历史群像》2002年第10期中有另一位老鬼子的回忆:我和国民党军打过仗,也和八路军打过仗,论武器装备是国民党军好的多,但八路军极善运动,也就是说对战场的控制力极强,随时随地都会向你发动进攻。
和他们作战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紧张中。作为战士我们更不愿和八路军交手。……和国民党军打仗,敌人败了就一跑了之,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追击,和八路军打仗,即使撤退,他们也会设下各种陷阱,我们决不敢掉以轻心。
再看一些敌伪报刊资料
敌西部《朝日新闻》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五日电:
《华北军》发表昭和十八年(1943年)度综合战果,充分说明了过去以重庆军为对手的华北军,在今天已完全转变为以扫共战为中心的事实……
敌大半为中共军……交战回数一万五千次,与中共党军的作战占七成五,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中共党军,我方收容的十万九千具敌遗尸中,中共党军约占半数,而七万四千的俘虏中,中共党军所占的比率,则只有三成五。
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中共党军交战意识的昂扬……”
  
  北平伪《新民报》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四日载伪中华社讯:中共军……潜行于地下,发微菌的蠢动之正规军二十万,配之以六十万之农民游击队,与组织突破二百万之农民自卫团。……吾人对解决大东亚战争之关键之中国事迹之终局,乃在解决中国共产党军,此当再加确认者也。
敌上海《朝日新闻》文友半月刊一卷六期,载武克作《中共军内幕分析》:共军的境遇是极其艰苦的,要克服物质上的缺乏,对抗恶劣的环境,必须有超乎常人之外的坚强意志与严密组织。
共军在这方面的运用可算登峰造极,发挥无遗。……共军善于运用它的兵力和坚强政治力量所造成的非常高涨的战斗情绪,因而……视之为神通广大,莫测高深……
  
伪山西《新民报》一九四三年载该报随军记者张文心《癸末春太行作战纪评》内称:一向即以狡黠著称之共党军,彼等确有不可漠视之独特战法……共产军其所以几年仍未全灭者,实不能不归功于其特有战法,即彼等得意之游击战。……以上所述,皆为狡黠共产党军所用之战法……如中央军者,集则易乱,散则无力,其溃灭尚较为容易,而共产党军集则为整,化则为零,其每个散在之小组皆为有机体…

作者: luckyone    时间: 2005-4-8 12:12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我觉得用苏式装备装备八路军不太现实,首先弹药的补充就有问题,大部分地方八路军的弹药主要来自缴获,换成苏式装备就不成了。而且八路军的正规部队装备还是比较不错的,除了没有重炮,机枪主要是捷克式,日本的歪把子,还有缴获小日本的手炮。具体我忘记了,在滨海八年里看到的。
作者: 天翼    时间: 2005-4-8 12:18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再转一篇八路军真正的战斗力--宋庄战斗经过简介
(昨天逛四川北路新华书店,又看到几本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书:"血战台儿庄","剑啸大上海","江汉哀歌"。 居然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的,呵呵。那些说共产党不宣传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人可以休矣)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倭国陆军为变华北地区为"大东亚圣战的兵站基地",指示华北方面军(冈村宁次大将)彻底粉碎日占区心脏地带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是晋察冀根据地)。由此而始的一系列空前残酷的大扫荡使得1942年成为敌后抗日战场最艰苦的一年,其中最激烈、最为我方铭记的当属对冀中地区历时两月的"五一"大扫荡。
冀中地区因起富庶向来被日军视为八路的衣粮库,在地理上亦是四战之地,连通平、津、保、石诸地。日军在使用声东击西之计,对周边地区发动佯攻扫荡后(亦为建立对冀中可靠的包围网),于1942年5月1日由冈村宁次大将亲自指挥华北方面军三个师团又两个独立旅团突然包围冀中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冀中军区正规部队(著名的吕正操将军所部)、军区机关全部陷入敌军"铁壁合围"。由于日军在人数及火力上占有绝对优势,冀中八路军主力不得不化整为零,包括军区机关在内的所有部队均分散成连、排级单位行动,开始突围作战。在空前惨烈的战斗中,虽然伤亡惨重但仍英勇作战的八路军相继取得了几次奇迹般的胜利。
宋庄战斗就是一次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备受称颂的战斗。宋庄是个位于河北省深泽县东北约15里的普通小村庄,该村有300多户人家,分为南北两部;北部较大,南部较小(只有30来户人家),两部相距不到50米。从地理位置来看,深泽左邻无极(日伪的确保区),右接安平(冀中八路的中心区),在扫荡前属于八路的控制范围(当然县城除外)。虽然宋庄战斗之前以日军为主力的扫荡已历一月有余,周边地区亦遭相当破坏,但该地群众基础依旧良好,新建的伪地方政权根本不能有效运作。
1942年6月8日夜,八路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22团的2个连(一连、二连)在团政委梁达三的带领下摆脱日军追踪之后,碾转数日从无极方向转移至宋庄驻扎休整。由于时值日军气焰最嚣张之时(从地图上看,冀中军区已全部沦陷了),八路军一到驻地便开始修筑工事:把路口堵死,把每个院落打通,迅速从村里到村外筑起了三道工事(均以房屋为依托,无野战工事),把宋庄变成了处处相联、交叉火力密布的防御堡垒。同时按照当时的作战原则,将该村的老弱妇孺连夜转移到了其他村子。当时22团首长提出了"谁多挖一锄头,谁就少挨一炸弹皮"的口号,事后看来这绝对是个英明至极的决定。6月9日,天刚拂晓22团指挥人员便会同2个连的干部观察地形,布置应急的作战方案,以防日军的突然袭击。
布置完毕之后,八路指挥人员刚刚返抵各自阵位,便传来警戒哨跑步带来的口讯:"村东北发现日军骑兵。"此时是6月9日晨7时30分,半个小时前宋庄工事刚刚修筑完毕。向宋庄前进的日军并非是骑兵部队,而是日军冀渤特区司令官坂本旅团长的警卫部队。有趣的是,这个坂本上任不久,此行的目的并非是要亲自合击宋庄的八路,而是带着一个由参谋军官组成的"战地参观团"(日军常搞这种东西)前往宋庄以西地区考察前几日扫荡战斗的战场地理情况。5月下旬和6月初,在无极、深泽一带的八路军屡次在突围过程中和日军接火,但日军最终均未能捕获住这些八路部队,坂本此行正是要前往上述地区做番实地考察。与旅团长随行的除了参观团,主要有2个中队的步兵卫戍部队300多人,以及30余名手持倭国军刀开路的骑兵。八路的观察哨发现的正是当先用作仪仗的日军骑兵小队。在获知日军突然出现的情况后,22团的这2个连立即进入刚筑好的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1连主守北部,2连负责南部。连里命令战士们进入阵地之后隐蔽待机,预备近距离伏击这股日军。此时日军虽然距离宋庄不过一公里之遥,却丝毫未能察觉出前方的小村实际是八路的一个伏击阵地。领头的日军骑兵在绕过村外的树林之后,没有派遣斥候小队前出侦察,依旧领着坂本和参观团径直往宋庄东北方的入口而来。防守该处的1连战士大胆沉着地将日军放近,直至日军骑兵进至我阵地仅30米处才按照连长的开火口令猛烈开火。刹那之间,1连的1挺重机枪、3挺轻机枪、1个掷弹筒(以这种武备看,1连应是22团主力连队)和上百支瞄准多时的步枪同时向日军先导骑兵和随后的参观团猛烈开火。毫无准备的日军受到如此强烈的火力突袭,顿时被打得人仰马翻、乱作一团(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接近村口的日军先头分队几乎完全被消灭。坂本旅团长在战斗刚一开始之际,便受了头部中弹的致命伤,伴随的先导骑兵小队和参观团亦大部被击毙,而此时在参观团之后步行的两个步兵中队刚刚转过离村约500米处的小树林。不过该部日军反应较快,眼见护卫的主官遭到伏击,立即向周边日军据点发报求援,同时分成两路向前增援。一个中队向村东进攻,另一个则直接扑向村北。这些担任护卫的日军步兵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武器装备较为精良,武士道精神尤为顽强。其进攻时,以班为单位发起多路突击,由轻机枪在后火力支援,突击速度很快。但甫一接近八路阵地,便遭到我军的"手榴弹幕"的轰击,冲得较猛的几个班全部被消灭。余下的日军却依旧执迷不悟,虽不断遭到我军机枪的扫射,仍不断重整,不顾伤亡地反复冲击我军阵地,企图突入村内,后来甚至连轻机枪手也端着机枪参与冲锋。不间断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两个半小时左右,日军卫队的进攻每次均在八路军阵地之前被打垮,人员损失惨重。
在连续五次冲锋之后,坂本的卫队已伤亡了200人以上,若不是此时日军增援已到,这些步兵必定在武士道精神的驱使下打得全军覆没。不过,这支卫队的反复冲锋也不是没有任何成果,好歹他们也抢回了重伤的旅团长(坂本没挨多久就死了),只是整个部队已经彻底垮了,全天战斗结束之后该部仅存50余人。在宋庄的战斗激烈进行之际,周围的日军据点陆续派出了强大的增援部队。无极、深泽、定县、安国、饶阳等地的日伪部队均大举出动,因为从最初的战斗判断,日军认为胆敢在己方主力眼皮底下的宋庄设伏的八路绝不会是支小部队。当时的冀中平原已被日军完全"网格化",在6万多平方公里8千多个村庄的地面上,密布着日伪的1500个大小据点,另有700多辆汽车经常在1万多公里长的网状公路上穿梭巡逻。因而日军的增援来得很快,到上午10点左右,除了仍在进攻的坂本卫队之外,宋庄东北、西南、和东面均出现了大批日军,其随即展开了进攻。
这样一来,宋庄八路军的处境变得相当危险,有被日军吃掉的可能。我方指挥员原来打算在重创坂本卫队之后,脱离与日军的接触,未曾料想增援的日军来得如此之快,不得不当即调整部署:决定不管敌人的兵力如何强大,我军在第一、二道工事无论如何要与敌周旋八小时,第三道工事要坚持到天黑,然后待机突围。由于进攻的日军人数众多,战斗力较强,22团首长要求连队能充分利用宋庄的村落工事进行主动灵活的战斗,并提出"谁能节省子弹,谁就能坚持胜利"的口号,要做到敌人不进入火力圈不打,瞄不准也不打,发挥每一粒子弹的效能。上午11点过后,日军已陆续集中了约1700人的部队,在经过迫击炮和步兵炮近一个钟点的猛烈轰击之后,从宋庄的东西南三面同时发动了进攻。八路军所依托的第一道工事,一道矮矮的土围墙,此时已是多处被日军炮火夷平。在这一敌众我寡的危急时刻,22团的特等射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连有位班长,伏在被打塌的工事下面,面对逼近的日军毫无惧色,连续射击7枪,击毙日军7人。二连的副连长则亲手一枪击毙了500米开外的日军机枪手。但日军凭借优势火力和人数优势,不顾死伤,依旧逼近了八路军的阵地。此时八路军战士们索性跳出房屋和工事,将密集的手榴弹投向日军,同时与敌展开肉搏。日军的火力掩护因双方一再近战而大打折扣,而八路的手榴弹在混战中却显得威力无比。从12点到下午2点,22团又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日军在全面进攻屡屡受挫之后,便改变策略,在保持对宋庄四围阵地的全面压力之外,集中优势兵力猛攻较小的南部宋庄。驻守在这里的是2连的一个班,经过上午的苦战之后弹药消耗很大,加之围墙已毁,不得不转移到院落和房顶之上坚持作战。日军进攻开始之后以一部从西侧翻越了围墙废墟,随即与前来堵截的八路军展开肉搏,与此同时其主力迅速从正面发起冲锋,终于涌入了宋庄南部。在激烈的肉搏之中,2连的这班战士大部牺牲,少数几人用手榴弹杀开一条血路突回了北部的我军阵地。宋庄南部失守之后,北部阵地显得更为孤立,第一、二道工事已基本全毁,弹药也消耗很多,而村外日军的增援仍在不断到来。此时八路军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经过讨论,把严重的形势告诉了全体战士,让大家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同时要求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坚守阵地,直至天黑突围。村外的日军在得到兵力和火力的补充之后,很快又向北部宋庄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这一次日军的炮火特别凶猛,夹杂在各型火炮中的还有三、四十个步兵掷弹筒。在炮击停止之后,步兵冲锋之前,日军甚至施放了大量的瓦斯筒。顿时,八路军的阵地被一股瓦斯气包围,不少战士被呛得失去了战斗力。趁此时机,日军发起了进攻(这应该是日军的总攻)。在2连阵地,待毒雾快散去时,副连长发现一股日军已占据了村边的几栋房子,立即率领十几个战士冲进屋内,硬是用手榴弹和刺刀把这些日军全部消灭。在日军主攻的1连阵地,敌人在连续冲锋受阻之后,再次施放了瓦斯,接着趁我军战士暂时不能射击之机,组织了一些带着轻机枪的突击小队抢上村边的屋顶。八路军发现这一情况之后,也立即组织小分队携带手榴弹和短枪反突击这些立足未稳的日军。经过激烈的白刃搏斗之后,日军的突击小队被八路军的手榴弹驱离了这些屋顶。虽然随后日军再三攻击,但在夜幕降临前终未能突入宋庄一步。在最后的总攻之中,甚至有一名日军小队长完全失去了再冲锋的勇气和信心,迟迟不敢前进,竟被上级在阵地上当场枪决。
22团的首长在9日17时30分左右拟订了当夜的突围计划,为分散日军注意力,增加突围的成功可能性,决定1连向北,2连向南分头突围。到当日19时过后宋庄外的日军已完全停止了进攻,开始准备夜间防御。6月9日这一天对于参战的日军不啻是一个灾难,虽然有好几次他们的突击部队已经冲入了宋庄的街道,却没有一次不是伤亡惨重地退回出发阵地。到这天夜里为止,陆续投入战斗的日伪军总计达到了2500余人,但却已经伤亡近半,面对着小村之前可怖的尸场,精疲力竭的日军只得点燃火堆,开始过夜,同时等待将于明早到来的新的援兵。但宋庄的八路军没有给日军来日再战的机会,当夜深之后,两连八路同时开始了突围行动。2连的突围行动在行将成功之际,突然被日军发现,后者当即发射曳光弹并用机枪封锁道路。但2连战士用手榴弹开路,沿着村边的沟道朝正南急进,一口气跑出6里地之后摆脱了日军。1连的突围更为惊险,部队在穿越火堆之时与日军巡逻哨相遇,幸亏大部日军因疲劳而处于酣睡之中,1连仅用一阵快速的刺刀格斗便结束了战斗,安全地突出了重围。从睡梦中惊醒的日军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刚刚突出去的两小股八路就是与他们激战了一天的全部对手,仍然紧紧包围着宋庄,包围着想象中的八路大部队,一夜没有睡好。只是当第二天真正进村之后,敌军才无比惊讶和懊丧地理解了这次战斗的对手的实力。到此为止,宋庄战斗可说是落下帷幕了。
在6月9日一天之内,八路军的两个连依托村落工事血战16小时,给予了扫荡合击的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仅日军即有坂本旅团长以下官兵600余人被打死,负伤人数为300余人;配合日军作战的伪军伤亡约200人;合计敌方伤亡超过1200人(另一说为860人)。而八路军的伤亡情况如下:阵亡32人(突围时9人),负伤41人(突围时14人),总计73人,包括4名连级干部。这次战斗不仅是八路军一次在军事上的重大胜利,也在精神上给日军以重创。如由马垒据点出击的日军100多人,第二日生还者仅28人。其中队长在精神上完全垮掉,用手枪自杀;另有7名士兵在向东方顶礼膜拜之后,亦集体上吊自尽;剩余残敌因为思想苦恼至极点,竟至互相埋怨、扭打达一个多小时。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笃信武士道的日军官兵在亲历了如此一场战斗之后,实在不能接受八路军只是如此一支小部队而已,这是对他们的信仰的一次沉重打击。

作者: qiangwei    时间: 2005-4-8 12:43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小日本要以战养战,当时国军的游击队也是八路的数十倍,国民政府在“南岳会议”上公开宣称,游击战重于正规战,还请八路的军官一期一期地培训国军游击队骨干,叶剑英,周恩来等都是教官,有照片的,可是国军游击队还是没有共军厉害。
作者: 牧    时间: 2005-4-8 12:54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废话,猫教老虎的时候还留了一招爬树的工夫,何况是狡猾大大地八路?
初中历史教材中是这么写的:……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屠杀支持抗日的共产党人和民族志士……在伟大的共产党领带下的八路军在敌后展开了广泛的游击战争,蘑菇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层出不穷,极大的牵制了日军的兵力,为国民党军的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创造条件……
至少是4年前学的东西了,只记得这么点~~~别骂我……
作者: qiangwei    时间: 2005-4-8 13:13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下面引用由2005/04/08 12:54pm 发表的内容:
废话,猫教老虎的时候还留了一招爬树的工夫,何况是狡猾大大地八路?
初中历史教材中是这么写的:……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屠杀支持抗日的共产党人和民族志士……在伟大的共产党领带下的八路军在敌后展开 ...
这小子,怎么说话呢?

作者: 风云飘    时间: 2005-4-8 13:43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作者: 奇石    时间: 2005-4-8 13:46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下面引用由2005/04/08 12:54pm 发表的内容:
废话,猫教老虎的时候还留了一招爬树的工夫,何况是狡猾大大地八路?
初中历史教材中是这么写的:……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屠杀支持抗日的共产党人和民族志士……在伟大的共产党领带下的八路军在敌后展开 ...
绝对支持.我近几天来看了台湾的两蒋记录片,其实国民党在当时是顽强抵抗的.而且老毛和老蒋都是强烈的民族主义者,这从老蒋镇压台独就看的到.
作者: dada2000    时间: 2005-4-8 13:55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这篇文章是我6年前写的,也是我在网络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难得还有人记得。
作者: 牧    时间: 2005-4-8 14:33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楼上的话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只小白兔送给小黄狗一个萝卜,小黄狗送给小花猫,小花猫送给小笨熊,……最后又回到小白兔手中……
作者: coolba    时间: 2005-4-8 14:43
标题: [推荐]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篇最客观精辟的分析)
   小日本眼中的八路还是比较厉害的,他们比较恼怒这种打打跑跑停停的游击战术和八路军战士们的视死作战精神,从这一点来看,好像双方都比较相似。小日本比较中意对国军的正面战场正规进攻,毕竟这样可以看得见摸的着,发挥火力优势猛打猛拼,虽然国军也比较勇敢,但是也有不少贪生拍死,而且指挥官的指挥多有缺陷,不能像八路那样随时化整为零,广泛发动群众。国军如果打了败仗,那就撤,什么也不管,很容易再被攻击,我觉得在灵活运用战术方面,八路确实比正规国军要高超(没办法,老蒋离老毛的高明战术思想差的实在太远),“不是国军不聪明,而是共军太狡猾”,这句电影台词或许就代表性的能说明,为什么国军经常在武器装备不差,作战也很英勇的情况下却吃了很多大败仗的原因,高超的指挥战术和高明的指挥官往往能发挥比装备和英勇精神总和更大的作用。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