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台湾《尖端科技》奇文--《谅山会战》 [打印本页]

作者: cpcliusi    时间: 2005-11-30 11:56
标题: 台湾《尖端科技》奇文--《谅山会战》
[这个贴子最后由cpcliusi在 2005/11/30 11:58am 第 1 次编辑]

点击图片看清晰原图











作者: 射天狼    时间: 2005-11-30 13:55
标题: 台湾《尖端科技》奇文--《谅山会战》
[这个贴子最后由射天狼在 2005/11/30 02:07pm 第 1 次编辑]

整篇叙述,总体还算严谨,但其中攻战谅山死亡19000人,攻战扣马山就亡11000人,则毫无根据。就按其所述的攻击单位而言,攻击这二地的163、165师等部莫非全军覆没也不够了。
  不过。这篇文章还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一些东线作战的惨烈细节。如其所述,在扣马山战斗中,越军一个由六人组成的女子狙击组,击中了约150名我军人员,尤其是指挥员。在一个视界良好隐蔽做得较好的地方,在这种长时间激烈的战斗背景下,这种狙击战绩在理论上来说,是有可能的。对于狙击手的作用,可见一斑。但不知其所据出自何处。
作者: 猫杰克    时间: 2005-11-30 14:14
标题: 台湾《尖端科技》奇文--《谅山会战》
里面的照片很多是网上发布过的,很多是两山轮战期间的,但那张坦克被击毁的照片是首见。
作者: cpcliusi    时间: 2005-11-30 14:20
标题: 台湾《尖端科技》奇文--《谅山会战》
作者史料占有极不充分,且不注意分析鉴别。满篇谬误,硬伤比比皆是。
被他当成主要内容的扣马山之战无论是时间、地点、参战部队、战斗过程,还是结果,纯粹是胡扯一通。
这个女子狙击组,大家仔细看看内容,他们的步枪是不是比反坦克火箭筒还厉害?
连狙150人,解放军的团营属炮兵都死绝了?
整个扣马山之战,解放军伤亡不到300人。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5-11-30 22:09
标题: 台湾《尖端科技》奇文--《谅山会战》
光是照片内容就已经乱七八糟,风马牛不相及!
作者欠缺严谨作风!
作者: cpcliusi    时间: 2005-11-30 23:25
标题: 台湾《尖端科技》奇文--《谅山会战》
下面引用由simonchan2005/11/30 10:09pm 发表的内容:
光是照片内容就已经乱七八糟,风马牛不相及!
作者欠缺严谨作风!
这一点他还是比较明白的,开篇就说了“本文因欠缺历史照片,部分以其他训演照片充代”。不过就算是对越作战时照片,文中也确实是乱在配。
作者: 牧    时间: 2005-12-1 01:11
标题: 台湾《尖端科技》奇文--《谅山会战》
作者叫阮哲玉??难道是越南人?
作者: cpcliusi    时间: 2005-12-1 21:07
标题: 台湾《尖端科技》奇文--《谅山会战》
[这个贴子最后由cpcliusi在 2005/12/01 09:10pm 第 1 次编辑]

扣马山之战简况
时间 1979年2月27日7时50分---17时
地点 扣马山位于谅山西北4公里处 以扣马山为中心 周围大小高地30多个;东北与417高地,南与536高地成鼎足之势
双方参战部队 解放军:55军163师487团
             越军 327师42团3营
简要经过:
    7时50分,军、师炮兵进行10分钟火力准备。军坦克团1营(欠3连) 在班列一线展开以火力支援487团2、3营同时向303高地发起进攻,歼敌一个班。9时40分,攻占那来、波谋一线后向扣马山进攻。12时许,在攻击那来南侧和巴嘎西北侧无名高地时,因雾大、阴雨连绵能见度只有几十米,部队在密林中迷失方向。该师遂用炮火指示目标和在步兵前150米处持续不断炮击的方法引导、掩护步兵向主峰攻击。15时10分,2、3营在师团炮兵和坦克火力支援下攻占了巴嘎、郭朱东南一线要点。15时15分,师令1营加入战斗。487团立即调整攻击部署,1营沿扣马山东北侧山腿、2营沿东侧山腿、3营沿西侧山腿同时向主峰攻击。15时50分,师炮兵群以8个营向扣马山主峰实施5分钟火力急袭,尔后以1个152加榴炮营对主峰实施压制性射击,7个炮兵营采取徐进弹幕射击,以递加200米在步兵战斗队型前逐次延伸火力,掩护步兵冲击。3个营各成两个梯队交替掩护,交替攻击。16时45分,3、7、8连同时攻占主峰并在炮火支援下打退敌一个加强连的反扑。2营由于运动路线较长,1、3营攻占主峰后,改向水溪、楠流攻击。
解放军伤亡情况:减员198人(487、488(攻击417高地)两个团)
被作者大肆渲染的所谓扣马山的坚固工事,163师战后专门检讨如下:不善于搜集、研究敌情,有时打了莽撞仗。如攻打扣马山,据战前了解和上级通报,主峰有大型坑道、永备工事,有公路通向坑道,有大口径火炮,敌师指挥所、观察所也在主峰上,并有一个步兵营防守。打下同登后,本应进一步查明、核实上述情况,但没有这样做,而是仍按战前了解的并不确实的情况,组织两个步兵营、8个炮兵营攻击,消耗炮弹4000余发,打上去后,才发现主峰上只有敌一个步兵排防守,一条30米长的土洞和三个“A”字形工事、一个古炮台,环山只有两道堑壕和一个炮兵观察所,既无坑道,也无公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主要是因为部队平时对有关搜集、侦察和研究敌情的问题,缺乏训练,缺乏知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其方法、要领,似懂非懂,在这方面也养成了仅仅依靠上级通报行事的习惯……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