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老山“十五勇士”简介 [打印本页]

作者: 青林山野人    时间: 2006-2-13 12:05
标题: 老山“十五勇士”简介
    李海欣烈士,1962年8月出生在河南省临颖县农村。1984年他率领14名战士,克服种种困难,坚守142高地25个日日夜夜。7月12日,他指挥14名战士同数十倍于我的进攻之敌人浴血奋战,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战后,部队党委追记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
    杨国跃,云南省临沧人,119团3营8连9班班长,1984年7月12日在代理排长李海欣的指挥下,坚守面积不足3000平方米的142高地,顶住了敌人上千发炮弹的轰炸和越军一个加强营的6次疯狂进攻,守住了阵地,毙敌104人,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
    周忠烈烈士,1963年12月出生在贵州省雷山县,1984年7月12日,在抗击
作者: 青林山野人    时间: 2006-2-13 14:22
标题: 老山“十五勇士”简介
    周忠烈烈士,1963年12月出生在贵州省雷山县,1984年7月12日在142高地抗击越军大规模进攻的战斗中,与战友一起坚守142高地,同越军浴血奋战,先后毙敌24人,在左臂和胸部负伤的情况下,为掩护战友转移,面对冲到身边的敌人,他毅然拉响了身上仅的两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在打扫战场时,在周忠烈烈士的身边,歪三斜四的躺着21具越军的尸体。1984年9月,周忠烈烈士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刘家富烈士,1962年出生在云南省永善县,1984年7月12日在142高地抗击越军大反攻的战斗中,负伤后仍坚持战斗,在子弹耗尽的情况下,毅然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先后毙敌十余人。战后,部队追记刘家富烈士为一等功臣。
   
    李国文烈士,1962年出生于云南省临沧县,1981年入伍。1984年7月12日在142高地抗击越军大反攻战斗中,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坚守阵地,直至壮烈牺牲。战后,部队追记李国文烈士为一等功臣
   
    唐友国烈士,四川大足人,1984年7月12日在142高地抗击越军大反攻战斗中,勇敢顽强,机智灵活,在完成战斗通信任务中壮烈牺牲。战后,部队追记李国文烈士为一等功臣。
     胡友文,云南省永善县人,1983年1月入伍,1984年7月12日在142高地抗击越军大反攻战斗中,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在反击占领我表面阵地之敌时,他第一个冲出坑道,击毙敌人封锁坑道口的机枪手,和战友们一起夺回阵地。战后,部队给胡友文记一等功。
   
    董朝贵,云南省武定县人,1962年4月出生,1982年1月入伍,1984年7月12日在142高地抗击越军大反攻战斗中,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坚守阵地,战后,部队给董朝阳贵记二等功。
    段春和,云南省龙陵县人,1965年6月出生,1984年7月12日在142高地抗击越军大反攻战斗中,在身体多处负伤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战后,部队追记段春和记二等功。
      蒋志华,1962年8月出生,云南省耿马县人,1984年7月12日在142高地抗击越军大反攻战斗中,在代理排长李海欣牺牲后,主动协助班长杨国跃指挥战斗。战后,部队给蒋志华记三等功。
   
      张庆龙,1964年1月出生,云南省保山市人,1984年7月12日在142高地抗击越军大反攻战斗中,他临危不惧,带伤坚持战斗,先后毙敌5人,战后,部队给张庆龙记三等功。
    彭明林,四川省巴中人,1962年12月出生,1984年7月12日在142高地抗击越军大反攻战斗中,他及时发现敌情并快速报告上级,为战斗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战后,部队给彭明林记三等功。
    陈光满,云南省宣威人,1962年4月出生,1984年7月12日在142高地抗击越军大反攻战斗中,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战后,部队给陈光满记三等功。

   马平华,四川省永叙县人,1963年11月出生,1982年1月入伍。1984年7月12日在142高地抗击越军大反攻战斗中,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先后毙敌5人,战后,部队给马平华记三等功。
    夏锦忠,贵州省瓮安县人,1982年入伍。1984年7月12日在142高地抗击越军大反攻战斗中,他面对20多个敌人的围攻,毫不畏惧,先后毙敌6人,在自己负伤的情况下,又将2名身负重伤的战友背进坑道。战后,部队给马平华记一等功。





作者: 蓝精灵    时间: 2006-2-13 20:14
标题: 老山“十五勇士”简介
致敬~~~~~~~~!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