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cpcliusi在 2006/08/14 08:46am 发表的内容:
写文章的时候,先把起码的编制装备情况搞清楚为好。步兵团冒出炮兵营来了?还130火?至于那个师152加榴炮,最好说清楚是121师还是炮1师,如果是121师则又错了,152加榴是军炮团的装备。
下面引用由小顽童在 2006/08/14 09:42am 发表的内容:
先学习下战例选编再来写小说比较好些,至少不会有硬伤.
下面引用由simonchan在 2006/08/14 11:53am 发表的内容:
5997533,何不将《红土地、黑土地》连续发出来?这样连贯性比较好,关注度也高。
下面引用由9303在 2006/08/14 12:13pm 发表的内容:
是中华网博客的那个“老海豹之家”吗?
下面引用由nongyelu2310在 2006/08/16 06:22pm 发表的内容:
中华网上已否定该文章的真实性。
下面引用由ldcyj在 2006/08/17 04:02pm 发表的内容:
“特别恶劣的是——一名8岁儿童被活活碎尸。”我认为完全虚构。像这样的反映事件和描叙,我真不知是什么意思。
下面引用由小顽童在 2006/08/17 05:07pm 发表的内容:
但是我想不会用残酷的手段来虐杀吧,那么杀的话,对杀人的和被杀的心理上都有沉重的压力。即使武德堕落到极点的日本军队,他们杀了人后都会引发心理疾病的。
下面引用由小顽童在 2006/08/17 05:12pm 发表的内容:
老兄自己都说是小说了。“下面转本文作者另一篇典型的纪实小说,该文中事件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
亲历海军160导弹驱逐舰爆炸沉没事件”
这种YY我也会啊,我也来掰几句。其实你说轻了,越南已经把我 ...
下面引用由ldcyj在 2006/08/17 04:52pm 发表的内容:
不能保证!但“一名8岁儿童被活活碎尸。”你觉得可信吗?
下面引用由小顽童在 2006/08/17 05:12pm 发表的内容:
老兄自己都说是小说了。“下面转本文作者另一篇典型的纪实小说,该文中事件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
亲历海军160导弹驱逐舰爆炸沉没事件”
这种YY我也会啊,我也来掰几句。其实你说轻了,越南已经把我 ...
下面引用由abinge在 2006/08/17 10:32pm 发表的内容:
越南人发的文章,谈到一次特工对中国军队的伏击战,应该不是这次火箭营的伏击:
A battle in Cao Bang front :
On 8th March, 1979, a commandos unit (about 50 men) of VPA 45th commandos battalion led by 3 ...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6/08/17 11:01pm 发表的内容:
1979年3月8日,第45特工营的一支大约50人的特工队由3名民兵带路,穿过中国人控制的曹帮地区.他们装备有AK47步枪,RPG-7火箭筒,手榴弹和82毫米迫击炮.所有军官都参加过抗美战争.1979年3月10日下午9点,,他们发现17辆 ...
下面引用由cpcliusi在 2006/08/18 09:37am 发表的内容:
历史真相?还差得远得很。
"战后,任海军*基地政治部保密员的我,曾接触过一本“发至军以上”的内部资料,对79年战争中我军指挥层的决策守旧、僵化、失误,依然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而 “发至连以上 ...
下面引用由5997533在 2006/08/18 10:13am 发表的内容:
人家可是采访了亲历者的."战例"那玩意可不是100%的复原历史,很多"战例"可以把当事人气的吐血,你可以去军歌看看老牧连长的文章
下面引用由cpcliusi在 2006/08/18 10:28am 发表的内容:
人人都有怀疑的权利,现在早不是一言堂的时代了。关键在于,你怀疑,你否定,必须拿出经得起考证的证据。
下面引用由小顽童在 2006/08/18 10:29am 发表的内容:
感觉军科版的战例毕竟是军内发行作为教材的,在对实际情况的描述上用不着粉饰.大体上还是真实可信的.
下面引用由小顽童在 2006/08/18 10:41am 发表的内容:
当事人也有满嘴跑火车的,我认识的一个专业干部,吹越战吹得神乎其神,其实他当时根本就没去过第一线.是在四十师基本指挥部负责联络的.
下面引用由5997533在 2006/08/18 10:39am 发表的内容:
问题是那些战例要过所在单位领导的关,如果他们有失误的地方,就会千方百计掩饰的.
下面引用由5997533在 2006/08/18 10:36am 发表的内容:
当事人说的算不算证据?现在这很多人没证据就开始否定.
明年我去把激光武器的证据搞来,有书面的病历,还有录音.
下面引用由5997533在 2006/08/18 10:45am 发表的内容:
你搞错了,此人不是当事人.当事人是要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比如89年,武装人员向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开枪,我亲眼所见,我就是当事人或亲历者.
下面引用由cpcliusi在 2006/08/18 10:45am 发表的内容:
不要空谈,拿证据出来。
千方百计掩饰失误?那请你去看看广州军区那套《战例选编》,看清楚里面对失利和教训的总结有多少篇幅,是怎么记述的。
有没有人想要掩盖失误,肯定是有的,但在实际操作上,能不能掩盖, ...
下面引用由cpcliusi在 2006/08/18 10:56am 发表的内容:
问题是那些战例要过所在单位领导的关,如果他们有失误的地方,就会千方百计掩饰的.
========================================================================
这是不是你主张的观点?你这个观点的论据在哪里? ...
下面引用由cpcliusi在 2006/08/18 10:58am 发表的内容: 拿不出证据,孤陋寡闻,就不要凭想当然YY历史。
下面引用由cpcliusi在 2006/08/18 10:45am 发表的内容:
不要空谈,拿证据出来。
千方百计掩饰失误?那请你去看看广州军区那套《战例选编》,看清楚里面对失利和教训的总结有多少篇幅,是怎么记述的。
有没有人想要掩盖失误,肯定是有的,但在实际操作上,能不能掩盖, ...
下面引用由9303在 2006/08/18 01:44pm 发表的内容:
对一楼作品的看法,细节的漏洞还在其次,重要的是最后引用的基本素材的可信度,按参战老兵在本坛的介绍,原是一次杀俘,可在作者笔下就成了屠村,而且言之凿凿“这些都是无可辩驳的铁一般的事实”,两者相距甚远 ...
下面引用由5997533在 2006/08/18 01:52pm 发表的内容:
可能是两件事合在一起了
下面引用由5997533在 2006/08/18 01:05pm 发表的内容: 说重一点只要是谈论没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完全靠外来的东西,都可以说是意淫.想得越多说得东西越多,意淫得越利害. 我还是那个观点<有些"战例"可不是100%的复原历史>,至于证据我已联系某战例的指挥 ...
下面引用由小顽童在 2006/08/18 02:23pm 发表的内容:
公安机关的网监部门对这种消息不知道感不感兴趣?
下面引用由5997533在 2006/08/18 02:21pm 发表的内容:
版主,你不怕有人问你要证据?
下面引用由cpcliusi在 2006/08/18 02:41pm 发表的内容:
既然是涉及历史问题,必须具备严谨的态度,求实的作风,多方面考证后慎重下笔。夸大其词、张冠李戴、歪曲编造都是极其恶劣的行为。
下面引用由5997533在 2006/08/18 02:44pm 发表的内容:
已经说明是纪实小说,你上过学吗?懂不懂纪实小说和报告文学的区别.
下面引用由5997533在 2006/08/18 02:44pm 发表的内容:
已经说明是纪实小说,你上过学吗?懂不懂纪实小说和报告文学的区别.
你天天在这夸夸其谈,不都是从书上抄的吗?抄的东西都是对的吗?你见过几个当事人.
下面引用由cpcliusi在 2006/08/18 02:50pm 发表的内容:
我说的是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你就扯到小说上去了,看来对号入座的心情很迫切啊。
再说,那你还在为并不能真实反映史实的小说不遗余力的摇旗呐喊个什么呢?还要加什么精华?
下面引用由5997533在 2006/08/18 03:00pm 发表的内容:
一个较好的文学作品完全有理由加精.你不服可以去写报告文学呀.
关于怎样对待历史的问题,我很清楚.
你心目中的所谓"史实"不可能100%是准确的,你虽然看了不少战例,但你不清楚它们是怎么来的.
下面引用由cpcliusi在 2006/08/18 02:54pm 发表的内容: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历史,已无当事人,人们只能通过各种史料去学习,去研究,尽量接近史实。按照这位5997533的高论,历史这门学科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嘛。
反复强调的考证问题,看来这位是不懂的。
下面引用由plr在 2006/08/18 03:15pm 发表的内容:
证据和依据是不同的。
史料是依据而不一定就是证据,挂一漏万的多了去喽
200602130207186_1155890734.jpg
89.81 KB, 下载次数: 8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6/08/18 04:52pm 发表的内容:
关于中国军队越战中屠村,还需更过硬证据.这是美军越战中屠村的证据.如果有同样力度的证据出现,那大家就不得不信.
下面引用由cpcliusi在 2006/08/18 03:17pm 发表的内容:
所以说考证重要么,但前提还是要掌握史料。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