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_62227_7d564d24_1171979122.jpg
133.44 KB, 下载次数: 24
4_62227_903d83bb_1171980374.jpg
94.84 KB, 下载次数: 14
4_62227_5d453fe5_1171980965.jpg
93.48 KB, 下载次数: 17
4_62227_0bcd0570_1171981002.jpg
87.84 KB, 下载次数: 22
4_62227_5602fcf0_1171981278.jpg
102.5 KB, 下载次数: 8
4_62227_1ed6ebe7_1171980232.jpg
173.31 KB, 下载次数: 14
4_62227_3c9f591f_1171980284.jpg
60.64 KB, 下载次数: 15
4_62227_d7425773_1171980683.jpg
85.56 KB, 下载次数: 18
4_62227_23364856_1171980008.jpg
76.73 KB, 下载次数: 17
下面引用由中国一雄在 2007/02/20 11:00pm 发表的内容:
这么说227在14军时已经是我军的阵地了?
下面引用由simonchan在 2007/02/20 11:15pm 发表的内容:
在我写的《852行动计划》(3.8战斗)曾经提到的“半夜听到坦克发动机声音”事件,当时前指一片混乱,把几门122榴布置在船头大桥附近,准备打坦克。
我不知道当时有没有为火炮配备破甲弹(估计没有,如果有就不会 ...
下面引用由nongyelu2310在 2007/02/21 05:15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给出的图片,跟我以前见到的那张3辆T54/55和2辆ASU85被击毁的图片很像,就是LZ这张图片的植被比那张强.我现在都怀疑那张是否是PS的.
下面引用由plr在 2007/02/21 03:19pm 发表的内容:
先从技术角度说。122榴没有破甲弹,打坦克也不一定非要“直射”,122榴使用榴弹打坦克是可行的,只要直接命中一发就能够使坦克丧失战斗力。把两门122榴推上公路打坦克是正确的。
北方步兵师虽然换装了100滑,但 ...
下面引用由nongyelu2310在 2007/02/21 05:15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给出的图片,跟我以前见到的那张3辆T54/55和2辆ASU85被击毁的图片很像,就是LZ这张图片的植被比那张强.我现在都怀疑那张是否是PS的.
下面引用由cpcliusi在 2007/02/23 09:19am 发表的内容:
这个事例反映出越军指挥员缺乏现代兵器使用常识。7月12日在八里河东山方向用80枚苏制萨格尔反坦克导弹打我防御工事也是一例。
下面引用由plr在 2007/02/23 07:53pm 发表的内容:
没有80枚之多吧?
下面引用由MJ35211在 2007/02/23 03:57pm 发表的内容:
八里河东山越军用萨格尔反坦克导弹攻击我前沿工事未必是越军乱用兵器,主要是他们在东山方向缺乏大口径直射火器的支援(地形险恶所致),不得已而采取非常规手段动用导弹欲摧毁我一线工事。反过来讲越军在使用兵 ...
下面引用由MJ35211在 2007/02/23 08:15pm 发表的内容:
plr:据122团团史记载,7月12日11时30分至13时10分在东山34号、副34号和33号高地发射了71枚苏制萨格尔。
下面引用由午夜哨兵在 2007/02/23 11:40pm 发表的内容:
导弹的制导线被树枝牵挂?
看来您对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制导原理还存在着认识错误,建议查查资料.
一个老导弹射手
下面引用由午夜哨兵在 2007/02/23 11:40pm 发表的内容:
导弹的制导线被树枝牵挂?
看来您对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制导原理还存在着认识错误,建议查查资料.
一个老导弹射手
下面引用由plr在 2007/02/24 08:21pm 发表的内容:
导线的长度肯定超过射程,因为导弹的典型弹道不是直线。具体数据我也不太清楚,从高速摄影看,放出来的线呈螺旋状,有一定余量。
放线的速度是没有问题的,即使被挂住也不会有不利影响,反倒有好处,因为之前的 ...
下面引用由nongyelu2310在 2007/02/25 01:37pm 发表的内容:
我的意思是,有可能是用现代电脑动画技术填上去的.我记得在树边上有1辆被击中弹药室造成弹药殉爆,炮塔被掀掉了;那个 ...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2/27 04:50pm 发表的内容:
榴弹炮打车辆虽有要求但是副业不是主业,如果“追瞄运动目标及反坦克炮灵活”,那还保留反坦克炮种做什么?
“手榴弹炸药包打掉炮阵地的事都有,更“自杀”沾得上边么?”
即使是专业的反坦克炮与坦克对打,苏联 ...
下面引用由35191-135在 2007/02/27 05:15pm 发表的内容:
甲弹有三类:破甲弹、穿甲弹、碎甲弹。
破甲弹:主要应用炸药垂直爆炸的特性,通过V型金属“药形罩”在爆炸时产生金属射流达到穿透装甲目的,引信为瞬发(弹头),相对而言此弹对初速要求不高。
穿甲弹:简而言 ...
下面引用由plr在 2007/02/27 05:39pm 发表的内容:
直到八十年代,随着105无坐力炮的列装,我国还研制配套了破甲弹,JM所谓“就已不再为线膛炮研制破甲弹了,仅是消耗已有的旧弹”实乃不折不扣的胡说八道。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2/27 07:05pm 发表的内容:
“75式105毫米无后坐力炮身由线膛身管、锥形扩大药室、炮闩座、击发的机构、接架箍等组成,配有尾翼稳定破甲弹和榴弹。尾翼稳定破甲弹装有塑料弹带,飞行时微旋,采用双锥药型罩。”
这不正是我前面讲过的“再后 ...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2/26 11:34pm 发表的内容:
[color=#0000CD]线膛炮一般不配破甲弹,因为线膛炮弹的高速自旋会使破甲深度大减,[color=#0000CD]这是任何国家都没解决的问题。所以[color=#0000CD]破甲弹头一贯多与不自旋或低速自旋的滑膛炮或火箭导弹配用。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2/27 04:50pm 发表的内容:
德国人最初于二战中发明破甲弹时的确是为线膛炮预备的,并被各国效仿。但随着弹药研究的深入,发现自旋对穿深不可克服的不利影响后,[color=#0000CD]就已不再为线膛炮研制破甲弹了,仅是消耗已有的旧弹。再后来出现的让线膛炮打破甲弹的新方法,一种是给线膛炮弹加上滑动弹带减弱炮弹自旋,实际也是让线膛炮接近滑膛炮。还有一种方法是发射破甲子母弹,释放自旋弱的子弹去破甲。但这两方法都是回避而不是解决了自旋问题,同时也暗示了自旋-穿深矛盾的克服难度。如果你已经解决了,欢迎发表。
下面引用由nongyelu2310在 2007/02/27 07:57pm 发表的内容:
PLR,请问俄制AT14型反坦克导弹的绰号不是叫短号吗?
下面引用由nongyelu2310在 2007/02/27 08:08pm 发表的内容:
我还是觉得HJ8L不够轻便,人家美制标枪无需支架即可发射.但拥有像SRAW那样的单兵近程反坦克导弹,PLR你该不会反对吧?近程甚至是超近程反坦克火力方面,目前我军还存在隐忧.
我国目前的反 ...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2/27 04:50pm 发表的内容:
德国人最初于二战中发明破甲弹时的确是为线膛炮预备的,并被各国效仿。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2/28 07:03pm 发表的内容:
破甲原理与破甲弹不分。火药原理是中国人发现的,那些用火药的炮弹能算中国的么。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破甲炮弹是德国红头,就如同是美国发明了飞机,而不是之前英法德搞了几十年的那些‘飞机’,尽管它们也能离地。
破甲弹不是穿甲弹,化学能炮弹的威力当然与速度关系不大,自旋或不旋才更关键。自旋破甲弹也不是破不了甲,只是要比不旋的差一截。没给比下去之前自旋弹也曾被捧为宝,但等克服了它最大缺点的微/不旋弹研制出来了,谁还再去研制和买这类弹?以前的人是没有不旋弹也还没研究清楚,才会给线膛炮配。但等认识到自旋会破坏射流后,就没兴趣了,较现代的破甲弹头主配给从火箭筒到无后、迫榴、坦克炮等,各类直射型滑膛发射器几乎没有不配的,甚至只要不怎么自旋,就连地雷手雷枪榴弹也配。至于线膛炮,注意(我都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提醒了)我说的是“一般不配破甲弹”,比如主帖里一军想打坦克那两门122。至于可发射的几种炮,要么是因为老炮在耗旧弹,要么是因为采用新技术可实现微/不旋的滑膛发射效果,实际是把线膛炮变成滑膛炮打(我国最早从85加就开始应用,以后更大口径的也类似)。
关于100mm通用破甲弹, “在曹孝清主持下,创造出无弹带的滑膛弹新结构,使弹炮之间形成气垫,弹丸在膛内呈悬浮状态。这种新型破甲弹可通用于100毫米口径的59式坦克炮、69式滑膛坦克炮和73式滑膛反坦克炮3种火炮。一九七九年设计定型,1982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提醒第一句里的“滑膛弹新结构”,免得有人又看漏了。炮弹处于气垫悬浮状态当然也就不会被膛线挤得要高速旋转才能飞出去,还是没出把线膛变滑膛的套路,只是把弹带材质给改成了气体。不过拿滑膛炮弹当线膛弹来说事,有些人可真行!
炮弹的线膛减旋技术是七十年代前后才开始应用的。至于有人拿着五六十年代定型的炮弹来问我它们是否用上了该技术,如果是幼儿园或小学生来问,我会给耐心解释;如果是个成人来问这种问题,我可真是无语。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3/01 03:46am 发表的内容:
有些人真是能揣着明白当糊涂。
七十年代前后可以说是旧式自旋与新式微旋或不旋两代破甲弹的分水岭。新式破甲弹基本不是滑膛炮打出去的滑膛弹,就是改造后可以从线膛炮里打出去的滑膛弹。
“105无坐力炮消耗什么"旧弹"了?”
昨天刚说过是75式105无坐力炮,定型时间晚于分水岭,新式炮当然是打新弹了。把它的出生年代“忘”得这么快?
“拿滑膛炮弹当线膛弹,好家伙,59式中型坦克难道用的是滑膛炮?”
100mm通用破甲弹已被官方定义为滑膛弹,配给两滑一线三种炮使用,你明知道其中有一种是线膛炮还何来此问?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3/01 03:20pm 发表的内容:
句子请读完整,不要断章取义只理解了半句。我原句是“线膛炮一般不配破甲弹,因为线膛炮弹的高速自旋会……”,那么全句所指的是哪种弹?线膛破甲弹的生命力三四十年前就已消失,只剩最后一口气在仓库和博物馆里 ...
下面引用由MJ35211在 2007/03/01 07:07pm 发表的内容:
只要枪不走火,这样专业加激烈的讨论应该不坏,相信斑竹同样希望活跃我们的血站。
11.88 KB, 下载次数: 2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2/26 11:34pm 发表的内容:
122榴弹炮虽是以间瞄射击为主,但逼急了也可以直瞄打坦克,它有瞄准镜。不过它追瞄运动目标远不及反坦克炮灵活,与坦克对轰乃是不得已的自卫行动,若能回避此种自杀式打法时还是以回避为妙。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2/26 11:34pm 发表的内容:
线膛炮一般不配破甲弹,因为线膛炮弹的高速自旋会使破甲深度大减,这是任何国家都没解决的问题。所以破甲弹头一贯多与不自旋或低速自旋的滑膛炮或火箭导弹配用。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3/01 03:20pm 发表的内容:
句子请读完整,不要断章取义只理解了半句。我原句是“线膛炮一般不配破甲弹,因为线膛炮弹的高速自旋会……”,那么全句所指的是哪种弹?线膛破甲弹的生命力三四十年前就已消失,只剩最后一口气在仓库和博物馆里 ...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2/27 04:50pm 发表的内容:
德国人最初于二战中发明破甲弹时的确是为线膛炮预备的,并被各国效仿。但随着弹药研究的深入,发现自旋对穿深不可克服的不利影响后,就已不再为线膛炮研制破甲弹了,仅是消耗已有的旧弹。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2/28 07:03pm 发表的内容:
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破甲炮弹是德国红头,就如同是美国发明了飞机,而不是之前英法德搞了几十年的那些‘飞机’,尽管它们也能离地 ...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2/28 07:03pm 发表的内容:
没给比下去之前自旋弹也曾被捧为宝,但等克服了它最大缺点的微/不旋弹研制出来了,谁还再去研制和买这类弹?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2/27 04:50pm 发表的内容:
随着弹药研究的深入,发现自旋对穿深不可克服的不利影响后,[color=#0000CD]就已不再为线膛炮研制破甲弹了,仅是消耗已有的旧弹。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2/28 07:03pm 发表的内容:
至于线膛炮,注意(我都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提醒了)我说的是“一般不配破甲弹”,比如主帖里一军想打坦克那两门122。至于可发射的几种炮,要么是因为老炮在耗旧弹,要么是因为采用新技术可实现微/不旋的滑膛发射效果,实际是把线膛炮变成滑膛炮打(我国最早从85加就开始应用,以后更大口径的也类似)。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3/03 03:00pm 发表的内容:
但那些是滑膛破甲弹而不是线膛破甲弹!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3/01 03:46am 发表的内容:
七十年代前后可以说是旧式自旋与新式微旋或不旋两代破甲弹的分水岭。新式破甲弹基本不是滑膛炮打出去的滑膛弹,就是改造后可以从线膛炮里打出去的滑膛弹。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2/26 11:34pm 发表的内容:
[color=#0000FF]线膛炮一般不配破甲弹,因为线膛炮弹的高速自旋会使破甲深度大减,[color=#0000FF]这是任何国家都没解决的问题。所以[color=#0000FF]破甲弹头一贯多与不自旋或低速自旋的滑膛炮或火箭导弹配用。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2/27 04:50pm 发表的内容:
德国人最初于二战中发明破甲弹时的确是为线膛炮预备的,并被各国效仿。[color=#0000FF]但随着弹药研究的深入,发现自旋对穿深不可克服的不利影响后,就已不再为线膛炮研制破甲弹了,仅是消耗已有的旧弹。再后来出现的让线膛炮打破甲弹的新方法,一种是给线膛炮弹加上滑动弹带减弱炮弹自旋,实际也是让线膛炮接近滑膛炮。还有一种方法是发射破甲子母弹,释放自旋弱的子弹去破甲。[color=#0000FF]但这两方法都是回避而不是解决了自旋问题,同时也暗示了自旋-穿深矛盾的克服难度。如果你已经解决了,欢迎发表。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2/27 07:05pm 发表的内容:
“75式105毫米无后坐力炮身由线膛身管、锥形扩大药室、炮闩座、击发的机构、接架箍等组成,配有尾翼稳定破甲弹和榴弹。尾翼稳定破甲弹装有塑料弹带,飞行时微旋,采用双锥药型罩。”
下面引用由hjf1390在 2007/02/28 07:03pm 发表的内容:
“在曹孝清主持下,创造出[color=#0000FF]无弹带的滑膛弹新结构,使弹炮之间形成气垫,弹丸在膛内呈悬浮状态。这种新型破甲弹可通用于100毫米口径的59式坦克炮、69式滑膛坦克炮和73式滑膛反坦克炮3种火炮。一九七九年设计定型,1982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