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打印本页]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7-3-22 10:46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原文地址:http://www9.tianyaclub.com/publicforum/Content/no05/1/53041.shtml
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一,打仗上前线.
二,木棉花.
三,给我做手术的医生.
四,我的一位战友.
五,一挺机关枪.
六,我们的队伍里也有怕死的人.
七,一位越南妇女.
八,一个越南小孩.
九,一个越南老头.
十,我们部队医院里的一位小护士.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7-3-22 10:47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一,打仗上前线.
一九七五年金边、万象、西贡解放后,我们在印度支那有了三个小兄弟。
在三个小兄弟中,河内的实力最强,那时候它有百万大军,号称是世界上第四军事大国。
军事力量增强,自然就有了野心,想当地区霸主,独霸东南亚,做太上皇。
实事求是讲,当时的金边领导人还是有骨气的,它不屈服于霸主的压力,敢于独立,敢于反抗。
正因为一个想当霸主,一个不断反抗,两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到一九七八年,两国真的打起仗来了。
一九七八年,我长期在广东去出差。十月份我回到部队后,从报纸上看到,金边和河内的仗打得很激烈。
金边是我国扶持起来的,它亲近我国。河内原本是我们的同志加兄弟,十分友好,它和金边开战后,渐渐与我们疏远了起来。后来形成了金边与我国相好,河内与北边相好。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我到贵州出差。十二月十三日回到部队后,听说河内在我国边境上闹事,搞摩擦,两国关系很紧张.
我们是汽车兵,按照惯例,车辆回到部队后要进行例行保养。
十二月十四日上午,我们在车场对车辆进行保养。大约中午11:00,通信员找到我,要我和指导员立即赶到司令部开会。
我和指导员赶到司令部后,看到部队长和政委正在焦急地等待我俩.我俩到会后,部队长马上开会布置,要我俩准备一个车队,在15号早上送一批人员上边境。
会散后,我俩立即赶回车队,迅速组织起了一支车队。
那天部队长交待我们是送人员上边境,并没有说是去打仗,我们只做了送人的准备,并没有做打仗的准备。
十四号晚饭后,我们正准备洗澡休息,通信员叫我接电话。电话又是部队长打来的,要我们马上准备装车,零点出发。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五日早上零点,我们准时从部队出发,送人上边境。
那天,我们历时24小时,行程600多公里,准时到达指定地点。
我们到达指定地点后,给军区和部队发了电报,报告了我们的情况,军区首长对我们进行了通报嘉奖。
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行车,我们都很累了,准备休息。
正在我们支起帐篷,摊开铺盖,准备休息的时候,军区越过我们部队直接给我们下达了命令,要我们立即赶去火车站帮助后续部队卸车。
那一道命令,我们一干就是20来天。没有白天,没有晚上。困了,在驾驶室里睡上一会儿.20来天,我们每人瘦了20来斤。
部队全部到位后,我们从广播里听到金边陷落了。
金边陷落后,部队的声音转向了,战士们群情激昂:声援小弟弟,打到河内去。
紧接着,我们的老人家到美国访问。我们天天围绕着收音机,听从美国传来的消息,焦急地等待着打的命令。
老人家到美国访问,是去做国际友人的工作的.那时候,河内跟北边搞得火热,我们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老人家回来后,我们的工作任务是抓紧 补充战斗人员,训练,过春节。
一九七五年,部队整编,人员缺编严重,一个班最多5-6人,我们到达边境后,明显感到兵力不足。
为了迅速提高战斗力,部队采取了二条措施: 一是从其它不参战的部队抽调了一批老兵,二是从地方上征集了一批新兵。
我们的一个友邻部队那年就是从我的老家湖南省新邵县征集的新兵。在那场战争中,我们县牺牲的人很多,连我也多次被人误传牺牲了,脚被打断了。
春节过完没有多久,上级下达了作战命令,战斗打响了。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7-3-22 10:47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二,木棉花.
花,对我来说,情有独钟。
中年以后,我更喜欢的是木棉花。
我喜欢木棉花的原因,是缘于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那场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战争。一九七九年二、三月,我参加了那场战争。在那场战争中,我们有许多好同志、好战友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用汗、用血书写了曲曲英雄赞歌,他们的光辉形象如木棉红花,永存我心中。
在那场战争中我有一位好战友的弟弟牺牲了,当时的情景,我仍记忆犹新。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早上4点,战斗打响了。早上6点,通信员来报告,战友的弟弟牺牲了。亲兄弟生离死别是相当痛苦的。战友听到消息后,悄悄地跑到一边,抱着一棵大树抽泣起来。看到他伤心的模样,我悄悄地跟了去。战友抱着的那棵树,是一棵木棉树。木棉树高大粗壮,树冠上正盛开着大朵大朵鲜红的木棉花。我安慰战友说:“伙计,别这样,既然是战争,就不可能没有牺牲。今天牺牲的是你弟弟,明天牺牲的又是谁呢?只要我们是为了祖国,不管是谁牺牲了,都是光荣的事,祖国一定不会忘记我们。”战友听了我的劝慰后,拿起枪,无声无息地回到了自己的战斗岗位上。战友离开后,我用手轻轻地拍了拍那棵木棉树,我对它深情地说:“木棉树,记着了吧,我们都是祖国的好儿女。”木棉树好像理解人意似的,当我用泪眼再看它时,它的花儿更红了。
一九七九年三月,我们胜利凯旋。祖国人民为了欢迎凯旋归来的英雄儿女,用松柏,用木棉花扎成一座座的凯旋门。在生与死考验的日子里,我们是多么地想念祖国啊!当我们一踏进凯旋门的时候,我们沸腾了,“祖国啊!我们回来了,您忠诚的儿女回来了!”
自从那次战争后,我在广西又工作了几年。每当木棉花盛开的时候。我总是要去看看,木棉花成了我心中永不调谢的英雄花。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根据组织的安排,我离开了那令我无限牵挂、无限思念、无限自豪的地方,转业来到了重庆。重庆与广西的地理位置不同,这里没有了高大的木棉树,也就没有了那念念难忘的木棉花。但是每到了木棉花花开的季节,我的心总感到十分惆怅,我总是要面对南方,轻声念叨,寄托我无限的思念与祝愿。
今天又是木棉花盛开的日子了,我的心又激动起来了。我深情地祝愿:烈士们永远安息,祖国永远富强!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7-3-22 10:48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三,给我做手术的医生. 一九七六年,我到一所部队医院做阑尾切除手术,主刀医师是一位高大,英俊的外科军医,像<<地道战>>里的李向阳一样。 军医亲切、热情,工作认真负责,技术娴熟。 记得那天我到医院时,医院已过了吃中午饭的时间。他接待我后,立即招呼人给我到食堂打饭,安排住宿,使我感觉到医院很温暖。 阑尾手术时,要提前一天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将切口处的汗毛刮干净。那天,医生有点事情外去了,委托一位护士给我做准备。护士是新任命的,有点不好意思, 准备不达标。医生回来有点晚了.他回来后,担心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影响第二天的手术,又亲自来给我作检查。当他发现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时,又仔细地给我做了一次。 “文革”时期,外科手术流行“针刺麻醉”,就是不打麻药,给病人的一些穴位扦上银针,用针刺来止痛。医生为了消除我的恐惧感,带我看“针刺麻醉”科教片,给我讲解“针刺麻醉”知识。手术时,一刀一线,尽量轻点,尽量减轻我的疼痛。手术后,他一天看我几次,问这,问那。 在医院的那段日子,他像兄长一样,我的感觉就是那么地亲切。 一九七九年二月初,我们在前方的同志去野战医院验血。部队有个规定,凡是参战的同志,都必须到医院验个血,将血型写到领章背面. 验血的目的是受伤时便于救治。在医院里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几年了,没有变。是他。我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他也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你们上来了?”“你们上来了?”根据上级的指示,他们医院组织了一个野战医疗队,他随医疗队上来了。 宣布作战命令的那天,我们请他来给我们上了一堂伤员救治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教会了我们如何自救和如何救护伤员。 开战后,我们在各个战场上设置了许多工兵器材临时堆放点。每个堆放点都堆放了上百吨的爆炸物资。爆破筒,反坦克地雷,反步兵地雷,TNT烈性炸药,雷管,应有尽有。每一个爆破筒,每一个地雷,都有巨大的能量。一根雷管,像7号电池那么大小,它的破坏力是800公斤.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引爆一个反坦克地雷,本来我离爆炸地点有远,有几百米远。地雷爆炸时,我正跟别人说话,没在意。地雷爆炸的冲击波,一般热浪,差点把我冲倒。 这些物质,如果是平时,它肯定是进入了地下了的。战时,随时随地要,只好随部队临时堆放,派兵把守。 医生所在的那个野战医疗队就驻扎在我们的一个临时物资堆放点旁,离我们的堆放点不远。 我不在那个点上,而是在另外的一个点上。 我们的那个堆放点被敌人的特工队发现了,敌人准备干掉我们的那个点。 如果我们的那个点真的被干掉了,那一块地方肯定是被夷为平地了。 我记得一九七五年有一个传说,一个工兵基地爆炸,方圆十五平方公里内没有了人烟。 那天晚上,敌人来了许多特工。 我们堆放点上的守卫部队知道责任重大,他们一个人也不敢乱动,堆放点守卫得很严密。 敌人无法下手。 敌人去了旁边的医疗队。敌人去医疗队的目的是二个,一是顺手捞一把,干掉医疗队。二是想调动我们堆放点上的守卫部队,再回来炸掉我们的堆放点。 敌人和我们打起了游击战争. 游击战术本来是我方的特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它发展了起来,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 敌方学到手后,经过几十年的抗法和抗美斗争,又有长足发展,运用起来比我们还熟练.还得心应手. 那天晚上有点小雨,敌人到医疗队后,左一枪,右一枪,并高声大喊:"xx特工队来啦。" 医疗队里多半是医生,护士,只有少数是战士。他们是救人的,不是打仗的。他们不会弄枪,没有打仗常识。 一听到敌人的特工队来了,那些医生,护士乱作一团,吓得到处乱跑. 黑暗中分不清你我,一阵乱枪后,没有多久的时间,医疗队就没有了动静。 天亮后,部队清理人员,医疗队大部分人员完了。 我听到消息后,到处打听那位医生的下落,没有了消息,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 我听到消息的那天,心里一直在默默地祷告:好人平安!好人平安!!好人平安!!!
作者:
狼牙山后代
时间:
2007-3-22 10: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7-3-22 10:49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四,我的一位战友.
一九七九年三月,战争后我们胜利凯旋。
部队班师后对作战人员进行了清理,我们发现有一位战士下落不明。
人哪里去了?我们查找了开战时他所在的部队,查找了各野战医院,查看了各参战部队牺牲人员名单。
开战时,我们部队的一部分人员下派到了各个工兵团,工兵团没有他的下落.各野战医院,各参战部队牺牲人员名单也没有他的名字。
人到底到哪里去了?
人没有了下落,那是不许可的,我们只有找。
三月份找了一个月,人还是没有找到。领导交代我们, 三月份找不到四月份接着找。
时间到了四月底,人还是没有找到.没有办法,我们只好给他按失踪人员办理后事。
五月中旬,我们将他所有后事的手续办好了,准备派人去他的家乡,通知地方政府和他的家人。
正在我们的人准备动身的时候,他回来了。
人,骨瘦如柴。人的脸,没有了一点血色。人的精神,是疲惫的.
他抱着我们,痛哭流涕。
他给我们讲述了他掉队的经过。
开战时,他根据我们的安排,到了他所要去的部队,部队又将他安排到了一个工兵连。
工兵连负责一项很大的阵地前的排雷开路任务。
工兵连使用的排雷器材,都是“文革”时期制造的器材,质量不好,他们的排雷速度进展非常缓慢。
总攻的时间很快就要到了,总攻很快就要开始了,可是他们负责的那块土地上的许多地雷还没有排除掉。
地雷没有排除干净,意味着步兵将付出很大的代价,也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战斗的胜利。
连长着急了。他命令全连所有的人员,不管是干部还是战士,不管是排雷人员还是后勤人员,每人踩一条路,冲上去。
命大的,冲过去了。命小的,那也没有办法。谁叫他是工兵?是工兵就是为大部队开路的。
他冲上去后,步兵也跟着上来了,混乱中他与自己的连队冲散了。
战斗中,部队一旦打散,很难回归建制。更何况他是去连队协助作战斗的,连队许多人他还不认识。
他没有再回归连队,就跟着步兵一起走了。
仗,越打越激烈。部队越走离边境越远。
十几天后,他不知道部队到哪里了。
有一天晚上,部队长途奔袭。敌方的土地上,林多草深,路不好走,他一脚踩虚,从一个坡坎上摔了下去,当时就昏过去了.
等他醒过来时,周围没有了人影,部队不知道哪里去了。
他知道,他掉队了。他也知道,他已经掉在了敌人的地盘上。
在敌人的地盘上掉队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他着急了。
天亮后,他仔细地观察了地形。远去有村子,但他不敢进。他只有白天躲着,晚上再出来弄点吃的。
他命不该绝,山上有吃的。山上芭蕉,木薯,甘蕉,野果很多,吃饱肚子没有问题。只是在敌人的地盘上不敢生火,煮熟,只能吃生的。
长期吃生食,肚子遭不住。他觉得这样呆下去,不是办法,他得想办法脱离困境。
他试探着去接近村庄。
他还没有进入村庄,就被敌方的人员发现了,敌方的人员追着要抓他。
他不顾命地逃跑,逃脱了敌人的抓捕。
从那天开始,他再也不敢接近村庄了,看见有人,他只有远远地躲着。
他虽然不敢接近村庄,接近人群,但心里还是想着祖国。他觉得只要活着,就要想办法回到自己的国家去。
他白天不敢走,就晚上走。晚上走危险也大.一是分不清方向,二是常摔跤,三是常碰到野兽。开始一段时间,他摔得遍体鳞伤.有几个晚上,转来转去,还在原地打转。
后来有经验了,看着北斗星,向着北方走。
但是还是有问题.遇到下雨天或者过河,常常要出差错。他后来是遇到下雨天就干脆不走,遇到过河,先看准了再过。
他就照着这样的样子,走了一个时期。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走了多远了。
他所看到的村庄,到处一样.同样的村庄,他还是不敢靠近。原来边境上的村子,中越双方差不多,外地人分不清。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了,他的身体慢慢地不行了,他就爬。他觉得爬也要爬回去,他不愿意死在别人的土地上。
有一天,他终于不行了,倒在了地上。
是一个边民救了他。
等他醒过来时,他已躺在了我们的野战医院里.原来他倒地的时候,他已经进入了我国的边境,由于他不敢接近村庄,误认为还是在别人的土地上。
他归队后,部队给他入了党,立了功.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7-3-22 10:50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五,一挺机关枪.
我们攻克谅山后,根据上级指示,准备撤军.
撤军时,我们准备对他们的军事设施进行尽可能地摧毁。
抗美援越时,为了抵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援助他们在他们的北方修建了大量的军事设施。
西贡解放后,他们将这些军事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
那场战争开战时,他们利用那些军事设施来对抗我们,给我方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我们攻下谅山后,为了反对霸权主义,准备炸毁那些设施。
在炸毁那些设施时,我们工兵对将要炸毁的工事,都进行了认真的计算,炸药安放不多不少,将它们炸成了要垮不垮,要烂不烂的废物。
要垮不垮,要烂不烂,想用用不了,不用占地方,想拆除又费事。
我方的行动激起了他们激烈的反抗,到后来敌方专门挑拣我们工兵的汽车打。
我们工兵的车辆有一个专门的字符,凡是有那个字符的车辆,就是我们的车辆。
敌方认出了我们的字符,凡是有这种字符的车辆他们就打,见一辆,打一辆,往死里打。
有一天,我们的炸药没有了,派出一个车队回国取弹药,其中一台嘎斯51途中出了点故障,掉队了。
车子修好后,它只好单独走。在过一块开阔地时,它遭到了敌人的伏击,司机当时就死了。
我们无法将车辆拖下来,是步兵老大哥帮忙把它拖下来的。
车子拖下来一看,发动机都打烂了,司机死在驾驶室里,驾驶室全是血。
他们说是机枪打的。
汽车的气缸体是铸铁制造的,气缸体都打烂了,我认为是重机枪以上的火器打的。
在部队时,我曾经多次打靶,我记得有一次,我们打的是一种重机枪。型号我记不清了。我只记得,射击时要三个人操作。射击距离,手枪是50米,冲锋枪、步枪是100米,它是1000米。它还可以打飞机。
我相信就是那种武器打的。
只有那种武器才能打得烂铸铁.
真残忍!
后来,据说我们撤军后,他们的主要领导人到谅山大哭了一场,并且用脚狠狠地跺了三脚:“誓报此仇!”
再后来,又听说我方边境上的一个小镇遭到了他们的疯狂报复,他们向我方发射击了一万发炮弹,把那里炸成了一个底朝天。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7-3-22 10:51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六,我们的队伍里也有怕死的人.
打仗,怕死的人确实有。
我有一位战友,他就怕死,
他是我的老乡,一九七五年的兵。一九七八年十一月部队开赴边境时,他在另外一个部队当班长。部队到达边境后,他们驻扎在一个华侨的农场里。农场有点大,周围全是侨胞。
这些华侨全部是从越南回来的。一九七七年、一九七八年、中越两国关系开始恶化,越南掀起了一股反华浪潮,将华人驱赶出越南。当时听说从越南回国的华侨有二十万之众。
这些归侨,少部分回了老家。大部分人无家可归,政府只好在边境上给他们划拨土地,安置他们,名曰“华侨农场”。
他所在的部队和我所在的部队驻扎在一起,我们每天看到的,全部都是归侨。
被驱赶回来的华侨都很苦.不管原先有没有钱,经过驱赶后,都成了穷光蛋了.
记得有一天,我在广西崇左县城的一条街上看到一个年轻妇女在出卖旧衣服。那女的20来岁,穿着简单,脸色憔悴,但长相非常美,像仙女一般。当时我想,这么偏僻的地方怎么也有这样美丽的美女?有人告诉我,她是归侨,父母病逝,家人在被驱赶中失散,孤身一人回到祖国,现在生活困难,只好把旧衣服拿来卖了,换点钱用。
“哦”,真可怜,如果不是战争,这样美丽的美女,怎么会落到这般地步?
归侨中绝大多数人是好人,是爱国的。
但是,其中也有不少是特工,是来搞破败的。这些特工趁大批华侨被驱赶回国时,混了进来。
他们来到我们国内后到处搞破坏,搞情报。那时候,我们驻扎的农场,白天是我们的天下,晚上是特工的天下,一到晚上,到处有枪声。
我们驻扎下来后,我的那位老乡听说要打仗,就害怕了。
有一天晚上,他在站岗.农场里枪声一响,他就害怕了,拿起冲锋枪,给自己屁股上就是一枪,然后向四周一阵扫射,并高声大喊:“××特工来啦!××特工来啦!”
他们部队的参谋长和作战股长迅速跑了去,一看,是自伤,立即把他抓了起来。
自伤和他伤的伤口是不一样的,内行人一看就知道了 ,自伤伤口大,他伤伤口小。
公审大会是宣布作战命令的前一天召开的。
公审大会上,部队宣布开除他军籍,党籍,判处三年徒刑。
对他的表现,我实在是不敢恭维,看不起,感到恶心。一个军人怎么就那样胆小呢?一点男子汉的味道也没有。
我觉得男子汉就应该像个男子汉,顶天立地,“怕个吊”。
他真的不是一个男子汉,不是一个军人。
在那场战争中,我与他就不一样。
部队全部到位后,我们部队准备在另外一个地方开辟一个新的驻点。
那个地方我们从来没有人去过,资料一点也没有,所有情况一点也不明确。
我记得那天晚上政委找我们几个谈话时,我的脑壳都大了。
政委交待我们几个:“部队准备派你们去开辟一个新的据点,给你们一个加强排,你们一定要完成任务。
那天整个晚上我都没有休息好,情况怎样,能不能完成任务?心里还是有点担心和害怕。
担心归担心,害怕归害怕,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后,我们照样上了路。
到那地方一看,啊,原来那里就是抗美援越时我方的一个据点。
抗美援越时,我方将作战物资运送到那里,然后由越方的人员从那里接去,沿着胡志明大道,送往各个抗美战场。
那个地方的地型,地貌,对方比我方熟悉。
对方在那里的活动,比我们还方便,还频繁。
我们驻扎在那里,那里跟我们大部队的驻地一样,白天是我们的天下,晚上是对方的天下。
在那里,有一天,一声枪响后,我差点倒在了那里。
是一堵土墙救了我。
那里的房子全是“干打垒”的,土墙厚,一般子弹射不穿。手枪子弹一般只能打穿一半,步枪子弹也只能打穿三分二。
现在回想起来,我还真是有点害怕。
我们在那里坚持了一个时期,一直到任务圆满完成。
整个战争期间,我没有退缩过,总是任务来了,争着向前,直至任务完成.
其实,打仗怕死是没有必要的。
打仗时,怕死的人不一定不死,不怕死的人,不一定死。
我们有一位驾驶员,他是一个很好的同志,胆子大,不怕死,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有什么任务,跟他讲一句,交待一下就行了。
有一天,部队的参谋人员要上边境上察看地形。
打仗之前察看地形是正常的。地形和地图往往有差别。会打仗的人总是实地勘察后,再根据地图制订作战方案。
参谋人员上边境察看地形就是我们这位驾驶员开着北京吉普车送他们去的。
那时候,边境上的道路都不好走,加上大量坦克上去后,所有道路都被压成了梯形路。汽车行驶在上面就像跳舞一样,跳个不停。
车辆跳动,制动就不好。水泥路上,30公里的车速,汽车的制动系数是8米,在那种路上是10多米。
我们的车辆在冲一个上坡,快到坡顶时,发现前方冲来了一辆坦克,我们的那位司机想制动,车辆没有刹住。
前方来的坦克速度也快,没有刹住,汽车钻到了坦克的底盘底下。
还好,是底盘底下,不是履带底下。如果是履带下,那车辆肯定是压烂了的。
当我们赶到医院时,他们一个个地昏死在医院的病床上,全身乌黑。
当时,我们都哭了,真的有点“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感觉。
不该死的是不会死的,再大的危险也不会死。他们遭遇那么大的大难,经过医生一个多月的救治后,一个个奇迹般地好了。
打仗,怕死是没有必要的.
当兵怕死是逃兵.
我们当兵就是要当不怕死的兵!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7-3-22 10:51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七,一位越南妇女.
部队撤回祖国后,我的一位战友给我讲述了他们的战斗经过。
战争发生时,他在教导队学习,他是随教导队一起参战的。
有一天,他们遭到了敌人炮火的猛烈炮击,炮弹像雨点一样打在他们的阵地上。
有一位学员躲闪不及,被炮弹打中了.炮弹爆炸后,他的下半身没有了踪影,上半身,像雕像一样,摆在了离爆炸点十几米远的地方。
打扫完战场后,他们一个个地憋着一股子气:“一定给战友报仇!”
又有一天,他们在路过敌方的一座村庄时,遭到了一伙敌人的伏击。
伏击他们的是敌方的一伙妇女。
“妈的,娘们也敢来欺负我们!”
他们火上浇油.
教导队的学员,个个都是部队的精英,打仗能手。他们在教导队是学员,一旦分到连队,就是基层的指挥官。
妇女们哪里是他们的对手。三下五除二,只几个回合,学员们就把那伙妇女逼到了一间房子里。
房子是用粘土“干打垒”砌起来的,一般子弹打不穿。妇女们倚仗土墙负隅顽抗,誓死不投降。
急红了眼的学员们怒火中烧,向房子里投掷了几棵手榴弹。
手榴弹爆炸后,房子里没有了动静,学员们争先恐后冲进房子进行搜索。
其他妇女都死了,有一位妇女没有死,只负了伤。她见学员们冲进房子来,想举枪射击。
说时迟,那时快,一位学员的冲锋枪吐火了.一阵枪响后,那位妇女的身上布满了子弹洞。
冲锋枪一个弹夹的子弹是二十多发。一个弹夹的子弹射出去后,那位妇女的身上就是二十多个子弹洞。吭都没有吭一声,当时就死了。
我的那位战友给我讲述他的经过的时候,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完全是一付胜利者的姿态。
我听得毛骨悚然,全身发怵,背都凉了。
有人说我是怜悯敌人。
我也承认,在那种情况下,不打是不行的。我们不杀了她,她肯定会伤害我们。
但是,不管怎么说,那是一条命啊!
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没有了,残忍不残忍?
我觉得很残忍!
她本是一个妇女,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不是战争,她能拿枪,能被打死?
她做了战争的牺牲品.
这都是战争造成的!
当然,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目的,不是说谁的对,谁的错.
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希望世界和平!永远和平!少打仗!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7-3-22 10:52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八,一个越南小孩.
部队撤回祖国后,我记得还有人给我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他所在的部队经过多次战斗后在一片树林里休息。
战士们有的在擦枪,有的在清理弹药,有的在吃干粮,有的在瞌睡。首长们在开会,研究下一次战斗方案。
战斗间的休息和休整是非常重要的。每次战斗后,部队都必须休息和休整。只有休整好了,下一次战斗才有战斗力。
部队休息时是放了“警戒哨”的。
部队休息时,都要放“警戒哨”,目的是保证部队的安全。
有了“警戒哨”, 按理说部队的安全基本上是有保障了的.
我记得我所在的部队回撤到广西靖西后,有一天,我和几位战友一起去另外一支部队找一位战友。去时时间有点早,我们没有问那一天的口令。中途耽误了点时间,到晚上才到战友那里。战友的连队正在放电影。我们几个人进入他们驻地时,哨兵端起枪就喊:“口令”! 我们几个人一时答不上来,吓坏了。我反映还是有点快,连忙用湖南话高声大喊“×××”的名字。哨兵是湖南人,听到我用湖南话喊他们连长的名字时,放下枪就让我们进去了。
那天,我们几个人的命还是有点大,差点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的哨兵手里了。
但是战争期间,情况总是千变万化,有些事,想都想不到。
部队正在休息,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了一个小孩,大约七、八岁。
南方人本来就矮小,几岁的小孩更看不上眼,哨兵没在意,只当他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任由他乱窜。
小孩转来转去,转到了首长们的背后,抽出手枪,朝一位正在说话的首长就是一抢。首长应声倒下了。
部队抓到小孩后,审问他“你为什么打我们”!
小孩叽里咕噜了一会,大意是说:“你们打了我们”。
我们打了他们,他就要打我们,这是小孩打我们的理由。
对于小孩,我有点同情。他是单纯的,无知的。他的“你们打了我们”是他的童真,本能。可惜,那是战争时期,如果不是战争,他将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7-3-22 10:53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九,一个越南老头.
这是我们回撤时抓到的一个俘虏
我们在攻克谅山后,部队就命令我们撤军。
接到撤军命令时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我们正在一座山岗上休息. 胜利后的心情总是高兴的. 我们斜躺在山坡上,吃着干粮,望着南方.湛蓝的天,翠绿的山,清清的水...,空气中虽然弥漫着硝烟的味道,南国的山水已把我们迷倒 .好好打,加把油,我们要到河内了. 正在我们美梦的时候,撤军的命令来了,沮丧,不可理解,“怎么就撤军了”?
军令如山倒,我们只好撤军.
我们在回撤的路上,遇到了敌人炮火的射击.
那一天,我们正在过一片开阔地,敌人的炮火打来了。
敌人的炮火打得很准,一颗炮弹袭来,我们就损失一台汽车。我们损失了好几台车辆了。
我们知道,我们遭到了敌人"观察哨"的盯梢,在我们附近的某个地方肯定有敌人的一个“观察哨”。
我们派出战士去搜索。
那时候打仗不像现在,那时候打仗是没有“卫星定位器”的。炮兵打炮完全靠“观察哨”指挥。炮兵的“观察哨”就是炮兵的眼睛。炮兵有了“观察哨”就像炮弹长了眼睛,一打一个准。
那时候,“观察哨”在炮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大炮而言,当时我们使用的大炮还不如敌方的大炮。
我们当时使用的大炮,绝大部分是“文革”时期的产品,质量不好,炮弹打不远,爆炸力不强,有时还有“臭弹”。
“臭弹”是最让人讨厌的。你想打炮时,炮弹射不出去,眼睁睁看着目标消失。有时它还会自爆伤人。
那时候,炮兵有“臭炮弹”,步兵有“臭子弹”,我们工兵也有“臭地雷”。
我们常常引爆地雷,就是去引爆炸那些无法操作,安全性能不好的“臭地雷”。
这些都是“文革”的恶果。
敌人使用的大炮,有一部分是我们支援他们的,抗美援越时,我们支援了他们许多大炮。其它是苏联给他们的。
我们支援他们的大炮也比我们自己的大炮好用。那时候讲究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我们用最好的大炮支援他们。
苏联给他们的大炮比我们使用的大炮质量更好,打得更远,威力更大。经常是我们的炮火打不着他们,而他们的炮火能打着我们。这在战场上是要命的。于是常常是我们发射了炮弹后,炮位马上转移,如不转移,就会遭到他们发射来的炮火的打击。
我们的战士在一条公路下面的一个涵洞里抓到了敌人的“观察哨”,是一个50多岁的男人。
我们抓他时,他正在用无线电报话器与敌方联系。
我们抓到他后,敌人的炮弹就打不准了。
我们把他带回了国内。
吃中午饭时,我们看到他饿了,给了他一碗很大的饭。他很快就吃完了。
他能说点普通话。吃过饭后,他想抽支烟,要我们给一支烟给他,我们满足了他的要求。
我们没有虐待他。
他说他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了,感谢我们给了他一碗饭吃。
他一边抽烟,一边跟我们讲: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在抗美时牺牲了,老二、老三在柬埔寨打仗。
我们问他:“你为什么要指挥炮火打我们”?
我们看见他的脸色马上变了,并且带有愤怒的样子,“你们打我们”。
对于那位老人的“你们打了我们”,我感到非常愤怒,反感。我们打了他们,他们就要反抗,那他两个儿子在柬埔寨打柬埔寨人又怎么说?只许他们打别人,不许别人打他们,这完全是强盗逻辑,霸权逻辑。
从他的话语里也很容易看出,他们反抗的态度非常坚决。
我们打他们,他们就要反抗.当时是他们普遍的一种民情.
要摧毁这种民情难呢!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的撤军命令是对的.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7-3-22 10:54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十,我们部队医院里的一位小护士.
一九八二年底,部队派我去“法卡山”执行一项战斗任务。
“法卡山”位于广西龙州县“水口关”以南,距“水口关”不远。开车的话,出关后,要不了多久时间就到了。
“法卡山”,是中越两国边境上一座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大山。谁占领了该座山,谁就占领了有利地形。
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后,双方在边境上打的仗,主要是争夺两座大山。广西这边是“法卡山”,云南那边是“老山”。
为了争夺这两座山,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物资。
这两座山的争夺战,打了七、八年,大概是一九八七年结束的。具体时间我记不清楚了,那时候我已经转业了.
这两座山争夺战的激烈程度超过了抗美援朝时的“上甘领”战役。你占领了,我用大炮打你。我占领了,你用大炮打我.山头被炮火打掉了好几米。
为了保障我方山顶战斗的需要,我们在我方山脚下进行坑道作业。
我去执行的战斗任务就是保障我方山顶战斗的需要。
任务完成后我回部队。
返回部队时,我是自己开车回去的。
回到部队后,我站不起来,下不了车。通信员问我:“怎么不下来?”我回答他:“我站不起来”。
因为长期紧张的战斗生活,繁重的工作任务,我病了,体重下降到90来斤。
我个子有点大,90来斤是很瘦了,我记得那时候我站着就坐不下去,坐下了就站不起来.部队没有办法,只好送我去部队医院治病。
我住在医院里,心情很不好,心里很烦,什么也看不惯,又容易发火,动不动就发脾气,还不爱说话。
我们科里有一个护理兵,不知道是故意跟我捣乱,还是有意跟我开玩笑,总是给我找茬,和我过不去。
她给我拖地板,总是把我的鞋子拖得这里一只,那里一只,我常常找都找不到。她给我抹桌子,总是弄许多水,不给我抹干净。她打饭时,明明是该我了,不给我打,等其他人打完后再给我舀,常常弄得我鬼火冒。
有一天开晚饭,我去得有点早,想早点吃完饭后去办其他事情。
那天又轮到她值班。她故伎重演,想气气我。我气得火冒三丈,拿着碗就给她砸了去。这下她输不起了,哭着鼻子跑了。
第二天上午医生查完床后,护士长找到我,问我昨天开晚饭时的事。我只好原原本本地给护士长作了汇报。
护士长肯定是先我去做了那位护理兵的工作的。她听完我的解释后跟我说:“她是一个烈士的妹妹”。
护士长也是一个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兵,她知道“烈士”这个词在我们这些从战场上下来的人心中的份量。
我惊了一下。
她又跟我说:“她还是你的老乡呢”。
“老乡?”我不由自主地反问了一句。
护士长管护理兵,护理兵的籍贯护士长理所当然知道。
我是医院的病员,护士长从病历上知道了我的籍贯。
护士长用"烈士"和"老乡"来和我谈话,我只有认虚.
护士长跟我谈了一会儿后问我:“你能不能去道个歉?”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护士长,“好”。
护士长带着我去给护理兵道歉。
那天,正好护理兵的父亲来看望护理兵。
护理兵的父亲是我们县里一个部门的领导。他的儿子牺牲后,他很悲痛,很思念。他的女儿顶替他的儿子参军后,他常常来看望她女儿。他女儿的医院离他儿子的安葬地不算太远,他在看望他女儿的同时,也常常去他儿子的墓地看望。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那天,护理兵的父亲跟我谈了许多,说到伤心处时,两眼泪水涟涟。
是啊,哪位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尤其是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是父母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痛!
他流着眼泪跟我说:“我现在走得动,常来看看他。如果走不动了,哪怎么办啊?”
我坐在他的旁边,双眼跟着他默默地流泪。
是啊,相隔千山万水,将来怎么办呢?
联想到其他战友,那么的战友,他们静静地躺在南疆,每当我回想起他们时,心里就难受。
他们都是祖国的优秀儿女啊!
我们一定要永远记着他们啊!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7-3-22 11:04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作者肖福祥回复网友的部分留言
作者:bly9618 回复日期:2006-11-20 8:45:17
前方来的坦克速度也快,没有刹住,汽车钻到了坦克的底盘底下。
还好,是底盘底下,不是履带底下。如果是履带下,那车辆肯定是压烂了的。
============================================================
坦克的底盘距地面也就不到50公分宽,这些人居然还能没事?
司机是我们车队的,几个人都没有死,只是全身乌黑,几个月后全好了.退伍时,他想评残,我们上报了几次,没有批,我现在还感到内疚.
谢谢!
-------------------------------------------
战争结束后,我有两件事情没有办好. 一是没有给这位司机办好评残手续,内心内疚. 二是我们有一位战士,很能干,战争期间,他帮助了我许多.战争结束后,我们送他去教导队学习,本想给他提干,没有想到他和教员吵闹了一次,毕业时,教员在他的鉴定上签了"不能提干"的鉴定. 他回来后,我们没有办法,没有提成. 后来我本想给他转志愿兵,他赌气,要退伍. 他退伍了. 那时,我该把他留下来,给他转了,这样他的工作问题解决了. 现在回想起来,真内疚,惭愧!
--------------------------------------------------------------------
作者:zm205 回复日期:2006-11-20 16:38:01
那个时候,越南全民皆兵,老人,小孩,妇女,也许能拿枪的都会上了。看过一些帖子,开始的时候部队不允许对上述人员开枪,后来发现了这样的事实,也就同等对待了。请问:那个突袭首长的孩子怎么处置的???还有两个章节快点写,呵呵,好帖
开战时,部队教育我们,一定执行政策. 开战后,就没有办法了. 我们的政策好,在国内老百姓拥护,到了国外就没有办法了,行不通了. 在他们那里讲政策,等于自己找死路. 开始我们政策执行较好,这也不,那也不,到后来,只要自己能活就行了. 我记得,那时候后勤跟不上,没有吃的了,只要是活的,能吃的,我们都敢吃. 他们那里大米很多,白花花的大米,中国制造,那不敢吃,怕有毒. 唉,战争,怎么说.
-------------------------------------------------------
作者:hellosz 回复日期:2006-11-22 17:11:57
水分太多,不可信
朋友:谢谢您的回复!
我有一位同事的爱人是54军的. 战争那年,有一天,他在战场上救了两名战友,立了一个二等功. 他还有一位战友,他们刚说完话不久,一颗炮弹飞来,他再看战友时,战友的肠子挂在了树干上.
朋友:您说,这种事,我们能忘记吗? 这样的战友,我们能忘吗?
广西南宁有一个烈士陵园,那里安葬的就是那场战争牺牲了的烈士. 它是多个烈士陵园中的一个,您可以去看看. 一排排,一行行,您不哭也会哭,您不信也会信.
还是和平好啊!
我们应该祝福和平!
---------------------------------------------------------
作者:天下一树 回复日期:2006-11-25 16:45:57
我们攻克谅山后,根据上级指示,准备撤军……我记得我所在的部队回撤到广西靖西后……。
---------------------------
楼主当年是哪个部队的?好象是打谅山55军的吧?怎么回撤后不到自己的结集地域,而跨过龙州的42军地盘,跑到靖西的41军结集地域?
关于老头,云南设有一个战俘营,听说送到那里去了
---------------------------
广西方向抓的俘虏,送到云南去干什么?
谢谢大家!
我是工兵的,41,42,54,55,几个军都跑.后来是跑几个边防师.
俘虏不是我送的.我听他们说,云南设有俘虏营,俘虏上送后,全部送到云南集中.
我是1978年12月15日0点从部队出发上的前线,一直到1979年12月15日0点前线部队才派车送我到南宁.第一次上去就是整整365天.
因我们部队就在广西,所以,后面几次的仗我们都参加了.
----------------------------------------------------------
作者:天下一树 回复日期:2006-11-25 9:35:30
一九八二年底,部队派我去“法卡山”执行一项战斗任务。
“法卡山”位于广西龙州县“水口关”以南,距“水口关”不远。开车的话,出关后,要不了多久时间就到了。
---------------------------
法卡山位于我国广西区宁明县上石地区边界,81年5月解放军广西军区边防三师九团二营在此向越军实施反击。
水口关位于我国广西区龙州县边界,关口向西,出境即为越南大弄、复和县境,79年2月解放军42军125师在此出境向越军实施反击。
两地中间还有个凭祥市,风马牛不相及。
--------------------------------------------
难道是我记错了?应该不会错.我记得那天领导交代我,说要我去法卡山执行一项任务,说龙州县委招待所有人等我.我到龙州后,他就带我走.在过关口时,他说是水口关.过关口后,就遭到越方炮火打击.车开得飞快,没有多久就到了.任务完成后,我到崇左.那时崇左还有我们的人和车.有一辆车要回部队修理,要我开回去,我开着车子回部队.回到部队后下不了车,部队只好送我住医院.治了几个月后,回部队.修养一年后就转业了.那时部队准备提拔我的,命令都下来了,因为我身体不好,只好转业.我哪天找地图看看.
--------------------------------
作者:天下一树 回复日期:2006-11-30 16:32:54
接到撤军命令时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我们正在一座山岗上休息. 胜利后的心情总是高兴的. 我们斜躺在山坡上,吃着干粮,望着南方.湛蓝的天,翠绿的山,清清的水...,
-------------------------
宣布撤军的那几天是“湛蓝的天”吗?
我记得是晴天.那几天我们天天从谅山往德跑. 那几天都是从龙邦过的境,一天2-3趟.只有最后一次从硕龙过境时才是下雨天,大家泠得很.
-------------------------------------------------------------
作者:天下一树 回复日期:2006-11-30 17:03:25
苏联给他们的大炮比我们使用的大炮质量更好,打得更远,威力更大。经常是我们的炮火打不着他们,而他们的炮火能打着我们。这在战场上是要命的。于是常常是我们发射了炮弹后,炮位马上转移,如不转移,就会遭到他们发射来的炮火的打击
--------------------
79时中方的火炮基本也都是仿苏国产同型号,谈不上他们的大炮比我们的更好,打的更远。
按惯例,炮兵在有些情况下,实施射击后应立即转移阵地。但79之战打到后来,谅山方向基本一边倒,已无需再次转移,这样,谅山方向各炮兵单位转移阵地全部只一次,即第一阶段作战完成之后,要求所有地炮兵必须出境,目的是为了延伸射程。其他方向,有的炮兵基本是屁股坐在国内,无需转移,因为纵深太浅;有的炮兵无需出境,特别是大口径炮,因为地形受限,无法施展,用坦克多些。
至于越军,因为地形熟悉,小炮还用的灵活些,但往往因射程有限,往往对步兵造成一些威胁。
有一天,我和炮兵在吹牛. 他们跟我说:加浓炮,我记不清了,好像是说的105毫米的炮,我们的能打22-24公里,他们的可以打28公里左右. 事后,他们送给我了一个炮弹木箱,是东北松做的,几年前我一直用它装衣服.送给我了一个炮弹筒,是镔铁做的,我一直用作装米. 一个炮弹壳,是铜做的,回到部队后,我将它打成了一个脸盆. 这是我的战争纪念品.
--------------------------------------------------------
作者:jlc_ne 回复日期:2006-12-11 12:46:18
路过!
谢谢!
作者:铁在烧SS 回复日期:2006-12-11 13:25:06
向楼主致敬!
谢谢!
-------------------------------------------------
那时候打仗,后勤全靠汽车运输,供给不上,保障不了,困难很大. 打仗全靠汽车搞后勤,那是行不通的. 道路不好,车再多也没有用. 打仗那年,开始发给我们每人一床毛毯, 天气热,为了多带子弹,大家把毛毯都丢了. 撤军后期,下雨了. 那地方,一下雨,天气冷得很. 人没有饭吃,几天还受得了,天冷,一天也受不了. 撤军时,没有办法,我们的战士,只有见什么穿什么. 那样子真好看,真像是逃难的队伍. 以后打仗,还是直升飞机好,应该多发展直升飞机.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7-3-22 11:06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老王,今天轮到您老人家当潜伏哨?反应快嘛!!
作者:
狼牙山后代
时间:
2007-3-22 1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7-3-22 11:31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下面引用由
狼牙山后代
在
2007/03/22 11:18am
发表的内容:
人是既老又胖,沒用啰 !
原打算早上帮你扫描163师7、8、9团的总结,一粘上网又忘记了,呵呵。
作者:
穿插
时间:
2007-3-22 12:12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搞笑,有多少战士对接到撤军后的命令会感到沮丧?!又有多少战士会认为当前战争的形势不错,应该继续打下去?!
作者:
穿插
时间:
2007-3-22 12:23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只有那些不知道生命为何物的YY们!
作者:
准备着
时间:
2007-3-25 15:04
标题:
转贴:一九七九年自卫还击战争回顾
昨天又看了一遍【拯救大兵瑞恩】,尤其是片头那点抢滩登陆的场景,想必当年强功山头的时候也是如此吧,可能炮火会更猛烈。如果08年势与台军一战的话。。。流血牺牲在所难免啊。。。呼唤英雄,怀念英雄。。。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