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感受西部.一名汕头军人西部之行纪实 [打印本页]

作者: 炊事班班长    时间: 2004-5-3 01:57
标题: 感受西部.一名汕头军人西部之行纪实
感 受 西 部
        -一名汕头军人西部之行纪实
带着领导的嘱托和战友的期望,我踏上了开往西部的列车。
临走时,领导简单的介绍了这次任务:到广西田阳县解决战士7年未解决的宅基地问题,彻底使战士家属不在流离失所。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我去的地方是西部,也不知道我去的地方是革命老区-邓小平领导起义的百色地区,更没有想到这次西部之行使我的心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烈震憾。
初识巴别
到了田阳,见到了接我的战士,感到很高兴,但接下来的一切让我的心情变的愈加沉重。从田阳到巴别乡全是山路,而且这里山高、路险。汽车在山路上不停的颠簸着,人坐在车上望着满目的大山,看着旁边的陡峭的山崖,心里不断翻滚的胃酸已经在心惊胆膻中减轻了许多,经过三个小时颠簸后终于看到了巴别。
从老乡那里我认识了巴别乡。巴别乡坐落田阳县南部大石山区海拔一千多米的山上,这里缺水、少电,是田阳县惟一一个没有一条河流的乡。平常老百姓吃的青菜大都是从县城或其他地方运进来的,生活用水依靠被称为“望天水”的自然降雨。每年的四五月份人们都会为饮水而发愁。
“九分石头一分地”的恶劣地理环境,稀缺的降水再加上留不住水的地表土壤,使得巴别的绝大部分地方都只能种植玉米、甘蔗、红薯之类的廉价农作物,像南方其他地区可以种植的水稻在巴别根本无法生长。即使是那些廉价的农作物,也只能广种薄收。
2003年,全乡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775元。全乡13个行政村中有12个村属自治区贫困村,还有31个自然屯822户4821人饮水困难,17个屯没有通路,有7个村没有开通程控电话,有9个屯没有通电,全乡尚有严重危房122户307人,有207户茅草房需改造。这里的贫穷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为了维持生活,有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山上取野蜂蜜、取黄蜂窝,有的人世代捕蛇却被毒蛇咬死。
这里的环境,使我心情沉重。
走进学生
在解决战士家土地纠纷的过程中,我只身走进了位于巴别乡政府驻地的巴别中心学校。一身绿色军装,引起了学校师生的注意,当得知我的部队驻地是经济特区汕头时,他们都想让我讲讲外面的世界,好客的教导处黄主任主动邀请我参观他们那座并不大的学校。
走进他们的教室,有一处模糊的字迹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看来是这样一句让我吃惊的话:———“养女不如养猪”,黄主任进行了解释,意思是说女儿是给别人养的,迟早要嫁出去,不必在她身上投入。贫穷使这些本不善经营的西部农民算起了过分的经济账,女孩子失学率一度高于男孩。“春蕾计划”也因此发起。
学生们刚搬出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破旧瓦房(那曾经是教室),搬进教学楼的一楼,作为宿舍。睡的是通铺,只有一排长长的木板,一间挤进一个班的人。
在黄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学生吃饭的饭堂,通过了解才知道人民币 3元钱是这里中学一个学生一周的伙食费……他们吃饭是吃食堂,食堂只有一个临时工,只能为大家蒸饭,不能做菜(实际上就是做了也没有几个人吃得起)。每日三餐,不管是小学一年级的还是初三的学生,都是自己淘好米盛到饭盒里(因为大部分地方不能种水稻,米多半是买的),略放些豆和油盐,家里最穷的学生只能放些盐巴,蒸熟之后就成了一顿“佳肴”。据说,上学期还有好多学生经常隔着一两顿饭不吃(最通常的是早餐),由于营养不良,在不同的场合都出现有同学突然晕倒。
这里的学杂费是全县最低的,按规定,南部山区的这些学校都属于C类学校,实行一费制(即初中生每学期一次性收取190元,小学生每学期一次性收取85元),可是,每年仍有大量的学费拖欠。巴别初中曾多年做班主任的农春雨老师告诉我,每当去欠费学生的家里催缴费用的时候,只要一踏进那破旧的吊脚楼,看到里面除了挂着几串玉米之外什么也没有,往往到口的话也讲不出来了,有时只有默然离开。我做家访时去学生家里,他们往往会把过年都舍不得吃的本想拿到集市上卖掉的鸡宰了给我这个远方来的客人吃,不吃他们又说你瞧不起他们,而他们自己平时吃的就是盐水煮黄豆。按照"普九"的要求,巴别初中应有上千学生,可是现今在校就读的只有近四百人,而且每个学期都有大量的学生流失。现在,初一的各班,每个班已经流失十个左右学生了。这里通常的状况是:初一上学期有4个班,初一下学期就只剩下3个班,到了初二初三就只留下两个班,每个班的人数一个学期比一个学期少。毕业后,每年总会有一些人考上高中甚至重点高中而不能就读,只能留在家里干农活,或者踏上去广东打工的"宿命之路"。
责任沉重
作为一名解放军,一个经过党的十五年培养的党员,看着这些刻苦学习的孩子,我忽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责任感。我在思索,我在自问,我还能够这样无动于衷吗?
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将全新的思维和自强自立的精神给予他们,或许就将改变孩子们的一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1926年筹建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时,就为他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的理念提出了18个信条———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我们深信乡村教师要用最少的经费办最好的教育;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得来,就不必靠金钱而后振作,尤不可因钱少而推诿……
有人评说陶先生“生活教育”的启蒙意义在于它实际上是一种价值重建、文明再造。所以,重要的是精神。我在思索。我没有太多的东西给予他们,我只有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传授给他们,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我给全校师生做了一次《思想在逆境中成长》的报告。
走进大山,“良知”已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在巴别这块土地,我还需要对这里的人居环境和生活状态做深入的调查。我不忍心看着山区的孩子流着眼泪告别校园,继续贫穷。“用虚心对待当地老师,用诚心对待父老乡亲,用爱心对待山里孩子,用恒心对待志愿者事业”将是我西部之行回来后的生活准则。
     无论对谁,爱,都是不能忘记的
作者: 海之韵    时间: 2004-5-5 16:29
标题: 感受西部.一名汕头军人西部之行纪实
   
炊事班长同志:
   "用虚心对待当地老师,用诚心对待父老乡亲,用爱心对待山里孩子,用恒心对待志愿者事业”将是我西部之行回来后的生活准则。
    这话说得好!但我知道你做得更好!你资助了好几个孩子重返校园了是吗?你不愧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西部的父老乡亲和孩子们会感激你这位解放军叔叔的.
    向你致敬!!!

作者: 北极熊(客)    时间: 2004-5-5 18: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炊事班班长    时间: 2004-5-15 12:18
标题: 感受西部.一名汕头军人西部之行纪实
多看看.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