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老山下三鞠躬 [打印本页]

作者: 满腔热血    时间: 2004-5-24 18:22
标题: 老山下三鞠躬
“如果没有实地走过,你感受不到从1994年至2004年的10年间,中国一万八千多公里的陆地边防线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国家边防委员会办公室的一位军官笑着说。2004年5月12日,记者从西南边陲起步,希望用亲身经历去印证这艰辛而辉煌的10年。

  5月12日,记者乘坐的飞机在充满神奇和浪漫的西双版纳机场降落,还没来得及在市区停留,边防部队的汽车就拉着记者往边境跑。

  陪同采访的云南省军区边防处方兴国上校是个出名的边防“活地图”,云南省八千里边防,他熟悉这里的每一道山脊,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哨所,也在边防线上数次历险,腰椎颈椎严重损伤。一边走,他一边不停地给记者介绍云南的边防“典故”。

  汽车经过勐腊县一个偏僻的山寨,一辆色彩鲜艳的山地摩托车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上前打听才知道,车的主人叫张林中,是寨子里有名的药材专业户,已经买了两辆摩托车。听说记者从北京来,他马上上来打听什么样的越野车性能好,看来是有新打算。记者问他一年能挣多少,他保守地笑笑,说:“也就五六万吧!”

  这个名叫刮风寨的瑶族边寨紧邻中国与老挝的边境,地势险要,以前不通公路,现在一条边防巡逻路通到寨子里,寨子就迅速富了起来。

  记者沿着边境公路来到某部七连,这里的情景更让人惊讶,要不是门口“军事禁区”的标志牌和威严的哨兵,这里更像是一个漂亮的欧式庄园。整齐的草坪,高大的棕榈树,餐厅里别致得犹如酒吧。在营房旁边,记者甚至还看到了一个泛着绿波的游泳池!战士们说:“我们这里游泳都是矿泉水,纯天然,无污染。”

  这几年,国家和军队对边防部队的关注和投入都有所加大,云南省军区下大力改善一线连队的生活居住环境,卫星电话、闭路电视在边防连队安家落户。局域网的建成,使每个连队都可以和省军区的网络课堂进行即时对话,官兵坐在连队的教室里,就能参加省军区组织的边防执勤培训,或者听省里的大学老师讲课。

  由于下雨路滑,汽车当天没有按时到达目的地。夜里十点,晚饭安排在傣族寨子曼龙升的打谷场上。这里驻扎着当地有名的傣族女子民兵排,泼辣大方的傣族女民兵参与边界巡逻,维护边境治安,逐步在这一带的边境线上形成了“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局面。

  5月16日,从云贵高原顺山势而下,记者来到云南边防行的下一站,海拔只有70多米的红河河口瑶族自治县。湍急的红河与南溪河在这里交汇,河的对岸就是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老街市。

  越南的革新开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站在红河边,记者举目望去,只见对面大片的楼房错落分布,推土机正在把林地推倒建设开发区。随着河口口岸开关的钟声响起,双方进行边贸交易的人群熙熙攘攘,越方的群众推着荔枝和香蕉等水果等着过关,中方装着日用品的大型货柜车在关口排起了长龙,非常热闹。

  记者在边防连看到,新建成的口岸监控设施在繁华的边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控制室里,鼠标轻轻一点,口岸各个观察点位一目了然。由于使用了红外技术,夜间也能实施监控,有效地防止了非法越境和走私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

  5月17日,军车向麻栗坡行进,记者的神情越来越凝重。在麻栗坡烈士陵园中,长眠着近千名当年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他们的墓碑上,显示着二十岁左右的青春和一张张英俊的面孔。记者在这里找到了李海欣、张大权等熟悉的名字,烈士们为国捐躯的时候,记者正在上小学,听过这些烈士的英雄事迹,还用手帕包着私藏的零花钱,邮给南疆的将士。

  在方兴国上校的带领下,记者为烈士们点上一支香烟,洒下一杯白酒,代表《中国青年报》深深三鞠躬。

  方上校独自来到几个墓碑前,庄严地一一行军礼。这几个墓碑的下面,是他一起当兵入伍的兄弟。

  从烈士陵园出来,就是仰慕已久的老山。

  今日老山已不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沿山路而上,一群正在参加义务劳动的学生看见军车,自发地放下手中的锄头,向行驶的军车行少先队队礼,甚至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也在自家的屋檐下拼命地向记者和军人们招手。记者没想到,在和平年代也能看到这般景象,激动地从车上下来,把包里的糖果分给大家。

  方上校告诉记者,在边疆,军民亲如一家,一刻也没有分割过,军队就是边民的顶梁柱和主心骨。没有军队,就没有边民幸福安康的生活。同样,没有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军队也无法完成自己的使命。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