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南疆有座沉默的山---戍边英雄12连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35550    时间: 2004-10-6 17:38
标题: 南疆有座沉默的山---戍边英雄12连的故事
[这个贴子最后由35550在 2005/04/10 01:38pm 第 10 次编辑]

                             
                         南疆有座沉默的山
             ----35550部队“戍边英雄连”12连事迹
  老山,一座轰轰烈烈的山,一座英雄辈出的山。老山侧翼,有座比老山还高的山,这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山。
                             沉默的记录
  记者在战士的掩护下,穿过雷区,越过暴露地段,来到十二连阵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堑壕里这样一副对联:
    东转西转到处转17次转换转转创业绩
    枪战炮战攻防战67次战斗战战壮军威
  到这个少为人知的连队,记者记下了一串少为人知的数字。
  连队最前沿的阵地,距敌只有80米——战士们讲话声音要压低;带上来的吉他,只好送下去。
  全连数十个伙食单位——每天买回猪肉,要砍成几十块;司务长最愁的是这些肉,怎样安全地“运动”到一口口小锅里。
  十二连10年转战战区,三上扣林山,两上老山侧翼高地,两次机动者阴山,始终在野战生涯中。全连除指导员1人当战士时住过3个月营房外,其余官兵只知本连有营房但认也没住过。猫耳洞就是他们的家。
  十二连在战区长期当配角,10年中在接持慰问团上是“0”的记录。一次,十二连下山整训,准备接防新阵地,正赶上慰问团来慰问一支主力部队。十二连官兵“隔墙相望”,心中坦然。一班长杜跃福说:“只要是慰问穿军装的,也就算慰问我们了。”
同在战场,谁不想轰轰烈烈 !
  十二连接到上级命令要从扣林山移防,3个战士冲进连部,坚决要求留下,理由是“咱们要苦得有名气”。
  连长甘贵华只对他们说了一名话:“难道我们边防军人戍边就是为功名?”
  十二连驻守扣林山期间,冒着危险清理雷场,建设阵地,用探雷针打通找水路,告别了背水的日子,扛电杆、装电机,结束了蜡烛照明的历史,阵地建设完毕,上级准备给驻守扣林山的连队评功,十二连这时却告别了扣林。
  收复老山的战斗打响,十二连在老山侧翼担任助攻,提前3个小时拿下高地。当老山为世人所瞩目时,他们又将阵地交给了主力部队。
  老山战斗过去了几年,如今十二连刚入伍几个月的新战士,都知道工兵班长龙伟的故事:战斗中,龙伟不慎跌倒,滚入雷区,身负重伤,为连队打开了通路,上级准备授予他“滚雷英雄”的称号,龙伟主动陈明实情,纠正误报,辞去称号。战士们提起龙伟都一脸自豪,“他是真正的边防军人!”
  记者在1号哨位,看了他们的作战日记,在最近这50天里,只有5天晚上没有敌情,全连居然没有打一枪一弹。新战士付善富从哨位上爬过来对记者说:“连里要求,枪响就要见血见尸见战果,我们是长期守边的,不能用乱扣扳机来增加战斗次数。”
    
                      同是军人,谁不渴望理解
  一位西北姑娘,辗转来到云南省军区,要将爱情献给边防军人,领导机关的同志深受感动,让守备某部将姑娘接到老山前线,部队政治机关的同志马上想到十二连医助普从周。他从驻军医院调入后,心系战士,情注阵地,33岁了还没有对象,他们破例将姑娘带上阵地,与普从周见面。姑娘在猫耳洞生活了5天,耐不住了,对连队干部说:“我敬佩他,但爱不起他。”  普从周不让连队干部再作解释,默默地将姑娘送出战壕,送出阵地,送出这恶劣的自下而上环境。他理解姑娘。
  “男子汉应该去理解别人,不应该去乞求理解。”猫耳洞里,陆军学院毕业的排长周进霸,从在弹药箱组成的“沙发”上,向记者展示了他那“藕断丝连”的初恋。周进霸高中毕业入伍,一位女同学考上师范大学后,来信执意劝他考学,他有了动力,他被女友塑造成了军官,但却违背了她的愿望,上了边防,他们吹了,但仍通信。周进霸说:“我感激她,因为我人生的关键一步可以说是她左右的,我理解她,每个姑娘都应该有玫瑰的生活。”
  十二连的官兵们,总把理解的重担压在自己所肩上,那是在接防扣林山阵地之初,老连长甘贵华接到妻子临产的电报,无法抽身。8个月后,妻子抱着孩儿,一路艰辛,从四川来到云南边防某县,站在车站,不见丈夫踪影,这位柔弱的女性只得流着泪在边陲小镇自寻旅社。第二天,甘贵华接到机关通知赶到县城,讲起这事,总有许多感慨:“边防军人不能让别人理解了再守边防,自己懂得戍边神圣,日久天长,人们,包括自己的亲人,自然会理解。”
  新连长遇到老问题。杜海宽连长的妻子,是一个拥有数十万元的个体户的女儿,即将分娩,由于连队刚接防新阵地,杜海宽休不成假,又怕写信说不明原因,妻子担心,只好让通信员发电报打马虎眼。妻子是否理解,还是悬案,但战士们已经深深地理解他:“这么大个连长都这样,我们还有什么说的。”几位战士不约而同地向记者讲了掏心话。
  九班副班长戴正安,父亲得了食道癌,家里来信要他回去见最后一面。小戴明白,这次不见,可能永远没有机会了,但他更知道自己此刻应该站在祖国交给的阵地上。连长、指导员一起来他的思想工作,这位战士的回答是:“请支部放心!”
  火力排侗族战士吴均元,父亲病故,母亲随人出走,留下3个弟妹,无人照管。尽管家庭的不幸给这位年轻战士带来了深重的心理负担,但他没有辜负祖国的重托,在连队党支部向他所在县去信还未回音的情况下,他仍坚强地守卫在阵地上。边防军人需要人们的理解,边防事业更需要军人的理解。“责任与信任同在,光荣与义务俱增。”十二连官兵们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排难历险,为人民守好国门。
              同是一代青年,谁没自己的追求
  身居猫耳洞里的十二连士兵们,对人生同样有着五彩的追求。
  在1号哨位的掩蔽部里,记者看到:与狙击步枪、手榴弹相并列的,是《秘书学通论》、《实用秘书知识问答》。这是战士金锐锋的函授课本。他入伍才一年多,却被大伙称为“老党员”。因为他参军前就入了党,代理过副乡长。他来尽卫国戍边的义务,也是到尽完义务后的“明天”,报考了武汉教育学院函授班。连队上新阵地后,他作为思想骨干,来到了距敌最近的哨位。他们夜间要抗击敌特工袭扰,白天又要在阵地上攀上爬下,往返几公里背水背菜。函授结业时间到了,考卷却没能上阵地。他给函授学院写信,请求按“特殊睛况”对待,学院回函允许推迟两个月。两个月又到了,他不忍再给学院添麻烦:“下一届再结业吧。”他提着枪,钻出掩蔽部,攀上伪装网遮盖着的观察哨位。七班战士陈亮的猫耳洞里,射击孔透进的光束,照在《山水画基础技法》、《花鸟画基础技法》等高等函授专业教材上。他在学校里爱好画画,上阵地后,被南疆的壮丽河山所感染,寄出19元钱,报考了石家庄成人学院图画专业。该交作业了,他托军工从30公里外的小镇上,带动回了几张作业本大小、浸着汗渍的打字纸、几夜精心描摹,寄到学院。作业从千里之外批改回来:“最好用宣纸作画”陈亮淡然一笑:“我一当兵就钻猫耳洞,没去过县城,连电灯都没见过,到哪儿去找字画的专用纸,我可能学不成了。”他掂了掂冲锋枪,双眼又向射击孔外的草丛望去。
  阵地上,士兵们五彩的追求,都被草遮土掩的猫耳洞所限定我们可敬的战士啊,无时不处在个人追求与士兵职责的选择之中。
  军工班的主力张焕,父亲是个老中医,拥有自己开的诊所,还有两辆汽车。父亲来信,让他回家学开车,也需要把祖传的医术教给他这个独生子。老人心切,他却看得很淡,对连里干部说:“家里的汽车已经有人开了,学医也不急。让我把阵地的义务尽满,再回去也不迟。”张焕选择了边防,选择了硝烟下的阵地,负着神圣的使命,越雷区,攀陡壁,沿着骡马无法行走的军工路,默默地履行着一个普通士兵的职责。
  ——你们这里很危险啊!“当兵就要想到打仗,男子汉守边关怕死不来。”十二连官兵对军人职业的理解,还保持着一种“童贞。”
  ——你们这里很艰苦啊!“就说人生60年吧,我为别人苦3年,别人要为我苦57年。”小伙子们对军人的理解,充满着极为朴素的哲理。
  在这个默默无闻的连队里,每一个阵地,每一个哨位,每一名官兵,对自己长期的野战生活,不显炫耀礼之情,更无委屈之感。在当今多少人为社会道德价值观的某些不良变化而叹息的时候,从这个普通的守备连队身上,记者看到革命军人职业道德的光辉,这是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的回归功!
  告别十二连时,记者祝愿战友们守好阵地,再建新功。连长杜海宽指着薄雾中连绵不尽的群山说:“请放心,这个山头守卫任务完成了,我们肯定还会出现在别的山头。”指导员毕志明补充了一句:“这就是连队军人的使命!”

12l_1113111443.jpg

117.85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35550    时间: 2004-10-6 17:54
标题: 南疆有座沉默的山---戍边英雄12连的故事
1990年,该连被中央军委授予“戍边英雄连”荣誉称号。战士们的辛苦得到了回报
作者: 老山之眸    时间: 2005-1-25 19:36
标题: 南疆有座沉默的山---戍边英雄12连的故事

23751540_1106652992.jpg

86.39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出山    时间: 2005-1-26 01:25
标题: 南疆有座沉默的山---戍边英雄12连的故事
向戍边英雄12连的战友们致敬!
作者: 35550    时间: 2005-1-26 13:09
标题: 南疆有座沉默的山---戍边英雄12连的故事
"火力排侗族战士吴均元,父亲病故,母亲随人出走,留下3个弟妹,无人照管。尽管家庭的不幸给这位年轻战士带来了深重的心理负担,但他没有辜负祖国的重托,在连队党支部向他所在县去信还未回音的情况下,他仍坚强地守卫在阵地上。边防军人需要人们的理解,边防事业更需要军人的理解。“责任与信任同在,光荣与义务俱增。”十二连官兵们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排难历险,为人民守好国门"
    吴均元是我新兵连的班长,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