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我与陈赓相识在战场---武元甲。 [打印本页]

作者: 巴图鲁    时间: 2004-10-22 10:31
标题: 我与陈赓相识在战场---武元甲。
2003年2月24日    环球时报 第十版

作者:武元甲                    翻译:殷志祖




1957年,陈赓陪同越南国防部长武元甲,
参观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无线电原理实验室




     与陈赓同志结下深厚友谊
     此后,陈赓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赴朝鲜作战。一直到北方完全解放,陈赓同志才又来到越南。到河内时,他满脸都是被凝固汽油弹灼伤的痕迹。
     胡伯伯亲切接见了陈赓同志,并与他回忆往事。我陪同陈赓参观了下龙湾,共同研究了从越北、西北到平原、沿海的地形,交换了许多有益的看法。
     1955年,我到北京办事。陈赓同志同中国国防部的领导同志一起到机场迎接。他穿着解放军的正规军服,佩戴着首批授予的大将军衔。他陪我参观了北京有名的紫禁城,并带我拜访了他的家人。
     1957年,趁我到中国办事之机,陈赓同志带我参观了他任院长的军事工程学院,观看了基层训练。他建议我们派干部到该学院学习,培养正规军队的重要专业人才。之后,他带我观看了哈尔滨的冰上表演。
     每次到中国,我几乎都去探望陈赓同志及其家人。他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他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位富有国际主义精神和意志坚强的革命战士,一位忠实、亲切、重情谊、充满乐观和热爱生活的人。他是越南人民军的伟大朋友。
     1961年3月16日,陈赓同志心脏病突发,永远离开了我们,我感到十分悲痛。我永远铭记和珍惜陈赓同志的恩情。值此陈赓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请允许我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越南人民的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向曾在越南民族解放斗争中帮助过越南人民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同志们表示慰问和感谢,并向陈赓同志的家属表示最亲切的问候!

411_1_1098411430.jpg

7.71 KB, 下载次数: 4

411_2_1098411768.jpg

36.06 KB, 下载次数: 5

411_3_1098412036.jpg

16.9 KB, 下载次数: 3

411_4_1098412195.jpg

21.43 KB, 下载次数: 5


作者: 巴图鲁    时间: 2004-10-22 10:38
标题: 我与陈赓相识在战场---武元甲。

陈赓(右)同越南胡志明主席研究越南边界作战计划。



cg19_1098412528.jpg

31.99 KB, 下载次数: 5


作者: ss521    时间: 2004-10-26 02:25
标题: 我与陈赓相识在战场---武元甲。
为什么都不会应啊?——看完就得了??????????
作者: north-east    时间: 2004-10-26 10:39
标题: 我与陈赓相识在战场---武元甲。
[这个贴子最后由north-east在 2004/10/26 10:50am 第 1 次编辑]

武元甲在这篇文章中吹牛吹的厉害,把陈赓的功劳基本都划到自己头上了。例如:
(1)武元甲说他改变了攻打高平的计划,改为先打东溪。其实是这是陈赓和他的部下研究的结果。
(2)武元甲提到:
    一周后,我们未发现敌人的变化。后勤机关报告,如果等待时间延长,可能没有足够的大米和食盐供给,另外,部队呆在潮湿和蚊虫多的森林里,体能下降。
    陈赓同志说:“武总,你看怎么办?”
    我说:“应该再坚持一段时间。”
可实际上,当时武元甲根本沉不住气,是陈赓硬坚持的。
这篇文章我一年多以前在别的论坛看见过,文字有点差别,可能是不同时期的版本的问题,那篇文章把陈赓描写的更差劲。
有网友说凭什么你说人家武元甲说的不对?因为我一年多以前拿武元甲的文章与中国方面的有关文章进行了对照,发现武元甲把陈赓在越南的行程的时间、地点几乎全写错了,而中国有大量的资料(例如陈赓与党中央之间的电报)可以证明陈赓在越南的行踪,这只能证明武元甲说的是假话。
另外,当初攻打高平的计划是越南方面(包括武元甲)自己定的,开始制定了一个不合适的计划(又不是别人逼你制定的),过了两个月越南方面(包括武元甲)就变聪明了?这样的变化显得太突然了。我感觉中国方面的资料提到的“中国顾问(不止陈赓一个人)希望修改越南方面的作战计划,而越南方面开始感觉很难接受中国顾问的意见”的情节倒是比较合情合理的。
作者: hao准星    时间: 2005-8-10 23:40
标题: 我与陈赓相识在战场---武元甲。
    武元甲把自己的功劳说得很大,心情可以理解,但不符合事实。
    一,武元甲说9月9日越军总部、越共中央已定下攻打东溪的方案后,才会见陈赓。实际上7月27日陈赓就已和胡志明、武元甲会见。
    二,武元甲说他觉得打高平不妥,就改方案打东溪---当然不排除他对打高平的担忧。实际上陈赓一到,越方就向他介绍打高平方案,请他拿主意。陈未当场表态,先让顾问团成员吴效闵等人去看地形。吴效闵是陈赓爱将之一,时为十三军三十七师副师长,在越军308师当顾问。吴效闵和团营顾问安庭兰、周耀华、张祥等在308师参谋长阮士澄的陪同下,抵近高平作火力侦察,随后又绕道东溪着地形,回来后把高平防守坚固、易守难攻的情况向陈赓做了汇报,陈赓周密思考后与韦国清等顾问团成员一起订下改打东溪方案。武元甲经过一番考虑后表示赞同,或许他原先就对打高平心中无把握,陈赓方案消除了他的担忧。
    陈赓把东溪方案向中共中央汇报,毛主席回电,先打小战,先打小据点,争取围城打援的意见是适当的。陈赓与胡志明、武元甲等最后确定了方案。随后又召开越军营以上干部扩大会,陈赓解释了修改方案的原因,并介绍了我解放军的作战经验。当晚十二点,武元甲给陈赓打电话称,我甚觉兴奋,以致无法成眠。9月10日,武元甲签署攻打东溪的作战命令,战役打响。
    一般认为,武元甲还是比较亲华的,他的文章还是表达了对中国党、政府、人民及解放军援助越南革命的感激之情以及和陈赓的友谊之情。
   
作者: cpcliusi    时间: 2005-8-10 23:53
标题: 我与陈赓相识在战场---武元甲。
秘密征战---中国军事顾问团援越抗法纪实
钱江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年
这套书介绍得很详细,值得一阅。

作者: hao准星    时间: 2005-8-11 00:10
标题: 我与陈赓相识在战场---武元甲。
    吴效闵,初中文化,战斗英雄,陈赓爱将之一,“智勇双全”的指挥员,三七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后偏入决死队一旅(今十四军四十师),又调入三八六旅,曾任十三军三十七师团长、师长,十三军军长,昆明军区、济南军区副司令,曾被叶帅称为我军后起之秀。五0年先随陈赓到越南308师当顾问,又跟陈赓到朝鲜,在十二军三十五师当顾问。时任师长李德生。恰逢副师长牺牲,协助参与了诸多战斗的指挥。文革中吴效闵受冲击时,身为中央副主席的李德生为吴的复出起了很大作用。
作者: 龙江华文    时间: 2005-8-11 03:00
标题: 我与陈赓相识在战场---武元甲。
看了这么多,真是感慨好多啊,50年带初到79年带末------真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作者: lqthwt    时间: 2005-8-11 11:03
标题: 我与陈赓相识在战场---武元甲。
陈赓是一位极富个人魅力的军人,以致老蒋抓住了还是舍不得杀。我喜欢陈赓,从他的性格、人格,到他指挥作战的风格。
作者: 普照寺旁    时间: 2005-8-11 13:09
标题: 我与陈赓相识在战场---武元甲。
以前看有关陈赓的传记(《风流大将军》),对援越一笔带过,只是在陈赓入朝后和别人提起:见到胡主席后,给他烤了一头乳猪,可惜牙疼吃不了。而陈赓对武元甲的评价是:有一定的水平,但是爱说大话。
作者: north-east    时间: 2005-8-12 17:24
标题: 我与陈赓相识在战场---武元甲。
下面引用由hao准星2005/08/10 11:40pm 发表的内容:
一般认为,武元甲还是比较亲华的,他的文章还是表达了对中国党、政府、人民及解放军援助越南革命的感激之情以及和陈赓的友谊之情。
武元甲的亲华也是相对而言,主要是中越关系恶化的时候武元甲在越南党内、军内已经没有实权了,处于“靠边站”的位置,可以说对中越关系恶化基本没什么责任,所以后来中越关系缓和的时候越方就派他来北京出席亚运会。其实从某种程度说武元甲更亲苏,如果1978、1979武元甲是越南一把手,也不见得和中国继续友好,当然,历史不可假设,这只是一种可能性。
胡志明在很多人眼里算是亲华吧,可胡志明有些评论中越关系的话也挺让中国人烦。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