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转兵器知识: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纪实系列之一 [打印本页]

作者: lofuchen    时间: 2004-10-22 13:55
标题: 转兵器知识: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纪实系列之一
[编者按]25年前发生在祖国南疆的那场战争,我在记忆中是儿时刚懂事时看到的一张张粉红色的战报。伴随着战报中一个个胜利的消息,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的热情也在那时渐渐萌芽25年过去了,对于那场酷烈的战争,人们或许己经淡忘,亦或是毫无感觉,但我们始终不能也不应忘记的是那些为了祖国的荣誉和人民的安定,而将生命和鲜血留在异国他乡的勇士们!为了忘却的记忆,谨以此文作为纪念!
(一)奋起还击
公元1978年12月7日,正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做出了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由于这次会议的详细内容至今尚未解密,人们只能根据后来事态的发展去推测和想像。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从这一天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开始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8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命令,以广州军区、昆明军区部队,歼灭其第一线边防部队,摧毁其军事设施,还击越南当局奉行的侵略政策,保卫我国边疆地区的和平安定。据此,人民解放军各参战部队开始快速向战区机动集结:边境地区,一列列整齐的军车昼夜开进;领海海域,南海舰队的舰艇频繁出动;前线机场,空军各种类型作战飞机不停起落……美国的太空间谍卫星迅速捕捉到这一信息,世界各大新闻媒体闻风而动,铺天而来的宣传报道,聚焦着一个共同的主题——战争一触即发!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越南当局采取的是“同志加兄弟”式的睦邻友好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的越南人民抗法战争中,中国曾是唯一对越南进行援助的国家,不仅向越南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军需物资,还派出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南军队建设和协助组织指挥作战。在随后的十年抗美战争中,中国政府和人民更是不遗余力,从经济和军事上给予越南无私的援助。据统计,从1950~1978年,我国共向其提供了200亿美元的援助款项(其中无偿援助占93.3%,无息贷款占6.7%)、6.35亿美元的自由外汇,以及总量达94.3亿余吨的无偿军援。不仅如此,应越南政府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了30余万高炮、铁道、工程和通信部队官兵,秘密出兵亚热丛林,直接担负起抗美援越的作战和保障任务。
但是,越南当局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早在抗美战争尚地进行的1972年4月,越共中央保卫局长即在一次秘密报告中煽动说:“中国人是很阴险的,我们要提高警惕。”1975年越南北方和南方实现统一、黎笋集团反华、侵华的罪行更加紧锣密鼓。原越共中央委员、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报》总编辑黄松,在同瑞典记者埃里克·皮埃尔的谈话中一语道破天机:“在战时,使中国和苏联尽力帮助北越,这对越南来说是最重要的。现在越南不再执行这一政策了。无论如何,来自北方的政治和文化压力必须消除。苏联强烈地希望削弱中国在世界这个部分的影响,这一点正好同越南的利益相吻合。”在这种指导思想下,黎笋集团不惜出让金兰湾,彻底倒向苏联;在国内有计划地大规模排华行动,并不断侵占中国领土,枪击中国边民。至1978年12月底,共有20余万华桥被驱逐出境,越方制造的边境流血事件也上升至1108起,中国边疆安全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尽管如此,中国政府秉承一贯的和平外交政策,对越南当局的挑衅一忍再忍,一让再让,不仅多次提出通过谈判解决争端、改善两国关系,而且在边境事件中,严令我方边防部队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打第一枪。但这一切都被越方视为软弱可欺。最后,越方己经发展到了“谈判不成,劝靠不听”的地步。迫不得已,中国政府不得不换用一种侵略者听得懂的语言来和越南当局对话。1979年1月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邓小平访问美国。在华盛顿,邓小平掷地有声:对于越南没有必要的教训,恐怕任何其它方式都不会收到效果。美国总统卡特谨慎地提到了美国在越南的“教训”。邓小平自信地回答:那要看是哪家的军队!据法新社2月7日河内报道,越南当局对于邓小平最近连续发出的“威胁”保持沉着,表示“决不惊慌”。
1979年2月17日拂晓,从中国南疆几个前线机场的指挥台上,一连串的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刹时间,一批批战机齐声怒吼,如强弓利箭,直插云霄。南海海域,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一支支由驱逐舰、护卫舰、导弹快艇、鱼雷快艇、高速炮艇和猎潜艇组成的混合编队,巡逻游弋在北部湾、西沙群岛和海南岛西南海域。根所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此次对越还击作战将是一场“有限目的,有限时间,有限地区,有限规模”的边境局部战争。因此,我人民空军和海军不做主动出击,而是以实际行动对越南空海军实施威摄,配合边防部队的还击作战;“三北”战区按兵不动,密切监视苏联当局可能采取的对越配合行动。考虑到苏军完成军事动员大约需要2周时间,我军的还击作战将以此为限,力求“有理、有利、有节”。
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广西、云南前线部队进入阵地完毕。火炮脱掉炮衣,标定射击诸无;工兵准备好爆破器材;坦克装满油弹;通信兵全神贯注地守听,做好架线的一切准备;步兵进入冲击发阵地,有的已进入越军阵地的“鼻子底下”;侦察兵正大攀山越岭……。广西前线指挥部坑道的作战室里,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端坐在作战部署地图旁,紧盯着怀表的指针。突然,许世友抬起头来,放大嗓门庄重地宣布:“时间到,还击开始!”顷刻间,万炮齐发!火光像朝霞一样映红了天际……
(二)钳击高平
火力准备延续30分钟。越军前沿阵地、指挥所、炮兵阵地、步兵集结地和通信设施,均遭到猛烈压制和破坏,到处是火光熊熊,浓烟滚滚。随后,人民解放军工兵开始在越军的雷场中开辟通路,步兵则在坦克引导下向敌群发起冲击。由于我军集中了强大的炮兵部队。开战仅3小时,即突破越军第一线防御阵地,向敌师一线纵深防御发展进攻。许世友的作战设想是,广西战区陆军编组为4个作战集团,机动集团由军区前指直接指挥,东集团负责歼灭同登地区之敌,北、南2个集团合力围歼高平地区之越346师和地方团队。
高平,是越南北部高平省的省会,四面环山,地形复杂,系越北地区军事重镇,也是通往越南首都河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越军依据“一线坚守,一线取胜”的作战指导思想,以346师负责高平地区防御。其246团位于高平西北之朔江,677团和炮兵188团位于高平东北之茶灵,851团位于高平以北为师预备队。
人民解放军北集团第41军,以123师368团从正面牵制茶灵之敌,集中122师向朔江发起攻击。在此防御的越军246团又称“新潮团”,组建于1947年,曾长期担任越共中央首脑机关的警卫任务,是越军的一个主力步兵团。该团凭据朔江天险,在公路两侧五六百米的高山上,从山底到山顶共构筑了五层火力,配置了冲锋枪、高射机枪、枪榴弹以及各种炮兵阵地。而从我国广西边境小镇平孟开过来的公路,蜿蜓穿行于最远不过200米、最近仅8米的两山之间。越军狂妄地吹嘘:朔江天险是攻不破的钢铁防线,中国军队要通过里,起码要打3个月,要用1万具尸体从平孟铺到朔江!然而,越军做梦也没有想到,我122师以2个营在坦克支援下,在平孟正面摆开强攻的架桥,师主力却从山高、坡陡、路窄的孟麻实施突破,一举出现在朔江守敌侧后。越军朔江防线土崩瓦解。
我122师迅速展开围歼作战。越南北部的地形特点,是峻岭连绵,天然溶洞众多。仅在朔江东北的长白山地区,不到1平方千米的地方就有大小岩洞30余个,而且草遮藤护,非常隐蔽。越军依仗熟悉的地形,潜伏在洞穴和草丛中疯狂射击,我军几次强攻都未奏效。怎么办?365团2营4连通过军事民主会,找到了攻打长白山的对策。18日黄昏,4连一部在长白山东侧佯攻,掩护主力从后山悬崖实施偷袭。越军的冷枪不时打来,负责探路的3班勇士一边手抓野藤向上爬,一边还要冷静地判断情况,以免暴露目标。到了半山腰,一段陡达70多度的光滑石壁挡住了去路,战士们手抠石缝的棱角,身子紧贴崖壁,艰难地向上攀登……3小时后,3班终于把300多米的悬崖绝壁踩在了脚下。班长谢振华立即命令:打曳光弹,给连队发出偷袭成功的信号!然后指挥全班搜查山顶,占领制高点。不久,连主力也登上山顶,并对第二天的战斗行动作了具体部署。
19日凌晨,长白山下的我军部队从侧翼向上猛攻,4连主力则从山顶对敌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越军顿时乱成一锅粥,三三俩俩逃窜,有的像老鼠一样钻进山洞里。对于敌人的这一招,4连指战员早有准备。他们由下而下避开敌人的正面火力,对每一条石缝和每一个石洞进行搜索攻击。在挖“地老鼠”的战斗中,4连指导员吴世忠身先士卒,一面提醒战士们注意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一面严密搜索。突然,“哒哒哒”,敌人一阵扫射,被子弹击飞的石头崩伤了吴世忠的脸。他侧身看到有个石洞,便一转身,边前进边射击,两个越军一个被当场击毙,一个被打伤在地。在指导员的带领下,战士们个个像小老虎,弯着腰在树林草丛中穿进穿出,在崖壁石缝中爬上爬下。战士苏同胜发现石缝中有敌人正向山下射击,一个箭步冲上去,把两颗手榴弹扔进洞里,3 个越军被炸得血肉横飞……就是用这种战法,我122师全歼246团及其配属部队。
41军121师承担着北集团的战役穿任务。为了打开突破口,该师以362团向莫隆展开进攻。负责夺取菲咬山垭口的是3营7连,战前曾专门选择类似地形进行了训练。战斗打响时,他们趁夜暗摸到敌阵前,突然发起攻击。冲在最前面的3排长姜利民,用集束手榴弹炸毁了2个敌堡,但越军还在扫射。他镇定地判断了一下,对副指导员李永成说:“这是掩蔽部里的敌人打的。”随后要了一具40火箭筒,悄悄运动过去,可掩蔽部口太低,火箭洞打不到。姜利民迅速返回,带了个喷火兵上去。只见喷火枪口冲出一条火龙,猛扑洞口,敌兵一声惨叫,机枪火力点成了哑巴。接着,姜利民又炸毁了1个暗堡。当他再次冲上去实施爆破时,却被一颗子弹击中,光荣牺牲!这位362团前政委的独生子,一句话也没有留下,但他那被鲜血染红的手臂,依然指向部队穿插的方向。“为姜排长报仇!”我7连官兵怒吼着冲向敌人,漫山遍野的敌堡一个接一个爆炸……4小时后,越军通农县独立营我全歼。
此时,我121师主力已从突破口投入战斗,向敌纵深插去。横亘在我穿插部队面前的地段是崇山峻岭、怒涛滚滚,坡崖荆棘丛生。17日11时,我前卫363团1营1连进到班爱,遭遇敌1个连。我军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先敌开火,将其击溃。随后,部队行至通农,被一道道峡谷挡住了去路。带领尖刀营的副师长李培江,曾是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战斗英雄,年逾57岁。他大手一挥:“我跟走!”带领年轻的指战员们,探谷攀崖,勇往直前。当晚22时,部队通过宗梅吊桥,发现前面公路边的山头有越军正在挖工事!李培江判断:敌并未发现我军,只要胆大心细,组织严密,就可以绕过敌人,避开不必要的战斗。于是,他亲自指挥7连3排卡住敌人的下山通道,全团官兵沿山腰小路,从越军鼻子底下悄无声息地插了过去。
一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我121师主力向预定穿插地域疾进。越军无法与我军正面交锋,便以“避头打尾,避主力打后勤、避整体打零星”的游击战术,对我进行袭扰和阻滞。18日晚,我361团骡马和后勤梯队进至宗梅,因吊桥不便行动而受阻,与团指失去联系。带队的团副政委亲自前出勘察路线。这时,埋伏在四面险坡上的越军特工部队突然开火,361团副政委当场牺牲,部队被压制在谷底,情况十分危急!夜暗中,我炮连指导员徐家钦身而出,大喊道:“干向我靠拢!”19个单位的部队迅速被收拢起来,向敌实施反击:通信连副指导员张亦凡带领几名战士,跨马冲出火网,去向上级报告情况:炮兵股参谋和连长刘善华调集迫击炮组成环形阵地,向敌轰击;勤务排长林汉锦指挥步兵回击敌人;军马所医生林敬做好救护准备……20日清晨,我军共击退数3次进攻,以歼敌67名的战果结束了这次特殊的战斗。
当41军从正面对敌形成压力之际,我南集团42军从东溪突破,与北集团一起对高平之敌形成了钳形攻击的态势。东溪,是越军高平省石安县县城,越北4号公路经此沿边境线延伸,向西北40千米可达高平,向东南80千米可达谅山,是越军向前机动的必经之路。战前,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忠到南集团加强指挥,组织各级指挥员反复研究了主要突击方向的选择问题:在南集团的进攻正面,一条道路在复和,公路较宽,地形稍开阔,便于我机械化部队机动,但也是越军的防御重点;另一条道路在布局,越军防御薄弱,但道路险峻,溪流纵横,是条令教范中坦克的禁区。最后,南集团决定:集中200辆坦克装甲车辆,搭载步兵部队,组成强大的突击集团,首先突破布局,撕开东溪突破口,然后沿4号公路北上,直捣高平!该作战设想得到了军区的批准。受领任务时,许世友亲自向吴忠强调:战役发起3个小时,必须把坦克给我开进东溪城!
17日战斗打响。42军第一梯队126师兵分两种,向东溪推进。担任主要突击任务的右路纵队,以坦克搭载步兵,沿着仅有的一条乡间土路疾速前进。当部队挺进至兰山口时,越军在狭窄地段路宽不到3米的拐弯处,设置了大石块、树干等障碍物,并配以大量的40火箭筒、反坦克火器及轻重机枪,构成了严密的侧射和倒射火力网。危急时刻,乘坐101号坦克的1连指导员林梦珠,迅速估算了山口的宽度和坦克的性能,果断地命令驾驶员张东法:“加足马力,挤过去!”一次,两次,三次……我101号坦克以雷霆万钧之力,终于从石壁间撞出了一条通道!同时,坦克搭载的步兵也解开系在腰间的保险绳,下车协同坦克作战。9时40分,当我第一批坦克部队进入东溪时,越南守军还以为是己方的坦克,连连招手致意,直到看清了坦克上的红五星,才知道是中国军队来到了东溪,顿作鸟兽散。这时距战役发起仅2小时45分钟!
东溪即克,第二梯队124师以坦克为先导,步兵乘坐汽车,迅速投入战斗。越军如梦初醒,为阻挡我装甲集团的快速突击,17日下午炸开班翁山区水库,洪水倾泻而下,形成了长800余米、宽400余米、水深1米的水障区。我124师除100多辆坦克和履带车辆外,搭载步兵的汽车和炮兵、特种车辆均被堵在水障区的后面。吴忠亲临现场指挥,望着山下拥挤的车辆和搭载的步兵,断然命令:过河部队不许停留,迅速与126师会合;被阻步兵下车,徒步通过水障区,向东溪疾速推进;运动保障队和附近的部队,由军区工兵副主任李林统一指挥,抢修道路;向军区前指报告,请求工兵部队支援。军区闻讯,紧急集6个工兵团增援,并指示被阻炮兵绕道复和进入4号公路,追赶坦克和步兵。当晚,124师进入东溪,南集团随即以2个步兵营、1个坦克营,编组成快速纵队,向高平挺进;另以一部兵力向南面七溪越军199团攻击,掩护主力侧翼安全。
嫩金山口,全长4千米,两侧均为陡峭石山,中间一条弄梅隧道,长10余米,构成了通往高平的咽喉要地。18日拂晓,我124师372团1营,首先以82毫米迫击炮向敌射击,掩护3连拿下两侧石山,占据了瞰制隧道的制高点。随后,借着迷漫的山雾和树丛的掩护,副营长陈殿标带领7班攀上隧道右侧高地,2连副连长甘永先带领3排主力迂回左侧高地,炸毁了敌机枪火力点。7时45分,总攻开始。5班长黄强展飞速地爬上陡坡,接近隧道顶端。暗堡里的越军猛烈射击,黄强展虎跃几步,端起冲锋枪,甩出和榴弹,将敌消灭在暗堡里。这时,攻击隧道下端暗堡的6班进攻受阻。连长梁七根大声命令:“把火箭筒调上来!”射手卓德喜和董同飞步上来,机智地隐蔽好自己,在离敌堡30米的距离连发现两弹,准确命令中目标。我坦克6连的59式坦克也随即开炮,摧毁敌堡,撞开了隧道中的石墙。2连2排超越坦克发起冲击,一举占领弄梅隧道。
经营多年的咽喉要道失守,越军急忙调整部署,一方面对我南集团层层拦阻,并炸毁盘山公路陡峭处路段,设置障碍。我124师372团只好全部徒步行军,运动保障队跟在后面修筑道路。另一方面,越军从纵深调来越851团2营、3营9连、特工第20营和1个“冰雹”反坦克火箭连,于高平以南7千米的博山地区构筑反坦克伏击圈。19日,我坦克6连到达博山,负责指挥的指导员任恩柱下达命令:“各车注意区分火力,沉着战斗……话音未落,一枚火箭弹击中602战车,任恩柱壮烈牺牲!越军一击得手,四面八方一齐开火。代理连指挥的3排长张诚忠提醒各车住指导员的嘱咐:区分火力,节约弹药,一定要弹无虚发!随着坦克的怒吼。我军也有一辆坦克中弹,战士们纷纷跳下车来,依托中弹的坦克奋力还击。战斗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战场上的枪炮声才逐渐稀落下来。上级命令6连,会同先期赶到的步兵4连部分官兵,固守待援。
入夜,四周山岭上的越军大呼小叫,开枪射击。我指战员御下坦克上的4挺机枪,分成8个战斗小组,构成了环形防御阵地。配属4连的营部步谈机手郑中富,右臂负伤,就躺在一辆坦克底下,帮助坦克兵压重机枪子弹;4连9班长韦学锋左手有伤,举不起冲锋枪,就从坦克手那里要来一把手枪,协助张诚忠指挥作战……20日凌晨,我大部坦克和步兵到达,向博山主峰发起攻击。指战员们有如林中猛虎,攀登绝壁,猛冲猛打,抵近敌堡后用冲锋枪扫,用手榴弹炸。在一道悬崖上的山洞和暗堡,越军用机枪、冲锋枪向我军疯狂扫射。3连长黄茂发把袖子一捋:“无后坐力炮,瞄准了打!”只2发炮弹就将敌堡炸飞了天,越军争相逃命。黄茂发一声:“火力追击!”顿时又有几十名敌兵被打倒在地。战士们乘胜一鼓作气冲上主峰。7班副余木林迎面碰上2名越军,他眼明手快,一把夺过对方手中的机枪,猛烈扫射,主峰上的越军四散而逃……
21日,我南集团于行进间对高平城发起攻击,当晚即控制了城南和城东几乎所有的要点。23日,我北集团121师己进至扣屯地区,准备阻击太原方向东援之敌,我南集团遂在机动集团54军162师的配合下,于25日发动总攻。面对我军强大兵锋,越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除留下小股部队实施掩护外,其主力“化整为零,化军为民,钻山进洞”。许世当即下令:展开拉网式的全面清剿作战!我各集团迅速以营为单位,加强随伴炮兵,“小群多路,积极寻歼”,对敌可能潜伏的山洞和森林,分区划片,包干清剿。当敌进洞时,就用直瞄火力打、喷火器烧、炸药和手榴弹炸、烟熏,逐个摧毁;当敌藏入草丛时,就用火攻,将其逼出,再围而歼之;而对于敌可能出来袭扰我汽车运输的路口或山口,则修筑堡垒,封锁通道,并放火烧掉路边蒿草,以便我彻底歼灭之。最终,我军游击战术更高一筹。越军346师及高平地方团队主力损失殆尽,师长黄便山大校与所部失去联系,不知所踪。
(三)攻克同登
同登,距我友谊关4千米,扼中越之间主要通道,公路向西北至高平,东南通谅山,西南达太原,铁路可到河内,自古以来即是越北的军事重镇,素有谅山“要塞门户”之称。按照许世友的说法:“夺取同登的意义,不仅是有利于夺取谅山,而且是协同南北2个集团歼灭高平之敌的重要行动。这里打得好,打得猛,可以钳制越军的战役、战略预备队,使之不敢去援助346师,以便我南北集团更有把握地歼灭高平越军。”2月17日凌晨,我东集团200余门火炮猛烈轰击;43军127师攻击禄平,保障战役左翼;55军3个师一字排开,猛攻同登地区之越军第3师12团。越军第3师又称“金星师”,1965年9月组建于南方,即“南方的一颗金星”,象征胜利之意。12团则是它的主力步兵团、享有“人民解放武装力量英雄”荣誉称号。战前,这个团狂妄地喊出了那句臭名照著的名言:“打到友谊关吃早饭,打到南宁去过春节!”
炮火延伸后,55军以163师担负主攻,487团沿友谊关——同登公路两侧实施正面突击,488团的穿插地段沿有15米的雷场没有开辟,而破障分队的各种爆破器材已基本用完。眼看整个部队的行动就要受到影响,3营7连7班长朱泽高喊道:“同志们,跟我来,踩过去!”话音未落,战士罗光华端着爆破筒第一个冲进雷区,“轰”的一声,小罗踩响了地雷,身负重伤。朱泽威跟着冲入雷区,也负伤倒下。火光闪闪,弹片横飞,望着后面冲来的部队,战斗小组长吴石林和战士陈庭进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俩毫无惧色,迎着硝烟,向着雷区的最后地段,一左一右交替跑冲刺。伴随着不断被引爆的声音,战士们用火红的青春和沸腾的鲜血,为后续部队铺平了条通往胜利道路……11时30分,我488团攻克探垄和那派,进而攻占303高地,切断了同登之敌南逃的道路。
越军为夺回归路,沿同登——谅山公路疯狂反扑。我炮兵则在巴罗、那和等地建立阻击点,当敌进入我设定拦阻地段后,130毫米火箭弹一次齐射,弹群全部覆盖目标。越军不甘受挫,从谅山调集1个加强营兵力,向我488团3营探垄高地猛扑过来。我2排阵地被敌人突破,2排长谭仁泽立即向全排同志高喊:“坚决消灭敌人,封锁突破口!”5班长李德飞第一个冲上去,中弹牺牲;机枪手杨秀凡见状,把压满子弹的两条弹链挂在脖子上,端着机枪向敌猛烈扫射。6班长张春才打倒了突入的2名越军,突然被敌侧面火力击中,3名越军乘机扑上去,将他从背后死死抱住。张春才同敌展开殊死搏斗。眼看又有几名越军爬上来,他向战友高喊:“向我投弹!”战士岳红安距张春才10多米远,见冲出堑壕抢救班长已来不及,机智地把手榴弹投向张春才身边的越军,然后全班一齐开火,全歼突入之敌。至18日,3营共打退敌31次反扑,歼敌720余名,战斗过的堑壕里血流成河,尸堆如山。
386高地位于山登西北侧,控制着我489团前出的要道——弄怀山口。16日晚,负责为兄弟部队打开突破口的487团1营,以1连1个班潜伏至国境线100米处隐蔽。17日战斗打响,该班即行爆破,3分钟开辟出一条通道。1连利用拂晓前视度不良的有利条件迅速通过,从高地南侧迂回上山;2连和3连也从北面对敌形成围攻态势。越军措不及防,一部被歼,残敌钻进暗堡和山洞,继续与我顽抗。搜剿战斗中,越军从一暗洞中伸出机枪准备射击,8班长胡永信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上去,用双手将机枪从射击孔里硬拽了出来。敌射手吓得转身就跑,胡永信甩出一颗手榴弹,将其炸死。9时51分,我侦察兵发现386高地西侧有越军迫击炮向我射击,敌还从339高地的坑道中推出2门85毫米加农炮,击毁我坦克3辆。我炮兵立即遂行急促射,压制敌炮,随后改用短延期引信进行破坏射击,发射炮弹17发,将敌炮歼灭。
与此同时,487团2营配属军坦克团7连,从同登东北突入敌防御纵深。途中,7连遇到一辆敌指挥车,李德贵连长命令:“机枪开火!”车上包括1名军官在内的5名越军当场毙命。坦克隆隆而过,敌车变成了一堆破铁。这时,落日已掩没在了群山之中,李德贵镇定地指挥全连4辆坦克冲在最前面。周围炮声不断,借着炮火的阵阵闪光,他发现前方有敌1个炮兵指挥所,立即命令:“加快速度,跟他们拼刺刀!”坦克怒吼着,犹如神兵天降。顿时,一间营房轰然倒地,一台汽车被压扁,四周响起了越军尖厉的呼叫声。一名敌军官从另一间房子里逃出来,拼命奔到一辆摩托车旁,刚迈上去一只脚,就被我坦克射来的子弹打了个人仰马翻。随后,李德贵又指挥驾驶员许森,关闭坦克车灯,冲上了一段陡达40度,长近1千米的山坡。一个混合炮阵地出现在了他们脚下。“压下去!”我坦克犹如猛虎下山,飞一般地冲下坡去,把敌2门高炮、2挺机枪和4台车辆压成了一堆废铁,一长段炮兵工事也被压成平地。
由于天黑,越军摸不清真实情况,周围的敌阵陷于一片混乱之中,各种火器一古脑儿向这个炮阵地打来,弹片震得坦克钢板“当当”真响。李德贵立即指挥坦克转移到山下公路,利用敌火力暴露的机会,紧紧瞄准火力较密集的目标射击。敌火力点一个接一个地被击毁。我坦克7连开始返回,迎面驶来一长串越军汽车。李德贵大喊一声:“撞!”许森脚踩油门,坦克立即飞一样地轧了过去。敌汽车来不及掉头逃路,一辆辆被撞得翻进沟里,或是轮子朝天,或是油箱破裂。我坦克手正打得起劲,4名身穿便衣的越军弓着腰分两路接近过来。我坦克上的机枪立即射击,将其全部击毙。随后,又有几名找着火箭筒的越军钻进了路旁的竹林,驾起火箭筒准备向我射击。我坦克迅速机动,掉转车身,火炮和机枪一齐开火,打得竹林燃烧起来,敌人也被击毙在火光之中。
激战竟日,我55军扫清同登外围,切断了同登伸向谅山、高平、太原的全部交通要道。越军12团撤退无路,待援无望,残部龟缩于“法国炮台”、探某和339高地负隅顽抗。“法国炮台”系40年代法国殖民政府历时3年修筑而成的坚固堡垒,位于山登以南,长约300米,宽约100米,内分三层,露出地面的两层高5—6米,四面各有一个带密封铁门的出口。据俘虏供称:炮台内部有水、电和通风设备,甚至还有1个礼堂,总共可容纳3000—5000人。除顶部有10个透气窗和1个了望台可供射击外,周围还有约300个射孔。炮台四周则有环形堑壕和4个坚固火力点,通过交通壕和4个进出口相连接。19日晚,我489团3营行进间对炮台发起攻击,立即遭到炮台和南面探某、西南339高地的联合火力夹击,前进受阻。20日再次攻击失利。越军得意洋洋,向我军挑衅:“当年日军打了45天都没有打下来,中国军队是无能为力了!”
我163师迅速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总结教训。首先是对敌情了解不够,误以为炮台只是一个独立火力点,没有重视;其次是攻击部队协同不好,形不成整体威力。许世友专门听取了会议报告,当即指出:要加强作战侦察,严密组织,坚决攻击,用攻坚的手段夺取胜利。凑巧的是,我军攻打“法国炮台”受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广西凭祥发电厂职工何国安的耳中。这位年届50岁的老民兵,早年随父逃难同登,曾被法军抓去修炮台,对情况非常熟悉。他主动与当地驻军联系,表示愿给部队带路。我163师马上调整部署:把攻击点从南面改到北面;以489团3营7连为基础,抽调8连1个排和487团2连1个排,编组为攻击部队;加强85毫米加农炮1个排,82毫米无后坐力炮1个排,重机枪1排,高射机枪7挺,提供火力支援;为分散敌人兵力和火力,以487团2营对探某之敌实施牵制性攻击。
21日拂晓,我攻击部队利用夜暗掩护,秘密进至炮台西侧进攻出发阵地。7时50分,开始实施30分钟的火力准备,步兵火器也交织成绵密的火网,罩住敌射孔。趁着炮弹炸起的硝烟,隐蔽在北侧山脚待机的7连2、4班首先发起冲击。越军做梦也没想到我军来得如此之快,匆忙从密密麻麻的射孔里打出子弹,龟缩于洞内之敌也纷纷钻出来,爱莫能助和轻机枪扫射。子弹“哧哧哧”划空而过,打得石头冒火,泥土飞扬。火箭筒射手蒋荣伟瞅准敌换弹匣之机,一发火箭弹把敌火力点摧毁、摧毁的第7个火力点,真是弹无虚发!我指战员迅猛冲击,交替掩护,连续攻下两道堑壕。越军一挺高射机枪在洞口还没停稳,2班长彭新发端起冲锋枪,一梭子弹打了过去,把敌射手撂倒在地。我军随即对炮台东北角和西北角洞口实施爆破,将敌压缩至西南洞口。
同时,我1排和2排主国也占领炮台一部,堵塞了北侧射孔和洞口。在直瞄火炮支援下,各战斗小组利用死角,向炮台顶部发起攻击。越军为夺回阵地,沿着堑豪从南北两侧迂回过来。彭新发先敌开火,击毙2名越军,剩下的吓破了胆,连滚带爬,向南洞口溃退。我军立即发起追击。越军投来1枚手榴弹正落在彭新发身边,小彭身负重伤倒下。这位坚强的共产党员,想用手支起身子继续冲锋,但已经不行了。副班长张丁有冲上来,刚想把班长背下去,却被侧翼越军的子弹击中胸部,壮烈牺牲。12时30分,3排加入战斗,由东向南搜索攻击, 最终全部占领表面阵地。我指战员在何国安指引下,找到炮台顶部天窗,用越语喊道:“陆松空依(缴枪不杀)!重待宽奴徒兵(我们宽待俘虏)!”越军拒不投降,不断向外投弹射击。迫不得已,我军将茅草浇上汽油抛入洞内,再用火焰喷射器喷射。熊熊烈火引爆了地堡内的弹药库,随着山崩地裂的一声巨响,同登越军的防御体系土崩瓦解。
(未完待续)
我也是一个军事迷,特别关心79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燃烧的血》是我常来浏览的网站,时常想为这个网站做些什么。今天我从兵器知识上看到了这篇文章,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把它输入电脑中,我的五笔还算过硬,花了尽3个小时的时间。然后传上来与众网友们共同分享这篇文章,共同怀念那些为祖国捐躯的烈士们。我们将用自己的行动来见证着新时期的青年,是永远怀念那些安葬在麻粟坡、河口、金平、凭祥……牺牲的烈士们。

作者: camp123    时间: 2004-10-22 14:06
标题: 转兵器知识: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纪实系列之一
[这个贴子最后由camp123在 2004/10/22 03:17pm 第 2 次编辑]

    精神可嘉.花三个小时打字啊.下期我扫描弄上来吧
作者: sukhoi    时间: 2004-10-22 16:30
标题: 转兵器知识: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纪实系列之一
这一段基本上全部是周德礼所著<<许世友的最后一战>>7~10章的缩写,主要不同之处点明了部队的番号,添了一点<<当代中国装甲兵>>和<<百战将星吴忠>>的情节.总体来说改得比较烂.不过拿这东西大概了解一下79年的战事还马马虎虎,毕竟在公开发行刊物上能够点明我军参战部队序列的文章之前还不多.
作者: 小蚁雄兵    时间: 2004-10-22 17:15
标题: 转兵器知识: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纪实系列之一
      lofuchen 兄,三个小时,不简单啊。要是换了小蚁这些文字,起码得打上了10几个小时,用ABC,比较慢了。
      怎么说呢,刚刚了解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朋友,读了这几期《兵器知识》上的连载,多少能有些收获,至少会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作者: 冷眼    时间: 2004-10-22 17:20
标题: 转兵器知识: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纪实系列之一
谢谢楼主,期待下期
作者: cpcliusi    时间: 2004-10-22 20:45
标题: 转兵器知识: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纪实系列之一
支持楼主。能够在公开出版物里标明79参战部队番号在我印象中还是第一次。
作者: awei    时间: 2004-10-22 20:58
标题: 转兵器知识: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纪实系列之一
楼主手写的太辛苦了 不顶没良心 期待中
作者: sukhoi    时间: 2004-10-22 21:59
标题: 转兵器知识: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纪实系列之一
<<兵知>>上此文作者的文风本人不敢恭维,此君在<<兵知>>上发表过多篇关于抗美援朝等题材的作品,一时也迷倒过不少读者.但基本是剪刀加浆糊的干活,比如2003年8.9期上的<<金城战役>>,就是用<<百战将星-杨勇>>和网上的<<百战青锋劈泾渭>>改了一下. 90年的<<坦克装甲车辆>>上有一篇讲言所著对越作战的装甲兵的文章就点明了番号.只是其后十几年该刊物虽屡次发表对越作战的文章,却再无此等胆量.还有<<当代中国装甲兵>>第四编第十章p192~226更是写得相当清楚,只怕几十年之内有公开发表记述79年装甲兵作战的文章,基本上怕都要从该文中抄上一大截.比如<<中国装甲兵传奇>>一书,基本上全部搬了上去,既露骨又拙劣.
作者: cpcliusi    时间: 2004-10-22 22:16
标题: 转兵器知识: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纪实系列之一
装甲兵有战例 80版的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装甲兵战例选编》团营部分+连排班部分 总参装甲兵部
作者: 生之不安    时间: 2004-10-22 23:47
标题: 转兵器知识: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纪实系列之一
兄弟辛苦了!
作者: 防城高原    时间: 2004-10-23 09:29
标题: 转兵器知识: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纪实系列之一
不会复制吗?
作者: 血是热的    时间: 2004-10-23 10:08
标题: 转兵器知识: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纪实系列之一
精神可嘉
作者: 小兵    时间: 2004-10-23 14:21
标题: 转兵器知识: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纪实系列之一
3排长姜利民就安葬在广西那坡县烈士陵园,他的事迹、遗物等就在烈士陵园里面的陈列馆里,记得小学的时候我们各个班的学习委员曾经给英雄的家里写过慰问信。我当时有幸写过一篇,是个指导员,山东肥县的,很久了,后来就上了中学,没有联系了,可惜。
作者: 盛广凯    时间: 2004-10-24 09:19
标题: 转兵器知识: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纪实系列之一
扫描也可以啊

作者: 龙腾云跃    时间: 2004-10-24 13:19
标题: 转兵器知识: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纪实系列之一
good
作者: riverluo    时间: 2005-10-6 14:49
标题: 转兵器知识: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纪实系列之一
文中提到488团3营是我哥哥罗伟明生前的营队,可以再详细些吗?我正在找跟哥哥一同在战场出生入死的战友,有哪位仁兄可以帮帮忙?现在附上一些资料:本人手机13602226565,邮箱 lwh4728@yahoo.com.cn  QQ 106138996

brother1_1128581363.jpg

32.42 KB, 下载次数: 0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