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早6点10分,开心快乐、赵国车两位hi-end发烧友从集合地(渚河路与光明大街交叉口农行门前)准时出发,踏上了去往大名县邓台村之路,开始了邓丽君祖籍故乡行。途径成安县、魏县、大名县最后到达邓台村。单程85km,从大名县到邓台村的距离是14km,有近4km的土路。此次之行开心快乐。在此非常感谢行者无疆、梦漪及时与举办方的联系和提供的午餐劵。
图片如下
去的路上
到达大名县
问路
邓台村近4km的土路
到达邓台村
[此帖子已被 开心快乐 在 2009-5-11 19:16:44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开心快乐 在 2009-5-11 23:21:22 编辑过]
原来邓丽君还是邯郸人啊!
部分活动图片一
[此帖子已被 开心快乐 在 2009-5-12 12:55:12 编辑过]
部分活动图片二
这位先生看着有些面熟呢
接着发
部分活动图片三
左边站立着是邓丽君的侄女
村民
记者
纪念现场
与邓丽君的堂弟合影
接着发
这位应该是多才多艺的梦漪版主大姐吧?好像从年会的照片上见过!可惜错过了这样难得的机会!
----转载
邓丽君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生于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祖籍为河北邯郸大名县邓台村,是一位在华人社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台湾歌手,亦是20世纪后半叶最富盛名的华语和日语女歌手之一。
【个人档案】
——星耀天际半世纪,十亿个掌声的天籁女王
原名:邓丽筠
小名:丽君
艺名:邓丽君
英文名:Teresa Teng
日文名:テレサ·テン
昵称:Teresa、丽君、小邓、テレサ
称号:天才歌手、学生情人、君中情人、演歌女王、有线女王、永远的邓丽君、华人最伟大的歌手、永恒的歌后
性格:亲切、诚实、天真、坚强
语言:国语、粤语、闽南话、山东话、上海话、英语、日语、法语、马来西亚语等
民族:汉族
生日:1953年1月29日 周四 壬辰年腊月十五日
星座:水瓶座
血型:O
身高:1.67M
体重:47KG
形体:82 60 91
优点:腿形修长,宛若天仙
烦恼:担心发胖
职业:歌手,慈善家
签约公司:宇宙、丽风、宝丽多、宝丽金、Taurus(金牛宫)、EMI,SM,华谊兄弟
出道年代:1967年 9月·台湾 1974年 3月·日本
籍贯:河北省大名县邓台村
出生地: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
家庭成员:父母和兄弟(邓妈妈:赵素桂 邓爸爸:邓枢 老大:邓长安 老二:邓长顺 老三:邓长富 老四:邓丽筠 老五:邓长禧)
【星路历程】
1953年 1月29日出生于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6月全家迁往台东县池上乡。
1954年 举家迁往屏东机场附近居住。
1958年 至屏东市仙宫戏院附近学芭蕾舞。
1960年 举家搬迁至台北县芦洲定居;毕业于台北芦洲小学,表现出音乐天赋。
1961年 接受启蒙恩师李成清歌唱指导。
1962年 随“九三康乐队”四处慰问演出。
1963年 8月参加“中华电台”黄梅调歌曲比赛以《访英台》获得冠军,为参赛者中年龄最小者。
1964年 代表学校参加全县国语朗读比赛,获得第一名。
1965年 就读金陵女中,获得台湾第一届初中演讲比赛第五名。
1966年 参加正声公司歌唱训练班,以优异成绩毕业;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以《采红菱》夺得冠军。
1967年 自金陵女中休学,加盟宇宙唱片公司开始灌录唱片;9月推出第一张唱片《邓丽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正式以歌唱为职业。
1968年 参加台视《群星会》节目演出,在台北夜巴黎、七重天等歌厅登台演唱。
1969年 演出第一部电影《谢谢总经理》;演唱中视开播台湾首部连续剧《晶晶》主题曲(1969年10月11日首播),主持中视“每日一星”节目,被誉为“天才女歌星”;首度应新加坡总统夫人邀请首度出国赴约做慈善义演。
1970年 1月于香港工展会荣获“白花油慈善皇后”,为历年最年轻者;10月与张冲合作拍摄个人第二部电影《歌迷小姐》。
1971年 2月至次年8月,在东南亚展开为期一年之巡回登台,足迹遍及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地。
1972年 6月邓丽君歌迷俱乐部“青丽之友会”于香港首度成立;与丽风唱片签约;结识初恋情人林振发;当选香港十大最受欢迎歌星;二度当选“白花油义卖皇后”。
1973年 1月赴美修读英文;到香港演唱于“香港歌剧院”、“汉宫”及“珠城”,后前赴越南演唱;拍摄电影《天下第一笑》;与日本渡边经纪公司签约,并与宝丽多(Polydor)唱片公司签约机构合作唱片发行,赴日接受密集训练在新加坡国家剧院出席“远东十大巨星晚会”。
1974年 3月1日正式赴日发展,在日本推出首张单曲《今夜かしら明日かしら 》(不论今宵或明天),流行榜排行75名;4月首度赴金门劳军;主演喜剧《唐伯虎点秋香》;主演舞台剧《女记者》;主演喜剧《西厢记》;10月17日以《空港》一曲获日文音乐祭“银赏”;11月19日以第二张日语专辑《空港》一曲当选1974年“最佳新人歌星赏”、“新宿音乐祭铜赏”、“银座音乐祭热演赏”,总销量达七十五万张。
1975年 加盟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发行经典系列“岛国之情歌第一集”;9月至10月在马来西亚巡回演出;在香港电视台录制“邓丽君电视特辑”;在日本连续推出三张单曲《雪化粧》(冬之恋情)、《女の生きがい》(祈望)、《夜の乗客》(今夜想起你)获日本唱片大赏、新宿音乐祭新人奖;东京电视日报十大歌星奖;银禧奖。
1976年 3月邓丽君香港歌迷会正式成立;在香港“利舞台”举办首次个人演唱会并获得空前成功;在新宿举办个人音乐会;6月日文单曲《夜のフェリーボート》(你在我心中)打入流行榜前20名;7月在东京新宿举行首次日本个人演唱会;11月率丽星歌剧团赴马来西亚巡回演出
1977年 4月于东京新桥市民会馆举行个人演唱会;6月与台视签约,并录制台湾第一个《邓丽君专辑》;第二度于香港“利舞台”举行演唱会;东京“何处是故乡”大赛歌曲冠军;7月以《岛国之情歌第二集——今夜想起你》与“香港第一届金唱片颁奖典礼”荣获香港第一届“金唱片奖”的第一位得主;第二度在香港“利舞台”举行个人演唱会;于东京新宿举行个人演唱会;在日本共发8张大唱片,12张小唱片;日本电视放送奖。
1978年 2月于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展开巡回演出;7月底于川崎产业文化会馆举行日本个人大型演唱会,将个人演唱所得捐出作慈善之用;9月首度与演员江明合作主演台视连续剧《天涯常念旧时情》;第三次在香港“利舞台”举行3天5场个人演唱会;大碟《邓丽君GREATESTHITS》及《岛国之情歌第三集》同时获香港第三届金唱片奖;于日本以《东京夜景》获得“正顽张中赏”;将演唱所得捐作慈善,获台湾“警广(‘警察广播电视台’) 雪中送炭奖”。
1979年 发生假护照事件,黯然赴美进修日文、英文、生物及数学;4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演唱会,为首次在美加地区办个人演唱会;“香港第四届金唱片颁奖礼”上,同时有三张大碟获白金唱片奖,另有两张大碟获金唱片奖。
1980年 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登台;身在美国,歌声却响遍神州大地,大江南北的民众为邓丽君歌声而醉倒;10月返台于“国父纪念馆”义唱,门票收入全数捐作自强爱国基金;12月18日在香港推出第一张粤语大碟《势不两立》,瞬即达到白金唱片数字,歌曲《忘记他》异军突起;第四度踏足“利舞台”,举行一连七场个人演唱会;年底赴东南亚作巡回表演;荣获台湾金钟奖“最佳女歌星奖”。
1981年 年初于印尼灌录80首印尼文歌曲;春节期间开始分别在台北“迪斯角”、台中“联美”、高雄“喜相逢”等歌厅登台,场场爆满;于东南亚巡回演唱;台新闻局颁发“爱国艺人”奖座;4月在香港利舞台第五度举行个人演唱会,七天九场创下场次最多记录;5月与李季准首次合作主持台湾金钟奖颁奖典礼;6月于台湾高雄举办《何日君再来》义演晚会,“台视”播出;8月全省劳军长达一个月,并制成长达一百二十分钟《君在前哨》特别节目特别节目播出;于香港参加“香港第五届金唱片颁奖礼”,一次获得五张白金唱片:《一封情书》、《原乡情浓》、《势不两立》、《在水一方》《邓丽君精选第一集》,刷新香港历届金唱片记录;10月替YAMAHA山叶机车机车拍摄首支电视广告。
1982年 1月8日至11日于香港伊利莎白体育馆举办五场个人演唱会,场场爆满。宝丽金录制出版整场演唱会;在台湾台视录制《千言万语》专辑;5月开始投入古典专辑《淡淡幽情〉的策划工作;10月与林子祥及谭咏麟合作,于香港拍摄无线电视特辑;12月参加香港“欢乐满东华”慈善晚会 ;推出《邓丽君演唱会》双唱片,面世即双双成为白金唱片。
1983年 歌唱事业迈入第十五年,并在香港富豪酒店举办三十岁派对;2月推出经典大碟《淡淡幽情》,畅销亚洲;开始东南亚巡回演唱;2月底再次应邀赴美,在赌城拉斯维加斯“凯撒皇宫”演唱,是首位在此签约演唱并且演唱会极致盛况空前的华籍女歌手;3月与张帝合作,再度主持台湾金钟奖;5月香港宝丽金根据IFPI香港机构统计1975年起,邓丽君于香港之唱片销售共达500万张,创下当时华语歌坛纪录;推出第二张粤语大碟《漫步人生路》,是邓丽君在港台推出的第109张专辑(不包括日本),面市不久即成为白金唱片;12月于菲律宾举行演唱会;12月29日开始在香港红首次红勘体育馆举行6天7场地,15周年巡回演唱会,创四项新记录:首次红勘体育馆演出连续六场,六场观众满座,观演人达十万人,及最高票房等。总计观众达十万人;当选“香港十大杰出女青年”。
1984年 赴英国伦敦留学;展开亚洲巡演,在东南亚各地举办十五周年巡回演唱会。1月在台北市立体育馆举办两场“十亿个掌声”邓丽君15周年演唱会,15周年演唱会首次对大陆直播;1月底巡回演唱至新加坡及吉隆坡;2月于日本复出,推出单曲《つぐない》(《偿还》),立即打入日本唱片流行榜,并于四月进入流行榜前10名,8月跃升至第一名,停留榜内接近一年,刷新日本乐坛历史记录;3月当选“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7月凭借《つぐない》获上半年度之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获奖,成绩仅次于中森明莱;8月于台北参加十大歌星金嗓奖颁奖典礼,获选台湾十大金嗓奖;12月以《つぐない》拿下关西举办之第17回“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及关东举办之“日本有线放送大赏”双料冠军,提名角逐“日本唱片大赏”之“最优秀歌唱赏”;荣获日本演歌最受欢迎赏;此外,《つぐない》ORICON公信榜销量44.3万,总销量150万。其卓越成就,为中华民族添上一抹缤纷艳丽的光彩。
1985年 1月于新加坡接受《北京青年报》电话专访,首次与大陆媒体接触;2月于日本发行单曲《爱人》,在5/20至8/19其间于“有线点播榜”获得14周连续冠军,刷新历史纪录,亦于“广播流行榜”达成蝉联10周冠军纪录;4月首次接受杂志PentHouse国际日文版专访,公开三段恋情;8月返台与张菲主持“反盗版反仿冒”义演晚会;11月拍摄个人第二支影印机电视广告;11月底首次于日本TBS电视剧《子供が见てゐでしとろ〉客串演出并演唱片尾曲;至12月底止,《爱人》在日本之有线点唱总数达历史纪录919370次;12月于东京NHK大会堂举行“One&Only”单场个人大型演唱会,黄牛票高达日币三万元,座无虚席;12月以《爱人〉二度蝉联年度全日本有线大赏、日本有线大赏双冠军;12月31日凭《爱人》一曲不费吹灰之力入选日本“第36回红白歌合战”;《爱人》销量ORICON公信榜44.2万,总销量突破200万。同时在日本乐坛创下两项历史记录。推出《爱人》《偿还》中文唱片。
1986年 春节推出台视贺岁特别节目“与君同乐”;2月于日本推出新单曲《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任时光从身边流逝》)再度以大热门姿态顺利入选日本“第37回红白歌合战”;河北电视台播出邓丽君故乡行节目;参加香港白金巨星耀保良义演;蝉联日本年度有线电视大赏,三度蝉联有线电视大赏创下记录,至今无人打破(但2002年日本歌星滨崎步平此记录。);ORICON公信榜统计33.4万,总销量200万;获选美国《时代杂志》世界七大女歌星,世界十大最受欢迎女歌星,是唯一一个同时获两项殊荣的亚洲歌手。
1987年 继续穿梭于香港、台湾、美加及法国等地,但已处于半退休状态,除参与慈善演出外,甚少于公众场合露面;赴纽约参加“国际公益金”义演;出席日本“第38回红白歌合战”;《邓丽君自选歌曲两百二十五首》首度在北京发行,并印有邓丽君亲笔题词;日本有线音乐赏。
1988年 1月日文单曲《恋人たらの神话》(恋人们的神话)发行;4月著名作家慎芝过世,专程返台吊唁;7月以《别れの予感》获上半年日本有线放送大赏冠军;8月回台湾参加“光辉的八二三晚会”演出,开始定居于香港赤柱佳美道18号别墅;12月获第21回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优秀歌星赏、日本有线大赏、日本有线音乐赏;中国大陆各单位面邀邓丽君访问;举办金门音乐晚会
1989年 2月应邀出席香港亚视农历年初二晚直播烟花汇演“烟花照万家”晚会演唱《漫步人生路》;5月底赴香港跑马地演唱声援“民主歌声献中华”活动,演唱《家在上的那一边》;7月发行日文单曲《香港》;移居法国巴黎,在巴黎录制《泪の条件》(泪的条件)等歌曲;赴成田机场澄清病故流言;TBS播出日本出道15周年特别节目
1990年 减少歌唱活动,生活重新移往法国,置房购屋;5月9日父亲病逝;9月9日参加香港无线“星光熠熠耀保良”慈善晚会;应邀出席“无线电视”直播之慈善节目,作表演嘉宾。
1991年 2月在日本发行日文单曲《悲しみと踊らせて》(与悲伤共舞);3月返台赴金门劳军;7月特地赴日本为新歌宣传,并对媒体首次承认法国男友保罗;7月出席香港亚视“爱心献华东”节目,12月第三度入选日本“红白歌合战”,赴日本出席第42回“日本红白歌会战”;在香港表示已是退休阶段,日后除慈善义演外不做公开演出;赴港参加“爱心献华东”赈灾筹款,作慈善表演嘉宾。
1992年 2月除夕返回台湾与家人欢度春节,2月11日上华视新闻杂志节目接受陈月卿及李艳秋访问,6月在巴黎纪念会中演唱《血染的风采》,8月在日本广岛和平音乐祭中演唱,9月在香港亚视选美总决赛中与徐小凤、黎小田合唱《戏凤》,12月推出《难忘的Teresa Teng》专辑,为个人在华人圈所推出最后一张国语专辑;
1993年 3月赴港作“亚洲电视”TALK SHOW“龙门阵”嘉宾;3月应电视台总经理张家骧之邀,返台在台中清泉岗基地举办《永远的情人》劳军晚会;5月在日本发行最后一张日文单曲《あなたと共に生きてゆく》(与你共度今生),12月出席第26回日本有线大赏联唱三首大赏曲目并担任日本有线大奖赛颁奖嘉宾
1994年 6月返台参加庆祝陆军官校70周年庆“永远的黄埔”劳军晚会,为最后一次在台湾的公开演出,10月由法国莅临香港出席双十庆典大会,与罗大佑合唱《梅花》,10月22日赴日本仙台市宫城县民会馆参加“歌谣义演会”,为最后一次在日本的公开演出,11月为香港亚视主持“今日爱心睇真D”的爱心单元外景部分,此为最后一次参加媒体节目演出;于日本推出《夜来香》唱片;同时婉拒第四度参加“红白歌合战”的邀请,希望把机会让给新人
1995年 2月与家人团聚并接受媒体访问;出席3月23日香港亚视台庆,为最后一次在香港露面;
5月8日在泰国清迈因气喘病发猝逝,享年四十二岁;5月11日遗体返抵台湾;5月28日在国人及全球华人目送之下长眠金宝山“筠园”;大陆摇滚圈发行告别的摇滚——纪念邓丽君专辑;歌星王菲发行菲靡靡之音向其致敬。
1996年 香港嘉利大楼失火,烧毁宝丽金拥有邓丽君原声母带。日本经纪人西田裕司撰写的传记《美丽与孤独》出版。
1998年 《漫步人生路》纪念音乐剧。
2000年 《星愿系我心》纪念音乐剧。
2002年 《但愿人长久》纪念音乐剧;台北纳丽台风大水,毁损邓丽君文教基金会部分珍贵史料。
2003年 邓丽君五十冥诞纪念。
2005年 邓丽君逝世十周年纪念。
2007年 6月2日,日剧《テレサ·テン物语~私の家は山の向こう》(邓丽君物语-我的家在山的那边)在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等30个国家或地区多次播放,收视成绩赫然,海外再次引发邓丽君热潮。
2008年 7月23日,邓丽君胞弟邓长禧病逝,享年55岁,9月23日,央视四套《天涯共此时》播放喜欢邓丽君的那些人特别节目;邓丽君金曲《但愿人长久》随神舟七号升空
几张邓丽君侄女照片
邓丽君像片
邓丽君一代通俗音乐“大师”。
注意是“通俗”而不是“流行”。通俗音乐是亲民大众的音乐,老少皆宜,不需盛装、正襟危坐般欣赏,给人一种惬意、舒畅和放松的音乐感受,当中经典在时光长河的冲洗下永不褪色。时下的流行音乐如过眼烟云,一浪盖过一浪,可咀嚼品味的少而又少。
夸张地说邓丽君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或至少500年后才会有与其比肩者!
转载......
许多年前,一代人被她的甜美歌声深深陶醉。许多年后,这一代人在她的歌声中迈向中年、老年。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邓丽君的歌不经意地从某家店铺飘进耳朵,你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恍若隔世地想起自己青涩的初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国通俗歌坛可能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她那样能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如影随形地陪伴如此多人的歌星。虽然,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通俗歌星、歌后层出不穷,但是,大浪淘沙,能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已经不多了,可邓丽君依然光芒四射。用国语、粤语、闽南语、日语、英语演唱均熟练自如、风格各异的几百首经典歌曲足以让那些一辈子只唱了一两首成名曲之后就销声匿迹的歌星汗颜。而且我们欣赏邓丽君最大的困难就是打着灯笼也很难找到一首难听的歌。正如台湾电视公司著名主持人田文仲先生所言:邓丽君的歌老少咸宜,从懂话的两岁娃娃到两百岁的老人都爱听!
神奇的邓丽君,她浓缩了历史,一个人完成了正常情况下好几代人才能做完的历史问卷。很多港台和内地通俗歌手的所谓个人风格在她清纯自然的形象面前都显得做作可笑,唯一看似可行的办法就是远远地绕开她,有时还假装无视她的存在,心里却不得不服。
在这座高峰前,很多明星如梅艳芳、王菲亦只能位居其次(至少王菲曾坦言她最愿学的歌手就是邓丽君)。至于被誉为玉女、备受推崇的范晓萱,唱《甜蜜蜜》的水平简直不能相提并论。尽管多年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用所谓“酒廊情歌”、“靡靡之音”来贬损她,可是贬来贬去除了更加反衬出邓丽君的无法超越外,所谓的天后阵营至今仍未见可与之比肩的超级巨星。
邓丽君的歌具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如高山飞瀑、潺潺溪流。人们欣赏她只要靠审美本能而无需绞尽脑汁。其实艺术的共同点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功到自然成,就像夜来香开放一样顺理成章,毫无斧凿痕迹,但又比任何设计和精心包装来得更出其不意、妥帖、周密。今天许多歌手唱的歌缺乏感染力,就在于属于包装的东西太多了!这就好比本来相貌平平的小姐太太硬是靠整容术增添了几分姿色,却总让人觉得缺点内涵。
记得自己曾经对高胜美的歌十分欣赏,以为这就是最好的通俗歌曲,后来才感到十分脸红。在一个拥有邓丽君的民族和国度,居然到处可以听到那么多不知所云的通俗歌曲,想来实在是悲哀。有些影视明星从来没唱过歌也来个“演而优则唱”,更有些歌手得了一点奖就盲目地妄自尊大,连自己究竟算老几都没搞清楚,自以为干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翻了半天跟斗还在如来掌心。
所幸的是我们中的很多人虽然无缘与邓丽君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现代高科技使我们又可以回过头来重新复习邓丽君了,惭愧之余,激动之至。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平心而论,论美貌邓丽君不能说是风华绝代,但她的歌却实在让人难以拒绝。可是,邓丽君这样的女人在今天是越来越少了,街上的女人越来越妖冶、越来越性感,满足男人们古典情怀的女人几近绝迹了。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倘若苏东坡和后唐主李煜还健在的话,也必将惊异于邓丽君对《但愿人长久》、《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独上西楼》超凡的倾情演绎。我们有理由相信:十年后,甚至一百年后,邓丽君的歌依然会被我们的后辈传唱不衰。她的声音绝不会因为离开我们而消失。
何日君再来
1953年1月29日,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龙岩村的三合院中,邓丽君出世。“丽君”此名,是邓爸爸军中的袍泽提议仿效宋朝那位当上宰相的奇女子“孟丽君”而取,一个古代的传奇名字,在现代得到不让古人的延续。
在20世纪最后一年,香港电台综合专业推介与民意选出的“20世纪十大中文歌曲”,邓丽君名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昂首入选。而在当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日本纷纷举行的20世纪不朽名曲选举活动中,邓丽君是唯一一位在三地都有歌曲获选的歌者。20世纪的歌坛灿烂星光,几乎被她一人独占。
但我对邓丽君另一首名曲《何日君再来》,怀有更深的情意结。那是在16年前,父母从香港旅游回来,带了一盒《邓丽君NHK演唱会》的录像带,入境时却被审查,并抹掉了其中一首歌曲,就是《何日君再来》。这首美丽的歌曲不幸香消玉殒,只留下长达五分钟的屏幕雪花,和老式电视机前的一个无知少年的疑惑。这样凄美的歌曲,难道从它出生那天起,就注定了这种悲剧的结局?《何日君再来》的命途多舛,也可算是华语歌曲的经典冤案。这首带有浓重探戈味道的歌曲,出生于1936年,是由创作过无数爱国抗战歌曲的作曲家刘雪庵为一部广告宣传歌舞片《三星伴月》所写,而导演方沛霖未经刘雪庵同意,就让编导黄嘉谟填写了歌词,对此刘雪庵极为不满,但碍于朋友情面未公开抗议,却为他将来的坎坷命运埋下伏笔。
1939年香港一部抗战电影《孤岛天堂》将《何日君再来》选为插曲(黎莉莉演唱),描述青年男子参军前与女友依依不舍的情景,歌曲韵味恰到好处。此后这首歌被李香兰翻唱并收入唱片,很快就家喻户晓,所以至今许多人仍认为《何日君再来》是李香兰首唱的经典歌曲。
转眼到了文革期间,这首流传极广《何日君再来》被别有用心的人配上有政治意味的歌词,一时风行。当时更有人指这首由李香兰唱红的歌曲是刘雪庵为汉奸所作。刘雪庵就因这首移花接木的《何日君再来》被错划为右派,关进“牛棚”22年,受尽折磨导致双目失明,文革结束9年后才获平反,冤案因此产生。
《何日君再来》在上世纪80年代初因邓丽君的翻唱进入大陆而再度走红,却被错误认为是“精神污染”、“汉奸歌曲”因此被禁,同样是一桩历史冤案。如今刘雪庵被平反,《何日君再来》已解禁,其中体现出的开放与包容,值得人民欢欣鼓舞,改变使人进步。
但事过境迁后回头一看,《何日君再来》太过冤枉。作曲家刘雪庵创作了包括《流亡三部曲》在内的大量爱国歌曲,获得全国人民一致赞誉;演唱者黎莉莉,不仅是当时的著名影星,更是被誉为“龙潭三杰”的优秀共产党员钱壮飞的女儿;电影《孤岛天堂》更是一部以抗战为题材爱国电影,虽然《何日君再来》歌词略为轻佻,不算根正苗红,但也确实不应该被禁。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在泰国清迈结束了她美丽而短暂的一生,当我从电视上看到这则新闻,耳畔响起的第一首歌,就是《何日君再来》。这首歌确实可作为邓丽君一生的微雕,对爱情的向往,对时光的悲叹,做平凡人的梦想,和做歌女的哀伤,都蕴涵在这短短的三分钟里,最惹人怜的是,这首歌与邓丽君一样,虽然都红遍了整个华人地区,却不得其正门而入。红颜薄命,歌亦然。
漫步人生路
十多年前,还是少年的俺生活在延边地区的一个小县城里。那时候家里借了别人的一台砖块三洋收录机,放学的俺没有任何娱乐就捣鼓的听收音机,那个年代才开始流行台湾校园歌曲,俺知道了苏小明,王洁石、谢莉斯什么的。除了听翻录了不知道几十遍的劣质磁带外就没有歌曲来源了,于是俺开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收听当时禁止收听的台湾广播,当然俺对政治是没有兴趣滴,就是想听歌。在中广流行网里,俺第一次知道了邓丽君,听到的第一首歌曲是《小村之恋》,后来是《何日君再来》和《空港》、《再见我的爱人》等。那是一种从未听过的娓娓如诉的轻柔女声,它忽远忽近,忽高忽低,一波又一波的冲击着俺,纠缠着俺,让俺欲罢不能,几乎每晚都是在邓丽君美妙的声音在俺的小屋中弥漫飘散中沉醉中睡去。
俺就此朦胧的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被称之为靡靡之音的岛国情歌和邓丽君,后来领潮的同心人会从广州进走私货了,在别人都渴望各种奇形怪状的电子表的时候,俺请人买了一些属于禁品的邓丽君的磁带,有彩色封面印了歌词的,虽然也是劣质盗版,但总算能听到更多了。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从广州带磁带是唯一的渠道。几次后俺就已经收集了很多邓丽君的磁带了,以至于邓丽君的歌曲俺90%以上都会唱。那是俺少年时代第一次如醉如痴的迷恋偶像,邓丽君是第一个,直到现在也是。无论俺的电脑硬盘空间多紧张,俺收集的邓丽君歌曲是万万舍不得删的。
俺还佩服邓丽君的原因是她通晓多种方言外语,俺听过她的歌曲和演唱会版的讲话中有粤语、闽南语、国语、英语、日语、法语和东南亚也不知道是什么的语言。
成龙的评价‘邓丽君的美,天真之中又有几分雍容,永远的不可救药的温柔,兰花一样的气质,使她的歌与她的人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她永远是那样的毫无瑕疵,你甚至难以在她的CD中寻找到换气的声音,除了花的香气花的姿态花的倩影,她什么都不想给我们留下。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邓丽君是最后的古典。古典是一种意境,是一种灵魂深处的气质,非人工斧凿而能为。自她以后,再无人能唱出在水一方的空灵,能让人在荻花飞舞中感受秋霜的迷离。
有道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在很多人心目中邓丽君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女歌手,她将永远拥有这一地位。
1995年5月8日下午,这个天才的歌手因气喘病发猝逝泰国清迈,享年四十二岁,在生命的美好时光遽然离去,永远离开了喜爱她的人们。一个歌手,逝去在艺术和生命的顶峰,如一首柔美动人的旋律在高潮处嘎然而止,留给人们无尽的怀想之情。
新一代的人们有自己的审美趣味,自己的偶像,他们有很多奇装异服和头发花里胡哨的偶像。而俺们这代终将老去的人是喜欢不起来这些的,就让邓丽君的歌声,长伴着我们,在她的歌声里,找回那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和追求。再次聆听她甜美的歌,让心里充满感激与怀念,怀念邓丽君,怀念她的歌声,怀念那个逝去的年代、远去的青春,怀念那充满活力充满幻想的岁月。
邓丽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永远的绝唱!
部分活动图片四
君之故乡邓台村热情的乡亲。前排左起第二个是邓丽君的堂侄女----邓金芬
记者们
与北京的歌迷交谈
很酷吧
瞧这装备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全球对话
邓丽君堂弟------邓玉柱
-----转载
1 | 河北第二届“邓丽君祖籍故乡行暨小村之恋采风活动”[汇报] | |
| ||
2 | 河北第二届“邓丽君祖籍故乡行暨小村之恋采风活动”[汇报] | |
| ||
[此帖子已被 开心快乐 在 2009-5-12 23:06:1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开心快乐 在 2009-5-12 23:10:52 编辑过]
转载......
邓丽君于1969年12月27日首次赴香港登台,在工展会义卖白花油,并以超人气获选香港工展会慈善皇后。1970年7月31日随凯声综合艺术团再次来港登台,其清新可爱的形象及不俗唱功,在香港各大歌厅广受瞩目。
1975年7月,邓丽君签约加盟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并在港发行《岛国之情歌第一集》大受欢迎,随即于9月获得香港十大歌星奖,并于10月在香港TVB电视台拍摄首个个人电视音乐特辑。1976年,邓丽君在香港利舞台举行首次个人演唱会,两日三场门票旋即销售一空,此后邓丽君在1976年、1977年、1978年、1980年、1981年除了中途赴美进修,连续五年都在香港利舞台开个人演唱会,皆场场爆满,人气历久不衰。
1980年12月18日,推出个人首张粤语大碟《势不两立》,大受欢迎。其后于1983年推出的第二张粤语大碟《漫步人生路》更成为街知巷闻的名曲。1982年1月8日至1月11日的英属香港伊利莎伯体育馆演唱会,以及1983年12月29日在红磡体育馆的十五周年演唱会的空前成功,使得邓丽君在香港发展在1980年代进入全盛时期。
期在日本发展的邓丽君被包装为年轻活泼的偶像派歌手,但是矫揉造作的歌唱风格并不适合邓的风格,首张日语唱片《今夜かしら明日かしら》(无论今宵或明宵)成绩并不理想。其后邓丽君改走清纯高贵的玉女形象,演唱风格亦有所调整,第二张日语唱片《空港》(1974年7月1日发行)不到一个月即挤上日本流行榜前15名,总销量突破70万张。直到1977年短短的四年间,邓丽君在日本推出8张大碟及12张个人单曲唱片,每张唱片都挤入流行榜前30名[3]。
在日本曾经创造被公认为评选最公正的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和日本有线放送大赏三连霸的纪录(1984年到1986年),并曾三次参加全日本红白歌唱大赛,是在日本发展最成功的外国歌手之一。
邓丽君沈寂数年后,于1984年在日本复出,推出单曲“つぐない”,并于4月进入流行榜前10名,8月跃升至第一名。这时她已经31岁。1985年12月31日邓丽君首次入选(第36回)日本红白歌合战,演唱她当年创下销售纪录的歌曲“爱人”。当年进入红白歌合战对于日本艺人来说是无上的殊荣,这也显示当时的日本歌坛已经彻底遗忘了她之前的过错,重新接受她的歌声。邓丽君配合红白歌合战服装华丽的传统,梳起高高的发髻,身着桃红绣花的仿唐代服饰,盛装扮成日本人家喻户晓的杨贵妃模样进行表演。1986年以“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获得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冠军。这首歌销售量达出量200万张以上、并再次入选红白歌合战。“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是邓丽君以“我只在乎你”的题名在台湾,香港也很红。“我只在乎你”可以说在亚洲里最有名的歌曲之一。日本市场大,而且少盗版,而邓丽君当时在台湾的事业已经是如日中天,再发展的空间有限。中国大陆市场则因为政治因素而无法进入。香港市场狭小,而且粤语流行曲的兴起也令她难以发围。因此在1973年-1991年都选择在日本发展。邓丽君选择去日本后重新包装,放弃在台湾时期的玉女路线,改走较成熟稳重的中国古典美人路线(如:穿中国长衫、配羽扇等)以配合日本人的喜好,加上日本作曲、填词、演奏、舞台表现及设计均由极专业的人士负责,故她到日本后歌艺及舞台表现都特飞猛进。
她的歌曲在中国大陆曾一度被称为“靡靡之音”而被禁止。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随着录音机进入百姓家中,邓丽君的歌曲很快被传唱。邓丽君优美抒情的歌风,解冻了刚经历文革冰封的大陆人民。改革开放后很快解禁,并风靡大江南北,在早期很多人使用两个录音机对录她的歌曲,使之快速传播。
1980年代她成为流行音乐的标志,她的风格也让她在大陆拥有了广泛的歌迷,连当时文化部部长刘忠德都是她的歌迷[4]。她的一曲曲柔和的佳音拉近了两岸人民的心,因此邓丽君在海峡两岸齐名。在大陆邓丽君赢得“小邓”的美誉,和当时的中共实际领导人邓小平(老邓)一起成为老百姓熟悉的名字,并流传著:“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只爱小邓,不爱老邓”[5]
邓丽君对刚刚开始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980年代初期的数位大陆女歌手,也都以模仿邓丽君的风格而起家,如:李谷一、朱明瑛、程琳等都有“大陆的邓丽君”之称。1988年中国大陆的中央电视台向邓丽君发出了参加第四届海峡之声音乐会的邀请,此前春节联欢晚会的导演组也多次运作邀请她参加,但都没有成行。
邓丽君—网络评价摘录:
读者:我只在乎你
许多年前,一代人被她的甜美歌声深深陶醉。许多年后,这一代人在她的歌声中迈向中年、老年。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邓丽君的歌不经意地从某家店铺飘进耳朵,你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恍若隔世地想起自己青涩的初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国通俗歌坛可能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她那样能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如影随形地陪伴如此多人的歌星。虽然,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通俗歌星、歌后层出不穷,但是,大浪淘沙,能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已经不多了,可邓丽君依然光芒四射。用国语、粤语、闽南语、日语、英语演唱均熟练自如、风格各异的几百首经典歌曲足以让那些一辈子只唱了一两首成名曲之后就销声匿迹的歌星汗颜。而且我们欣赏邓丽君最大的困难就是打着灯笼也很难找到一首难听的歌。正如台湾电视公司著名主持人田文仲先生所言:邓丽君的歌老少咸宜,从懂话的两岁娃娃到两百岁的老人都爱听!
神奇的邓丽君,她浓缩了历史,一个人完成了正常情况下好几代人才能做完的历史问卷。很多港台和内地通俗歌手的所谓个人风格在她清纯自然的形象面前都显得做作可笑,唯一看似可行的办法就是远远地绕开她,有时还假装无视她的存在,心里却不得不服。
在这座高峰前,很多明星如梅艳芳、王菲亦只能位居其次(至少王菲曾坦言她最愿学的歌手就是邓丽君)。至于被誉为玉女、备受推崇的范晓萱,唱《甜蜜蜜》的水平简直不能相提并论。尽管多年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用所谓“酒廊情歌”、“靡靡之音”来贬损她,可是贬来贬去除了更加反衬出邓丽君的无法超越外,所谓的天后阵营至今仍未见可与之比肩的超级巨星。
邓丽君的歌具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如高山飞瀑、潺潺溪流。人们欣赏她只要靠审美本能而无需绞尽脑汁。其实艺术的共同点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功到自然成,就像夜来香开放一样顺理成章,毫无斧凿痕迹,但又比任何设计和精心包装来得更出其不意、妥帖、周密。今天许多歌手唱的歌缺乏感染力,就在于属于包装的东西太多了!这就好比本来相貌平平的小姐太太硬是靠整容术增添了几分姿色,却总让人觉得缺点内涵。
记得自己曾经对高胜美的歌十分欣赏,以为这就是最好的通俗歌曲,后来才感到十分脸红。在一个拥有邓丽君的民族和国度,居然到处可以听到那么多不知所云的通俗歌曲,想来实在是悲哀。有些影视明星从来没唱过歌也来个“演而优则唱”,更有些歌手得了一点奖就盲目地妄自尊大,连自己究竟算老几都没搞清楚,自以为干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翻了半天跟斗还在如来掌心。
所幸的是我们中的很多人虽然无缘与邓丽君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现代高科技使我们又可以回过头来重新复习邓丽君了,惭愧之余,激动之至。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平心而论,论美貌邓丽君不能说是风华绝代,但她的歌却实在让人难以拒绝。
可是,邓丽君这样的女人在今天是越来越少了,街上的女人越来越妖冶、越来越性感,满足男人们古典情怀的女人几近绝迹了。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倘若苏东坡和后唐主李煜还健在的话,也必将惊异于邓丽君对《但愿人长久》、《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独上西楼》超凡的倾情演绎。
我们有理由相信:十年后,甚至一百年后,邓丽君的歌依然会被我们的后辈传唱不衰。她的声音绝不会因为离开我们而消失。
醍醐灌顶的歌声使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感情挫折时平添信心和勇气: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曾经真有其人。
惊鸿(北京):拿任何歌手和邓丽君对比都是徒劳的:从未有过像她这样全面的歌手能驾驭各类歌曲而且都很好很好;而就其成就之高和影响之广来讲也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从未在媒体上对她有公开的宣传,而她的影响却比现在铺天盖地的“天王、天后”还要大得多。我想如果有一天她得到公开的公正的定位后,也许我们会见到中国会有流行歌曲的最高奖————邓丽君金奖,就像其他领域的梅兰芳、侯宝林奖一样。简单笼统地说吧,她的声音特色是受众最广的(不但唱歌而且说话也像唱歌般好听!),她的艺术境界是出神入化的,她为人是爱国而传统的,如果要选择一个可以代表中国的声音那只有她!只是想说她是完美的。
Ruru954(台湾):我觉得邓丽君的笑容,是我所看过最美的。有人说,听邓丽君的歌,不用看人,也觉得邓丽君一定是微笑着在唱这首歌,这种可以让人由歌曲直接联想到一个美好画面的,大概只有邓丽君有这个能耐。然而邓丽君不只令人能够联想,当看到她演唱的画面时,更让人觉得整首歌已经和整个人结合为一体,分不开,特别是邓丽君的眼神。许多人唱歌只顾着看镜头,嘴巴张着一个劲笑,邓丽君不是,她的眼神灵活而多变,唱到快乐时往上扬,好似天上洒下了的阳光吸引住她,在几个转音中眼神朝下望,透出一丝丝害羞,偶尔用手拨一下头发,短发时则是将头轻轻一扬,把遮住视线的发尾甩开,那双大眼从后面又透了出来,邓丽君唱歌时眼光中充满自信,温柔,深情款款,特别是合上再张开那一刹那,释放了无限千娇百媚,顾盼生姿,当她边唱着边透过镜头看着你时,好像能看透你后,再将歌声灌入你的心田中。
如果有人问:中国女孩应该是什幺样的?可以很肯定地回答,就是像邓丽君那样。
Antonio(台湾):在演艺圈,有许多许多成名后趾高气扬的歌手,唯有邓丽君不管她多受欢迎,依然维持她谦和温柔。
Jrnjr(南京):邓丽君给我们的是人类情感世界的真善美。
Jaffery-liu(上海):我读高二的时候偶然看到邓丽君1985年在日本NHK演唱会的影像,马上被迷住了!从此,我发誓要自学日语,把她演唱的日语歌全部翻译出来介绍给不懂日语的歌迷朋友。我要把我的网页办成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把邓丽君介绍给全世界……我很赞同荒木先生的评论,评论的标题是《歌唱出日本的心声》,荒木先生说邓丽君的歌声流露和传递着日本消失了的曾经有过的甜美和深情,把这两个内容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为什么您在日本会成为“跨世代的巨星”,为什么您翻唱人家日本名歌星的首本成名曲依然会深受日本歌迷的喜爱。
Solosin5352(江苏):听了这么多年的歌,还是觉得邓丽君最好!
吹笛牧童(台湾):没有谁能打败邓丽君,只有她自己……
雨田(吉林):邓丽君的唱腔清丽脱俗、柔情百转,能满足各种不同年龄听众的需求,虽然被“封杀”多年,但真金不怕火炼,经典永远都是经典,好的音乐无论任何阻挠,她都会茁壮成长、生机盎然。
柳青青(广东):岁月的狂沙掩不住您的美丽与光华,祝您永远快乐!再送上一段环球唱片的评语:“在华语歌坛,邓丽君是最有代表性,她以甜美柔情的声线,唱出首首委婉动人的乐曲,以小调式中国旋律,令每一个人心灵悸动。邓丽君是最能代表中国人社会的女歌手,她的多首经典乐曲如《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都是令人无法忘怀的作品,邓丽君把中国的音乐带至世界各个地方,令音乐更加打破国界的限制,自由平等地送入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部分活动图片五
------转载大漠苍狼所拍图片
活动开始在邓台村迎来了邯郸俩位骑友、不知道他们从早上几点开始出发的单程100多公里真的让人好感动!下午活动结束后天正下着大雨我又不知道俩位骑友又是怎么回去的?这是在活动现场我为俩位骑友拍下的合影。他们对君的怀念之情真令人敬佩!在这里我向俩位朋友道声辛苦啦!
昵称:大漠苍狼 |
邓丽君纪念馆
音乐欣赏
曾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邓丽君的歌太甜,听多了太腻”的说法,在各式各样邓丽君的CD如过江之鲫冲斥着市场时,人们很难从这些唱盘中真正欣赏到邓丽君沁人心腑的歌声,而以下推荐的几张CD唱盘,对于君迷而言可说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品,对非君迷来说更应该一听,如果配上足够高级的HI-FI音响系统或顶级的HI-END系统,相信会对邓丽君的歌声有一个全新认识,从而体会到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35年的天籁之音!
CD一:璨麗的鄧麗君·廿五周年
CD二:璨麗的鄧麗君·紀念版
01、 | 小城故事 | false;" href="http://www.abcrecord.com/cn/default/popular_view.asp?shopid=644&markname=鄧麗君#">試听 | |
Story In Town | |||
02、 | 水上人 | <A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inc/playwin.asp?shopid=2295','','width=296,height=350,toolbar=no, status=no, menubar=no, resizable=yes, scrollbars=no');return false;" href="http://www.abcrecord.com/cn/default/popular_view.asp?shopid=644&markname=鄧麗君#">試听 | |
People On The Water | |||
03、 | 一水隔天涯 | <A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inc/playwin.asp?shopid=759','','width=296,height=350,toolbar=no, status=no, menubar=no, resizable=yes, scrollbars=no');return false;" href="http://www.abcrecord.com/cn/default/popular_view.asp?shopid=644&markname=鄧麗君#">試听 | |
The Skyline Separated By River | |||
04、 | 月亮代表我的心 | ||
The Moon Represents My Heart | |||
05、 | 多情的玫瑰 | ||
Amorous Roses | |||
06、 | 要去遙遠的地方 | ||
To Go Faraway | |||
07、 | 但願人長久 | ||
Longing For Longlasting | |||
08、 | 從今日起 | ||
From Today On | |||
09、 | 海韻 | ||
The Charm Of The Sea | |||
10、 | 幾多愁 | ||
How Much Is The Worry? | |||
11、 | 酒醉的探戈 | ||
Tango When Drunken | |||
12、 | 情人的關懷 | ||
Solicitude Of The Lover | |||
13、 | 我只在乎你 | ||
I Only Care You | |||
14、 | 小小的秘密 | ||
Tiny Secret | |||
16、 | 雲河 | ||
Miss You So Much | |||
17、 | 人約黃昏後 | ||
Cloud River | |||
18、 | 再見,我的愛人 | ||
Date After Dusk |
[此帖子已被 单拿高音 在 2009-5-15 14:50:2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单拿高音 在 2009-5-15 14:53:11 编辑过]
音乐欣赏二
曾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邓丽君的歌太甜,听多了太腻”的说法,在各式各样邓丽君的CD如过江之鲫冲斥着市场时,人们很难从这些唱盘中真正欣赏到邓丽君沁人心腑的歌声,而以下推荐的几张CD唱盘,对于君迷而言可说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品,对非君迷来说更应该一听,如果配上足够高级的HI-FI音响系统或顶级的HI-END系统,相信会对邓丽君的歌声有一个全新认识,从而体会到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35年的天籁之音!
CD三:璨麗的鄧麗君·憶君集
[此帖子已被 单拿高音 在 2009-5-15 15:02:16 编辑过]
部分活动图片六
以下图片分别为行者无疆、梦漪所拍和提供
与领导合影
与行者无疆、梦漪合影
右边穿红衣跨相机者是来自石家庄的君迷,超酷。
手持骑友大本营的旗帜与部分君迷合影,这面骑友大本营的小旗帜是行者无疆带来的,为本次活动增加了光彩。
[此帖子已被 开心快乐 在 2009-5-17 12:03:43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开心快乐 在 2009-5-17 12:06:37 编辑过]
音乐欣赏三
曾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邓丽君的歌太甜,听多了太腻”的说法,在各式各样邓丽君的CD如过江之鲫冲斥着市场时,人们很难从这些唱盘中真正欣赏到邓丽君沁人心腑的歌声,而以下推荐的几张CD唱盘,对于君迷而言可说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品,对非君迷来说更应该一听,如果配上足够高级的HI-FI音响系统或顶级的HI-END系统,相信会对邓丽君的歌声有一个全新认识,从而体会到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35年的天籁之音!
[此帖子已被 单拿高音 在 2009-5-19 8:53:38 编辑过]
这么长篇幅的文章还是第一次耐心看完,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喜欢邓丽君。正如“单拿高音”文中作者所言,本人也是在八十年代初半夜里“偷听”台湾中广电台,不为政治,不为新闻,只为那“靡靡之音”,
上大学之后,宿舍里租了台“砖头录音机”,只要宿舍里有人,就会荡漾着邓丽君那美妙的歌声。
也曾去北京,买回所谓整套邓丽君的光盘,12张,“损失”将近一个月的工资。
邓丽君,一个值得邯郸人骄傲、值得华人骄傲的名字。
邓丽君,何日君再来---
文哥:
本人对邓丽君歌声的喜好,好大程度上是受你影响啊!
转载自“http://bbs.ent.163.com/bbs/denglijun/133308568,2.html”
[此帖子已被 单拿高音 在 2009-6-1 22:36:22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单拿高音 在 2009-6-1 22:37:59 编辑过]
一是,大名真是个值得游览的地方,她不愧是有着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
曾经是享誉华夏的陪都——宋代的“北京大名府”;有中国第一大的古碑——“五礼碑”,还有中国外观规模第2大的大教堂——“宠爱之母教堂”;更是享誉华人世界的歌坛巨星——邓丽君小姐的祖籍故乡之地!
二是,结识了一些热血君迷,大家都对“弘扬君文化”有着相当好地建议,并且相约:明年15周年的纪念活动由中国邓丽君歌友会(盼望文教基金会支持)、摄影协会邯郸会员活动中心以及邯郸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相关媒体共同联合组织和主办,大家一定参与和积极准备。
体会是:网络信息不太准确,对邯郸也不了解,因而在住宿问题上有些尴尬。......
另外,活动方可能由于准备时间仓促,虽然他们非常累,但是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所以明年的纪念活动可以提前策划和准备,尽可能地让大家满意。
有了2次的活动,明年君迷对邓台村纪念活动的期盼一定非常高,因此,明年的活动一定要提前安排好后勤保障与活动策划工作。希望明年的纪念活动形成全体君迷的互动和参与,起到一个“弘扬君文化”的推动作用,再次掀起“君歌嘹亮”的高潮!
[此帖子已被 开心快乐 在 2009-6-14 19:47:40 编辑过]
明年一定去!
丹拿高音:明年一定去!
2010年5月8日 邓丽君祖籍故乡行
开心快乐:丹拿高音:明年一定去!
2010年5月8日 邓丽君祖籍故乡行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ike.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