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0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回答“上士”的提问。说说对“砥平里战役”的看法

[复制链接]

22

主题

0

好友

227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6334
帖子
280
主题
22
精华
0
积分
227
威望
227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23
最后登录
2014-8-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22 23: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watermark]主题标题: 询问 合成军参谋对砥平里战役 的看法也欢迎网友讨论(作者:上士)
————————————————————————————————————————————
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砥平里之战”,是我军入朝作战的第一个失败战例,伤亡重大没有疑义,但是把它作为我军运用“人海战术”的例子,不是很恰当的。这场战斗失败的真正原因是指挥员以惯性思维指挥作战,盲目轻敌、用兵布势不对、战术失当、部队仓促投入、协同不力以及武器装备差等等,而不是采用“人海战术”的结果。
我们可以做一点具体分析——

防御地形:砥平里四面环山,战场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
防御兵力:美军步兵第2师第23团的全部及法军1个加强营.另有1个炮兵营
          和1个坦克中队.计有兵力6000余人,坦克21辆.各种口径的火炮75门。
防御配系:为坚守此镇,守军构筑了大量的地堡、堑壕、盖沟等防御工事.
          设置了雷场,铁丝网等障碍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防御体系。
作战目的:凭借坚固的工事和优势火力,原地固守待援.以牵制吸引志愿,阻止志愿军
          向南进一步发展。
机动兵力:美骑1师、英第27旅、伪第6师。

进攻兵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各一部共8个团1万余人(首次投入兵力为
          第40军119师的4个团;次日,115师两个团投入战斗,进攻兵力达到
          6个团;其余两个团未投入)
火力支援:3个炮兵连.10余门大炮,每门炮约30发炮弹.
作战目的:围歼砥平里守敌,实现向汉江以南敌军侧后迂回的计划;
机动兵力:第42军126师进至砥平里以南,严密监视敌人;
          第39军116师切断骊州至砥平里的公路,阻敌增援;
          115师(欠2个团)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从作战态势看,美军采取了以逸待劳、密集防御战术和环形配系,我军则是从开进中仓促投入战斗。
从兵力投入看,两军攻防兵力之比为6000:7500,大约为1:1·25;机动兵力为敌方2师1旅,我方2师1团,基本为1:1(我军略少)。根据常规作战的攻防兵力比例和双方的战损率预测,我军投入的兵员不是绝对优势,武器装备更不可相比,总兵力上根本不具备绝对优势兵力的条件。
从伤亡看,在实际不到2平方公里的战场,双方投入兵力之多,堪称“人海”。由于攻守双方的实力悬殊,我军伤亡重大,在一个狭小的战场上,用尸横遍野来形容不为过。
接下来,我们又回到什么叫“人海战术”这个问题上来了。有人说,是投入的兵员多,叫“人海”。有人则认为,这叫“集中优势兵力”;有人说,应该从维度和空间密度来加以区别;又有人试图用砥平里之战的例子来说明什么叫“人海战术”,事实上在这个战例里,我军士兵前赴后继的行为似乎可以视为“人海战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对于这场战斗的结果而言构不成逻辑关系。我认为,这只能叫战场行为方式。在结束了冷兵器时代以后,人海战术只是民间用以比喻、形容的一种修辞而已。

[/watermark]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1537
帖子
94
主题
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37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9
最后登录
2014-8-24
2#
发表于 2005-3-23 01:4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原创]回答“上士”的提问。说说对“砥平里战役”的看法

说得好,所谓的“人海战术”其实是国军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而制造出来的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07635
帖子
283
主题
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438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0-10
最后登录
2014-8-24
3#
发表于 2005-3-23 06:54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原创]回答“上士”的提问。说说对“砥平里战役”的看法

内行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讲的清楚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96645
帖子
538
主题
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721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19
最后登录
2014-8-24
4#
发表于 2005-3-23 07:0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原创]回答“上士”的提问。说说对“砥平里战役”的看法

下面引用由qiangwei2005/03/23 06:54am 发表的内容:
内行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讲的清楚明白
借用。
另:上士没有集中优势帖力于原来的“人海战术”帖,发帖用帖布势不对、战术失当、帖子仓促投入、协同不力~~~~~~~,化大胜于小胜~~~,可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4518
帖子
252
主题
2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347
金钱
11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9
最后登录
2014-8-24
5#
发表于 2005-3-23 07:27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原创]回答“上士”的提问。说说对“砥平里战役”的看法

[这个贴子最后由上士在 2005/03/23 07:31am 第 1 次编辑]

"从兵力投入看,两军攻防兵力之比为6000:7500,大约为1:1·25;机动兵力为敌方2师1旅,我方2师1团,基本为1:1(我军略少)。"
  
我军一向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但在这次战斗中,敌我攻防兵力相当,我军也有点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4518
帖子
252
主题
2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347
金钱
11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9
最后登录
2014-8-24
6#
发表于 2005-3-23 07:31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原创]回答“上士”的提问。说说对“砥平里战役”的看法

下面引用由3eyes2005/03/23 07:08am 发表的内容:

借用。
另:上士没有集中优势帖力于原来的“人海战术”帖,发帖用帖布势不对、战术失当、帖子仓促投入、协同不力~~~~~~~,化大胜于小胜~~~,可惜~~~
  3eyes  兄


对砥平里战役,我一向都不愿提起,一提起心中隐隐作痛,我军伤亡如此惨重,实在不堪回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09239
帖子
66
主题
3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13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20
最后登录
2014-8-24
7#
发表于 2005-3-23 10:26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原创]回答“上士”的提问。说说对“砥平里战役”的看法

历史会公平的评价这场战役
个人认为,今后的战争中,应该不会再现什么人海战术,它应该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客观条件有决定性的关系,现在谁打仗用人拼(虽然战场决定胜负的最后还是人),拼的是武器装备与高科技....
遥想当年的壮烈情景,突然想到了:一将功臣万骨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0

好友

227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6334
帖子
280
主题
22
精华
0
积分
227
威望
227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23
最后登录
2014-8-24
8#
发表于 2005-3-23 20:21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原创]回答“上士”的提问。说说对“砥平里战役”的看法

下面引用由上士2005/03/23 07:27am 发表的内容:
"从兵力投入看,两军攻防兵力之比为6000:7500,大约为1:1·25;机动兵力为敌方2师1旅,我方2师1团,基本为1:1(我军略少)。"
  
我军一向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但在这次战斗中,敌我攻防兵力 ...
上士兄弟:您讲到了关键之处。
    指挥员的思维方式是影响作战决策的重要因素。在这次战斗的决策过程中,连打胜仗的我军对敌情我情的判断,没有跳出前期经验的框架。在第1、2、3次战役及第4次战役的横城反击中,敌军对我军惯用的截断退路分割围歼的战法极为恐惧,而对我攻坚能力一直不摸底,为避免被围歼,往往一围即逃.一触即溃,从不敢坚守某点进行阵地防御。
    但是,3次战役后.敌摸清了我军后勤补给困难,机动较慢,火力较弱,攻坚能力较差等弱点,改变了以前的战术思想。横城反击战后.敌在原州方向仅仅后撤了15公里就形成了新的防线,在砥平里方向加强了防御,妄图利用既设阵地、优势火力阻止我军向南发展。
而我军却没有注意到敌战术思想的变化,以为横城一线之敌相继后撤至原卅、平昌一线后.位置突出的砥平里之敌必然南逃。因此,仍以“打溃逃之敌、抓住敌人就是胜利”作为作战指导思想。
    我们具体看一看我军的失策之处——
    ◎战役布势分散——我军既想歼灭砥平里之敌,又想抓住原州之敌。在原州、砥平里两方向各用了一个军左右的兵力。其实,砥平里守敌看起来只有一个加强团,但还有美骑1师、英第27旅及伪军第6师实施战术机动;原州方向则有美军第7师、美空降第187团及伪军第3、第5师大部可以驰援。这样,我军的战役布势在两个方向都未对敌形成优势。
    ◎战法运用不当——我军错误认为砥平里之敌可能放弃阵地南逃,因此,没有采取攻坚战法,而是在开进中投入战斗。第1次投入的兵力为4个团,重火力仅有3个炮兵连,10余门大炮,总共不到300发炮弹,要突破敌环形防御配系,应该是个天方夜谈。
    ◎进攻准备仓促——13日攻击发起时,各团均未按时赶到进攻出发阵地,比规定的时间晚了l~4小时;到第二天发现美骑1师高速机动,我军才临时增加2个团进攻。到15日,美骑1师已经和砥平里守军汇合。
    ◎协同不力——由于各团到位时间不同,团与团之间、步兵与炮兵之间没有精确的协同计划,你打我不打,给防御之敌减轻了压力。如14日晚在119师攻击方向上,炮兵射击时,步兵尚未开始接敌运动;等步兵发起冲击时,炮兵已将炮弹打光,结果冲击部队被敌火压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4518
帖子
252
主题
2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347
金钱
11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9
最后登录
2014-8-24
9#
发表于 2005-3-23 20:46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原创]回答“上士”的提问。说说对“砥平里战役”的看法

谢谢合成军参谋 的精彩评讲,希望我军吸取教训。在今天,更加强调制空权的争夺。没有制空权,空有百万军队也无用。从南斯拉夫到阿富汗战争,让我们认识了美国空军的威力,我真的为我们的军队担忧!在没有制空权的今天,军队还能不能打胜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0

好友

227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6334
帖子
280
主题
22
精华
0
积分
227
威望
227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23
最后登录
2014-8-24
10#
发表于 2005-3-23 21:1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原创]回答“上士”的提问。说说对“砥平里战役”的看法

[这个贴子最后由合成军参谋在 2005/03/23 11:04pm 第 1 次编辑]

谢谢上士,大家开心!
俗话说,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战术的运用贵在灵活,而灵活的前提在于敌情要清。反观美军的胜利,一反常态采取防守,战术使用恰当,机动兵力依据装备优势高速穿插机动,倒是有点我军一贯的作风。美军骑一师接到命令后大约只用1小时15分钟就突破我军10公里纵深(凭记忆,如有错老兵们纠正),也是我军没有想到的。
未来战争中,没有制空权战很难打,没有制电磁权,会更尴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7-23 09:24 , Processed in 0.10570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