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岭大捷非常值得纪念,但楼主给出的文章却是多年来网上流传的集较多错误于一大成的一篇,容易让许多人陷入以讹传讹之误,难以反映真实的历史。试挑一下错误: 1、“于是就有了4.28、6.12、7.12大反扑”——4.28是我军攻取老山战斗,并非越军反扑。而6.12反扑的日子错了,越军团级规模反扑是在6月11日。 2、“越军偷袭我老山近那拉方向的阵地,守卫该阵地的二连几乎全部阵亡”——2连最先接敌的是3班,与友邻阵地配合多次打退越军攻击。连长刘开亮在指挥战斗时牺牲,该连与营部失去联络,3班在敌人围攻下被迫撤至高地顶部,145号高地也失守,但说二连几乎全部阵亡不确。后119团出动1、3连各一部实施反击,在师炮火和2连支援下夺回了失去的阵地。当天越军还进攻了119团1连阵地和八里河东山122团阵地,都被击退。当天全线歼敌181人,我伤亡108人。 3、“天亮后我一个排45人上去,又几乎全数尽殁”——11日天亮后向145号高地反击的是1连2排,接敌时排长牺牲,后在附近执行任务的师侦察连一部配合下夺回了145号高地,毙俘越军5人,不存在45人尽数全殁的事情。 4、“三个火箭炮连,在142高地一个,在李海欣高地一个,在结合部一个”——142高地就是李海欣高地。 5、“越军兵力为313师两个团,316师一个团,312师一个团,345师一个团,一个特工团,共计六个团的兵力”——7.12越军反扑动用的兵力是313师一个营,316师一个团,312师一个团,356师二个团,二个特工团,共计六个团另一个营的兵力。
6、“前沿阵地为14军40团士兵”——老山方向防守部队是14军40师,八里河东山方向是14军41师和边防15团。 7、“除了一线警卫部队外所有部队都放松了警惕并沉沉睡去”——个人回忆的夸张之语。当时夜暗雾浓,14军防守部队虽发现前沿有动静,但无法观察,未能提前发现越军,结果越军扑进堑壕后才打响。 8、“甚至师属的坦克营的坦克也一字排开”——当时步兵师无坦克营,加强在119团方向的是14军坦克团1个连。 9、“他一的个步兵团,没有炮火的支援,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越军6个团的攻击”——进攻119团防区的是越军2个步兵团及特工一部。 10、“尽管士兵们拼死守卫,但越军一个营还是占领了164高地”——164号高地是清水前沿重要屏障,一直被越军占据,从未被我军掌握。 11、“步兵一个排45人随着炮兵火力的延伸往上冲,一下子就收复了164高地”——119团当天分别收复的是142号高地表面阵地、169号高地和150号高地。 12、“7.12一战,越军在松毛岭上留下了3700多条生命,尸体把山坡都盖满了”——14军军史上记载毙伤俘敌3300余人,老山7.12大捷纪念碑上写毙敌1301人。 13、“7.12松毛岭大战,打出了我军的军威、国威,一扫79自卫战时的失利颓废”——79年之战我军亦是大胜,何来的失利颓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