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报告前指,我来了 ......我谢过之后、下车,双脚第一次踏上了战场。 八月一日--建军节,早班车,6:20准时出发,环顾大客车车厢里一圈,只有我一个兵。
出城不远,盘山而上,渐行渐远,回望开远城,只是山脚一寓,好似隐入云底。 再见了!五十九医院。
再见了!开远。
客车在文山州山地急驰,离去的仍是一路翠峦。邻座的旅客因困倦,低垂下脑袋,在随着车体左右摇摆。
中午,班车抵达文山州客运站,站内地面坑坑洼洼,院里停有三、两辆客车,夏天的烈日下,站内人不多,车上下去部份旅客,上来者又将空位坐满。
客车临时停车休息,旅客们可以快速地买些食物。我没有下车,吃了点在开远买的饼干。
当客车重新启程,车上仍然唯有我一个兵。 下一站就是马栗坡,我们部队在哪?我这脑袋!为什么在医院时没有问一下?......也不能自责,他们不是不可能,而是一定不会知道。
怎么办?我正在思前想后,客车在一处隐蔽山林被拦下,几名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登上车,一人手持冲锋枪环视着车上每一名乘客,一人开始逐个检查每位旅客的证件,车下另几名战士持枪围站在客车四角,如临大敌,啊!这可能就是战区与非战区的分界线了吧?
客车在下午4:30左右抵达终点站--马栗坡车站,说是车站,也就是街边一角。
我下了车,见旅客们各奔东西,还是没有遇见一个兵,真是奇怪,也很无奈,我该怎么办呢?
\"人武部\",大脑里突然间闪过一个念头,我向一位老乡打听:\"县人武部怎么走?\"
\"过了前面那座桥,向前向右手南转的楼里。\" 按老乡的指引,我快速走去,我看到了门边的长木牌:马栗坡县革命武装部。
进了办公室,没人。等了好一会儿,进来一位身材魁梧的领导,这人身高至少一米八,上身穿着灰色中山装。我将自己的情况向领导作了介绍,请他将我送达部队。
他带我到路北找了家旅社住下,然后去为我联系。
天黑前,他转回来告诉我:\"明天早晨在人武部门前,我安排吉普车送你。\"
第二天早晨,这位人武部领导亲自带车,将我送往前线,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七拐八绕,停在一座绿色板房区门前,我向人武部领导道谢,跟随接兵人进入营区。
营区里里外外数层,站立着全副武装的哨兵,我俩踏上一座二楼楼梯,拾阶而上,楼上楼下每个拐弯处,都有荷枪实弹的哨兵把守,我紧跟着来到二楼一扇门前。 推门而入,哇!满屋的高级指挥人员,站立着、围着一张有乒乓球桌面那么大的平台,平台上铺着五颜六色的巨幅地图,涂满了各式标记,遍布鲜艳的小红旗。
接兵人在一位首长耳边耳语一番,首长回身向我走来,\"跟我来。\"
我又重新回到大院,跟着首长来到一辆吉普车边。
\"驾驶员,将他送到炮十六团阵地。\"
崎岖的山路越来越难走,不是峭壁,就是悬崖。向山体凹进、转弯的路边,悬崖垂往山脚的纵深处,还能看见,到处散落的大块车箱板,破烂卡车头。
\"你们连在哪?\"驾驶员问我。 \"不知道。\"
绕来绕去,吉普车停在一处水泥地平的篮球场处。
\"这就是你们团现在所在地,你们连队......你下去再问吧?\"
我谢过之后、下车,双脚第一次踏上了战场。
六、第一次执行战斗任务 ......\"炮呢?\"\"被敌人打坏了。\"......我们矗立起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向前摸索。 这就是战场?山峦叠翠。这哪里象战场?听不到一点枪炮声。 环视四周,水泥地上散布着五六个、大号家用菜锅般大小的弹坑。啊!这里就是战场!
球场外一片靠山山地,支撑着几顶帐篷,我见到了绿军装,我与他们打招呼,原来这里住防的,是我团八连的炮阵地。他们指明了我连炮阵地的方位,我绕山前往。
下得山坡,走上红土公路,眼前是一处外凸的公路大转弯,转弯外凸处垒有一圆形炮阵地,阵地外几乎就是悬崖,崖下二百余米,盘龙江浩荡南流。
我渐行渐近,炮位里没有看到火炮,里面朝南摆放着八米多长,200毫米粗细的一根带皮树干,炮位的北沿上,蜷缩着两个兵,一身红土,绿色军装已被遮盖的色泽斑驳。
看清了,是我连炮二班的两个兵,我充满欣喜地向他们呼唤,他们呆坐着,不见一丝朝气。
我急步向前关切地寻问:\"炮呢?\" \"被敌人打坏了。\"
\"人呢?\"
\"没事。\"(都活着)
......
\"我连指挥部呢?\"
\"后面公路山凹处。\" ......
来到我连炮阵地指挥部,只见着文书和卫生员。
\"你们排长,带车到医院接你去了。\"文书告诉我。
我们的晚餐是米饭加豆腐乳。入夜,点上蜡烛,听两人对各种战况的叙述。
七月十一日晚,越军发起猛烈炮击,我团在前沿阵地开挖工事的七连战士刘兴彩,腿被炸飞。七月十二日凌晨,越军北光行动正式展开实施,敌动用一个师的兵力对我发起全线进攻,老山战场晕天晕地地打了一整天。在我炮火的毁灭性打击和一线勇士英勇的阻击下,敌死伤3000余人,没能得到半分土地......
七月二十八日,我团三连电话班班长许松元,在猫猫跳遭敌袭击牺牲。 昨天早上,我团指挥连刘晓,在偏马村我营指挥所阵地,遭敌炮击牺牲。
......
\"叮铃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大家的谈话。
文书一把抓起电话话筒:\"哪里?\"
\"我是一排长,一班有个兵正在发高烧,叫卫生员过来看看。\"
放下话筒,文书冲着卫生员复述了一遍一排长的话。 噢,时间是晚上十点多钟。
夜色中的战场危机四伏、敌我形势错综复杂,一个人前往--会不会遭遇敌特工袭击?会不会被友军误伤?走夜路,会不会摔下悬崖?会不会自伤?卫生员不无担心。
考虑到文书必须留下来值班,以应对随时传达的各种战斗任务,我主动请战:\"我去。\"
文书说:\"那行,我给你准备子弹。\"他边说边将自己的冲锋枪拿了起来,拉了拉枪栓,枪口对着地面空击了一次,\"咔吧\"装上弹夹,合上保险,交给我。
我将白色毛巾扎在左上臂,这是今晚的标识。
卫生员检查了出诊所需的药品器械,把药箱斜挎上肩膀,右手抓起自己的冲锋枪,我俩盾入黑夜中。 夜空中没有看到星星和月亮,山路在脚下伸向前方,我俩拉开间距前行。能见度5米,看不远,距离稍大,在黑暗中就看不见对方,只听见自己的脚步 \"沙沙\"作响。风微微地轻拂,峭壁悬崖反射着盘龙江的涛声,黑暗中暗藏着无数双警惕的眼睛,这其中必定少不了敌人,我们矗立起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向前摸索。
......
从一班返回时,应该是深夜十一点左右,还没有走过一半路程,迎面传来\"蟋嗦\"的声响,却看不到响声处的任何身影。
我俩快速靠拢,撞击下胳膊,我卧倒在山崖边,卫生员匍匐在峭壁旁,俩人都把冲锋枪保险轻轻地打开,食指搭在扳机上......
声音越来越近,身影逐渐清晰。
\"自己人!\"我这一声,感觉整个山谷都能听见。 我与卫生员站起身,重又合拢,与来者交汇。
不知这是哪一支部队?人数两个排,没有太多辎重,士兵们枪口朝地斜背着,低着头在默默赶路。
回到连指,指导员等人都回来了,我没有其他任务,一觉睡到天亮。
七、老山 ......宛若\"南国少女\",在轻抖罗裙、翩翩起舞。 我的排长,与医院结清了各项手续后,由医院空跑一趟,带车返回。第二天下午,在此遇见了我,我即刻上车赶往我的岗位。
盘龙江河谷东侧的土路,象羊肠小道一般,有很多大幅度的转弯。解放车行走其间,忽而加速,忽而减慢,突然急行,又骤然飞奔,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出神入化。汽车为什么不能好好地开?这是驾驶员在与敌人做着各种智斗的战术动作。 回想亲眼所见的弹坑、我们五连二班炮位里摆放的大树......这一段路程肯定是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的一节暴露路段。
盘龙江南去的山谷前方,有座不太大的山峦,似一堵墙,突兀在中间(敌境小青山),小青山向西南连接着高高的大青山。
过了天保农场,我们的车靠东山行驶,转过一处叫做那马的村庄,由北向南再向山上开去。从那马这边往山上看,一条红土路,较直、斜着向上,直插入东山山鼻处的一处村落。
驾驶员做了个准备动作,解放车沿土路疯速飞奔,就象短跑运动员在作百米冲刺,车后扬起土红色尘土的\"巨龙\",只几十秒钟时间,解放车就上到山鼻,一路上没有遭到敌人炮击。
上山的公路是一段暴露地段,小青山上的敌人观察所,把这里尽收眼底。
解放车急驶过几间残破的民房,一个九十度的拐弯加下坡,停在不太大的山坡后面。山坡处有一个水泥构建的山洞,我营指挥所即设在这里,山洞比火车车厢稍窄,长度有二节车厢的样子。营长与教导员正坐在靠近山洞洞口的较亮处说话,黑漆漆的洞内点了几根蜡烛,全营的炮兵计算兵都在里面,正在进行计算作业。 洞外的这个村庄名叫偏马村,敌人的炮火早把村子炸成一遍废虚,这里已经找不见一间完整的房屋。偏马村时常遭受敌人的冷炮袭击,八月一日,团指挥连电话班的刘晓,就牺牲在距离营指挥部洞口五十米开外、村中的一间民房里,进入民房看过,心里很痛(回想战友牺牲的时间,我应该正在赶往前线的文山州公路上,一派和平景象)。
走出营指洞口,向右转,向东山山腰上行百十米,便是边防七连的篮球场,球场上到处都是弹坑,到处都散落着水泥碎块和弹片,有几个大弹坑有两米多深。
走出营指洞口,向右转,向南翻过洞顶小坡,是一处长度大约二百米、宽度大约八十米、方向向南的平地,平地南头往正西,依山沿一圈,构筑有全部为土质的我步兵战壕。山沿外是坡度在八十度左右的山崖,崖上崖下到处埋的都是地雷,不可靠近。平地东侧是个小山包,上面筑有一个双管高炮阵地。高炮阵地与东山主峰延伸过来的山脊中间,有一处峭壁,是营部和我五连共用的观察所,我们连长宋健和班长张广根带着班副、夏朋、郭顺山、大眼睛四名侦察员正住在上面。(我五连另一名计算兵名叫许长淦,在营指。)
向西看去,一座高山立入云端,这就是老山。
(老山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城以南二十五公里处,中越边界骑线点上。老山主峰海拔1422米,是中越边境12号界桩至14号界桩之间最高点。占据老山,向北可通视我国境内纵深25公里的广大地区;向南可俯瞰越南老寨、清水以南至河江省会27公里地区;向东可封锁我国麻栗坡县至越南河江省的主要通道和口岸;向西可监视12号界桩以西至扣林山边境诸要点。战略位置十分显要,从古至今,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老山地区有三条大河、数条小河,属热带气候,雨量充沛,雾大潮湿,气候多变。山上和山下的温差为十至二十摄氏度,昼夜温差有五到十摄氏度。山区云雾时聚时散,有时终日不散,老山主峰常年笼罩在云雾缭绕之中老山地区毒虫肆虐,原本就是各种毒蛇、蚂蟥、蚊虫、黄蜂等野生动物的王国。) 老山山势西高东低,坡度北陡南缓,半山腰坡度在四十度左右,主峰坡度在六十度以上,以主峰为中心,向东北、西北、正南延伸出三条大的山梁。
老山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低处灌木与杂草丛生,人在其中,看不到一点踪影。
一缕白色裙带似的云雾,轻纱飘散般从老山腰间滑过,搭配了绿油油的身段,这山宛若\"南国少女\",在轻抖罗裙、翩翩起舞。
脚下东山与对面老山之间,黄红色盘龙江奔南而去,我船头边防口岸的断壁残垣,尽在眼底。(船头地区海拔仅为160米,落差很大。)
......
驾驶员老王是我们五连的,驾驶技术一流,他站在车头正在保养擦拭,车身十几处弹洞很醒目。我缠着老王说:\"明天去马栗坡拉给养时,帮我买个两波段收音机。\"(上了一线才知道我们战士们每个月的津贴有20元了:10元津贴+战时补贴5元+一线补贴5元。) 八、为祖国而战 ......中国体育健儿的优异成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并深深地激励着老山前线将士。
驾驶员老王有求必应,当我拿到了两波段收音机,便在洞中慌不迭地抽出天线,可什么也收不到,在洞外的开阔地里,声音清晰极了,我那个喜悦呀!
快快锁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奥运会的报道滚动播出......
参加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标志着中国体育代表团重返奥运大家庭,洛杉矶奥运会主体育场,九万名观众起立欢呼!
在许海峰实现我国金牌\"零的突破\"的成绩激励下,射击选手、举重健儿捷报频传,八月四号,中国体操选手--\"体操王子\"李宁一天之内,连夺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枚金牌。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意义非凡。 在那个政治挂帅、女排精神是\"振兴中华\"象征的年代,得知中国女排打进决赛(小组赛输给了美国,半决赛赢了日本),可一定不能错过收听时间。当时,在团体项目方面,除了男子体操外,只有女排最有希望,也是唯一的球类项目的希望。
八月七号女排决赛,张蓉芳、郎平等老队员重担压肩,她们克服自身多处伤痛,顽强拼搏。
年轻队员侯玉珠的发球,让美国女排的一传吃尽了苦头。决赛中,当第一局打到14:14时,侯玉珠上场,第一个远距离重飘球,美国女排误以为出界,结果中国队发球直接得分。第二个发球,美国队员的一传直接将球垫到网口,郎平一个探头球直接打死。中国女排以16比14拿下第一局。第二局中国女排一路领先,到了局末,侯玉珠再次上场发球,直接攻破美国队的一传。
年轻二传手杨锡兰成为赛场上的灵魂人物。(女排队长、二传手孙晋芳已离队,取得奥运冠军后,场上哭得最厉害的,就数杨锡兰。)
中国女排最终以3比0的比分战胜美国队,夺得冠军。这是自1981年起,中国女排在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赛场,蝉联世界冠军--\"三连冠\"。
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派出225名选手参赛。从七月二十八号至八月十二号,从许海峰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到中国女排夺冠,共夺得15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高居金牌榜第四位,全世界为之震惊。 中国体育健儿的优异成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中国体育健儿的拼搏精神,也深深地激励着前线将士。
奥运会是整个人类共同分享的和平盛会,自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来,在比赛的日子,世界交战各国都会休战。而越南这么个小国,却是根本无视国际公理,无耻至极,七月二十八日射杀我团战士许松元,八月一日射杀我团战士刘晓......
一兄弟部队战士在那马村东路口,遭敌炮击,炸飞了双腿,我排电话兵郭富乐冒死相救,不知伤员最后是否活了下来......
那马村一位年轻母亲,带着八岁儿子在地里干活,遭敌炮击,孩子头被炸烂,鲜血淋漓,当时就死了。母亲也被炮弹震坏了内脏,没有抢救过来......
伟大的祖国啊,你何时才能真正强大?
英勇的人民啊,你哪天才能安享和平? 牺牲的战友啊,你怎会死的如此惨烈?
邻床的伤员啊,你为何拥有这般怜悯?(放走残敌)
前方的将士啊,你多少情感试问苍天?
战场的勇士啊,你不畏牺牲唯有爱国心。
老山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岂容敌人肆意践踏,热血男儿保家卫国洒热血,哪怕贡献自己的生命。
由于我军彻底粉碎敌师团级规模的进攻,取得7.12大捷,敌人恨的七窍生烟,又\"回天\"乏术,常常对我袭扰挑衅。 八月二十五日,我营对敌奋起还击。带着官兵们怒火的炮弹,狂啸着全部准确覆盖目标,敌人一处弹药所被打中爆炸,火焰冲天而起,浓烟滚滚,并传来阵阵炸响。
一天,边防十五团炮一连向我营指挥部求援,由于他们前进观察所战斗减员,急需增援两名计算兵。很巧,当时我正在不远处,听见了,我快速冲向营长(王玉江),向他请战。
\"营长,我去。\"
\"你受伤刚出院,正在恢复,好好养养身体。\"
\"营长,我的身体没问题,我去。\"
\"我把你们从家乡带来,你们都要好好的活着。凯旋日,我要把你们一个不少地带回家。\" 暖心的话更坚定了我的意念,誓死践行我那铿锵的誓言......
\"营长,你放心,我发誓,我会好好地保护自己,消灭敌人,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战斗任务。\"
......
在我再三地恳求下,架不住我高昂的请战激情,营长最终同意了。
这一次增援行动,二营派出两名计算兵,四连去一位,名叫计伟,五连去一位,那就是我。
我俩最后整理了带到前线的一点个人用品,轻装上阵。临行,驾驶员老王把收音机送了过来,我摆了摆手:\"你留着听吧。\" 没有举行什么特别的仪式,\"出发\",我与计伟向营领导敬礼告别,通过眼睛的余光,看了一眼留在营指的士兵们。
再见了!战友们。
再见了!营指。
边防十五团炮一连的前进观察所路程很近,就是在出了营指挥部洞口向右转,再翻过洞顶山坡,向南的那一小片开阔地前面的战壕里。
边防十五团炮一连的连长迎接我们,激动地握着我俩的手。
\"我叫计伟。\" \"我叫夏兵。\"
......
连长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些连队情况,前进观察所任务,然后就让我们与前进观察所的战友们熟悉。
边防十五团炮一连前进观察所有三个兵,一名侦察兵,一名电话兵,一名炊事兵。除了侦察兵的家乡是四川的,另几位好象都是云南人。
九、十五的月亮 ......家书:保重身体,保家卫国......另外,中秋节将至,给我寄了六十元钱。 前进观察所是一座水泥工事地堡,顶上覆盖了一米多厚的土层,并长满了长草,草长的与战壕沿上的一样高,让人很难分辨这里有个地堡。前进观察所所处位置,战壕开挖的较深、较宽,一米八的大个子兵即使挺直身子,脑袋也不会外露,宽度可以侧身相向通过两个人。 在战壕里向南下去几步,进入地堡。水泥工事修筑的很牢固,但想想边防七连在偏马的水泥球场,假如这里被敌人重炮直接命中,生存的可能性--不大。南面有一个四十公分长、二十公分高的观察口,由观察口南望,敌小青山就在眼前,向下看,是我步兵老山前沿的146号阵地、松毛岭阵地、李海欣阵地......可以清楚地看到光秃秃的山头和山脚下敌人阵地飘摇的杂草。敌人被打坏的坦克还趴在原地,清水河涓涓流淌,与盘龙江交汇处的滩地很安静。向敌境内远远看去,天边尽头,能看到大片的房屋,不知是敌河江市还是......?
与暗堡对门,跨过战壕,向后走几步,是一处水泥坑道,坑道口正对西南,开口高一米八,宽七十公分左右,坑道内是直的,二米高,二米宽,十米长,尽头摆有一张大台板,靠东侧墙体,摆放有五张铺板,这里就是观察所我们这几个人的栖息地,台板处就是我们计算作业的地方。
\"老兵,家乡哪里?\"我问计伟。
\"安徽怀远。你呢?\"
\"安徽霍山。\"
\"你今年多大?\"我接着又问道。 \"十九。\"
\"我也十九,我是一九六五年七月份出生。\"
\"我比你大几个月,一九六五年三月份生。\"
\"没想到当兵才几个月就上了前线?\"
\"啊,你个新兵蛋子。\"计伟不无调侃地眯眼逗我。
\"你哪年兵?\" \"比你早一年。\"
噢,难怪,我要是没去工厂做工,我俩正好是一年兵,那--就不一定会在这里相会,我心里在想:有缘千里来相会,用于我们再合适不过。
看计伟大大方方的举止,我猜他家一定是吃商品粮的。
\"怀远的石榴砀山的梨,你家住城里吗?\"我问。
\"是,你呢?\"
\"我家在乡下小镇。\" ......
上级送来了来自祖国各地的来信,多是中小学生所写:寄给云南老山前线,\"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收。大家相互传阅。
这天,连长对我说:\"你家寄包裹来了,营长来电话叫你去拿。\"
\"谢谢。\"我边说边冲营指奔去。
我有两封信,营长先递给我寄来的一副眼镜,手里还捏着两页信纸:\"给你寄眼镜的是谁?......你俩谁大?......\"
我向营长一五一十地如实报告:无它...... 一封信是父母寄来的,叫我保重身体,保家卫国......另外,中秋节将至,给我寄了六十元钱。
一封信是女兵寄来的,一副眼镜,还有一包裹板栗、花生等,作为中秋节的慰问。
啊?我心里又是高兴又是\"生气\",高兴的是亲人的惦记,女兵的义气;\"生气\"的是,女兵给我邮来的板栗、花生,不知被哪里的馋嘴猫都给分吃了,一个壳也不剩。\"生气\"是假,前线的士兵们,谁能算到自己几时会\"光荣\"?分享我的快乐。当然,要是由我分给大家吃,心里会感到更快乐。
农历八月十五,昆明军区送来了慰问信和月饼,月饼盒上印有一轮圆月,配有诗文如下:
身披硝烟赏明月,御敌守边度佳节。
中秋月饼犒将士,既表慰问又祝捷。 月饼我吃着了,这个中秋节过的很充实。
十、生死离别 ......此后,我军又蛰伏如前,对敌冷枪冷炮置之不理。 虽然我们团,各阵地的友军以及一些村寨,时常遭受敌炮火袭击,但没有还击命令。
我给父母写回信,祝家人中秋节快乐,我在前线用不着钱,寄回100元;我给女兵写回信,祝中秋节快乐,并谢谢她为我订做的眼镜,还有寄来的好吃的,虽然我嘴上什么也没有吃着。
我军酝酿着对敌红光机场进行威慑打击,这个目标由上级分配坐标。
(敌红光机场以及敌后的很多布署,是侦察士兵们不畏艰难,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营一次配合深入敌后,出境前,队长带领大家面向祖国深深地鞠了一躬,有的兵哭了,但没有出声,任凭热泪流淌,平时,大家在国内对祖国二字不那么敏感,也许是将要离别时方知珍贵。在侦察兵完成任务返回途中,营部侦察排长掉队,他随身携带有机密图纸,如出意外,前功尽弃。队长用无线电无数次地呼叫,终于联系上了他,但也被敌人发现,敌人派重兵将他们包围,我军也派出接应部队营救,负责接应的部队付出了很大牺牲。) 九月十二日,炮兵各重炮部队密切协同,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对敌实施突然性、破坏性急袭。只听得\"咔咔咔咔......\"的雷鸣闪电般巨响,我军炮群铺天盖地的一声声齐射,敌营房、机场及机场跑道遭我重创,打的敌二军区指挥部一片混乱,弄不清我军下一步有什么重大军事行动?(敌高射炮被摧毁19门,死伤160余人。敌指挥官用明语对着报话机嗷嗷叫。)
此后,我军又蛰伏如前,对敌冷枪冷炮置之不理。
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五周年,祖国各地,张灯结彩,改革开放使祖国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首都北京妆扮成鲜花的海洋。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世界的注目下,一队队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方阵,一群群新式武器装备,一枚枚战略导弹,一架架银色战鹰,以阵容宏大、整齐威武的勃勃英姿,通过天安门检阅台......
巍巍天安门同样伫立在老山前线将士的心中,很多部队的阵地上用植物、石块塑造了各式标语:\"庆祝国庆\",\"我与祖国同在\",\"保家卫国,死而无撼\",以示庆祝。
敌人好一阵没有敢找打。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九日这一天,是我们这几个兵最刻骨铭心的日子。中午一点钟左右,一声爆炸,地动山摇,我与计伟正坐在一起,突然,他的身体沉重地侧躺在我的腿上,落下的一块石头,形状犹如\"宝岛\",起码有十公斤重,石头尖正砸在计伟头顶的右侧,又落在我的脚前。侦察兵一个剑步上前,抱起计伟大吼:快拿急救包。计伟的脸色急速地变的比纸还白,四肢抽搐,鼻子里流出殷红的血。虽然马上就把他后送抢救,但还是没能挽救他年青的生命。 ......
开远住院的小朋友的爸爸来信了,由于我的脑袋受伤后,能记住的东西很少,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没有什么印象了。男孩的爸爸是开远市某中学的数学教师,我前一阵子给他去信,讨教一点这些方面的知识。
老师给我的来信长达八页,首先是对我们戍边的将士,表达中学师生的敬意,再用七页纸的文字,耐心地回答和阐述我的问题,以及相关知识点。
我翻开从入伍时就一直带在身边的《中学生手册》,一点点地复习,直到把我本职工作所训练的--三维空间射击诸元的算法,逐渐地往大脑里重新输入。计伟走了,前进观察所的计算任务,落在我一个人的身上,我必须抓紧训练,时刻准备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