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牛军教授演讲节选) 牛军:结盟与战争--冷战时期毛泽东、邓小平决策比较 主题:结盟与战争:冷战时期毛泽东、邓小平的战略决策 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嘉宾:牛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外交史、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史。著有《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从赫尔利到马歇尔: 美国调处国共矛盾始末》和《同床异梦:美国的欧洲战略》等。 编辑:周东旭 陈芳 (以下为演讲实录中关于邓小平关于对越战争决策的部分) --------------------------------------------------------------------------------------------- 四、越南战争与中美“结盟”:中美建交绝对是战争优先条件 有人问邓小平,中国为什么要跟美国建交?其实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简单的,全世界一个很简单的现实就是到那时为止,跟着美国走的国家都富了,跟着苏联国家走的国家都穷了,这就是邓小平看到的最简单的现实。这中间伴随了一场对越战争,邓小平不是为了打这场战争才建交,但建交绝对是战争的优先条件。 下面我讲第二个决策。伴随着中美建交,或者说中国与美国建立准同盟关系的过程中,中国发动对越战争。战争在讨论的过程中,第一是要打不打?第二是怎么打?第三是既然打,要创造什么样的条件?如果围绕对越局部战争的角度考虑,中美建交是全盘考虑中的一个相当关键因素。 当然中美建交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这场战争,它的长远影响是同邓小平决定中国要走市场经济道路这个大方向连在一起的。有人问邓小平,中国为什么要跟美国建交,其实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简单的,全世界一个很简单的现实就是到那时为止,跟着美国走的国家都富了,跟着苏联国家走的国家都穷了,这就是邓小平看到的最简单的现实。在一个意识形态弥漫的领域,常识比理论本身更能让我们看清问题的实质所在。 1978年邓小平的选择不是说他一个人这样想。1978年中国有好几个代表团到外国考察,比如,邓小平自己跑到日本、东南亚;谷牧带领一个高级代表团,跑了欧洲五国;华国锋带代表团去了南斯拉夫。代表团回来中央开会比较各国发展,华国锋说东欧国家不行,技术落后,经济也没有什么活力。谷牧从欧洲回来,中央专门开会两天,听他汇报欧洲情况,谷牧说欧洲有钱,有技术,非常希望到中国来投资,这是我们现代化最缺的东西。邓小平到日本,坐了新干线火车,亲身体会到什么叫现代化,什么叫先进技术。 苏联与东欧国家有什么技术?根据冷战情报研究专家讲,苏联和东欧的军事技术70%是从西方偷过来的,他们的创新能力极差,虽然搞了庞大的军队。 因此,这是一个重大的选择,在选择过程中出现越南战争问题。对越战争和朝鲜战争完全不同,在邓小平心目中,中美建交和对越战争是互相配合的。根据我的研究,邓小平计划对越南打这场战争,和他要跟美国建交是同时发生的,时间上同步的。 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提到,卡特政府决定推动中美建交,就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到中国来谈,好长时间都在谈越南,他说能感觉到邓小平个人对越南有一种强烈的厌恶,傅高义通过对官员的采访说,邓小平谈越南气得浑身发抖。 邓小平的头脑中是同时在思考越南战争和中美建交的。有了这样的外部环境,再加上越南还在积极寻求与美国建交,当时是在1978年的10月。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谈判是在1978年11月2号,1978年的11月11号卡特才根本打消与越南建交的念头。 中国当时处理与美国的关系处理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确实极为复杂。当时越南与美国秘密谈判建交问题,美国人提出不能谈战争赔偿问题,9月份,越南为了打柬埔寨做出重大让步,可以不要战争赔偿,也不要美国财政援助,就是一条建交。美国处在非常艰难的选择,越南连战争赔偿都不要,卡特甚至都动摇了。战争破坏那么大,越南为了他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连赔偿都可以不要。后来布热津斯基对卡特说,要是与越南建交,中美建交可能就悬了,因为邓小平有很大决心要处理解决越南在柬埔寨和老挝的问题。中国当时是绝不许越南动柬埔寨的,问题非常非常复杂,我们现在还没有条件公开发表研究成果。 然后卡特下定决心与越南的建交不谈了,以中国为重心。 中国与越南的矛盾为什么会这么深? 在援越抗法的时候,停战双方发生重大战略分歧,越南服从中共中央决定,以17度线划界南北停战。后来越南做了最后一次努力,提出划界以后立刻选举,因为1953年朝鲜划界后一直都是分裂,越南劳动党也担心出现南北越南长期分裂的局面。法国不同意,说要划界以后隔一段时间选举,当时中国做了很多工作,最后就没有把全国选举跟划界结合起来,两年以后选举,但两年以后就不行了。南越政权把北越的共产党屠杀清除,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引起普遍不满。 事实上,当时对北方有没有可能很快完成国家统一,到最后谈判的方案到底应该是什么,一直存在着分歧,最后中国认为很满意的方案就是以17度划线,而越南人特别是越南共产党中的南方人耿耿于怀,随着后来全国选举被破坏,对南方共产党残酷镇压,大批南方共产党人逃到北方,在越南劳动党中影响越来越大,为中越两党关系恶化埋下伏笔。 毛主席是有世界革命情怀的。当时中国军队也在越南,毛泽东就让越南人让步,说你们越南共产党要让步,要这样考虑问题,越南不是越南一家的事儿,动辄影响到欧洲、东南亚十几个国家,近十亿人口,你们要好好想想这个历史责任。可是越南怎么可能想十几亿人,跟他有什么关系,但毛主席想得多。为什么后来全球世界革命会出现矛盾,跟这些小兄弟解释是没有用的。只是说我不支持你你打不了,这是第一次矛盾。 第二次矛盾发生在1960年代。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改变赫鲁晓夫之前对于印度支那政策,要积极援助越南,因为之前中苏两家有分工,印度支那归中国管,苏联积极援助,就形成与中国的竞争。当时中苏关系已经彻底破裂,中国希望越南不要接受苏联的援助,在反对苏联问题上要坚决,而此前越南在中苏关系中是谦让中国的,但六年以后就开始改变,毕竟苏联先进,援助规模大。 越南当时跟毛泽东讲,我们就一个标准,谁援助我们打败美国,谁就是社会主义兄弟,谁就是国际主义,而中国跟他们讲修正主义。结果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实行不听话就施加压力,甚至撤回。 第三次矛盾是美国与越南的谈判问题,中国总是认为苏联希望越南谈判是想扑灭世界革命运动的火焰,当时中国不希望越南与美国谈判,甚至向越南共产党承认自己在1954年让他们与法国和谈是错误的,毛泽东、周恩来都这样说,当时判断错误,现在应该打下去。 到1968年,那是越南战争的转折点。对美国来说,战争已经导致美国战争意志的崩溃,打了这么多年,投入这么多兵力,结果越南军队还能在南方发动团一级规模的进攻,占领几十个城市,觉得援助没有意义,是失败的援助,根本性的转变就是人心变了,不想打了,剩下就是怎么撤。对北越也是一个转折,从纯粹军事角度讲,损失惨重,也不想打了,结果在不与中国商量的情况下,就接受美国政府和谈的呼吁,开始谈判。中国就表示不满,1968年开始陆陆续续把军队撤回来。可是到1971年,中国想缓和中美关系的时候,周恩来又去了,告诉他们说美国的条件可以接受,还不错,可周恩来前脚走,越南后脚就发表声明,说任何国家也不可能跟美帝国主义勾结在一起出卖我们,一点面子都不给。 第四次分歧就是援助。如果中国还能维持住对越援助,两国关系还能够有一个纽带,结果1975年中国开始大幅削减援助,因为制定五五计划时发现这么援助下去,已经搞不起了,于是大幅削减,减少到原来的1/4,他们很不满,到1977年中国干脆把援助全都停了,中越关系立刻就崩溃了。 中国在冷战时期对越南的援助占全部对外援助的37%。到1978年,越南决定与苏联结成军事同盟,并吞并柬埔寨,中越矛盾尖锐到不可开交的地步。 邓小平11月14日从东南亚考察回来,15号开会确定要对越南开战,12月8号中央军委确定作战方案,然后中国代表外交部副部长通知美方谈判代表,三点内容,第一个接受,就是我们同意建交时间表,过是12月15号签订公报,1月1号建交。第二个就是邓小平确定建交之后邓小平本人要到美国访问,时间定在1月下旬,这是跟美国交底了,中国就是要跟你建交。第三个邓小平12月3号要亲自跟你谈判,这就是在决定作战的同时跟美国谈判,告诉美国谈判代表,这个关联性就是这么密切。 邓小平不是为了打这场战争才建交,但建交绝对是战争的优先条件,也就是说结盟对战争非常重要。中美完成建交公报,1979年1月份邓小平访问美国,在与卡特的第一次见面就说要跟他单独秘密谈判,谈一点事情,29号下午卡特安排了一次两个人的闭门会谈,邓小平告诉卡特这场战争类似于1962年中印战争,卡特担心苏联卷入以及各国不满,邓小平告诉他这场战争会很快,目的就是教训,估计十天到二十天,越南人跟着苏联跑,不给他们一个教训会变得更疯狂。 第二天卡特又闭门会见邓小平,认为打这个仗有点问题,第一,苏联卷入不好;第二,本来大家都讨厌越南,担心开战后反而搏得国际舆论同情,会转向支持他。邓小平说不会,只要我们坚决打,世界很快就会明白打是对大家都好的,邓小平非常坚决。事实证明邓小平的判断是对的。 邓小平在美国的一个星期接触了很多老百姓,回来通报情况就下决心要打。为什么?他说我接触美国的领导,他们是谨慎的,有点消极,但老百姓和国会议员,以及新闻记者招待会反映出来的舆论是站在中国一边的。邓小平是个政治家,他有他的敏感。 最终,2月17号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美国向中国提供了有关苏军部署的详尽情报,根据情报判断,苏联把欧洲的军队调到东线,打一场对中国的局部战争,要一个月时间,所以,中国军事策划不超过32天,也就是不超过印度战争时长,最终这场战争打了27天。 另外,美国提出的方针是双撤军,也就是中国打了越南,中国从越南撤军,越南从柬埔寨撤军。 第三,向苏联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苏联不能卷入,美国第七舰队到中国南海地区搞军事演习,因为越南金南湾是苏联的军事基地。这是中国领导人长期斗争的经验。 打完以后证明邓小平的战略判断基本是对的。 因为时间关系,我结合自己的体会,做了一个概要的介绍,供同学们思考,希望能帮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历史,或许能帮助你为理解当前政策提供一个参考思路,能帮助大家更多了解政策的来龙去脉。谢谢各位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