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553|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滨州论坛及媒体寻找烈士亲人的连续报道(已更新)

[复制链接]

1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5591
帖子
136
主题
12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
最后登录
2014-8-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5 23: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儿啊,娘想你啊!崔福征烈士母亲29年后终于见到儿子墓碑照片

作者----“鲁北晚报

30年前,曾经有这么一批热血青年,为了祖国南疆的安宁,血洒边陲,长眠在那片红土地下。30年来,他们的墓地芳草萋萋,却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出现亲人祭扫的身影。
在这些烈士中间,就有11名滨州籍烈士。
30年过去了,他们的父母已经是白发苍苍,他们的兄弟姐妹也已经人到中老年。
在他们牺牲三十年之际,有热心的网友发起倡议:帮烈属扫墓 助英魂回家。作为滨州的主流媒体,我们响应网友的号召,用媒体的力量来践行这一倡议。
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慎终追远,褒扬烈士的伟绩,实现他们未竟的意愿,帮烈士亲人去祭扫他们长眠的墓地,让他们的英魂得到慰藉,让亲人们的心愿成真。
我们希望用媒体的力量,联系社会各方,资助这些烈士的亲人实现他们期盼的梦想。
如果你愿意为此尽一份力量,请联系鲁北晚报:2112091
儿啊,娘想你啊!
崔福征烈士母亲29年后终于见到儿子墓碑照片
□鲁北晚报记者 王磊 孙贝

11月18日晚,一位叫“枫桥听雨客”的网友在滨州论坛发出了这样一个贴子:“请帮烈士回家——看滨州人民的骄傲”,贴子大意:民间志愿者“烈士的妹妹”、“luck路客”、“simonchan”等,整理了上世纪70年代末那场边境作战中牺牲烈士的资料,其中有11位滨州籍烈士的相关信息,并有烈士墓碑照片,希望在明年30周年的祭日前,烈士的亲属能知道他们的亲人安葬在哪里并能够去扫墓(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的烈士亲人都不知道烈士埋在哪儿),至少让烈士的墓碑照片能够回家。 “信息真实吗?如果是真的,我们一定要把这份礼物给烈属送到。”论坛站长情调在看到信息后,一边积极联系网友核实信息,一边联系本报寻求帮助。
为了核实信息,11月19日下午,论坛网友情调与记者一起赶到了位于市西办事处的大有崔村。在村头,记者找到一位老大爷询问:“请问,村里有一位叫崔福征的烈士吗?”
“有!他家就在前边,我领你们过去。”
惊喜中,我们就这样顺利找到了第一位烈士的家。


本报讯 1979年,卜秀荣老人24岁的儿子崔福征光荣牺牲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中,荣立三等功。
29年来,卜秀荣时时刻刻都念叨着自己最亲的大儿子,每当清明祭奠时节,都会朝着云南的方向为崔福征烧几炷香。她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云南给孩子扫扫墓,如果去不了,哪怕有一张儿子墓碑的照片也行啊。
当老人得知记者给她带来了长子崔福征墓碑的照片时,双手颤动不已。卜秀荣老人紧紧地握着崔福征墓碑照片,回忆道:“1979年3月的一天,民政局的人送来一些东西,拆开后看到上面的‘崔福征烈士的遗物’几个字,我就眼前一黑,感觉天要塌下来了……”刚说了几句话,老人的泪水就在眼中颤动起来。
顿了顿,卜秀荣老人的情绪稍微稳定下来,告诉记者:“其实在他牺牲前的几个月,我们全家还吃了一顿团圆饭,崔福征休假回来探亲,告诉我,他坚决要求上前线,已被批准。我很担心地说,小心啊。他说,娘你放心,不会有事的。可是,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我已经29年没有‘看’到他了,我想他呀……”
记者在卜秀荣老人家的壁挂镜框中认出了崔福征烈士的照片,老人用手轻轻抚拭,她说,崔福征是家中的长子,也是3个儿子中最令大人放心的孩子,没应征入伍前还当上了生产小分队队长。
今年43岁的小儿子崔福忠一边劝慰母亲,一边对记者说:“我哥牺牲后,全家人一直沉浸在悲伤中,老人因为长时间流泪,导致视力下降,耳朵也因着急过度,听力大不如以前了了。崔福征是为国家牺牲的,值得!每当我们想他时,就看看他的照片。我们也想去云南扫墓,但根本不知道他葬在哪里。而且路程太远,路费、住宿费也负担不起。”尽管这家人已有29年没去祭奠亲人了,但他们一直都在心里惦记着崔福征烈士。
在见到崔福征烈士的母亲后,记者与同去的网友在深受感动的同时,也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们将继续努力,一起去寻找烈士的亲人。

鲁北晚报“帮烈属扫墓 助英魂回家”②:他们是谁 他们的亲人又在哪里

每个烈士后面都有一双双泪眼在期盼 每一个名字都有许多人在默叨
他们是谁 他们的亲人又在哪里
本报报道
引起读者强烈反响
11月21日,本报一篇《儿啊,娘想你啊!崔福征烈士母亲29年后终于见到儿子墓碑照片》的报道以及“帮烈属扫墓 助英魂回家”的策划,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我们很想知道他们的家里还有些什么人,也许,许多人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到底葬在哪里?”热心读者纷纷打来电话,希望本报对此事继续关注,报道下去。甚至有读者来电表示:“要人出人,要钱出钱!”
“我也曾是一名军人,看到报道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也希望能为这些烈士亲属们出点力,需要钱的话,我愿意捐钱,如果需要志愿者,也尽管找我。”一位曾经于上世纪80年代未在老山地区参战的退伍军人打来电话表示,20多年了,他一直不能忘记那些曾并肩作战、同生共死的战友们。这位老兵告诉记者,在看到本报报道后,许多战友纷纷电话联系,都表达了与他一样的意思。
  
烈士名单已经核实
两位烈士信息不明
   亲人永远是家里的牵挂,每个烈士后面都有泪眼在期盼,让烈士家人知晓亲人的英魂所归,成为本报记者身上一份重任。
11月21日,本报记者带着这份烈士名单来到了滨州市民政局优抚安置科,希望能从这里找到烈士家属的信息。
优抚安置科的董主任在了解了记者的来意后,告诉记者,在民政部门手里有滨州籍烈士的名单,上面有籍贯、入伍时间、出生年月日、所在部队及牺牲地点等信息,并可以提供给我们查询。
拿到名单,我们如获至宝,当即在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开始与网络上得到的烈士名单进行查找对比。经过一上午的仔细对比和查找,终于在密密麻麻的名单中将多名烈士的籍贯信息寻找出来,但仍有两名烈士不在民政部门的名单之内。他们分别是:孙克本烈士,邹平县人,35107部队63分队战士,1977年1月入伍,1979年3月在边境作战中光荣牺牲。马德平烈士,博兴县人,35218部队副班长,1956年生,中共正式党员,1979年2月22日在边境作战中光荣牺牲。
   如果您是烈士的亲人,或者您知道相关信息,请拨打本报热线13061056809与我们联系

明年清明节,我们将组织烈士家属去云南广西扫墓

明年清明节,我们将组织烈士家属去云南广西扫墓,希望各位网友能积极联系爱心人士,捐助资金,以求成行。联系电话:13061056809 王磊

32年!烈士一去不复返 最后的家书成了遗书

32年!烈士一去不复返
最后的家书成了遗书
□本报记者 王磊 孙贝

本报讯 11月23日下午,记者根据手中的资料来到了滨城区堡集镇吕家桥村,几经打探,终于找到了在1979年边镜作战中牺牲的吕吉烈士的哥哥吕忠。
得知记者此行的目的后,今年已经60周岁的吕忠低下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抬头对着屋里吕吉烈士的遗像念叨着:“小四啊,哥哥想了你32年呀!今天终于见到你的墓碑照片了。”
“我们兄弟五个,吕吉排行老四,是我最疼爱的一个弟弟,也是兄弟里面读书最多、文化最高的,要是现在还活着,也是50多岁的人了。”谈到四弟吕吉,吕忠多次流下了眼泪,在他心里,弟弟永远定格在入伍前那个年轻的模样,“小四1976年入伍,当了三年兵就没回过一次家。那是1978年秋后的一天,他往家寄回一封信,说马上就要复员了,能回家过个团圆年。当时全家都十分高兴,但是……紧接着我们就收到了第二封家书,小四说要上前线去打仗了。”
“谁都没想到,最后的家书却成了小四生前的一封遗书。”吕忠回忆说,母亲和兄弟们知道后都十分担心,但是又不能得到前线确切的消息,全家人在焦急、担心中度过了1979年春节这段难熬的日子。春节过后不久,滨城区民政局就派人找到了吕家,带来了一个沉痛的消息:吕吉已经在战斗中光荣牺牲!部队决定授予吕吉烈士称号,并追记三等功。
吕忠说,噩耗传来,全家人都哭了,由于父亲的早逝,这最听话的儿子就成了母亲的一块心头肉,白发人送黑发人,母亲当场晕了过去,出院时已是数月之后。一直到1998年母亲去世时,还在不停念叨着小四的名字。
捧着弟弟的遗物——留在部队的衣服、棉被,和马列著作选读、毛主席语录、两枚毛主席纪念章、三等功奖章,吕忠十分悲痛。直到现在这些遗物还被吕忠仔细地收藏在抽屉中,想弟弟了,就翻出来看,每多看一眼就多一份心酸。
朴实的吕忠告诉记者,从吕吉当兵那一年起,他已经32年没有见到弟弟了,如今看见吕吉烈士墓碑的照片也算是一种对活着的人心灵上的安慰。望着弟弟的遗像,吕忠默默地说:“小四,你这一走就是30多年了。不知道啥时候,哥哥才能去看看你啊。”
明年清明节,我们将组织烈士家属去云南、广西扫墓,希望各位爱心人士捐助资金,以求成行。联系电话:13061056809

鲁北晚报系列报道:助烈属扫墓 帮英魂回家4
帮烈属扫墓 助英魂回家”系列报道引众多市民关注
本报吹响烈士寻亲“集结号”
□本报记者 王磊 孙贝
本报讯 “《最后的家书成了遗书》读后落泪!我愿捐助。”昨日下午,记者收到这样一条短信。从上周开始,本报连续三期刊登的“帮烈属扫墓 助英魂回家”系列报道引起众多市民关注。
连日来,记者不断接到读者来电,有反映烈士情况的:“杨长峰烈士的家就在沾化县冯家镇的西山后村,你们可以去找找看。”也有关心报道进展的:“请问,找到几位烈士的家属了吗?我是博兴县的,可以为你们提供志愿服务。”
在滨州论坛,网友们也对此次报道给予全面关注,除了网络最直接的方式——“支持!顶!”之外,网友平安中国表示“有时间我们一起去。向烈士致敬!”网友abc_life的表态最直接——“卡号”。
   听着电话里读者热切期盼的声音,看着短信中那一个个闪烁着爱心的文字,记者被深深感动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烈士们为国家、为民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尽到了“匹夫之责”。同样,及时为烈士们寻亲,让烈士的英魂“回家”,也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应尽的义务。
在去年叫座的贺岁片《集结号》中,连长谷子地后半生就为了寻找47具战友遗骸、他们阵亡真相、追授他们“烈士”的称号而活着,谷子地的所作所为在当代人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上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犹太人为600万被法西斯杀害同胞找来照片等,使一个个遇难者从碑上“站”起来;每年9·11纪念日,美国主要的纪念活动都要以不同方式诵读死难者名单,让人看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
屈指数来,29年的光阴,昔日的青年已近老年,烈士们的父母在逐渐故去,年少时的朋友已记不清他们的容颜,许多关于烈士生平、事迹、遗物等的珍贵资料濒临消失。为了不让对烈士的纪念只停留在墓碑上的一个名字,我们需要您的帮助!
如果您了解烈士的情况,如果您曾经踏上过那片战场,如果您愿意提供资金助烈士家属去云南、广西扫墓,请拨打电话:13061056809与我们联系。
又讯 昨日,热心网友再次提供了阳信县的四位烈士信息,他们分别是:
傅希明烈士
山东省阳信县人,1977年1月入伍,共青团员,53567部队战士,1979年2月牺牲,终年20岁。
孔常礼烈士
山东省阳信县人,1975年1月入伍,共青团员,53567部队战士,1979年2月牺牲,终年24岁。
马士成烈士
山东省阳信县人,1976年3月入伍,中共党员,53242部队侦察连战士,1979年2月牺牲,终年22岁。
刘中和烈士
山东省阳信县人,1975年1月入伍,共青团员,53249部队战士,1979年3月牺牲,终年26岁

[此帖子已被 遥望南国 在 2009-3-22 10:55:52 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80

主题

0

好友

4

积分

版主

Rank: 8Rank: 8

UID
126864
帖子
493
主题
80
精华
0
积分
4
威望
4
金钱
102 分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3
最后登录
2015-8-28
2#
发表于 2008-11-25 23:53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为什么总有这样的事情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烈属不知道烈士安葬在何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5591
帖子
136
主题
12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
最后登录
2014-8-24
3#
发表于 2009-1-4 10:30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DIV id=threadtitle>

帮烈属扫墓 助英魂回家⑿ 烈士双亲陵园守墓14年

</DIV><DIV class=t_msgfontfix>
本帖最后由 鲁北晚报 于 2009-1-3 21:53 编辑

□本报记者
王磊
孙贝


“把他们照顾的好好的,勤打扫着,看好门。我想,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被照顾着吧。”在阳信县烈士陵园,77岁的“守墓人”傅金堂这样告诉记者。
30多年前,傅金堂的大儿子傅希明走出家门,踏上了从军路,从此再也没有回来。1979年,刚满20岁的傅希明牺牲在了祖国的南疆。
14年前,傅金堂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听说,县烈士陵园需要人守护,便找到了县民政局领导主动请缨。“没啥别的想法,就觉得自己的孩子是烈士,但葬的太远,咱去不了。那就来给其他的烈士做点事吧。”从此,陵园便成了这老两口的家。

儿子是父亲的骄傲


这座已经建成多年的烈士陵园,就坐落在阳信县城东南方的公路边,静谧祥和。12月15日下午,当记者在县民政局干部的带领下,来到这里时,只有傅金堂78岁的老伴魏玉荣一人在家,“老头子卖酒瓶去了,等会儿回来。”
走进家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刷了红漆的木架子,记者注意到,在最上面一排摆着的就是烈士傅希明的遗像、烈士证明、立功喜报以及军功章等遗物。整洁的相框和几盆假花,可以看出老人经常照料。
“忘了,什么都想不起来。”听到记者询问自己的大儿子,魏玉荣老人直摇头。“还是问他爹吧,他清楚。”
半小时后,傅金堂老人回来了,带着一脸的疑惑。在得知记者此行的目的后,老人悄悄地换下了他那件破旧的棉袄,摘掉了毛线帽,换上了一件非常合体的西服外套,“咱是烈士的父亲,穿得太邋遢给烈士丢人。”
令记者意外的是,说起已经牺牲多年的大儿子,老人自豪之情远远多过悲伤。“这个孩子,从小就皮,不正经读书,成天逃学。但是脑子好使,肯干活,能挣钱。”老人年轻时在村里联运站上干活,撵驴车搞运输,傅希明十岁左右的一年,老人不小心伤着了手,撵驴车的活就由傅希明接了过去,从此,这大儿子就成了家中的主劳力。
到了傅希明18岁那年,突然有一天找到父亲商量,“今年征兵我想去试试,你找俺当书记的姨姥爷说一声行不?”傅金堂给儿子扔下一句话:“你想当兵为国出力,这是好事,我不拦着。但是,找人走后门的事我不办。”
没有找人,傅希明自己报名参军,顺利通过体检,舍下已定亲两年的姑娘,当兵去了福建。
“这孩子要活着,一定出息!牺牲前干到了副班长,还立过两次功,就是吃亏在没文化上。”老人告诉记者,希明一到部队,因为聪明能干,就被团长点名要去当警卫员,但是,由于没文化又被退回了连队。“他给家里来信,告诉我们,不管多困难,也要供着弟弟妹妹们念书。但是,家里孩子实在是太多,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哪有钱供孩子念书啊。后来,希明牺牲后,部队里想要照顾家里的三闺女到部队去干卫生员,也是因为没文化,没去成。”

两位老人守护陵园14年


岁月一页页翻过,不知不觉中,老两口已经在陵园呆了14年,守了烈士14年。推开烈士陵园的门,陵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老人是了如指掌。
“我又来看你们了。”推开革命烈士骨灰堂的大门,老人望着一排排熟悉的革命烈士遗照,“这是小宋,1985年牺牲在老山前线。这是老张、老李,那里还有许多都是无名烈士。”一共6排16列,每个烈士的背后都有自己的事迹。老人边说话,边仔细查看着陈列室的卫生。“最近风大,吹进来不少灰。”
每天清晨,傅金堂和老伴早早地起来,围着陵园散步,遛上个几圈吃过早饭,就是一天工作的开始。
每天清扫墓地,为前来祭扫的烈士家属开门,家属走后,看着骨灰盒放到了原有位置,他又将房门锁好。工作不多,但老人干得非常仔细,一点纸屑、落叶、杂草等都不放过。附近村民说,无论平时他们与老人关系处得多好,一旦侵犯到陵园设施的安全和卫生,老人都会“翻脸不认人”。
虽然在家里还有房子,但似乎住在这里,老人更有家的感觉。对傅金堂来说,“守墓”从来都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他守护的不仅仅是一座陵园,一个个的墓碑,这里有牺牲在南疆的儿子的战友,这里安葬的都是跟儿子一样为国捐躯的烈士,“照看着他们,就像在照看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踏实。”

</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7954
帖子
109
主题
1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53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17
最后登录
2014-8-24
4#
发表于 2009-1-8 18:5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在这里潜了好几年水,竞不知身边也有英雄存在

看了这个贴子,才知道我们的家乡也有参战的英雄,而且他们生活的也不尽如人意。自豪的同时,也感到许多无奈……

如今虽然物是人非,但我们的英雄情结还在,我们的爱国热情还在~!

行动起来,为我们的英雄,为我们尚健在的英雄的父母,为他们的后代,做点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5591
帖子
136
主题
12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
最后登录
2014-8-24
5#
发表于 2009-1-13 19:5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鲁北晚报“助烈属扫墓 帮英魂回家”特别报道13:烈士慈母声声骂 句句都是思念情

三十年前,你走时,母亲把你送到村口,眼里含着泪花,嘴里却说:孩子,放心地走吧,家里不用你操心。哪曾想,你却是一去不复返,永远地离开了。
三十年后,提起你,年近九旬的老母亲却骂声不止,仔细听来,骂声中带着恨,恨儿不归家;骂声中带着爱,爱子莫过母,句句尽是思念之情。

烈士母亲声声骂 句句都是思念情
□鲁北晚报记者 王磊 孙贝

自2008年11月份,本报推出“帮烈属扫墓,助英魂回家”系列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肯定。通过本报的连续报道,已经成功找到了九位烈士的亲人,日前,在滨州更多热心人士的帮助之下,记者一行在博兴县乔庄镇宁家村找到了刘西岭烈士的亲人,得知家中尚有91岁高龄的老母亲和在家务农的大哥一家。
骂声倾诉爱子之情
见到老人时,正值冬日的午后,一抹阳光透过木头窗户,斜斜地落在了正靠着炉子取暖的老母亲的脸上。听见屋里来了人,老人缓缓地抬起头,两只手遮住脸上的阳光,眯着眼睛使劲瞅我们,“老了,看不见事了!”说罢,又慢慢地把头低了下去。
可以看得出来,这位烈士的母亲生活条件并不宽裕,住的仍是几十年前盖的土坯房,一面炕占据了内屋大半的空间。熏黑的墙面上贴满了历年来政府送来的各种慰问信和挂历,一个老式的相框被挂在了炕头,一张彩色的照片显得格外有分量。
“大娘,照片上这个穿军装的是谁啊?”指着照片中的人,记者故意问道。由于考虑到老母亲年事已高,记者一行并没有直接告诉老人此行的目的。
老人并没有理会,甚至连头都没抬,便猜出了记者问的是谁。“哎,问他这个混蛋干什么?都不知道回家。”带着怨恨的语气,老人狠狠地骂了一句,却令记者感到了阵阵心酸。
“一提起俺这个弟弟,俺娘就骂呀!但是孩子们都不在的时候,她就自己偷着掉泪。”烈士的大嫂告诉记者,“这张照片挂在炕头上20多年了,娘想他了就拿起来看看,怕她总看着伤心,孩子们想把照片拿走,娘说啥也不干,还把我们给骂了一顿。”
老人片刻的沉默后,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抓起拐杖努力想让自己站起身来。“我去给这个小混蛋擦擦脸,这样咋见人啊!”摸索了半天,老人才找到了一块并不干净的抹布,却把烈士的遗照越擦越脏,年近九旬的老母亲的眼睛几乎看不清任何事物了。
“这是我那个烈士儿子啊,这是我那个混蛋儿子,走了就不知道回家的小混蛋。”一边抚摸着烈士的遗像,老母亲一边骂声连连。可是在旁人听来,这骂声分明就是声声的思念,并且一声比一声来的沉重,倾诉着母子之情,表达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兄妹凑钱为弟扫墓
烈士的大哥刘西三说,烈士的牺牲,给家里带来了无尽的悲伤,虽然一直想要去给西岭扫墓,但路途遥远,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又实在窘迫,一直没有足够的钱去为烈士扫墓。
“自从西岭牺牲后,因为过度的悲伤,爹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2001年,爹因为癌症去世。”父亲临终前的几年,老人自觉时日无多,对儿子的思念更是一天比一天深。“就在爹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他发了狠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家里人去一趟。”兄弟姊妹们凑在一起商量后决定,共同出钱,让刘西三去一趟广西,了却家里这桩心愿,缓解父母对烈士的相思之情。
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刘西三就和姐夫一起去了广西。靠着当年民政部门给家里留下的简单信息,他们找到弟弟牺牲时安葬的陵园,才知道陵园已经整体搬迁,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帮助下,终于达成了为烈士扫幕的心愿,并给父母带回了烈士墓碑的照片。
结束了采访,老母亲执意要把记者送出门外,在儿女的搀扶下老人颤颤巍巍地往外走着,边走边说,“这么多年了,还有人记着他,好!好啊!”

</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5591
帖子
136
主题
12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
最后登录
2014-8-24
6#
发表于 2009-2-3 16:05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DIV id=threadtitle>

鲁北晚报稿件:陪烈属一块儿过年三十

</DIV><DIV class=t_msgfontfix>

陪烈属一块儿过年三十

□本报记者 王磊

千里故乡远
春夜天飞花
声声鞭炮鸣万家
又是辞旧时候在天涯
白露染华发
寒霜凝晚霞
楹联上门灯高挂
召唤当年英雄快回家

义工“泌园春”在滨州论坛留下的这首词,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
春节前,本报“帮烈士扫墓,助英魂回家”系列报道中“烈士慈母声声骂 句句都是思念情”一篇采写了博兴县乔庄镇宁家村的李秋英老人,报道中老人对烈士的思念之情深深的打动了众多读者。“我们想要有所行动,陪老人过年。”义工贾晓东给本报打来电话。
大年三十的上午,十几位家住博兴的星火义工集合起来,带着爱心人士捐助以及自己买的水饺、面粉、油、茶叶、大米等物品,来到了乔庄镇宁家村,和烈属李秋英老人一块儿过年,并且给老人挂上了灯笼、贴上了春联。让老人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浓浓的春意!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您老收下。”义工们走进老人房间,几句简单的话语感动了老人。“我喜欢你们来,可我又不想你们来,来了就别忙了,说说话,拉拉呱就够了,我就很高兴。”
  虽然老人话这样说了,但放下东西的义工马上就忙碌了起来,就像儿女到了家一样。有的贴春联,有的打扫卫生,还有给老人剪指甲的。干完活了,大家又陪着老人聊天。
时近中午,义工们与老人拍完合影后,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老人。“老人们是需要有人陪伴的,有人听她诉说的!有时间我们会常来看望老人。”

</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5591
帖子
136
主题
12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
最后登录
2014-8-24
7#
发表于 2009-2-3 16:3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鲁北晚报帮烈属扫墓 助英魂回家 15

30年,舅舅用信件保存烈士记忆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185>

“我为人民扛枪,背负民族期望。响应党的召唤,保卫边防荣光。”在贾政东烈士的日记本写着这样一段话,诉说着一名人民军队战士的心声。

本报记者 王磊 孙贝


日前,记者一行几经打探,在博兴县陈户镇找到了贾政东烈士的亲人——年过八旬的老父亲刘华山和弟弟刘传民一家。在烈士的舅舅韩祥云的回忆中,记者记录下了贾政东烈士历经苦难的短暂一生。
“贾政东是个苦孩子,尚在襁褓之中,生父便撇下了母亲、姐姐和他,离开了人世。”说起这个外甥,舅舅韩祥云不由得一声叹息,“这孩子命苦啊。”
生父过世后,母亲带着年幼的政东和姐姐嫁给了来博兴打工的刘华山,由于政东是男孩,应生父家中要求,便没有改姓,依然姓贾。继父是个明白人,给了小政东一样的父爱,但刘华山常年在外打工,四海为家。母亲自己一人拉扯他们兄妹四人,舅舅韩祥云便常来家中帮着姐姐,渐渐成为孩子们的依靠。“他们有啥事,都会跟我说。”在舅舅眼里,这四个孩子就跟自己的一样。
30年,仔细保存着外甥写给他的每一封信,小心翻看信件,韩祥云爱惜地说道:“这都是记忆,我得好好留着。”

积极请战,政东代友出征

“本来,这孩子是不用上战场的”舅舅说到。原来,1976年,21岁的贾政东赴山东胶县当兵,成为一名炊事员,两年后,被提为炊事班副班长。同年,随着南方边境形势的紧张,部队里开始了战前动员,战士们纷纷写请战书,积极要求到前线去。本来,身为炊事员的政东是没有机会参战的,但就在出发前,一位战士突然患病,政东马上向组织反映,要求把自己替换上去,看到政东请战积极,并且日常表现出色,部队上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1979年的春节,贾政东踏上了南下的火车,为了保密,便与家中断了通信。韩祥云回忆说,由于没有孩子的音讯,“那个年,就没过好。”还没出正月,韩祥云便在姐姐的催促下赶到了胶县,找到孩子的部队。部队上在热情接待了韩祥云后,告诉他,孩子为响应祖国的号召,已经奔赴前线,他们后方也不了解具体情况。并嘱托韩祥云回家做好家庭工作。
回家后不久,贾政东的牺牲通知便到了家中。

四处奔走,找寻烈士点点滴滴

孩子的牺牲,让整个家庭笼罩在一片悲痛之中。“多少年来,俺家过年都跟人家不一样,别人过年都欢欢喜喜的,俺家里一过年就难受。”弟弟刘传民告诉记者,母亲在世的时候,一到年根上就开始难受,总是背着人偷偷地掉泪,可是通红的眼睛却是谁也瞒不过去。
为了能让家里明白,也为了那份思念之情,舅舅赴胶县、去莱芜……四处奔走寻找政东的战友,打听孩子在部队上、战场上的表现,了解具体情况。
在一封贾政东战友给韩祥云的信中,我们看到了烈士的牺牲经过,“政东牺牲时,我们和敌人还没有真正接上火,兄弟部队刚把前方高地攻克下来,我们接到命令去固守阵地,在接近高地前沿有一桥梁,敌人失守后,以密集的炮火阻止我们前进,我们前进到桥面上时,敌人的炮弹打来,在部队中间爆炸了,就这样,我最亲爱的战友和其他几个同志一起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烈士的牺牲很平淡,没有壮烈的情节,没有豪言壮语,但丝毫不影响烈士的英勇形象矗立在我们的心中。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想象更无法体会那种视死如归的境界,但烈士所反映出的英雄气概以及体现在贾政东身上的军人荣耀,深深感动了我们。

30年的想念被千山万水阻隔

采访中,一家人的语调虽然十分平淡,但讲述起烈士的青春,三十多年的往事,就像发生在昨天,那一刻似乎永远铭刻在他们的心间!弟弟刘传民,在我们面前一直努力保持笑容,但当记者拿出烈士的墓碑照片后,压抑的情感再也克制不住,一句“哥哥……”便再也说不出话来,泪水夺眶而出,手捧照片泣不成声。
30年来,烈士的墓碑前没有等来亲人的脚步,30年来,虽然不断有战友和政府前来看望和照料,但是,谁也无法代替骨肉亲人的祭拜。只是那遥远的路途和高昂的路费,阻挡了亲人启程的脚步……
</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5591
帖子
136
主题
12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
最后登录
2014-8-24
8#
发表于 2009-3-22 10:4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DIV id=threadtitle>

本报“帮烈属扫墓,助英魂回家”报道团即将成行

</DIV><DIV class=t_msgfontfix>
<DIV class=ad_pip id=ad_thread3_0> </DIV><DIV id=ad_thread4_0></DIV>30年期盼 今朝梦圆
本报“帮烈属扫墓,助英魂回家”报道团即将成行
在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5位烈士亲人将远赴云南为烈士扫墓。

□本报记者 王磊 孙贝
这是由一则网络帖子引出的感人故事。
  在祖国的南疆,安葬着十几位滨州籍烈士,由于各种原因,30年以来,他们的亲人一直没来看过他们。
  这些烈属中,有些人是因为家境贫寒没能来烧上一把香。而有些人甚至根本不知道牺牲的亲人被埋在哪里。
热心人网络发帖寻烈属
本报吹响烈士寻亲集结号
  2008年11月18日晚,一位叫“枫桥听雨客”的网友在滨州论坛发贴:“请帮烈士回家——看滨州人民的骄傲”,贴子大意:民间志愿者“烈士的妹妹”、“路客”等,整理了上世纪70年代末那场边境作战中牺牲烈士的资料,其中有十几位滨州籍烈士的相关信息,并有烈士墓碑照片,希望在明年30周年的祭日前,烈士的亲属能知道他们的亲人安葬在哪里并能够去扫墓,至少让烈士的墓碑照片能够回家。
本报迅速跟进,吹响烈士寻亲集结号,并发起“帮烈属扫墓,助英魂回家”活动。
记者根据网友提供的照片,整理出一份烈士名单,包括他们的姓名、部队编号、年龄、立功情况等,并在滨州民政部门核实后,前后十几次赴烈士家采访。
随着系列报道的陆续推出,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多次活动筹集路费
社会各界无私帮助
为了帮助烈属筹集路费,红十字星火义工和滨州论坛的网友,多次发起募捐活动。不少社会组织、企业、爱心人士也纷纷捐款,近日,滨城区交通局成功拍得滨州市美术家协会无偿捐出的30余幅字画作品,帮助烈属圆梦。
3月16日,5名烈士的亲人在社会各界的热心资助下,将远赴云南为烈士扫墓。
近日,当烈士的亲人得知活动即将成行的消息后,纷纷表达了激动喜悦的心情。
滨城区大有崔村烈士崔福征的弟弟崔富新今年已经48岁了,“当年,哥哥马上面临复员了,说好一回家就结婚,家里连对象都给相好了,没想到他就这么去了。30年了,一家人从未忘记过他,一直想去给他上炷香。这次,终于能了却我们的心愿了。”为了不让年老的母亲担心,他跟弟弟商量着,等启程前再告诉她这消息。
博兴籍烈士贾政东的妹妹刘秀华,多次来电咨询记者相关事宜,“心情太激动了,恨不得现在就能出发。”
另外,还有沾化籍烈士宋林喜、孙秀义的亲人也随队同行。
</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5591
帖子
136
主题
12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
最后登录
2014-8-24
9#
发表于 2009-3-22 10:46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鲁北晚报“帮烈属扫墓 助英魂回家”报道团偕烈士亲属今天赴云南扫墓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31354>鲁北晚报“帮烈属扫墓 助英魂回家”报道团偕烈士亲属今天赴云南扫墓
3月16日上午8点半,由本报副社长副总编张慧金、本报记者王磊、孙贝组成的鲁北晚报“帮烈属扫墓、助英魂回家”报道团和崔福征烈士、宋林喜烈士、贾政东烈士、孙秀义烈士的家属一行8人从滨州坐济南机场大巴乘飞机赶往云南金平烈士陵园,为长埋在这里的滨州籍5名烈士带去家乡的思念与问候。
飞机11点30从济南遥墙机场出发,下午2点半到昆明,明天下午从昆明坐中巴长途跋涉9个小时,到边陲县城金平。
鲁北晚报和滨州论坛、滨州人论坛将在第一时间报道有关消息
</DIV>

带一瓶黄河水,捧一把家乡土。3月12日,崔福征烈士的弟弟崔福新来到黄河边,“既然哥哥回不来了,那就给他带点儿家乡的水土去吧。”鲁北晚报记者王磊 摄

[此帖子已被 遥望南国 在 2009-3-22 10:50:16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9015
帖子
70
主题
5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5
最后登录
2014-8-24
10#
发表于 2009-7-7 16:11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此帖子已被 烽火连三月 在 2009-7-7 16:15:07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3 06:09 , Processed in 0.11369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