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暗潮汹涌的南中国海 在美国退出越南后,中越间就领土的划分出现了争议。其实领土争议由来已久,双方于五十年代达成了搁置争议,保持现状的谅解。中越领土的争议却与另一个国家有关,那就是法国,因为清末与中国戡界的是法国殖民者。 刚开始争议不大,只是陆地上的界碑与界线的的问题,然后随着这个话题的扯开,就如癌细胞扩散一样,扩展到了全身。有北部湾、白龙尾岛,更主要的是南中国群岛。越南对中法分戡界颇有异议、对整个相关领土都有了看法,两国关系直线降温。 与历史悠久的陆地边界相比,领海问题是个年轻的话题了。虽然元朝地图,清朝地图都标了南沙群岛,但那只能称为抽象而非写实。二战中,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凭借海军纵横天下,算是给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上了一课,对领海重视起来。今天中国能有如此辽阔地领海,应该感谢国民党。1946年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华民国内政部会同海军部和广东省政府委派萧次尹和麦蕴瑜分别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专员,前往接管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在岛上立主权碑。1947年,中华民国内政部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共159 个,并公布施行。国民党败退大陆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继承中华民国的领海。 关于中越在南沙西沙的争端,先看下面两个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1958年9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 (二)、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的领海以连接大陆岸上和沿海岸外缘岛屿上各基点之间的各直线为基线,从基线向外延伸12海里的水域是中国的领海。在基线以内的水域,包括渤海湾、琼州海峡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在基线以内的岛屿,包括东引岛、高登岛、马祖列岛、白犬列岛、乌岳岛、大小金门岛、大担岛、二担岛、东碇岛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 (三)、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任何外国船舶在中国领海航行,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有关法令。 (四)、以上(一)(二)两项规定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 台湾和澎湖地区现在仍然被美国武力侵占,这是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完整的和主权的非法行为。台湾和澎湖等地尚待收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适当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收复这些地区,这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 另外一个是范文同代表越南政府所发表的声明。 尊敬的总理同志: 我们郑重地向总理同志声明: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承认和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58年9月4日所作的关于中国领海的决定和声明。 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尊重该项决定并指示具有相关责任的国家机关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处理各种海洋关系时彻底尊重中国的12海里领海。 我们向总理同志致以诚挚的敬意! 1958年9 月14日于河内 范文同的这个声明存档于中国外交部。白纸黑字,清清楚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清晰的文字也模糊起来了,越南政府对中越领海的态度越来越暧昧,意图却越来越明显,那就是要染指西沙与南沙。 在北越正式和中国就领土问题闹翻以前,1974年,南越却因为西沙群岛,和中国进行了一场海战。值得说明一下,新中国共进行了六场战争,其中两场是海战,而两场海战的另一主角都是越南,可见中越在领海争态之激烈。 中越西沙海战的详细研究,网上汗牛充栋,这儿摘抄一段简化版的中越西沙海战介绍: 1974年1 月11日,南越当局出于内政外交的需要,居然公布地图,把我西沙群岛全部划归它的版图,还反诬中国侵占了他们的宣德群岛,并于当年1月15日上午公然出动军舰侵我领海,撞我渔船,突袭我永乐群岛。 1 月17日,驻琼海军38002 部队副司令员魏鸣森奉命率领271 、274 两艘猎潜艇组成271 编队开赴西沙海域,与正在永兴岛执行任务的396 、389 两艘扫雷舰组成的396 编队汇合于永乐群岛,担负护渔任务。 1 月19日10时23分,南越5 号驱逐舰高速冲向我274 猎潜艇,274 猎潜艇政委冯松柏拿起话筒向敌舰喊道:\" 这是中国的领海,你们必须立即离开……\" 敌舰置喊话于不顾,炮口对着我274 艇驾驶台\" 咣\" 的一声,只见火光一闪,正在向敌舰喊话的冯松柏牺牲在战位上。 南越的侵略行径,激起我海军的极大愤怒。泻湖内,我396 编队首先集中火力猛攻南越海军16号舰,16号舰很快中弹起火,拖着浓烟,仓皇逃脱。我海军两艘军舰转而攻击靠近的敌10号军舰。此时,我389 舰与敌10号舰正好相对运动,双方越打越近,最后出现接舷拼杀,我389 舰指战员用冲锋枪、手榴弹勇猛作战,打得敌10号舰失去控制,乱冲乱撞。 泻湖外,我海军271 编队先主要打南越海军4 号舰,主炮第一轮就掀掉了4号舰导航雷达天线,驾驶台冒起浓烟,后段指挥台严重损伤,该舰只好狼狈地向东南方向逃窜。我编队又掉转炮火攻击南越海军5 号舰,5 号舰后主炮被打哑,火力顿时减弱。 11时49分,我猎潜艇大队大队长刘喜中率领的281 、282 两艘艇也从汕头赶到海战区域,并集中火力猛击敌10号护卫舰。14时52分,这艘由美国制造、排水量6500吨的护卫舰,在羚羊礁2.5 公里处,沉入海底。其他3 艘敌舰也被我人民海军打得落荒而逃。 1 月20日,我人民海军又乘胜追击,一举收复我甘泉岛、珊瑚岛和金银岛。此次海战,我人民海军击沉南越海军护卫舰1 艘,重创驱逐舰3 艘,取得了西沙海域自卫反击作战的重大胜利。 《中国青年报》 上文中的越16号舰,还有一个更为广为人知的名字- 李常杰号,李常杰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在宋越熙宁之战中,屠我邕州城(今南宁)的那个越南刽子手。冥冥中自有天意,让我们中华民族在千年以后击败以他命名的舰队。这场海战从军事的角度看,是个奇迹,因为双方在装备上的悬殊太大了,中国海军凭着几艘渔船和古董似的舰艇竟然战败了装备精良现代化的南越海军,在武器对战争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中国海军能凭原始装备战胜现代海军,除了中国海军有勇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之外,还一个原因,那就是运气。越方之所以落败,就是因为在狭窄的礁湖内,越方的那些高科技武器无用武之地,而我军充分接近敌舰,近距离厮杀,甚至有近距离肉搏的事发生。这场实力悬殊的海战终以我军胜利而告终,天佑我中华啊。西沙海战后,中国趁胜利余威,收复了西沙诸岛。这场海战来的真是时候,很难想象如果是越南统一后发生类似事件中国的窘迫的处境。 当中国在南海痛揍南越时,北越未发表任何声明,更未象1958年那样表示支持中国政府。这种沉默是恐怖而可怕的,在沉默中,北越积聚力量,这种慢慢积聚的力量,在不久的将来就要爆发了。 十、越共的亲华派与亲苏派 在世界共运史上,从来不乏你死我活的内部斗争,然而越共却相对较好,没出现大规模杀戮事件。估计这应该归功于胡志明为越共开了个好头。但越共内部也还是有斗争,主要表现为亲苏派与亲华派的斗争。 由于地缘关系,越共早期只有亲华派而没有亲苏派,但1954年是个分水岭。1954年日内瓦会议强行把越南一分为二,这引起越共内部相当一部分人的不满,有部分人认为是中共为了自身利益而出卖了越南,本来亲密无间的兄弟开始产生缝隙了,于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比中国更强大的苏联,期盼以苏联之力帮助越南统一。 越共亲华派主力军基本上由早年在中国活动、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对中国有深情的人组成;还有一部分虽然不是在中国活动,但倾慕中国革命事业,敬佩中国革命家,有意或无意接受中国革命理论及军事理论,这些人后来也成了亲华派。第一类亲华派由胡志明领班,成员包括阮良阴、黄文欢、洪水以及后加入的武元甲等人。第二类亲华派由长征领班,成员包括阮志清、朱文晋、黄文泰、阮文灵等人。而亲苏派主力是越南南方局的部份人士,以黎笋为首,黎笋调任越共第一书记后,把这批人安插到重要部门,后来这些人就成了亲苏反华派的主力军了,成员包括文进勇、朱辉珉、黎仲迅等人;还有一部分人也是由于对中共不满意,加入到黎笋的队伍中,成为亲苏反华派队员,包括:武志公、范雄、陈国环、素友、春水、黄松、阮基石等人。 最大的亲华派当然就是胡志明了。胡志明比较亲华,决定于他的家庭背景与人生历程。他出生于儒家,父亲是穷秀才,胡志明自小就写得一手好汉字,通习中国诗词,他本人也喜欢呤诗。在他被国民党关押的那段时期写了不少诗,后辑录成《狱中诗抄》,其中有几首还颇有意韵,现摘录一首:\" 铁绳硬替麻绳软,步步丁当环珮声。虽是嫌疑间谍犯,仪容都像旧公卿。\" 胡志明对中国同仁很有深情,并时时把这深情倾注于他的诗中。1953年,胡志明去探视在越北战场前线的韦国清(中国援越顾问团团长),结果韦国清不在,胡志明怅怅而回,第二天他派人给韦国清送去了一首诗:\" 百里寻君未遇君,马蹄踏碎岭头云。归来偶过山梅树,每朵黄花一点春。\" 胡志明对汉文之爱有深入骨髓,一直到死,他的遗嘱就是引用杜甫的诗\" 人生七十古来稀\" 作为开头。 但若论对中国文化理解之精之深之博的,绝非胡志明,而是黄文欢。黄文欢的经历与胡志明差不多,也是自幼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写得一手好字、对诗词对联都深有研究,他挽徐向前元帅的对联\" 身先士卒军心暧,威震沙场敌胆寒\" 给人印象深刻。他也是早年就追随胡志明,长期在中国活动,是越共创始人之一,后为首任驻华大使。他的过度亲华与黎德寿的过度亲苏是越南政坛靓丽的风景线。七六年他被黎笋一脚踢出了中央委员会,中越战争后他选择了他的最后归属地中国。黎笋恨之入骨,缺席判他死刑 在胡志明逝世前,亲苏派与亲华派就斗争得就很历害了。胡志明于1965年后,由于身体不好,很少直接管事,具体的事基本上是由黎笋一手抓。这一段时间的胡志明,更多的是起了精神领袖的作用,而黎笋势力在这段时间崛起了。两派斗争的焦点是在军队。 越人民军创始元老中,大多为亲华人物。自武元甲以下,有阮志清、朱文晋、黄文泰、洪水(阮山),这些人都是越人民军创始元老。武元甲一直为胡志明的爱将,长期担任越南国防部长与军委书记一职,直到后来被黎笋逐步罢免。不过越南的第一任国防部长并不是武元甲,而是有华人血统的朱文晋上将。八月革命后,是朱文晋担任越南共和国首任国防部长,而后才被武元甲取代。另外朱文晋还创建了越南王牌师320 师,而他的副手就是后来声名远播的文进勇。朱文晋可惜的是过早的离开了军队,但长期担任国会常委会副主席、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政治局委员。他后来兼任华侨委员会书记,为中越关系作了不少努力。 洪水由周恩来介绍进黄埔军校,为黄埔五期,是林彪的师弟,后国共闹翻,他毅然决然跟着共产党走,参加过广州起义和长征,他是中国唯一一个外籍将军。1945年后,胡志明把他召回越南人民军,并改其名为阮山,以后在越军中,他就叫阮山了。他于1946年被任命为越南南方抗战委员会主席,1947年又担任了第四联区司令员兼政委,这是个很有实权的职务。而到1948年,洪水与武元甲间闹矛盾了,起因于授军衔。武元甲被授与大将军衔,而洪水被授与少将军衔。洪水很不满意,因为洪水参加了长征,这在越军中是无上的荣光,而如今授衔却居于武元甲之下,他写信给胡志明,表示自己年纪尚轻,把军衔让给其他人。胡志明当然明白洪水的小九九,在自己名片中写下了几行字:\" 赠山弟:胆欲大,心欲细,智欲圆,行欲方。\" 洪水这才不闹。但他与武元甲这梁子算是结下了。洪水在越军资历很老,参加过长征对他来说是个金字招牌,另外洪水战争理论也足,有充分的实战经验,对第四联区的抗战贡献很大。但因此也养成了他的自大,洪水看不起越南本土的将领,自己颇有点木秀于林的心态,这也招至风必摧之。除了与武元甲关系不好外,洪水与文进勇、黎仲迅、黎德英等越南土产将领关系很僵,他在越军中处境非常艰难,郁郁寡欢,此后于1950年被迫恋恋不舍离开越南回中国。这成了他心中伤楚。 1955年,洪水被中共授与少将军衔,他成了同时拥有中越少将军衔的唯一一人。次年,身患绝症的洪水要求回到他的故土越南,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为他送行,而胡志明亲自到车站迎接他,此时的洪水已病入膏肓,武元甲、黄文泰、阮志清等越军将领均来探望,尽释前嫌,洪水带着无尽的惆怅去了。胡志明很伤心,对洪水一直感觉愧疚。 要说越军亲华的将领,无论如何都不能不提及阮志清,阮志清实在是越军难得的人才,一直都是越军中仅次于武元甲的将军,无论声望还是战绩或者地位。越共三大上,他进入政治局,排名位于胡志明、长征、黎笋、范文同、武元甲之后。 很让人奇怪的是,这位越军中最亲华的将领却是从南方局走出来的,越共南方局本是反华派大本营,但阮志清作为南方局书记却难得对中共保持一如既往的真情。阮志清很钦佩中共的军事理论,并身体力行。他在军中开忆苦思甜大会,进行阶级教育,甚至演白毛女来激发越军斗志,效果很好。但黎笋对阮志清的亲华很反感,而武元甲自在苏联学习后也反对中共的游击理论,很希望以苏军的大兵团作战来迅速解放越南,反对以中共游击战为理论支柱的阮志清将军。于是阮志清处于黎笋与武元甲夹击中,处境艰难。但不管如何,阮志清作为很有实权的前线总指挥,顶住了压力,仍然实行他的游击战术,黎笋等人也无可奈何。1967年,阮志清突然死了,官方的说法是死于心脏病,但小道消息则有不少议论,有的说是死于美军空袭,有说的是死于特工谋杀,反正疑云重重。北越为阮志清举行了国葬,毛泽东亲自发来唁电。在越南众多领导人死后,毛泽东只给两人发了唁电,一个是阮志清,另一个则是胡志明。 阮志清死于1967年,而到这一年,胡志明身体已是非常差了,他开始考虑他的接班人。早在1965年,胡志明就考虑身后的事,陆陆续续立遗嘱,但一直到他死前的1969年5 月,遗嘱才最终定稿。胡志明比较反感黎笋的过份亲苏,但却没有从组织上处理黎笋,其原因可以从他的遗嘱中了解。在胡志明追悼会上,黎笋宣读了胡志明的遗嘱,遗嘱通篇强调团结。既要求党内团结,又对国际共运间的不团结表示很遗憾(应该是指中共与苏共的争吵)。人事安排上,采取了黎笋、长征、范文同三驾马车形式。黎笋威望高、长征资格老、范文同很精干,这种组合看起来很合理,不知有意无意,胡志明安排两个亲华派即长征、范文同(胡志明认为范文同亲华)与一个亲苏派黎笋联合执政,可能是想保证越共不至于在中苏两国关系上偏得太远。可他看错了一个人,那就是范文同。从以后的所作所为看,范文同实在谈不上亲华,最多只能说是个骑墙派。 胡志明死前,亲华派就比较凋零,尤其是在军中,朱文晋调离军队、洪水早逝、而今阮志清又不明不白的死了,南方派在军队中开始占优势,但有武元甲、黄文泰撑着,大体上还是保持了亲华与亲苏的平衡。但1972后,武元甲因复活节攻势的失败,被实际上解除了军事指挥权,而由文进勇替代。此后武元甲在军内一直走下坡路。1975年,文进勇指挥了胡志明战役,彻底统一了越南,战争进度之快,远远超出人们预料,文进勇蜚声内外。次年召开了越共四大会议。这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越共在组织上完成了从胡志明系统到黎笋系统的全面转变,从战略上,明确了亲苏反华,一大批黎笋系统人马被安插到关键位置。 这一年,反华的武志公进入了中央政治局,出任副总理;阮维桢进入了中央政治局,任书记处书记,管党务;朱辉珉也进了中央政治局,任军委副主席;强硬反华的阮基石(外交部长副部长)进入了中央委员会,这人在六七十年代就比较反华,算是反华元老了,1980年他担任外交部长,在国际上疯狂攻击中国,是黎笋的忠实爪牙。同期,黎仲迅、黎德英也进入了中央委员会,黎德英后任越军侵柬总司令。而春水则出任国会常委会副主席,对外委员会主任。比较有讽刺意味的是,此人竟然还曾担任越中友好协会会长,中越能如何友好可想而知了。黄国越任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次年任越南祖国战线中央委员会主席。此人早在1973年就对瑞典记者发话,说中美和好是大国牺牲小国利益云云。还有一个叫黄松的人,此时担任了宣传部副部长,不多久他就对法国记者发表谈话表示越中已经不需要那么友好了。亲华派,除了阮文灵进入政治局,算是升了,其他无一提升。而朱文晋则被勒令退休,武元甲实际上不负责军事了,而由文进勇替代,在前线,则由黎德英、黎仲迅、陈文茶把持着。中央组织部长则由政治局委员黎德寿兼任,此人反华态度很恶劣。也就是说在党政军宣传组织等各部门,全是亲苏派把持。越共终于由初期的全面亲华转变成全面亲苏。 现在来谈谈长征与范文同。在胡志明在中国从事革命活动时,长征也在越南国内从事革命活动,两人遥相呼应。在1945年5 月10日,印支共产党八大上,大会原本是选举胡志明为总书记,但胡志明坚辞,并力荐长征任总书记,可见胡志明与长征关系很好并相互敬重,后来长征一直主持国内工作。但此人却在自1953年开始的北越土改上翻了船,过于激进,杀了不少人,并造成北越大量人逃往南方。奇怪的是,长征并不是在土改时马上被胡志明撤职的,而是土改两年后被撤。这实际说明了越共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很复杂,可以认为是被南方派拱翻了。此后才是黎笋主政。长征虽然是越南土生领导人,却对中共很有深情,几十年如一日,没有改变过。他原名为武文渠,只因崇拜中国的长征事迹而改名为长征。长征在被南方派拱翻后,任越共国会委员会主席(相当于中国人大常委会主任),政治地位仍然很高,只是没什么实权。在黎笋疯狂反华的那段时间,长征保持着沉默,这种沉默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一种抗议。1986年黎笋死后,他立刻扭转船舵,越共开始弃苏奔华,这是后话。 范文同这个人啦,则真不知如何评价。此人据他自己说有华人血统,早年追随胡志明,是胡志明的忠实门生之一,他也曾长期在中国境内从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他是和中国领导人接触最多的越南领导人,几乎每年都要往中国跑,甚至一年好几次。不是求援就是催收,国务院的人看到他就头疼。按常理论,这个人没有理由不亲华,所以胡志明选他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希望他与长征两人钳制黎笋不要在亲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从以后的事来看,却没有任何理由说他是亲华派。七十年代中期,在东南亚诸国散布反华论调就是他;1978年和黎笋去苏联签订具有针对中国意味的苏越友好合作协议的也是他;五十年代发表声明支持中国的领土完整而后又赖帐不承认的也是他;更让人瞠目的是到了1991年,陪同阮文灵杜梅来成都向中共谢罪的还是他,那年他已是85岁高龄了。抚今忆昔,想来他定是感慨万千吧。 在1976年的越共四大上,制订了国策,把越南定性为新兴的地区强国,要求在东南亚及国际共运发挥重要作用,加强与苏联的传统友好关系,继续保持与老挝及柬埔寨的特殊友好关系。 来分析一下以上几点,定性为新兴地区强国,是因为越南当时在名义战胜美国,全国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所谓加强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在东南亚发挥重要作用,这实际是迎合了苏联亚洲安全体系,是对中国的包围圈,并清除中国在东南亚的势力。很显然,这些政策与中国的国家利益背道而驰,甚至是严重对立。然而让中国和越南彻底闹翻的却是所谓的保持与老挝及柬埔寨的特殊关系。越南到底要与老挝、柬埔寨保持什么样的特殊关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