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胜利30周年之际,广西《市民》杂志2009年第二期增设了“英雄花”专栏,内中刊登了六篇纪念文章,其中三篇由参战军人所撰写的文章,源于血铸军魂的绿色记忆、梦回军营、重回军营之笔。 今年二月初,《市民》杂志某编辑通过一位网友找到我并约稿。起初,我很不以为然。心想:在当前不提倡任何纪念活动的情形下,一家杂志社敢冒“大不韪”吗?无非是为自己的杂志寻找一些吸引眼球的噱头罢了。在与编辑的交谈中,我明确告知其,首先目前的大环境不予提倡,其次本人写的文章多为言辞犀利,未必合乎你们的要求敢予以登载。因此,仅将自己的博客地址推荐,供其在加有[原创]的文章中找寻可用材料。 在此后的几次交谈中,我为编辑的执着所感动,也为这家杂志社所感动。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年轻编辑,作为一家边疆省份的杂志,在渐渐被遗忘的30年后能想到组织此类题材的专栏,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感慨。正如编辑部在专栏开篇语《英雄花》中所写:“他们的墓碑在那里,我们只想纪念他们逝去的生命 ,记录一种献给他们的不灭的感情......” 经过编辑筛选,在本人博客中初步选定了重回军营的《红土地木棉花甘蔗林》及梦回军营的《老兵情怀——广西烈士陵园凭吊感怀》,在经过反复修改编辑并删除了敏感字眼后,通过了编委会审定,题目分别改为《红土地红棉花》、《天堂里,你们不会孤独》在本期登载。 而在本人文章选用上却争议颇大,虽更换多篇但仍数次被毖。最终将本人博客中转载的一篇题为《猫耳洞——血与火的燃情岁月》的文章,在将题目改为《生命的宽度》后阴差阳错的按在了我的名下。 感谢《市民》杂志社能在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胜利30周年之际开辟此专栏,尽管文章不多,篇幅不大,但足亦令人欣慰。由衷地说一声谢谢! 借用杂志《铭刻死亡》一文中的话:“他们死了,我们活着。死亡刻在他们的碑上,生命是否依然刻在我们的心底呢......因此,活着的人,在你们月白风清、纵酒欢歌的间隙,总得有个片刻,来思考生命 、审视死亡。这种审视有助于我们洞穿生活的意义,使生的脚步走得更沉稳、更坚实。” 注: 1、文章照片上作者名字做了模糊处理 2、三位老兵作者一致决定将所得稿费全部捐给血铸军魂老兵爱心互助会 3、根据《猫耳洞——血与火的燃情岁月》原文题目推测,作者应该是参加两山轮战的战友。在此,绿色记忆向这位不知姓名的战友表示歉意。恳请这位战友,如看到杂志所登载的文章与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