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壮士”残疾女儿的壮美人生
4月5日,清明节。 和往年一样,一对夫妇来到“狼牙山壮士”之一宋学义的墓前。“爸爸,今天是清明节,我来看您来了。我想告诉您一件事,在上个月的21日,您的亲密战友——“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老人因病去世了。如今,‘狼牙山五壮士’都已长眠,但你们的精神还活在人间。作为英雄的后代,我不会给你们抹黑,我要发扬你们的牺牲精神,为社会作出贡献……” 在英雄墓前发誓的人名叫宋小娥,她是一个残疾人,在她的爱心按摩站背后,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兵弟弟”飞鸿千里求爱 宋小娥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的女儿,出生于1956年。宋学义共有8个孩子,宋小娥排行第五。 在宋小娥的记忆里,父亲的英雄形象是那样完美。听母亲说,父亲打完仗后,转业到河北省易县一个村庄,任农会主席,并与母亲李桂荣结婚。家乡解放后,父母一同返回到河南沁阳北孔村。返乡后的父亲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英雄本色。他多年任县党委委员和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使北孔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父亲还出席了全国烈军属、全国民兵英雄代表大会等。1969年,父亲还到北京,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1年6月26日,积劳成疾的父亲带着对爱女的牵挂,在郑州一所陆军医院病逝,遗体安葬在沁阳市烈士陵园。 宋小娥觉得,父亲留给自己最宝贵的财富是:坚韧和爱心。宋小娥两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留下残疾,行走十分困难。从此,一双木拐成了她的终身伴侣。但在英雄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宋小娥练就了自强不息的坚韧性格,她顽强地与病魔与命运抗争着。 宋小娥长大后,在有关部门关怀下,她被安排在沁阳市王占乡邮电所工作。身残志坚的姑娘知道,惟有忘我地工作和学习,惟有不停地给乡亲们做好事,才能对得起父亲,对得起党和政府。在业余时间,宋小娥经常帮助乡亲们写信,为广播站写稿,被人们亲切地称作沁阳的“张海迪”。 尽管宋小娥人品好,工作出色,但因为身体残疾,婚姻大事屡屡受挫,有时候,还无端招来一些冷嘲热讽。倔强的姑娘索性关闭了爱的心扉,默默地独守闺房。 1986年,当地驻军一位宣传干事知道了这一情况,写了一篇题为《请不要这样对待英雄后代》的文章,刊发在一本有名的杂志上。文章深深地打动了千里之外的一位战士,他叫田才元,当时正在沈阳军区某部服役。于是,中原大地白山黑水之间,兵弟弟与大姐姐开始了鸿雁传书。 田才元出生在“鱼米之乡”——江苏建湖县一个殷实的渔民之家。儿时的他非常崇敬英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在他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今,壮士之女身残志坚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同样令他敬佩。他心生爱慕,晚上,用被子蒙着头,打着手电给小娥姐姐写了第一封信。 信发出之后,田才元焦虑地等待着。半月后,大姐姐回信了。她感谢远方的战士“弟弟”的关心,但拒绝了对自己的怜悯。她说不需要同情,她没有正常的躯体,但有一颗正常的心。田才元对大姐姐积极的人生态度愈加充满敬意,于是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不断飞向中原大地,不知不觉中两颗心越靠越近。 一年后,刚满20岁的田才元在信中袒露了对宋小娥的爱慕和思念。然而,面对田才元的炽热和坦诚,宋小娥犹豫了。自己身体残疾,况且比田才元大10岁,走到一起,世俗的眼光又会如何看待这段不同寻常的感情?宋小娥冷静地提醒田才元:“姐是个残疾人,大你整整10岁。咱俩生活在一起,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不能也不想拖累你!” 姐姐的劝慰使小伙子更加执著,姐姐纯洁无瑕的心更加激起小伙子的尊敬和爱慕,田才元下决心要赢得姑娘的芳心。随后,每周都给宋小娥去信,有时一周写好几封。他爱好诗歌,每次写信都要附上一首诗,表达忠贞不渝的感情。深情的鸿雁频频越过千山万水,终于打开了宋小娥的心扉。 1987年3月,田才元利用探亲机会与宋小娥相约在古都洛阳见面。田才元还来到沁阳,在“狼牙山壮士”老英雄宋学义墓碑前,将自己所有打算与承诺凝聚在庄严的军礼里。
患难夫妻相濡以沫 1989年10月,经有关方面同意,田才元作为优抚安置特例,退伍落户到宋小娥的家乡。 当时,宋小娥正生病住院。细心的田才元每天守护在病房,为宋小娥洗脸擦身,端茶喂饭,爱情的力量使宋小娥很快康复。1990年5月1日,一对有情人终于走进了神圣的婚姻殿堂,从此共同抗击风雨。 结婚后,两人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一张双人床,几件简陋的家具是他们的全部家当。贫困不是爱情的主题,田才元发誓:一定要让妻子成为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宋小娥爱干净,当地没有浴室。每隔十天半月,田才元就用自行车把妻子推到几公里外的公路上,再乘汽车进县城,背妻子到浴室洗澡,每次都累得筋疲力尽。婚后的田才元还戒了烟酒。这个原先很阔绰的男人变得越来越“小气”,在外干活他比别人多干一倍的活,只花别人一半的伙食费。然而在妻子身上,田才元出手大方。阳春过后,洛阳举办牡丹花展,田才元不顾劳顿,把小娥带到古都。为让妻子在公园里看得真切,玩得开心,他背着妻子来回奔走,累得气喘吁吁。一些游人得知他们是“狼牙山五壮士”的后代时,纷纷投来敬慕的目光,赞叹这一对恩爱夫妻。一对来华旅游的俄罗斯恋人执意要与他们合影留念。 女儿田甜出生后,经济拮据的田才元更加勤奋了,既要照顾妻女,又要拼命干活挣钱。 夫妻俩就这样相濡以沫,艰难的人生因为有爱而丰厚、充盈。 1995年,田才元和宋小娥靠优异的表现、突出的才干,双双被录用为国家正式干部。同年,焦作的媒体刊发了有关宋小娥夫妇的报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田才元有了正式的工作,被安排到妻子所在的乡政府上班,生活也有所好转。
拳拳爱心回报社会 事实上,贫困的夫妻俩有一个“金字招牌”——“狼牙山五壮士”的后代。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人给他们出主意说,你们是英雄的后代,有这么好的条件,应该好好利用呀,只要你们给政府提要求,一定会得到满足的。一位在县政府工作的领导也私下表示,只要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县里会给予考虑的。 “不行,我不能给父亲抹黑,不能让人戳脊梁骨!”宋小娥常常用这句话回绝人们的好意。再苦再难,宋小娥夫妇始终牢记着父亲的教诲,从未向组织伸过手,更不会放弃积极的人生追求。有一年,焦作市民政局举办残疾人技能大赛,宋小娥一举夺得多项第一。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看着人群中的丈夫,宋小娥的热泪夺眶而出…… 夫妻俩还加入了自愿捐献骨髓的行列。 进入新世纪以来,夫妇俩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他们并没有急着买房子、置东西,在宋小娥的心目中,还有一件更大的事等着去办。起因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1999年秋季的一天,宋小娥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背着8岁的女儿四处求学,但都被校方拒绝。原因就是孩子是个伤残,热心的宋小娥走上前问个究竟,孩子的母亲哭了,她说到各个学校央求,都被拒绝了。宋小娥试着找学校,还是被婉言谢绝了。“残疾不是孩子的错,无论怎么讲,也不能剥夺孩子的受教育权呀!再说不上学,孩子长大了能干什么呢!”从那时起,宋小娥萌发了办一个“肢残学校”的念头,在有生之年为残疾人做点事情。
2003年冬天,宋小娥决定先办个残疾人按摩中心,让那些盲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地生活。夫妻俩东借西挪,把省吃俭用的4万多元钱拿了出来,在县城租房装修。为了省钱,白天他们上班,晚上回到县城帮忙。 2004年3月份,爱心按摩中心终于开业了,他们招收了6名无业残疾青年,从北京请来按摩老师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全部通过了初级和高级按摩考试,顺利上岗。宋小娥的初衷是:自己投资,赚的钱是残疾人的,让更多的残疾人在这里学得一技之长,能自食其力地生活。宋小娥夫妇希望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为更多的人服务,体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到现在,已有十几位残疾人学得了技术,有一位残疾人已靠此生活。但是,宋小娥面临的尴尬现实是,虽然他们的按摩技术很高,但是按摩中心没有资金装修,过于简陋,夏天热没有空调,冬天冷又没有暖气,导致客人越来越少,现在已经入不敷出。宋小娥现在非常着急,她急需一笔资金把按摩中心再装修,另外扩大规模,安排更多的残疾人来此就业。 他们还希望有朝一日能办一个养老院,让伤残军人、孤寡老人都能得到悉心的照料。 2005年3月6日晚上,宋小娥萌发了一个念头,给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写封信,看能不能得到残联的帮助。她在信中说:“我作为一名残疾人,作为一位英雄的后代,不敢奢望政府给予多少照顾,只是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社会多做贡献,不给父亲的脸上抹黑……因为资金有限,设备简陋,现在的按摩中心入不敷出。原想再办一所肢残学校,让那些从小不能走路的孩子在这里接受教育、学得一技之长、将来能自食其力生活的愿望至今未能实现,但我要咬紧牙关把这条路走下去,深信在社会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实现这个愿望……” 4月5日,清明节。和往年一样,夫妻俩来到父亲宋学义的墓前。 “……爸爸,我和小娥现在通过自食其力的劳动为社会做贡献,并且得到人们的承认,我们很满足。如果您在天有灵,也应该含笑九泉了……”田才元说。 编后语 历史必须永远铭记! 编发这篇专稿,是为了让我们在脑海中再次铭记“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故事以及他们的后代“我不能给父亲抹黑,不能让人戳脊梁骨”的感人人生。 3月21日晚23时,“狼牙山五壮士”最后的幸存者葛振林在湖南衡阳与世长辞,五位英雄“团聚”了,但曾激励一代人成长的《狼牙山五壮士》竟退出了中小学课本——在新的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被正式删除,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本也对《狼牙山五壮士》作了调整。上海市教育部门有关人士大言不惭:新时期有了新的英雄,把《狼牙山五壮士》从新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与此同时,上海又传来另一条让人莫名其妙的消息,台湾地区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许多人大惑不解:像周杰伦这样的歌都能入选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如果这样的话,岂不是所有的歌曲都能成为爱国歌曲了? 外交部领导成员乔宗淮5日在奉命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就日本政府审定通过否认、美化侵略的右翼教科书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时说,中国政府对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允许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教科书出台表示愤慨。教科书问题的实质是日本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能否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年轻一代。日本右翼势力蓄意炮制的历史教科书竭力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美化侵略,甚至公然鼓吹侵略有功。这是对人类正义和良知的挑衅,是对所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也是对日本青少年思想的毒害。 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永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尽管教育部门有多种说法,但这种删除《狼牙山五壮士》的做法,无论如何都是“教科书”的一大败笔,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导向啊。想当年,五位壮士在弹尽粮绝跳了悬崖后,连日本鬼子都向他们敬礼!现在我们有什么天大的理由偏偏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 若干年后,当我们的孩子诧异地问我们:“狼牙山五壮士”是谁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百感交集。因此,当我们的孩子能识文断字时,当我们在他们的教科书上找不到《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们一定要给他们补上这一课。 忘却历史,忘却惨痛的历史,不仅是我们“教科书”的悲哀,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悲哀! 浙江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