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blogtext id=blogtext_fks_085070087085083064086080081095085086083068083087081064085> 2008年11月6日下午6点钟,我从文山州乘车2个多小时,到达麻栗坡县城.住进了国豪大酒店,县城虽小,但宾馆的设施却是一流,还有电脑上网.我马上打电话通知了"老山之眸",一路上他都在关注着我的位置.他要我在宾馆门口等他.不久他就开车到了,同来的还有他的夫人.虽然我们从没见过面,可一眼还是互相认出了对方.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他问我喜欢吃什么菜,喜不喜欢麻辣菜,我说随便什么都可以,他就带我去吃罗非鱼火锅,我们两个喝了有半斤白酒,"老山之眸"虽然是南方人,却有着北方人的豪爽义气,属性情中人.在参战老兵们中间很有威望,大多不相识的老兵,从论坛里知道他后,到了麻栗坡后都来找他帮忙,他从不拒绝,放下手里的工作,陪着大家到老山地区参观.这些年为这些老兵和相关的公益事业,没少贴钱和耽误生意.他这里几乎成了参战老兵的接待站.我和他开玩笑说:长此以往,要把你吃穷了. 席间我们谈起了"燃烧的血"论坛里的一些"名人",最关心的还是"老山女兵",我2号晚上去了她开的"木南驿站"茶楼,从我的角度看,她茶楼所处的位置,和她特殊的身份,要想赢利不容易,她的茶楼也叫"老兵之家",参过战的老兵到她那里喝茶是免费的,也成了老兵们在昆明的接待站,非常热心帮助老兵们及其烈士家属,耗费许多精力财力.我觉得她和"老山之眸"一样,既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有着力不从心的无奈,毕竟我们是20多年才去一次,可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接待应酬着我们这些天南地北来的老兵,光招待费一项就为他们增加了很重的负担,耽误的营业时间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做的都是小本生意.我担心长此以往,这两个接待站会不堪重负,从此消失,那可是老兵们的悲哀!这需要老兵们来共同探讨的一个现实问题. 饭后,"老山之眸"说拉我在县城转转,看看麻栗坡有什么变化,说实在的,20多年了,这个小县城几乎没什么变化,也许是受地理环境的约束.可车子刚开到当年老蔬菜市场时,前方由于下雨,发生了塌方,车子过不去,我担心晚上路不好出事故,就要他拉我回宾馆.我要求明天去老山主峰,他帮我租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姓代,她非常熟悉老山道路,经常拉老兵们上山.我计划先去主峰阵地,回来时到落水洞看看,那是我当年驻防的地方,"老山之眸"好象猜透了我的心思,说明天晚上在落水洞吃饭,他安排在老乡家吃,他非常熟悉那里,村里的人都认识他,我欣然应允,心里也很感激他的用心良苦.安排的实在周到. 7号早晨,7点起床,天还没亮,在酒店吃过早点,快8点了,,"老山之眸"打来电话,说都安排好了,司机马上来接我.司机拉上我来到蔬菜市场拿点东西,原来,"老山之眸"为了我在落水洞吃饭,在这里买了鸡和肉带过去,因为落水洞没有卖东西的. 车子上路了,路还是那么窄,只是路面成了柏油面,落水洞距离县城只有10公里,眨眼就到,我的思想还处在纷飞杂乱之中,司机提醒我:落水洞到了.我当时一楞,这哪里还是当年的落水洞啊!除了周围的山没变,哪里还有当年的影子?当年的房屋设施除了野战医疗所的几处房子还在,其余的都没了踪影,当年感觉很大很空旷的村子,突然感觉很小,很压抑,仿佛一步就能从这头跨到另一头. 司机问我要不要下去看看,我说不用,回来再看吧,反正晚上在这里吃饭,出村口时,司机停车,把带来的东西交给一个等在那里的妇女,背着背篓,今晚就在她家吃饭.出于礼貌,我在县城也买了一点礼物,司机和她用本地话对话,我基本能懂,意思是说我买的礼物,她连声说谢,到搞的我很局促. 往上再走2公里到达坪寨,这里大雾弥漫,看不清周围的事物,老山地区十里不同天,一会儿阴雨,一会儿晴天,白昼温差大,到老山主峰的路都是盘山路,直线距离不远,可上来下去的要走2个多小时,就是所谓的望山跑断腿的真实写照.走出雾区,眼前又是一番景象,蓝天白云,风景秀丽,置身其中,恍如世外桃源.比起西双版纳之景色,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用相机留住一个个镜头,如果相机是广角镜头的话,拍出的照片景象会更美.上山的路是左边靠山,右边是悬崖,由于最近刚下过雨,从右边山顶形成了许多曝布,高达上百米,非常壮观,这段路非常险要,是连续大转弯,地名:三道弯.这里的自然景观不逊于国内任何旅游景点.只是这里人烟稀少,天气多变,旅游观光还没发展起来.当年却楞没看出来,那时只体会到大山的压抑,阴霾天气的郁闷,蚊虫的叮咬,战时的不安,思乡的苦恼.对眼前的美景视而不见.事过境迁,20年后的今天,我再次踏上这片红土地,除满足故地重游的心愿,也对这里产生了与当年完全不同的心态. 过了天保农场,柏油公路变成了石子路,车子虽显颠簸,但路还算平整,雨不时在下,开始从坡底往上奔老山主峰了,不时看到山坡植被裸露的红土,那是前几天下雨时,泥石流破坏的.车子也不时减速,小心翼翼的穿过刚修补过的路.如果前几天来,肯定是上不去老山的,一路上有很多养路工在抢修道路.越往上走雨越下越大,我也有点急噪起来,来时"老山之眸"托付我,拍几张主峰的照片给他看,如果一直这样下雨,照片就拍不成了.心里不住的念"阿弥陀佛",赶快晴天,满足我们的心愿!在半山腰有个边防连营地,设了检查站,检查完我们的身份证后放行,一个多小时的上山路,竟没碰到一辆车,司机解释说,除了有老兵来,一般没人跑这么远到主峰来.接近主峰时,就会看到很多在路边修建的警示碑:雷区禁止入内!多年的战争,使得老山的每寸土地都冲满了杀机.几乎是寸土寸雷.车子拐过一个弯,路陡然变的宽阔平坦,而且还是水泥路,我们到山顶了! 山顶有一片空场,正对着路口是一座巨大的门匾,上书四个刚劲的大字:老山主峰!右手边是一座二层迷彩色的楼房,是守备老山战士的宿舍.左手是个遮阳棚,此刻里面坐满了人.这时跑过来一个战士,指挥我们把车停在了车位,又过来一个班长检查我们的证件.我问遮阳棚里的人是干什么的?怎么还都是老人.他解释说是一个慰问团的人.真是巧,我们可以随他们一起进入阵地参观了,如果是我自己来,未必让我上去.因为上阵地必须有战士陪同.好多地方还不能乱转.这次是刚才那位班长给我们带队解说,门匾下是一间展览馆,墙上贴满了图片,都是对越战争期间,老山前线发生的经典战事.穿过展览馆,就是一条长长的战壕,上面盖着波纹钢板和绿色伪装网.走过几百级台阶,走出战壕,有个纪念碑矗立在山顶,班长介绍说,经过前段时间的中越堪界,确定老山一分为二,两国各半,山顶有个向越方的突出部位,我军的工事与此相连,经过磋商,此部位为越南领土,却为我军所用,越方不得进入.此时我站的位置属于一脚越南,一脚中国,十年战争换回的是如此滑稽的结果.雨一阵下一阵停,我抓紧时机拍照,从各个角度来拍摄.让相机记录下这个特殊的场地,这个特殊的背景! 下山的路比上山而言容易很多,心愿基本完成,其他的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除偶尔停车拍几张照片外,比如八里河东山,相隔并不远,只是云雾缭绕,拍不出全景.下山的感觉也就是一个多小时,这中间去了曼昆洞(79师指挥所),又去了天宝农场(种植橡胶),那里是中越口岸,在那吃完午饭.已是下午3点钟了.进入落水洞村后,我就自己拿着相机到处转,寻找当年的足迹.我当年工作过的指挥部,已经建成了矿山厂房,通信连成了操场兼靶场.参谋部成了新营房.当时就感觉有不太对劲的地方,看到了靶标与沙袋,就想啊,子弹射到沙袋上不会乱飞,还有壕沟,就想着不会是靶场吧?一路向上走,边走边拍,厂房已停工,有个看守人员好奇的看着我拍照.拍完落水洞全景,往下走时,被一个士兵拦住,说在打靶,过一会儿再走,果然印证了我刚才的猜测.坐下来和上等兵聊几句,湖南娄底人,再有20多天就退伍了.在他口里知道了边防团最近几年大搞营房建设,难怪这个小地方有营房.哨声响了,我跑步往回赶,刚跑到射击点,又被拦下,新一轮射击又开始了. 我站在一个拿着本子做记录 的上尉跟前,看样子他是最高指挥员.我说:20多年没来,变的都认不出来了.他说没变啊,你怎么这样说?我说在这里驻防过.他马上就知道了,你在这里打过仗!军人之间最好交流了,几句话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他是副营级,来蹲点的,军区考核,轻武器射击是一项内容.他对我只身进老山不相信,我说是一个网友安排的,他立马说:是朱孝敏吧?这时才体会到"老山之眸"的影响力,尉级军官都知道,何况校级,将级军官呢?!话没说完,就看到"老山之眸" 拿着相机过来了,这是我没想到的.一见面他们很亲切,看来是老熟人.他也介绍了我.我突发奇想,正好打靶,我何不借枪一用,恢复当年的风采,这可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我和"老山之眸"一说,他说没问题,我去说.事情很顺利,当然也有小插曲,上尉是热心人,情急之下让一个兵拿轻机枪过来,当时我挺尴尬,我不喜欢机枪,"老山之眸"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我喜欢81-,等了一会儿,打完靶的士兵拿来了一只81-冲锋枪,上尉把枪交到我手里,看样子心里不塌实,我熟练的据枪,枪口朝上,拉开枪机,退掉弹匣,检查枪里没子弹后,开始拍照."老山之眸"不愧是专业摄像师,几分钟就拍了7.8张,而且是2部相机,我的和他的.成就了20年后据枪的我! 告别上尉,"老山之眸"带我游览落水洞,除了山头的坐标没变,其他一切都很陌生.就连生活了一年多的驻地都没了踪影.全都盖起了房子.没有一条正规的街道.刚下过雨,小路非常泥泞,其实根本就没路.找不到熟悉的坐标,我也灰心了.刚巧碰到有盖房子的一群人,也碰到了当年的老邻居,也是我这次老山行想见到的人.老了,明显的老了.我们都管他叫:老易. 老易热情的请我们进屋喝茶,我和他握手,他却使劲往后躲连说:"我手脏".显得很不好意思."老山之眸"不失时机的拍下了这次相逢的情景.从他那知道了落水洞近年的变化,他的夫人因烫伤,一只手臂残废了,我很唏嘘!人的一生,有太多的苦难与悲欢离合,世事无常啊! 天快黑了,"老山之眸"带我往山坡走去,山顶是当年的高炮阵地.半山腰的第二家是我们今晚会餐的地方,也就是"老山之眸"安排的老乡家.下过雨的缘故,又是大上坡,泥泞湿滑,顺着羊肠小道,气喘吁吁的到了老乡家门口.(真不知道这里的老乡,祖祖辈辈是怎么生活过来的).门口一群人在等了, "老山之眸"给我们做了介绍,主人一家非常热情,递上了热茶.意料不到的是,"老山之眸"还带来了他的父母,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但身体非常好,说话间主人摆上了酒宴,在山里能摆出这么一桌丰盛的菜来,特别一提的是,居然有一盘油炸竹虫,第一次吃,我开玩笑说:当年杀虫,现在吃虫,都成时尚了."老山之眸"说:这份虫在县城饭店,卖到上百块钱呢.实属不易,当然,"老山之眸"是提前做了工作的,安排的很周到,他们用最高的礼节,最淳朴的乡情,用真诚和热情,来接待我这个素昧平生的,远方来的客人.我也很快就融入到其中,忘记了自己是客人的身份.那个场景,看了照片的人都觉得感动了,何况我身临其境.那是难得的开心啊! 我问起了当年熟悉的村民的情况,都没在家,有个叫"肖换"的小女孩,那年才十岁,经常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转,在17岁那年被一个内地人拐跑了.想不到20多年后的这里,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早已经物是人非了."老山之眸"和主人讲起,我原计划在落水洞住两天的,知道这里没宾馆,就住在了县城,主人一家热情的挽留我住在他家,不收一分钱,我被这份浓浓的乡情感动着,这个场景可能是我此次云南之行的最大收获吧!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能有这个场合,实属难能可贵.能让人回归本性.我把这份情谊小心收藏了!把淳朴的种子带回乌鲁木齐了! 天很晚了,辞别了主人一家,我们下山到公路旁坐车,朱老爷子随手拿了根竹棍,打着小手电走在前面,为我照路,天黑路滑,老人稳步走在前面,再有20来天,就是老人的80大寿了,衷心祝愿老人家长命百岁!上了"老山之眸"停在路边的车,我们返回麻栗坡,两位老人执意要我住到他们家,考虑到明天一早就要返回昆明,"老山之眸"也要去百色出差,不忍再打扰老人家,我谢绝了老人的邀请,让"老山之眸"直接送我到了酒店. 8号早晨,我在县城的花店里买了一捧鲜花,打车去了"麻栗坡烈士陵园",由于天太早,陵园里还没有人上班,园里寂静无声.我默默的把鲜花敬献在纪念碑前,心中感慨,战争让我们得到了什么?太抽象了,感觉不到.而逝去的年轻生命,却实实在在的被摆在眼前,一座座,一排排整齐的墓碑,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定格.还有成千上万的,残缺不全的家庭,战争所带来的创伤,永远是他们亲人的痛!"老山之眸"所拍摄的烈士的母亲,在烈士牺牲20年后,在老兵的帮助下,凑了路费来扫墓,"妈妈,我等了你20年",这首以烈士为第一称谓的扫墓诗,让人看了无不潸然泪下!那些经历过战争的老兵,有很多得了"战争综合症",行为反常.很多人生活贫困,缺乏社会福利保障,也逐渐成了社会的负担.真的希望人类远离战争,因为战争不是好莱坞拍的大片,战争并不浪漫! 走出陵园,沉痛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实,今天难得的晴天,天空很蓝,20年的夙愿已了,我拦了辆去文山的中巴车,结束了云南之旅,开始了我的返乡回程,再见了老山,再见了落水洞,再见了麻栗坡...... <完> </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