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与“血铸军魂”论坛同步发表,涉及诸多未明朗细节,未经我们同意,请勿随意转载,我们会根据最新的资料不断修正此文,所有资料,以“燃烧的血”和“血铸军魂”上更新的资料为准!) 还有两周,就是12月24日了,24年前的12月24日,在云南老山前线,执行轮战任务的陆1军进行了接防后的第一次出击作战任务,然而可惜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这次出击作战任务失利了,在当天,一共有30名官兵永远失去了生命,对于失利的战例,部队忌讳莫深,仅仅是在战后的总结中承认“步炮协同失利”,对于其他细节,一直忌讳莫深,只字不提,使得12.24当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此文根据陆1军多名当年参战的官兵回忆整理而成,年月久远,很多人的回忆支离破碎,因此我只能肯定此文的核心“骨架”是准确的,但“细节”仍需要当年直接参战、非参战人员的指正。衷心感谢网友“老山之眸”提供老山战区部分地形照片资料,感谢一师一团三机连胡*,一团七连未透露姓名的12.24战斗突击队员战友、二团三连赵*华、二团二机连许*、35154部队某团排长李排长等陆一师老战士提供战斗线索。fficeffice" /> 谨以此文,纪念24年前阵亡的30名官兵。 ------------------------------------------------------------------ 12.24阵地前推作战失利 (此文根据1军轮战后的部分战斗总结以及1军部分参战士兵的回忆整理而成。) ffice:smarttags" />1984年12月20日和21日,1军经历接防后第一次越军营、团规模的抗反战斗,3天后,即1984年12月24日,1军决定进行接受老山防御作战任务以来的第一次的出击作战任务,目标是116高地东侧的无名2号和无名3号阵地,以把阵地前推,改善防御态势。执行此次作战任务的主要由1军1团7连负责。 出击前,侦察兵对目标区116东侧的无名2号和无名3号进行了侦察并测绘了地形,根据侦察结果,担任进攻任务的1团7连在沙盘上进行了多次的推演。 12月24日,出击分队于半夜向目标进发,以利用夜暗达成偷袭。由于天色昏暗,接防后对地形不熟,出击分队发现实际地形和沙盘推演的地形相差很大,在夜暗中,出击分队继续前进,在前进过程中把小尖山误认为116阵地东面无名高地(无名3),直到天明以后才发现错误,到达预定时间,炮兵对无名3进行炮火覆盖而后进行延伸同时对小尖山进行炮火压制。其时出击分队全部位于小尖山上,遭受了我军炮火的打击,于是紧急通过无线电喊停炮火打击,以便于从小尖山上回撤转而进攻原定的116阵地东面的无名2和无名3高地,在从小尖山回撤过程中,越军乘我炮火停止打击的空隙爬上了小尖山主峰,发现正在下山的我军突击队,于是越军以居高临下的有利位置立即向突击队开火。战斗打响后无名3高地上越军也发现了位于小尖山半山腰的我军突击队,于是无名3高地上的越军也立即向突击队队开火,于是我军突击队陷入了被两面夹击被动局面,我军突击队偷袭不成唯有转入强攻,同时再次呼唤炮火向小尖山、无名2号、无名3号开炮,我方炮火立即作出反应,但越军的炮兵也向小尖山半山的我军突击队进行打击,根据某参战人员回忆,当天的炮火猛烈异常,中越双方的炮兵把炮弹都倾泻在突击队所在位置一带,我军突击队伤亡惨重,死伤人数过半,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为达成原定的作战目标,指挥部决定采取逐次增兵的“添油”战术对突击分队进行增援,力求攻占无名3高地,但我原定通过偷袭的突然性已经荡然无存,无名3号高地上、小尖山主峰上的越军全部投入战斗,越军炮兵也拼命向我增援部队进行拦截射击,致使“添油”的增援部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最终由于久攻不下且伤亡过于惨重,任务达成无望,指挥部决定放弃攻占116高地东侧无名2号、无名3号高地的任务。在12月24日当天,包括突击队、增援部队以及在周边高地、里头寨的炊事班等,我军一共阵亡了30人(注1),伤56人。 此次出击战斗,是1军接受老山防御作战任务后执行的第一次出击任务,由于天色昏暗,且对地形情况的不熟悉,导致突击队在在穿插过程中搞不清所处位置,直到放弃进攻任务后始终搞不清自己当时所到达的是那个位置,战斗结束后,有数具我军烈士遗体无法找到。1.15战斗前夕,有军工在140高地上发现了3~4具穿我军服装且已经高度腐烂的遗体,经识别后证实为我军失踪人员,1985年3月8日的852行动,硬骨头六连攻占小尖山清理战场后发现138号高地山下有4~6具同样穿我军服装且高度腐烂的尸体,以及遗留周围的枪支弹药,经识别后证实为12.24战斗失踪人员。直到此时,才最终判定12月24日当天,出击分队凌晨时所处的位置是138号、小尖山和140号一带。 由于接防后对阵地情况不熟悉、战前准备不充分以及步炮协调上的问题,导致了1984年12月24日116东无名高地阵地前推是1军在轮战期间所经历的唯一一次代价较大的失利战斗。根据部分参战士兵的回忆,显然,当时的作战是“发现错误——转攻原来目标——被发现——强攻——失利——始终搞不清楚地形”,1军在战后的总结对此次的战斗基本只是略略带过,没有承认突击分队摸错方向,强调得最多的都是“炮火延伸,步兵冲击,越军掌握了我军的作战规律,”如果这些总结真实可靠,不存在掩饰或夸大的话,那么可以发现,1军当时是明显对116东无名3作有针对性的打击,但却始终搞不清突击队所处位置。当年在前线流行有这样一首顺口溜:一团拔点不成功,二团添油当军工。三团稳坐老山峰,炮团后面乱翁翁。(注2),尽管这首顺口溜在看法上可能有点偏颇,但至少从中也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确定1团拔点作战的失利。 根据对战后1军轮战期间所经历的数次较大的战斗以及397名阵亡人员情况分析,绝大部分的阵亡数字均来自于116高地、无名2号、无名3号、634高地、142高地、146高地等,116高地周边阵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死亡阵地。曾经有当年参战老兵发出这样的感概:倘若12.24战斗能够拿下116高地东侧的无名2号和无名3号,那么也许就没有后来的1.15师规模的的抗反、出击战斗或者是改写1.15战斗的结局,1军轮战期间阵亡的397人也许能多活下一些。 注1:阵亡30人主要是指1984年12月24日当天阵亡的所有烈士,除了可以确定参战的1团7连外,还有增援的1团2连、1团9连,提供火力支援的1团1营机枪连,不确定的包括1团3营炮兵连和1团1营炮兵连(634上),他们是否为突击队提供火力支援时遭炮击难以确定,1团5连的4名烈士为炊事班人员,在12.24当天在里头寨遭越军炮击致死,他们的阵亡虽然不是12.24出击战斗的直接结果,但至少是由12.24出击战斗间接引致。 注2:当年前线流行很多战地诗歌、顺口溜,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厌战的、挖苦的、发泄不满的,这首顺口溜的作者到底是谁已经无从考究,但可以看出,编这顺口溜的战士心里有点气。实际上今天看来,这是观点与角度的问题,1团当年阵亡了178人,2团阵亡了88人,3团阵亡了54人,对于参战的人来说,呆在那种恶劣的地方每天面对死亡,实际上也绝不是什么过瘾的事情。 关于12.24阵地前推作战失利,没有更详细的官方文件记述,更多只能依靠当年参战人员以及没有直接参战人员的回忆,由于年代久远,多数是属于支离破碎的记忆,因此,12.24阵地前推作战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尚有各种疑点未能一一证实: 1)当年2团守144号阵地的某位参战人员从其老乡处获悉,12.24作战当天,突击队当中有两个喷火兵被击中油罐,当即爆炸把两人活活烧死!但从阵亡名单中发现,只有1师直属防化连的顾平烈士一人,事实到底如何,还有待做进一步的考究。 2)战后,在《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架设兵的战斗减员》 总结中提及:……如X师4连在攻打116号阵地东南无名高地时,在敌疯狂向我后续梯队拦阻射击的情况下,分队指挥员过早地使用架设兵与突击排建立有线通信,由于通路上炮火密集,线路此通彼短,有4名架设兵在抢修线路中阵亡……经过核实12月24日当天的阵亡名单中,并没有发现有4连的人员,也没有提及架设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