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成因和后果(三)

[复制链接]

8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7416
帖子
32
主题
8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6
最后登录
2014-8-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7 12: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face=仿宋_GB2312][/face] C、越南入侵柬埔寨   在中越国境冲突和华侨华人问题一日紧似一日的时候。越柬趄龃也在上台阶。如同中越关系一样,柬越不和的种子可追回到公元1000年。越南从那个时候起开始了系统的向南的扩张。柬埔寨与越南相比根本就是一个小国和弱国,它只有与泰国联手才能有点抵抗能力。在法殖民之前,柬埔寨就被越南逼进一很小的区域。法国殖民统治救了柬埔寨一命。但是即便都是处于法国统治下,法国从还是武断地把一片很大的高棉土地划给了越南。由于这片土地上至今住着的是高棉人,可想争执之激烈了。   在柬埔寨的历史上,总是有摆脱越南人控制的愿望。50年代西哈努克亲王崛起最是有说服力的一个例子。他乘法国人在越南焦头烂额之际获得独立,然后,在此之后的印支冲突中保持中立。在美国和北越之间走钢丝是他的拿手好戏。因为他在边境地区为越南人提供了避难地,所以越南政府接受法国人划定的边界。   由于法国人在印支三国的统治是一个整体,所以1930年重新扩大的越南共产党定名叫印支共产党。1951年2月印支共产党改名为越南劳动党,但没有放弃建立印支联邦的理想。胡志明说:“越南劳动党将把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越南共产党以解放三国人民为已任。”   但是柬埔寨共产党在金边得手后并没有放弃追求独立的传统。相反的,胜利强化了人们独立的愿望。河内感到非常的脑火,因为长久以来越南共产党就认为三国的团结对这个地区的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极为重要。在三国共产党得手的最初几年,他们之间不仅有政策的协调机制,而且还有实际的步骤来合并成一个共产党。就老挝方面的情况来说,谈判取得了对越南人很好的结果。1977年7月17日,老越间签订了一个25年的友好和平条约,一个援助协定,一个边境协定和一个联合声明。从此之后,越南人越来越多地干涉老挝事务。而这个结局恰巧是柬埔寨人千方百计想回避的。柬越谈判失败。边境冲突增多,双边相互指责。由于谈判破裂,越南决定使用武力。1977年全年几乎都有边境冲突发生。1977年12月柬埔寨宣布暂时中止与越南的外交关系,指责越南干涉内政,企图霸占柬领土,想在东南亚称王。在危急之中,柬埔寨寻求中国的支持。最初几年,中国是十分谨慎的。不想太得罪越南。这方面也有对柬埔寨国内政策不满的考虑。但是不管红色高棉是如何的残暴,一个和平和中立的柬埔寨符合中国的利益。1978年1月12日,中国政府发表了一份声明,要求停火,越南撤军和谈判解决问题。同时中国保证进一步支持柬埔寨。   在越方面来讲,推翻波尔布特的决定是于1978年初作出来的。越南人扶持韩桑林作为新的柬埔寨领导人。韩桑林有非常重的越南情结。刚参加革命不久就从事在越南人和红色高棉之间传递信息的工作。他和越南人混得很熟。他的出身很低微,但是在奋斗过程中得到越南人的培训。他在靠近越南的第四战区由于作战勇敢和与越南人的关系好被提为师长。1976年波尔布特开始清洗亲越人员,他无奈跑到越南寻求蔽护。1978年在越军支持下他成了重组的柬军师长。然后,越南开始策动在柬的反对势力进行暴乱。   中国对此不可能不闻不问。6月底,中国援柬物资增多。7月柬埔寨国防部长宋成访问北京。访问的目的就河内来看太清楚不过了,就是协调双方的反越政策。宋成在中国期间由中国国防部长陈锡联陪同。他去了旅顺军港,参观了北海舰队。陈锡联自始至终都说相信柬埔寨能赢得战争。宋成说他的访问极为成功。可是中国在柬埔寨的行动受两个因素的制约。第一是红色高棉民怨太深。第二就是地理方面的原因。柬埔寨太远。为了挽救一个濒临绝境的政府,中国需要通过海洋运输大量的军需物资。可是柬埔寨的磅逊港和铁路线已暴露在越南的控制之下。由于中国没有航空母舰,双栖作战的能力也欠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军队的选择只能是通过新的盟友泰国的支持,而与泰国的关系似乎尚未到这样的地步。另外,在外交上,如果中国直接军事干涉,那么越南人在世界的面前又成了可怜的小国被大国欺负。因此,时任中共副主席的汪东兴在11月5日访问了金边。访问期间他没有同意柬方提出的海军登陆作战的要求。他援引柬埔寨过去长期的抗美的持久战传统,坚信小国能打败大国。他说现在虽然的挫折,但是最后胜利是柬埔寨人民的。   越南很清楚中国的能力有限,加上苏联在一旁打气,11月3日苏越签订友好条约之后,越于1978年12月25日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越军确实凶猛,两周后攻克金边。   中国现在面临一个被甩一耳光后的反应问题。邓小平在1978年11月10日曼谷的记者招待会上曾说,中国要看越南人下一步怎样走方才确定自己的行动。现在越南人干了。怎么办?此时此刻,最紧张的是泰国人。中国需要作出表示,否则就是软弱可欺。此时,邓小平开始谈论教训越南的问题。 2、中越关系中的外部因素 A、苏联因素   上个世纪70年代未,国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其中一个是苏联也好,中国也好,这两个共产党大国不再觉得安全受到资本主义立即的威胁。两国都开始很自信地与西方交往。但是与此相反的是两国之间的关系反倒一日坏似一日,1969年开始两国间发生了一系列边境冲突,在苏联的多种威胁包括核威胁下,中国不得不签了数个裁减武装力量协定而且重开了边境谈判。莫斯科自已反倒是陈兵百万,打破了安全平衡。当时中国人认为战争会立即爆发。苏联的这种做法无疑把中国朝西方推。1971年,在印巴纷争之际,莫斯科为展示对中国的绝对优势,公开警告如果中国介入冲突的话莫斯科就会采取行动。在70年代期间,由于在中国人的眼睛里苏联的军事力量是那样强大,以至于当时中国的所有外交活动目的都是阻止苏联的威胁。由于过去打击共同敌人的需要,中国容忍了苏联在越南的驻军。但是随着越南的统一这种驻军就成了一种威胁。在战争期间,越南在中苏间玩平衡。后来,中越矛盾激化后,苏联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十分有利的位置,完成可以有所作为。苏联在亚洲和中国争。但是苏联更大的目标是在世界的范围内与美国一争高下。苏联在印支的介入有很深的与美争霸的考虑。   如果可能的话,中国情愿增加经援来维护与越南的友谊。但是中国当时处于很深的社会及经济危机当中,不可能有余力贿赂一个有五千万人口的国家。相比较而言,苏联就要好得多。例如,1975年5月,当苏联油轮第一次造访南越港口,就带去了当地急需的燃料。1975年11月,在寻求中国援助的努力失败后,黎笋跑到莫斯科讨到一笔庞大的援助。西方观察家说大约是为1976年提供5亿美元,为下一个五年计划提供30亿美元。苏联将为越南建造40个项目,包括水电站,碱厂和煤矿,食品加工厂等等。分析家们还注意到苏联拉越南加入经互会,其主要目的也是希望其他东欧国家给越南提供帮助。为了表示越南对苏联的感激涕零,越南自然采纳了反华的亲苏路线。就提供援助来讲,中国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中国还是尽可能地拉住越南。多年来,中国的越南政策就是不让越南滑向苏联。苏联和越南的意识形态相近,有共同的敌人美国,并肩作战已有多年。因此,中国也不是要在越南消除苏联的影响,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中国只是尽可能地拖住越南罢了。但是越南人显得极为卑劣,他们在受援问题上有意地鼓励中苏的竞争,让中国人感到自己的无能而且更严重的是中国忽然有被苏联南北夹击的感觉。此时,苏联在中苏边境上增兵不少。到1978年,苏联决定让所有中苏边境的部队换装,大幅提高作战能力,配置了导弹和其他先进的军火,包括米24D攻击型直升机。另外没有证实的报告还说苏联居然还部署了中程导弹和最新一代的战机。78年4月勃列日涅夫、国防部部长乌斯蒂诺夫特地前往中苏边境观看海军、海军陆战队和空军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中国对苏联的威胁极为不安。在当年的建军节招待会上,国防部长徐向前说苏联的军演根本就是要入侵中国,中国最大的威胁来自苏联,所以要准备打战。   在越南,中越间关于华人问题的争执白炽化。越南不断挑战中国的立场,而且后面有莫斯科的影子。在越南废除私有制后三周,苏联官方通讯社塔斯社说越南的所做所为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真理报特别编发了一篇社论,这篇社论说越南在西贡正为彻底根除腐朽的中国商人而奋斗。中国人说越南人不会做生意,但是社会主义事业在西贡取得了胜利。越南人的生意越做越好。   河内强化了对中国压力的抵制,苏联则强化了对中国的压力。1978年5月9日,正当中越冲突升级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即将到访北京之际,苏联边防部队故意闯入中国领土,据说是在追捕一名在逃的苏联犯人。事后,苏联立即作了道歉,但是此时此刻发生这样的事有谁会相信是偶然的呢?苏联显然是在威胁中国。与美国搞关系或是惩罚越南都将召致苏联坚定的反对。这次入侵事件发生后,苏联派出其太平洋舰队中的一部分南下,穿过台湾海峡,直至菲律宾近海。中国认为这与中越关系吃紧有关系。被南北夹击的感觉更深了。   1978年6月29日,越南加入经互会,这是中越关系无可挽回的一个标志。同一天,勃列日涅夫说苏联人民尊敬和热爱越南人民,由于越南人民受到外界粗暴和不公正的势力的虐待,所以苏联将坚定不移地支持越南人民在维护主权的斗争。   莫斯科还有意渲染华侨华人的恐怖势力。塔斯社于6月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在东南亚,不只越南,其他国家都有华人华侨问题。这篇文章还专门援引印尼的故事来说明华人华侨在当地经济当中的支配作用,以及充当中国第五纵队的潜力。   当中越边境冲突有增无减之时,苏联火上浇油。8月26日,友谊关事件后一天,苏联宣布对越南无条件支持,说苏共政治局会议决定坚定不移地支持越南捍卫自己的领土完整和建设社会主义,反对外来干涉的权力。   1978年8月,中越关于华侨华人的谈判开始,但是很快就结束了,因为除了相互指责外再无新意。10天后,越南同意让苏联使用金兰湾海军基地。   最糟糕的是11月3日,苏越正式签署友好和平条约。最要命的是该条约的第6款。这一款的内容如下:“签约双方保证在涉及双方重要利益的所有国际问题上保持磋商。如果任一方受到攻击,双方应立即协力消除攻击一方,采取合适和有效的办法来确保两国的安全和和平。”   很显然,苏联达到了在越南驻扎军队的目的。中国费尽心力,结果如斯,怎不让中国人悲愤欲绝。 B、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制陷入困境,中国面临机遇   正当中越关系日趋恶化之时,中国正处于深深的社会和经济危机当中。计划经济已走进死胡同。1976年当毛主席去世的时候,中国新的领导人一筹莫展。虽然毛主席重启了中美和解的谈判,但那主要出于安全上的考虑。中美关系极为脆弱。两国相互间的成见很深。最主要分歧是中国当时的国家利益是追求国际共产主义和推进世界革命。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个国家利益恰恰就把中国推到了与越南极为不利的位置上。在70年代后期,中国国内政治出现了调整国家利益的倾向,代表人物是邓小平。这种倾向受两大推动,一方面是国内对计划体制的极度不满,另一方面是西方急于把中国纳入其正在进行的产业大转移。就本文的目的而言,第二点特别提请读者注意,因此详述如下:   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在二战后享有的相当长的繁荣期开始衰退。平均增长率从60年代的5.7降到了3.2,而通胀率则由4.2增至9.3,而且大多数西方国家的通胀率为10以上。失业率为6-8% ,这次衰退的根本原因是崛起的西欧和日本开始在市场上挑战美国。各国越来越高的生产率使得他们的中央银行不情愿储备水分很多的美元,其结果是,美元贬值,布雷顿体系跨台。到1974-75年,各西方主要工业国均陷入危机之中。西方的主要应对办法抛弃凯恩斯的刺激国内消费的办法,把投资转移到到他们有选择的第三世界国家,实现产业换代,借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保持竞争力。西方的贸易也呈现出类似的倾向。这种转移有很强的内在逻辑。西方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网络加上第三世界的勤奋的工人立即成为成功的代名词。70年代是跨国公司的黄金年代。在这个潮流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无过于所谓四小龙的崛起,即南朝鲜、台湾、香港和新加坡。这几个国家或地区为何被西方国家选中是一个争论十分激烈的问题,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他们所处的战略位置在东西方对峙中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极为重要。而本文要强调的是中国搭上了这次产业大转移的末班车。实际上,尼克松于1972年进行的至今令人惊讶的中国之行的大背景之一就是西方摆脱经济危机的愿望。中国人可能想的是从此与苏联人打仗有了一个盟友,可是美国人想得更多,我认识一位制造刀叉的美国人,他喜欢讲的笑话是那时他想如果全中国人都来买他的刀叉,那他不就发了吗,后来才知道中国吃饭用筷子!   中国在这方面的反应很迟钝。中美合作局限于安全领域。当时表面上看起来,双方的唯一共同点就是对付苏联。苏联是双方共同的敌人。当时很少人清楚,但如今已是事实就是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已经在改变中国。中国即将摆脱失败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将成为西方各国投资转移之地。至少有一个人清楚他的使命。这个人就是邓小平。   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新领导层于11月18至22日举行的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重新届定的中国的国家利益,即经济建设。邓小平的这一决策的潜台词是摈弃意识形态主张,为与西方合作扫清障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越关系交恶不仅不是挑战,反倒是一个千金难买的机遇:   首先,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是双方分歧之首。对中国的最大疑惧来自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如果以民族利益为由与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一战无疑将有效缓解这种疑惧。不仅如此,而且还增强中国一再保证的不会以意识形态为由支持各国共产党干涉该国内政的保证。     其次,1979年是东西方关系中最为关键的年份。该年末,苏联入侵阿富汗。新一轮冷战开始。原来已见成效的所谓缓合不疾而终。但是在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之前,由于美国在越南战败,西方决策层中弥漫着一种悲情意识。中国当时的对西方的外交政策是遏制西方绥靖主义。中国号召西方和第三世界各国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牵头打上一战,不仅以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号召,而且鼓励美国决策层内的鹰派重振旗鼓,卷土重来。   局势的发展正如上所说:   战争打响后,卡特政府还假情假意地说正在考虑推迟时任美国财长的布鲁门梭对中国的访问以示对中国入侵越南的不满,但是由于国内反对力量太过强大,连这点姿态也没有办法摆出来。财长如期访华,他倒是通过新闻界说已经向中国领导人转达了总统要中国人撤军的口信,但是天知道是不是这样。他倒是干了一件令中美经贸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大事,即处理历史上的美国资产案及中国资产在美冻结案协定。之后,大批高级别的美国代表接踵而至,两国之间文化、贸易、科技交流迅速增加。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之后中美关系的最高潮是8月美国副总统蒙代尔访华。他马不停蹄地和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十二个小时的会谈,和中国签了一个援助修建水电站协定,还有一个中国急需的五年内提供20亿美元的出口信贷协定。中国人让蒙代尔在北京大学作了一次演讲,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礼遇!果然蒙代尔不负所望,他在演讲中说:“虽然我们制度不同,但是我们有共同的利益,为此,我们将坚定的和你们站在一起。任何企图在世界舞台上孤立和削弱你们的力量也有悖于美国的利益。”这段讲话被全世界媒体引用来说明美国对中国年初行为的赞助。同时也呼应邓小平关于建立反霸统一战线的号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7-21 17:10 , Processed in 0.08973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