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成因和后果(一)

[复制链接]

8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7416
帖子
32
主题
8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6
最后登录
2014-8-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7 12: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face=仿宋_GB2312] 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是一篇论述全面、客观、深入的学术文章,对于文中观点我深有同感,现转贴出来共享,我对文中的一些数据根据可靠资料作了补充、更正。 前言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发生在1979年。世事如沧桑,恍眼间已近30年。但是这场战争的后果至今仍在。由于原苏联一夜间分崩离析,而中国日益强大。本地区因二战结束形成的安全板块力量冲抵失衡,越来越多的人惧怕崛起的中国。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成了一个经典的例子来说明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在今天的环境下,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是否有参考价值?当年是什么原因使两个同志加兄弟兵戎相见?还会发生类似的战争吗?为了回答这三个问题,回顾一下战争和发生战争时的国际关系背景实在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从各大国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东南亚是一个不稳定的,充满纷争的地区。挑战与机会共存。过去,这个地区就是连绵的战乱。未来也并非就是太平盛世。从历史情况看,这个地区的战乱有这个地区的特征。一般来讲,过去百年里,东南亚的战争分为两大类,一是地区外大国作怪,二是本地区各国战略优势(领土大小、种族纷争和经济利益)的调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也不例外。实际上,在研究中越关系的专家中就有两个派别,一是强调两国自已本身为关系的主要动力,而第二个派别则认为中越关系主要是由第三种力量支配的。两者都有一定的道理。本文的第一章即说明两派都有历史事实作为依据。二战后四十年至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国际政治的特点是东西方对抗。这个特点不可能不影响中越关系。本文的第二章,即对这场战争的描述强调了这个特点。但是,中越关系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互之间的互动早于欧洲人对东方的扩张,而且两国都有很强的拒绝外来干涉的传统,所以两国关系当中的一些磨擦不可能完全是外来影响的结果。没有外来影响,双边关系的问题也足以颠覆稳定导致战争。两国关系出现问题之后,双方不谋而合地寻求外界的同情和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前苏联和美国非常迅速地对自己的盟友做出了两肋插刀的姿态,使这对冤家反倒下不了台,非得决一死战不可。敌意升级,不战不足以平息相互的怨气,战争爆发了。因此,本文关于战争原因的论述分为两在部份:第一部分写造成两国关系紧张的双边问题,这些问题的由来,发展,如何走进死胡同。第二部分写苏美两大国在该地区的争夺。这一部分非常强调西方因素在中国调整国家利益时的重要作用。   本文在结尾试图将所列的所有因素,双边的或者外来的,一一对号入座,重新拼贴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图景。作者始终认为本次战争的初作俑者为1970年代中国国内的社会巨变。由于中国重新认定自己的国家利益,因此逐渐采取了对西方示好的政策,离前苏联渐行渐远,使本来就不好的关系雪上加霜。在这个前提下,越南有理由怀疑中国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抗美斗争的忠诚度。前苏联不失时机地在越南扩大了自己的影响,一方面为了对抗美国,另一方面就为了惩罚中国新的外交政策。此时此刻,越南进行了一场赌博。在非常困难的形势下,越南看到了千年难遇的机会,即在几个大国的争斗中打一个中越关系历史翻身仗,改被支配地位为至少成为能与中国平起平坐的对手,实现越南所谓的梦想。在不为外界所知的中越谈判桌上,越南人的要价越来越高,毫不让步,严重挫伤了中国领导层,特别是新领导层的自尊。他们结束文革后正在反省所有的政策,其中包括对越南有求必应的政策。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新领导重新评估了西方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经济体制,决定把中国融入这一体制。这一重大政策调整直接导致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调整。越南正在中越边境上滋事以期获前苏联联盟同情和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与之一战,不仅符合新的国家利益,而且简直就是一步不得不走的棋。从越南方面的观点来看,以邓小平上台为标志的中国国内局势变化说明中国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进一步背叛,更说明了越共的铮铮硬骨并激发了把中国人踩在脚下出一口千年恶气的愿望。中国的领土要求也好,华侨的骚乱也好,柬埔寨波尔布特政权的固执也好,统统都是帝国主义,美帝国主义,法帝国主义,中国反动派图谋对抗越南到处都在胜利前进的社会主义事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一个恶性的循环。越南对中国越来越强硬。越南对苏联越来越友好。这反证了中国领导层调整政策的决心,而新战略的核心就是融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战争成为加速战略调整的工具。   由于中国在1970年代的变化起因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所以本文的结论比较倾向于认为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是地区外部势力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或不主要是双边关系中各种问题摩擦所致。 第一章 战前中越关系简史   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十世纪,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越南是中国的一个省。当然,其间少不了有一些反抗和暴乱。于公元40年爆发的二征起义就很典型,至今两姐妹仍然是越南的民族英雄。越南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始自公元938年,在唐末五代十国的混乱情况下,安南都护府豪强杨廷艺的女婿吴权起兵反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政权存在了没几年就被越南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一个将军-丁部领给灭了。丁部领在数十年的混战之后,于968年称帝,国号大瞿越,自称大胜明皇帝,定都华闾(今嘉远),这就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王朝-丁朝。当时的中原宋朝立国不久,顾不得许多,对越南的独立也就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即没有完全承认,也没有完全不承认。这种瑷眛的态度为后来的中原统治者所继承,成为历朝越南统治者不安全的根源。一般来讲,中原统治强大之时越南边境就会吃紧,越南国王的唯一选择就是进一步纳贡称臣,否则就只有再战。1406年,明朝时,大军压境,居然把越南收回使之重新成为中国的一个省。越南再次独立应归功于黎利,他建立了后黎朝,该朝统治越南达360年之久,在这漫长的时期里越南逐步确立了自己的身份,被中国兼并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但是不被兼并的代价是必须处于一个从属的,纳贡的地位上。1789年清军曾一度为干涉越南国内政治攻占越南北部地区。在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之前中国军队最近的一次进驻越南是在1945年8月至1946年3月,当时国民党军队代表盟军开进河内接受日本军队的投降。在国民党军占领期间,越南国内爆发了声势不小的抗议活动。在越南人的眼里,中国的威胁是十分现实的。但是从中国的角度出发,越南有时是麻烦,有时是安全隐患,但是从来也没有变成过严重的威胁。越南由于地理所限,资源缺乏,要发动战争吃亏的是自己。外来强敌借越南攻占中国的可能性有,如法国干的那样,但是也不是很大。   从另一方面来讲,中越关系的主导趋势是和平共处。除了上述提到的交战期外,中越之间更多的是友好往来。越南大规模地借用中国文化。其宗教、语言、文学、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无一不是套用中国模式。越南人怕中国人,怀疑中国人,担心中国人都是事实。但是事情的另外一面就是越南人崇敬、羡慕中国文明和成就。越南社会的中国化倾向有效地缓解了中国对越南的戒心。连越南人自己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小中国,或者更形象一些,是一条小龙。   自18世纪开始,西方列强逐渐对中国和越南扩张。两国面对着同样的内忧外患问题。一百年来前进的轨迹惊人地相似。两国都被强迫开放和走向现代化。在这个过程当中,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其中一点就是从此再无可能孤立地谈论两国关系,因为两国关系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外来影响的印记。   在二十世纪初,中越两国在西方殖民统治下民族情绪高涨,主要表现形式就是都找到了共产主义作为解放运动的理论基础,都成立了共产党作为民族解放的领导力量。在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主要组织是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二战爆发后法国被德国征服,这导致了法国殖民地出现本质的变化。1940年日军攻进了印度支那后建立的统治得到法国维希傀儡政权的全力配合。法国在二战初期的失败不仅仅是丧失了一点领土那样简单。更重要的是,过去那种不可一世的殖民者气焰霎那间烟消云散。二战成为胡志明及其共产党人所能得到的最佳机会。1941年,胡志明组织的越南独立联盟,简称越盟。这个共产党为核心的联盟迅速得到全国爱国者的支持。同时,该组织得到了中国国民党的支持,更不用说中国共产党了。日本投降后,越盟自然成了最大的赢家。1945年9月2日是一个越南现在每年都纪念的日子,胡志明在这一天宣布越南独立了,他的身后是一支一万人的军队。不过好日子没过多久,英军印度师团乘乱先占了南方,而且居然就把南方交还给了法国人。法国人据此开始与越南人谈判国家的前途。1946年3月6日,双方达成自治的协议。法国将在法联邦的框架内承认一个越南民主共和国。新的国家将有自己的政府和军队。至于越南的三个部分,即东京、安南和交上跂是否统一,何时统一则由公民投票决定。谈判期间,法国实现了重返越南,同时进驻的有15000法军。不久,谈判陷入困境,于爆发了史称第一次印支战争的越法战争。越法争执,巴黎骚乱,法国政府对新政府外交和国防权力的限制,原殖民政府官员从中作梗,西方对共产党扩张的疑虑都是谈判无法解决问题的原因。1946年11月20日,法军开始在海防武力镇压越盟,当天就杀了1000人。不久,镇压行动扩大到河内,越盟退到了农村,继续坚持抗争。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获得胜利,越盟为此欢欣鼓舞。共同的事业使两国的共产党走到了一起。中国大规模的援越活动始于斯,即1950年。在胡志明秘密访华后不久,中共派出陈赓帮助越共组织和训练军队。陈赓之后是韦国清为团长的中共军事顾问团负责指导越共军队的组建和训练工作。中共还派出以罗贵波(曾任中国驻越大使)为团长的中共政治顾问团来指导和帮助越共进行整风工作、群众工作、政务,甚至财政金融工作。1950年9月,在中国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越军五个师诞生了,这五个师分别是304,308,312,316和320师,这五个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协助组建,全部使用中国装备,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越军精锐。在与法国人的战斗中,中国共产党无私的,有求必应的援助是越共军队越战越勇的精神支柱和令法国人无法征服的力量源泉。   越军引为自豪的奠边府战役也得益于中国军事顾问团卓有成效的谋划和中国的军事装备。这场战役的指挥官分别是法军纳瓦拉将军和越军的武元甲将军。战斗于1954年3月打响。法军的计划是引越军出洞进入平原地区,然后进行决战,如果打的是常规大兵团战役,那么法军占有绝对优势。法军的诱饵是13000外籍兵团。但是越军将计就计,借山地的险峻,用50000兵力把这个兵团围成个铁桶。越军出奇不意地将重炮拖到了山顶,以法国人无法想象的胃口先呑下了诱饵,不仅没有遭到创伤,而且就此吃住救援的法军,一连打了几个月,最后于5月7日以攻占奠边府取得胜利。次日,日内瓦关于印支的前途谈判开始。谈判各方分别是法英苏中越。后三者为盟国。美国有代表在场但是没有参加签署于7月达成的协定。第一次印支战争结束达成的协议有四项基本原则:停火、南北越以17度线分治、1956年举行大选及全国最终需实现统一。   日内瓦协定对中越两国来讲是一个重大的胜利,双方都得到巨大的利益,而且这个胜利与双方密切的合作和步调一致分不开。但是,如果从中越双边关系的角度来深究这个胜利我们就会看到了几十年后爆发纷争的祸根。因为,越南在与中国协调立场时为取得利益的最大化,在当时的情况下自觉地处于一个从属和服从的地位。后来,两国争执白炽化后,越南非常难受地回顾了这一段历史,他们承认得到中国极大的恩惠,但是强调越南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为中国而战,一部分牺牲是为中国做出的。而且,越南人把南北越以17度线分治归结于中国本身的打算,即分治越南和老挝,适当时纳入中国的轨道。   以美国介入为主要特点,以遏制共产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印支战争自1964年始,至1975年终。主战场就在越南。美国人前后投入3,403,100军力,结果丢了58183条命,伤153303人,化费1790亿美元,最终还是失败了,很悲惨。原因何在?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中国对越南的援助肯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七亿五千万中国人民是越南坚强的战友,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中国土地是越南辽阔的后方。在整个印支战争期间,中越合作无间。所有的越战研究专家在中国向越南提供大规模援助的具体数额上有争论,但是在认定越南在十多年里一直都是新中国最大的受援国这个问题上却是一致的。西方的专家一般认为中国援助的总金额在100亿到180亿美元之间。这是有价的援助,另外,中国在1965年至1971间派出相当数量的军队部署在北越,主要用于防空,保护交通线路等,有效缓解越南军队的后顾之忧。西方专家普遍认为中国未经公开的驻军直接遏制了美国在北越的扩张念头,是美国迟迟未向越北派出地面部队的直接原因。   谁也没有想到,在中越两国紧密配合抗击美帝时关系上出现了裂痕。   第一个裂痕有关赫鲁晓夫垮台。继任的苏联领导人要给美国人一点颜色看看。他们决定增加对越南的援助。1965年2月,莫斯科向北京提出如下的要求:1、要求允许援助越南的武器装备过境中国。2、要求使用云南省的一至两个机场并驻扎500人在允许使用的机场。3、要求中国同意为苏联空军开辟一个空中走廊。4、要求中国同意5000苏军人员过境中国。5、举行三方抗美谈判。1965年11月,除第一项外,中国正式拒绝了其余的四项。原因当然是当时中苏交恶。拒绝是针对苏联的。但是打在苏联身上,却是痛在越南心上。据说,为此,胡志明专程前往北京向毛主席求情未果。北京毫不让步无疑让越南想不通和气愤。后来,苏联的援助越来越多,不久就超过了中国。越南也就自觉不自觉的抛弃了原来羞羞答答的在所谓国际共运中保持的中立立场,在中苏间爆发战争之后,越南的立场更是让中国人寒心。在越南于1975年取得全国统一之后,中国曾一度明知无用也试着劝说越南拉开与苏联的距离,警惕苏联的霸权主义。由于越南拒绝接受中国的反霸政策,中国决定不再向越南提供援助。这难不倒黎笋,他跑一趟莫斯科就什么都有了。莫斯科干脆给他一个五年援助计划来气气中国人。中国则顺水断了所有的援助。1978年越南以一个亚洲国家的身份很奇怪地加入了以东欧苏联卫星国组成的经互会,专门签了一个与苏联的和平友好条约给中国人看看越南的本事。   第二个裂痕则与中国调整对美关系政策有关。尼克松对中国的访问对越南来讲就是背后一刀,任由你中国人如何解释都不能取得越南的谅解。在基辛格1971年7月访问北京到尼克松1972年2月接踵而至,周恩来总理两次飞往河内,寻求理解,两手空空而归。被出卖了是第一个感觉,然后就是深深的猜疑,中国人会干什么?中美越走越近,河内越来越焦燥不安。在7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基本上就是组成反霸统一战线,其中一个至今人们津津乐道的例子就是当1978年8月中日签订友好条约时,中国坚持加上了一个反霸条款。为了有效遏阻苏联的扩张,中国于1978年调整了对东南亚各国的政策,居然支持他们结成军事同盟来与美国合作。这在越南人的眼里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叛卖行为,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裂痕归裂痕,中越并没有在战后立即成为敌人。两国都还在信誓旦旦地保证维护友好关系。至少有好几年,双方仍有工作关系。后来出现了领土纠纷,华人问题,柬埔寨问题。这些过去似乎可以解决的问题成了绕不过去鸿沟。在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中两国选择了不同的朋友,于是修补关系的能力受损,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导致出现另一个更糟糕的问题,所有的谈判都先后走进死胡同。越南开始驱赶华人,边境冲突增加。一方面可能确实想实现大印支联邦之梦,另一方面是为了破解中柬联盟的围堵,越南开始打入侵柬埔寨的主意。这一切到1978年达到了一个度,有不少人开始在想,情况已十分危险,任何一点点火星都会使局势一发而不可收拾。   有一点本文作者想特别提请读者注意的就是无论局势是如何的危急,战争始终没有被引发。这个事实十分重要,特别关系到本文的主旨。由于中国领导层决策的文件仍然是十分机密的档案,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当事人公开的回忆录来猜测当时中越边境局势在什么样的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政局,影响了邓小平的再次复出。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于1978年11月举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讨论了中越关系,并将动武的决策权授予了邓小平。1978年6月邓小平出访泰国,他已经在警告越南。不管这个警告是否得到过时任中央军委主席华国锋的认可,会议的结果表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大获全胜,以邓小平的军事经历看,此时此刻,越南的强硬和冥顽不化正好是新的中国领导人寻找的机遇。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新的政治力量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界定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他们成功了。   新的领导层以一个新的视点来考虑中越关系。最重要的证据就是在1978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中国突然在台湾问题上做出了重大让步,这使得中美建交于1979年1月成为现实。在决定惩罚越南的前两周,邓小平高调访美。在卡特回忆录里,他说邓向他通报了战争的准备情况,但是他有力地对邓进行了劝阻的工作。这点自我辩解其实没有什么用处。邓小平在发动战争前两周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一事实即说明了一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66

主题

0

好友

1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1276
帖子
557
主题
66
精华
0
积分
1
威望
1
金钱
101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17-10-13
2#
发表于 2008-5-7 13:3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这是一篇甚有深度的学术論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7-22 10:18 , Processed in 0.0953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