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theCurrent>凤凰资讯 > 历史 > 历史纪事 > 人物 > 正文</DIV><DIV id=artical_topic>飞虎:对越作战中的38军侦察大队[组图]</DIV><DIV id=artical_sth>2008年11月17日 08:25凤凰网历史综合【<A target=_blank href=\"javascript:zoomDoc(16);\">大 <A target=_blank href=\"javascript:zoomDoc(14);\">中 <A target=_blank href=\"javascript:zoomDoc(12);\">小】 【<A onclick=javascript:print() h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1/renwu/200811/1117_2665_880701_2.shtml#\">打印】</DIV><DIV id=artical_real> 这是一场黑暗当中的战斗,以致于时隔20年,某些关键的当时人(譬如情报参谋)都在含糊其词。我到最后也没问出来当时的战地情报是怎么搜集的,抵近<A class=kw onmouseover=showTips(event,this,1) onmouseout=hideTips(event,this); h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1/renwu/200811/1117_2665_880701_2.shtml#\">侦察这是傻子都能想出来的,我想知道的是如何建立在越方的“关系”。我的军事常识告诉我,这样成规模的侦察作战,没有建立越方内部的线人是不可能的,而且必须是在军政单位的机要部门工作的线人。我非常关心的是这一点,但是最后的最后,情报参谋还是含糊其词的一句话“当地民情非常复杂,双方都有通婚的,主要是利用边民。” 你们信吗? 反正我不信。 但是我也知道了压在他和他们心头的这些秘密的重量,也许对于历史来说不再是什么秘密,但是对于他们这些老侦察兵们,永远都是不会告人的秘密。 这是一场精英尖子的战斗,甚至是酝酿已久的战斗。 早在1984年前,38集团军就开始加强侦察部分队的建设。所有的侦察部分队全部齐装满员,并且可以在集团军范围内任意挑选兵员。在当年这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在现在也是很少见的。 到了<A class=kw onmouseover=showTips(event,this,1) onmouseout=hideTips(event,this); h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1/renwu/200811/1117_2665_880701_2.shtml#\">1986年的8月,命令就下来了——北京军区组建两支侦察<A class=kw onmouseover=showTips(event,this,1) onmouseout=hideTips(event,this); h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1/renwu/200811/1117_2665_880701_2.shtml#\">大队,序列分别是第十一侦察大队和第十二侦察大队。 第十一侦察大队由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24军、66军等单位抽调侦察骨干力量组成。 第十二侦察大队由中国陆军第三十八集团军的侦察部分队组成。 仅此一个举措,就可以看出来军队高层对于三十八集团军不仅寄予了厚望,而且是从心底里宠爱这支王牌部队。这是一个战斗的机会,也是一个练兵的机会,首长们希望三十八集团军可以在新的时代打出来威风,得到锤炼。 114师的副师长刘文凯,成为侦察大队的大队长;113师的政治部副主任桧万增,成为大队的政治委员。 从这个搭配可以看出来,师的干部担任正团级别的大队领导,集团军首长对侦察大队是非常重视的。 20年后,我在北京军区司令部见到了都已经离休的刘文凯老前辈和桧万增老前辈。 <!--分页-->刘文凯大队长还是那么身材伟岸,说实话真的算个老帅哥。64的高龄,依然是健步如飞,可以想见当年的威风。一个特种部队的一号首长,还是战时首长,那威风绝对不是一般的。 桧万增政委目光矍铄,精干利索,讲起话来有条不紊。他离休前的职务是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也是侦察大队出来的唯一的将军。他在十多年后再次去了当年侦察大队的驻地,我相信他肯定深有感触。 </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