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广西驿道、边防军路 桂林通安南大路:清代,自桂林经永福、雒容、柳州、穿山、来宾、迁江、宾州(宾阳)、思陇、昆仑关、南宁、新宁州(扶绥) 、太平府(崇左)、龙州、凭祥至镇南关(友谊关),计845公里,与安南驿道相接。 桂林至安南大路桂林至柳州路段,唐代已是主要通道。元和十年(815年) 柳宗元贬为柳州刺史,即取此道赴任。当时大路兰麻至理定间相距25公里,道路崎岖,山溪险恶,遇兰麻溪流涨水,涉者常丧生,行人视为危途。清道光八年(1828年)永福知县林光棣发动群众捐资改路建桥,化险途为通途。 柳州至南宁路段,隋唐时已开通。以后局部险隘路段,累有改建。如宾阳县太守渌道村附近古陋关一段危途险道,于北宋咸平年间(998—1003年) ,经宾州官员主持辟为坦途。南宁至镇南关路段,秦代统一岭南后已经开通,以后累有改建,其中龙州至镇南关一段,清光绪年间改建成边防军路。 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后,法国不断向中国扩张。为了巩固边防,广西提督兼任广西边防督办苏元春,组织戍边官兵和边民营建炮台,大力修筑军路,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共修筑军路500余公里。这些以龙州为中心,沟通重要关口、隘卡的军路,专供运送军械、粮秣和传递军机情报。 龙(州)南(镇南关)军路:从龙州县城起,经蛤蚧村、大里城、鸭水滩、那堪、大连城、凭祥、隘口等地,至镇南关外的国界止,全长55公里。其中鸭水滩至镇南关一段长39公里,路幅较宽,能够通行6匹马牵引的马车,运送从德国购进的大炮。光绪末年,此路段常有法国小型汽车从越南驶入运输客货,成为中国最早通行汽车的道路之一。 龙(州)安(小镇安,今那坡县)军路:从龙州县城起,经宝圩、岩应、硕龙、下雷、湖润、化峒、靖西、平孟、百南至百怀,计395公里。从化峒分出一路,计15公里至岳圩。从靖西分出一路,计40公里至龙邦。 龙(州)宁(明)军路:从龙州县城起,经八角、宁明、长桥、峙浪、琴清至那梨,计395公里。 龙(州)平(而关)军路:从龙州县城起,经彬桥、浦责至平而关,计38公里。 龙(州)水(口)军路:从龙州县城起,经下冻、罗回至水口关,计45公里。 第一章 沿边州县 自北宋初年以来,广西沿边州县的设置、更迭,与中国同越南之间边界位置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 宋代,广西是为广南西路。其钦州安远县、邕州西南沿边所辖迁隆州、思陵州、禄州、西平州、凭祥峒、七源州、思琅州、广源州与交趾永安州、苏茂州、谅州、门州、定边州、上源州交界。熙宁十年(1077年),宋朝取得反击交趾入侵的军事胜利,收复广源、思琅等州后,又于元丰二年(1079年)将顺州(即广源州)、思琅州给了交趾李朝,随后又放弃七源州, 此段边界向北收缩,原在内地的龙州、冻州、安平州、顺安州、归化州与新入交趾版图的七源州、思琅州、广源州接壤。 元代,广西为湖广行省之海北海南道安远县和广西两江道的上思州、思陵州、禄州、西平州、凭祥峒、龙州万户府、上下冻州、安平州、下雷州、归顺州、镇安州,与安南陈朝之万宁县(寨)、丹巴县(单已县)、丘温县、文州、七源州、定边州、太原州、广源州、思琅州、通农州接壤。 明代,钦州属广东廉州府,则广东省钦州与广西省上思州、思陵州、禄州、西平州、永平寨巡检司、凭祥州、龙州、上下冻州、安平州、下雷峒、湖润寨巡检司、归顺州、镇安州,与安南陈朝万宁县、新安县、丹巴县、丘温县、峒县、脱县、七源州、广源州、下思琅州、上思琅州、通农峒、保乐州交界。宣德二年(1427年),禄州、西平州、永平寨巡检司失于交趾,明朝此段边界北撤,广西思陵州、思明州、上石西州与交趾新设之禄平州接壤。 清代,广东省钦州(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起为防城) 与广西省迁隆峒(光绪十三年后不与越南接壤) 、思州、思陵州、宁明州、上石西州、凭祥州、龙州、上下冻州、安平州、下雷州、归顺州、小镇安厅,与越南万宁州、新安州、禄平州、高禄州、文渊州、脱朗州、七源州、石临州(原太原州)、复和州、下琅州、上琅州、广渊州、石林州、朔江州、保乐州交界。 民国时期,广东省防城县与广西省思乐县、明江县、宁明县、凭祥县、龙津县、上金县、雷平县、靖西县、镇边县,与越南芒街州、平辽州、定立州、禄平州、高禄府、文渊州、脱朗(那岑)州、长定府、东溪州、复和州、下琅州、重庆府、镇边州、河广州、保乐州及同文州交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大新县、靖西县和那坡县,与越南海宁(芒街)县、广河(下居)县、平辽县、定立县、禄平县、高禄县、文朗县、长定县、石安(东溪)县、广和县、下琅县、重庆县、茶岭县、河广县、通农县、保乐县及苗王县接壤。 第一节 防城段 防城段,东起北部湾畔的北仑河口,西接宁明段。 宋代,今防城各族自治县境属安远县,与交趾李朝永安州接界。 元代,安远县与安南陈朝万宁县交界。 明代, 今防城各族自治县境属钦州, 西南有分茅岭,为中国与安南分界处。宣德二年(1427年) ,澌凛、罗浮、丫葛、古森等峒峒长黄金广等,以所领4峒并胁思勒峒及佛淘泾巡检司,叛附安南黎利。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明朝收回4峒。 清初,今防城各族自治县境为防城巡检司,与安南海宁府接界。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后,设防城县与越南海宁府接壤。 民国时期,防城县与越南海宁省芒街、河桧(下居)、平辽3州接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7年分置防城、东兴2县,1958年合并为东兴各族自治县,1978年更名为防城各族自治县,与越南广宁省海宁(原芒街县) 、广河(原下居县)、平辽3县接壤。 第二节 宁明段 宁明段东接防城段,西连凭祥段。 宋代,今宁明方向为迁隆州、思陵州、禄州,与交趾万宁州、苏茂州接壤。 元代,今宁明方向为上思州、思陵州、禄州,与安南万宁寨、丹巴县接壤。 明代, 今宁明方向为迁隆峒、 思陵州、禄州,与安南万宁州、丹巴县接壤。宣德二年(1427年),禄州被安南侵占,则思明州与安南新设之禄平州、高禄交界。 清代,今宁明方向为迁隆峒、思州、思陵州、宁明州,与越南万宁州、禄平州、高禄州接壤。光绪十三年(1887年)中法划界后,按中法勘定的边界线,思州、思陵州、宁明州与越南交界。 民国时期,今宁明县境为思乐县、明江县和宁明县,与越南平辽州、定立州、禄平州、文渊州接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明县与越南谅山省定立县、禄平县、高禄县接壤。 第三节 凭祥段 凭祥段东接宁明段,西连龙州段。 宋代,今凭祥市边境为西平州、永平寨巡检司、凭祥峒,与交趾甲峒、机榔县、门州接境。 元代,今凭祥市边境为西平州、永平寨巡检司、凭祥峒,与安南丘温、脱县、渊县交界。 明初,今凭祥方向与安南接壤的仍为西平州、永平寨巡检司和凭祥镇。宣德二年 (1427年) ,西平州、永平寨巡检司和禄州被安南侵占,则上石西州、凭祥州与安南文渊州、脱朗州接壤。 清代,今凭祥市边境为上石西州、凭祥州,与越南文渊州、脱朗州、七源州接界。 民国时期,今凭祥市边境为凭祥县。与越南文渊州、脱朗州、七源州接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今凭祥市与越南谅山省、高禄县、文朗县 (由文渊、脱朗两县合并而置)、长定县接壤。 第四节 龙州段 龙州段东接凭祥段,西连大新段。 北宋初,今龙州县以西为邕州所属七源州、广源州,与交趾定边州、上源州交界。元丰二年(1079年)后,顺州(广源州)、七源州相继属于交趾,今龙州县境为冻州、龙州与交趾接壤。 元代,今龙州县边境为上下冻州、龙州万户府,与安南接壤。 明代,今龙州县为上下冻州、龙州,与安南太源州、下思琅州交界。 清初,今龙州县境与安南接壤的为上下冻州、龙州。雍正三年(1725年)后为上下冻州、龙州厅、上龙司,与越南七源州、石临州、复和州、下琅州接壤。 民国时期,今龙州县境为上下冻州、龙州县(府)、上金县与越南接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州县与越南长定县、石安县、广和县、下琅县交界。 第五节 大新段 大新段东接龙州段,西连靖西段。 北宋初,今大新县以西为邕州所属思琅州与交趾接壤。元丰二年(1079年)宋朝将思琅州赐给交趾李朝,此段边境东移,今大新县境为安平州、顺安州(下雷州)与交趾广源州接壤。 元代,今大新县境为安平州、下雷州与安南交界。 明代,今大新县境仍为安平州、下雷州与安南交界。 清代,今大新县境仍为安平州、下雷州与越南下琅州、上琅州接壤。 民国时期,今大新县边境为雷平县,与越南下琅州、重庆府交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新县与越南下琅县、重庆县接壤。 第六节 靖西段 靖西段,东接大新段,西连那坡段。 北宋初,今靖西县南面为邕管羁縻广源州(顺州)与交趾接壤。元丰二年(1079年),宋朝将顺州(广源州)割让给交趾,此段边界北撤,今靖西县边境与交趾接壤的为温闷峒、顺安峒、归化州。 元代,今靖西县为温闷峒、归顺州与安南接壤。 明代,今靖西县境为湖润寨、归顺州与安南接壤。 清代,今靖西县境为湖润寨、归顺州,与越南上琅州、广渊州、石林州接壤。 民国时期,靖西县与越南重庆府、镇边州、河广州接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靖西县与越南重庆县、茶岭县、河广县接壤。 第七节 那坡段 那坡段东接靖西段,西连云南省富宁县。 宋代,今那坡县西南为归化州(后改为来安州)与交趾接壤。 元代,今那坡县境为镇安州,与安南通农州接壤。 明代,今那坡县境仍为镇安州(峒),与安南通农峒、保乐州接壤。 清代,今那坡县为镇安峒(土巡检司、厅),与越南朔江州、保乐州交界。 民国时期,今那坡县境为镇边县,与越南河广县、保乐州接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那坡县(睦边县)与越南河广县、通农县、保乐县、苗王县交界。 第二章 沿边关隘 广西沿边关隘,历史久远。早在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中国与交趾划定邕州与广源州边界,即规定以八隘为界。明代建关设隘,到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广西沿边设三关、百隘一百二十余卡。离边界近则数华里,远则二三十华里。 第一节 建 关 镇南关 明初建关,初名咘村关,正德初年改称镇南关,亦名大南关,简称“南关”。位于中越边境, 左右石山壁立,地势陡峭险峻。北距凭祥市区18公里,南距越南同登4公里,为中越往来要冲。明、清两朝,为中越两国使节出入境通道。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清军将领冯子材在此取得了威震中外的抗击法军的镇南关大捷。光绪十二年(1886年)二、三月,清朝勘界大臣邓承修与法国勘界代表浦理燮在镇南关举行勘界谈判。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八月,设南关对汛分署。 1949年12月1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红旗插上镇南关,广西全境解放。1953年改称睦南关。1955年为国家正式开放口岸和边境小额贸易口岸。1965年改名友谊关。 平而关 古称平南关,位于今凭祥市友谊乡平而村,隔平而河与越南 烂村相对。明代设平而隘。 清初建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允许商民出平而关至安南谅山镇花山进行贸易。光绪十二年(1886年) 三月初十日(4月13日),中国勘界大臣邓承修与法国勘界代表浦理燮在平而关签定镇南关至平而关地段“勘界节录”。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八月,设平而对汛分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平而关边境工作站。 水口关 位于今龙州县水口乡。清初建关。位于水口河与峒桂河合流处,为出入越南高平省要路。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允许商民经水口关出境至安南牧马贸易。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八月,设水口对汛分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口关为国家正式开放口岸。 第二节 设 隘 防城段隘口 思勒汛 在今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镇思勒村。 黄竹隘 在今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镇黄竹村。濒临大海。 那梭隘 亦称那苏隘。在今防城各族自治县那梭镇。 松柏隘 在今防城各族自治县松柏乡松柏村。 罗浮汛 在今防城各族自治县松柏乡。 河洲隘 亦称河洲径。在今防城各族自治县松柏乡河洲村,距东兴镇18华里。 北仑隘 在今防城各族自治县那良镇北仑村。 枯灯隘 亦称高灯隘。在今防城各族自治县峒中镇。 宁明段隘口 那先卡 亦称那光卡。在今宁明县桐棉乡。距越南剥疆村50华里。 板吞卡 在今宁明县桐棉乡。接越南那当村界。 九特卡 在今宁明县桐棉乡。距越南禄平岽琶村30华里。原名“国特”。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设九特对汛分署。宣统元年(1909年)移至那梨。民国23年(1934年)为那梨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那梨边境工作站。 辨强隘 在今宁明县桐棉乡。有路通往越南禄平。 叫荒隘 在今宁明县桐棉乡。距越南馗仪村10华里。 恭敬卡 在今宁明县桐棉乡。距越南丘圈村20华里。 弄丁卡 在今宁明县桐棉乡。距越南丘圈村20华里。 板邦隘 在今宁明县桐棉乡。距越南板桔村1华里。 板达隘 在今宁明县桐棉乡。距越南板桔村10华里。 板痕卡 在今宁明县桐棉乡。距越南板弄村10华里。 板烂隘 亦称板兰隘,在今宁明县桐棉乡。距越南板弄村15华里。 派衣隘 在今宁明县桐棉乡。距越南板弄村15华里。 康欢卡 在今宁明县桐棉乡。距越南板密村10华里。 亭寨隘 在今宁明县桐棉乡。距越南板密村10华里。 那河隘 在今宁明县峙浪乡。距越南板俸村5华里。 溪卡 在今宁明县峙浪乡。距越南板派村10华里。 那当隘 在今宁明县峙浪乡。距越南板伸村20华里。 那蓬隘 在今宁明县峙浪乡。距越南板伸村6华里。 那窝隘 亦称那呼,在今宁明县峙浪乡。距越南板英村10华里。 隘店隘 亦称爱店隘,古称洗马关,一作峙马隘。在今宁明县峙浪乡。距越南派站村3华里。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八月,设峙马对汛分署。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称爱店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爱店边境工作站。 那支隘 在今宁明县峙浪乡。距越南何村6华里。 馗夏卡 亦称馗下隘,在今宁明县峙浪乡。距越南板烈村40华里。 那曾隘 在今宁明县峙浪乡。有路通越南。 权相隘 在今宁明县峙浪乡。有路通越南。 同户卡 在今宁明县寨安乡。距越南板烈村40华里。 那雷卡 在今宁明县寨安乡。距越南板何村20华里。 板宙隘 在今宁明县寨安乡。 板立隘 在今宁明县寨安乡。 那肖隘 在今宁明县寨安乡。 东门隘 在今宁明县寨安乡。距越南交城栅10华里。 扣山隘 亦称扣山卡。在今宁明县寨安乡。距越南婆念村15华里。 罗隘 在今宁明县寨安乡。紧接越南。 凭祥段隘口 板兰隘 在今凭祥市上石乡。 板得隘 在今凭祥市上石乡。距越南百合栅25华里。 板增隘 在今凭祥市上石乡。 板却隘 在今凭祥市上石乡。 板龙隘 在今凭祥市上石乡。距越南琴猛村30华里。 板漂隘 亦称板标隘。在今凭祥市上石乡。距越南那坑栅20华里、瓢村10华里。 蒙村隘 在今凭祥市上石乡。 新村卡 在今凭祥市上石乡。 闸门隘 亦称?隘。在今凭祥市上石乡。距越南婆榕(亦写作浦榕)村5华里。 旧村隘 在今凭祥市上石乡。距越南婆榕(亦写作浦榕)村15华里。 那校隘 在今凭祥市上石乡。距越南婆榕(亦写作浦榕)村15华里。 由隘 亦称油隘、由村隘、土名竹根。在今凭祥市上石乡。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朝开放由隘与安南谅山镇驱驴贸易。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清军将领王德榜驻守由隘,协同冯子材、苏元春取得了镇南关—谅山大捷。 馗门隘 在今凭祥市上石乡。与越南那溪村相距20华里。 坤隆隘 在今凭祥市友谊乡。距越南那平村15华里。 南关隘 在今凭祥市友谊乡。距越南透村界20华里。 岜口隘 在今凭祥市友谊乡。南到南关隘50华里,距越南板拜村界界7华里。 婆隆隘 在今凭祥市友谊乡。距越南板散村20华里。 绢村隘 亦名板绢隘,在今凭祥市友谊乡。距越南平焚村5华里。 亢英隘 在今凭祥市友谊乡。距越南平焚村5华里。 平公隘 在今凭祥市友谊乡。距越南那民村10华里。 叫峺隘 在今凭祥市友谊乡平而村西北约6华里。距越南板磨村15华里。 龙州段隘口 那曳隘 在今龙州县彬桥乡。距越南板枯村10华里。 敢门隘 在今龙州县彬桥乡。距越南那雪村1华里。 权里卡 在今龙州县下冻乡。距越南浍英(亦称会英)村25华里。 枯城卡 位于龙州县下冻乡。距越南那凭村15华里。 浍刀卡 位于今龙州县下冻乡。距越南婆逻村30华里。 界板卡 在今龙州县下冻乡。距越南婆逻村30华里。 荷亮卡 在今龙州县下冻乡。距越南埝盈村(亦称念盈)30华里。 菊呐卡 亦称菊那卡、菊内卡。位于今龙州县下冻乡。距越南把侫村20华里。 峺花隘 亦称埂花隘、峺花隘,在今龙州县下冻乡。距越南那女村2华里。 允杯卡 在今龙州县下冻乡。距越南那女村2华里。 陇魔卡 亦称弄磨卡,在今龙州县下冻乡。距越南陇力村15华里。 陇委隘 亦称陇委卡,在今龙州县下冻乡。西接越南那懒村8华里。 陇鹤卡 亦称弄鹤卡,在今龙州县下冻乡。距越南板农村15华里。 咘局隘 亦称布局隘,在今龙州县下冻乡。西接越南那懒村界11华里。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八月设咘局对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布局边境工作站,后撤销移设春秀工作站。 陇厢隘 在今龙州县水口乡。距越南那懒村10华里。 峺宜隘 亦称埂宜隘,在今龙州县水口乡。距越南陇娄村15华里。 俸村隘 在今龙州县水口乡。距越南岜匡村5华里。 叫钦卡 在今龙州县水口乡。距越南弄陵村5华里。 妙临隘 在今龙州县水口乡。距越南弄陵村5华里。 胡棕卡 亦称胡梭卡、糊宗卡、胡宗卡。在今龙州县水口乡。距越南岜表村5华里。 斗奥隘 在今龙州县水口乡。距越南板侫村2华里。 合石隘 在今龙州县水口乡。接越南陇贡村界,相距8华里。 陇茗隘 亦称?名隘,在今龙州县水口乡。距越南那桶村l华里。 那何隘 亦称那河隘、那荷隘。在今龙州县水口乡。距越南都鞭村10华里。 淹咘隘 亦称?咘隘,在今龙州县武德乡。 给村隘 在今龙州县武德乡。紧接越南。 陇久隘 在今龙州县武德乡。 那苗隘 在今龙州县武德乡。距越南都村5华里。 苛村隘 亦称科村隘。在今龙州县武德乡科甲村。距越南隘村10华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设苛村对汛分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科甲边境工作站。 供村隘 在今龙州县武德乡。距越南咘嚎村2华里。 囊卡 亦称埂、峺,在今龙州县武德乡。距越南银钩村15华里。 把乜隘 亦称巴乜隘。在今龙州县武德乡。距越南从村6华里。 角隘 亦称埂、峺,在今龙州县武德乡。紧接越南界。 鹄村隘 在今龙州县武德乡。接越南界。 盎村隘 在龙州县武德乡。接越南界。 达零隘 在今龙州县武德乡。接越南界。 武德隘 在今龙州县武德乡。接越南界。 暖赛隘 亦称暖寨隘。在今龙州县武德乡。 乙村隘 在今龙州县金龙乡。 痛村隘 亦称痛舍隘。在今龙州县金龙乡。 探考隘 亦称贪槁隘。在今龙州县金龙乡。 下淡隘 亦称下溪隘。在今龙州县金龙乡。 上淡隘 亦称上溪隘。今龙州县金龙乡。 三村隘 亦称惨村隘。在今龙州县金龙乡。 大新段隘口 多烈隘 在今大新县宝圩乡。 底隘 亦称底躭隘。在今大新县硕龙乡。 兔零隘 亦称兔零峒。在今大新县。 古镫隘 在今大新县。 下骨隘 在今大新县硕龙乡。至越南里班村1华里,与越南以河为界。 更隘 在今大新县硕龙乡。至越南陇逻村2华里,以河为界。 旁卡 亦称埂、峺,在今大新县硕龙乡。 亭嵩隘 亦称穿岩隘,在今大新县硕龙乡。至越南荡村5华里,以大河为界。 本村卡 在今大新县硕龙乡。 连隘 在今大新县硕龙乡。至越南郡峒、榜峒各10华里,中隔高岭,外以大河为界。 陇里卡 在今大新县硕龙乡。 审村卡 在今大新县下雷镇。 陇芘隘 亦称陇庇隘。在今大新县下雷镇。至越南渠郡村15华里。 靖西段隘口 驮野隘 在今靖西县湖润镇。至越南浍浑村10华里。 费卡 亦称埂、峺,在今靖西县湖润镇。 驮野卡 在今靖西县湖润镇。 平卡 亦称峺,在今靖西县湖润镇。 峨漕隘 在今靖西县湖润镇西。外通越南僻路。 咘透卡 在今靖西县湖润镇。 屯军卡 在今靖西县岳圩乡。 鼓架卡 在今靖西县岳圩乡。 弄音卡 在今靖西县岳圩乡。 汉卡 亦称峺,在今靖西县岳圩乡。 怀隘 亦称峺,在今靖西县岳圩乡。至越南岜猛村10华里,隘房在山下。民国28年(1939年)2月修通岳圩至越南高平省重庆县公路。同年八月设广西全边对汛督办岳圩办事处。 频峒隘 在今靖西县岳圩乡。至越南泡村5华里。 笃村卡 在今靖西县岳圩乡。 壬庄卡 在今靖西县壬庄乡。 屯隘 在今靖西县壬庄乡。至越南逐招峒5华里。 打逻卡 在今靖西县壬庄乡。 上勾隘 在今靖西县龙邦乡护龙村。南至越南喜村3华里,保圩5华里。 龙邦汛 亦称陇邦,在靖西县龙邦乡护龙村。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八月设陇邦对汛分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龙邦边境工作站。 琴顿隘 亦称琴屯隘,在今靖西县龙邦乡。至越南那逐村10华里、那扫村8华里。 琴汛 在今靖西县龙邦乡。 四邦隘 亦称泗邦隘,在今靖西县龙邦乡界邦村。至越南弄思村15华里。 歌巴卡 在今靖西县龙邦乡界邦村。 荣劳隘 在今靖西县吞盘乡。至越南洪潢村5华里,布村15华里。 那坡段隘口 平孟隘 亦称平猛隘,在今那坡县平孟乡。至越南朔洪隘15华里。光绪二十二年(1886年)八月设平孟对汛分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平孟边境工作站。 弄蓬卡 在今那坡县平孟乡。 波利小卡 亦称玻利卡,在今那坡县平孟乡。 魁来卡 在今那坡县平孟乡。 峒隆隘 在今那坡县。距越南逵村10华里。 坡脚卡 在今那坡县。 剥隘 亦称那平隘。在今那坡县百南乡。至越南干隘30华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月,设高山(亦称邱匡隘,即剥隘)对汛分署。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移百南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百南边境工作站。 上龙卡 在今那坡县百南乡。 上下盖隘 亦称苟匡隘,又名勾匡隘、匡隘,在今那坡县百南乡。至越南平门隘15华里。 栏杆卡 在今那坡县百南乡。 剥堪隘 在今那坡县百合乡。至越南巩隘2华里。 百怀子隘 亦称怕怀子隘,在今那坡县百省乡。至越南那马隘3华里。 百怀大隘 亦称怕怀大隘、白杯大隘。在今那坡县百省乡。至越南谷榜隘5华里。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月设那摩对汛办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那布边境工作站。 打面梁卡 在今那坡县百省乡。西接云南界。 ================================= [此帖子已被 luck路客 在 2010-9-9 23:01:16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