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我的ffice:smarttags" />2月17日fficeffice" /> 看了昵称为“春天春天”的战友2013年1月30日在《军魂网》发表《英雄炮兵7连的事迹》的原创报道,我深受感动。我当年就是这个连的一班班长,也就是基准炮炮长。多年来,我一直想写点什么,但不知从何下手,因为战后我未能联系上我们连队的战友,无法描述和回忆我们连的战斗场景。今天就写我自己吧,写写我的2月17日。 时光流逝,距离1979年2月17日渐去渐远,一些人和事在记忆中逐渐消糢糊,但与己生死攸关的细节却历历在目…… 我连的编制和装备 我所在的连队----41军122师炮兵团三营七连,122师为乙种师,乙种师加浓炮,装备的是85加浓炮,85加浓炮最适宜直接瞄准射击,打坦克、打碉堡、观察哨、指挥所、阵地、工事、堑壕、掩蔽所及各火力点,消灭敌有生力量最有效,瞬发引信、短延期引信、延期引信,视目标性质而定。在进攻战斗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加浓炮的“尖刀”作用,通常靠前配置,使用直接瞄准射击,以最有效的火力消灭对我步兵威胁最大的目标。全连有一个指挥排两个炮排,加司机班、炊事班和连部,满编约90人。指挥排有三个班,分别是侦察班、无线班、电话班,两个炮排每个排三个班,每个班配85加浓炮一门,共6门,两支冲锋枪,一支半自动步枪,一具40火箭筒,每人4枚手榴弹,急救包,防毒面具,干粮袋等,班长还配备有炮长作业袋和一个用声带发音的炮长小电台。 我连的阵地 我连的阵地就在广西那坡县平孟边防检查站南面围墙内。广西那坡县平孟边防检查站南面约80-100米处是越南边防检查站,一条简易公路自南向北经过越南边防检查站门前穿过我平孟边防检查站中堂连接平孟公社,两国关系紧张前,平孟街被称为“小香港”,边贸十分活跃。检查站南面约10米处有一道约2.2米高的我方围墙,围墙外是一条不足一米宽的水沟,水沟南面是越南的铁丝网,铁丝网下布满地雷,越军在离我检查站围墙10米处的简易公路上挖了两个约1.2米深的反坦克陷井,底部插满竹签,紧接着平孟边防检查站左侧(即东面)的是平孟中学,从平孟边防检查站到平孟中学山边距离不足一百米。平孟边防检查站的右侧(即西面)是一条小河,小河西面是平孟海关官员、平孟中学和平孟边防检查站民警中队宿舍,从小河西面到山边也不足一百米。我连的阵地就在平孟边防检查站南面围墙边上,定好炮位,炸开围墙,炮管就可以伸出去,一排在小河的东侧二排在小河的西侧一字排开。 我连的任务 攻打朔江,直捣高平是我平孟方向主要任务。 朔江城距我平孟关约4公里,朔江地区群山环抱,沟深谷窄,洞穴繁多。从平孟至越南高平省的公路穿行其间,蜿蜒曲折。公路北侧是重叠的石山,参差耸立;南侧多绵延起伏的土山,层林茂密。整个地区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素有“天险”之称。据传,越军朔江守备部队在此坚守近百年,从我国的清朝政府,到抗法战争再到抗美战争,无人能拿下。越军深我解放军所向无敌,扬言在朔江可拖住我军一个月,消灭我一万精良部队。显然,我在明处,敌在暗处,我在低处,敌在高处,战斗的惨烈,不言而喻。 我连配属122师365团,攻打朔江之敌, 是平孟方向主攻部队的尖刀连,炮轮还在境内,炮管伸出境外,直接目标就是左前方约800米的榕树高地之敌。战后得知,当时,师首长的决心已定,我七连死完有八连,八连死完有九连,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朔江,直捣向平。 我的基本情况 本人黄开业,1976年12月30日接到入伍通知书,1977年1月在新兵连训练约一个月后分下连队,担任瞄准手,1977年7、8月间参加师教导大队骨干集训七个月,达到三会两能(会讲、会做、会教,能组织训练、能指挥打仗)才算合格。1978年3月返回连队担任三班长,197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2月底,从部队驻地广东湛江拉到广西德保县马隘公社临战训练,期间,调整到一班当班长,也就是基准炮的炮长,炮兵对基准炮的要求,只有两个字:“快”、“准”。到1979年2月19日止,我连伤亡20人,两个副连长先后负伤,两个二排长一死一伤,电话班副班长牺牲,四个班长、三个副班长负伤。我们一排长郑庆丰于2月19日接任副连长(2月23日在向朔江开进时负伤),我接任一排长。后来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靳开来的一句台词:“战前赏了个送死的官”我感同深受,我是“战时赏了个送死的官”。1985年,军队减员一百万转业地方工作。 我所在班的战斗情况 占领阵地 1979年2月14日我连奉命从广西德保县马隘公社向那坡县平孟公路道班集结待命,做好战前准备工作,进行战斗编组。1979年2月15日晚,在平孟公路道班附近挖炮掩体和车掩体,直到天亮。1979年2月16日下午5点钟,接到上级命令,做好占领发射阵地的一切准备。只等步兵把各炮位前的围墙炸开后,稍作清理,各炮便可迅速进入阵地! 我一班炮阵地位于平孟边防检查站东侧靠山脚的平孟中学两幢教学楼之间,阵地正前方是一道铁门,铁门的两侧是围墙,铁门前方约2米处是越军铁丝网,铁丝网下布满地雷。铁门下用水泥凝固。一炮西侧约50米处两幢房子缝间是二班的炮阵地。 2月16日晚战前准备工作,一是擦试200发炮弹;二是打通炮阵地的进出通道;三是装好30袋麻包,加紧阵地构筑;四是平整阵地。 战斗经过 2月17日,凌晨约4:20,朔江、高平方向全钱炮火出击。集结在平孟方向的43个炮兵群,同时开火,万炮齐鸣,顿时火光冲天,亮如白昼。与此同时,步兵把我连各炮位前的围墙炸开,我连进入阵地。但一炮阵地的围墙及前方铁丝网炸掉后,铁门依然挺立,影响一炮占领阵地,我即向连长林荣辉报告,连长指示无论如何要排除万难,短时间内占领这个阵地。我带领全班共八个人,在无法弄掉的情况下,硬是把这个铁门板歪过山脚一边,使其不影响射界,然后平整阵地,迅速用炮,准时以猛烈炮火压制敌人。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我先上,冲当瞄准手,三炮手周彩旭(广西柳江县人)作为我的装填手,其他人在掩体擦试炮弹。这一天我整整打了一天,到了晚上才发现两耳震出血,流到耳外凝固。敌人的迫击炮弹也一直在我一炮防盾前及阵地左右密集打来,我工事的麻包袋被打烧,弹片把防盾、钢灰打得叮咣响,阵地东侧山脚和学校教室、球场落下无数的炮弹。下午我班的黄亚森(海南万宁县人)左小腿被炸伤,坚持不下火钱。 傍晚时分,全团火箭炮、榴弹炮、加浓炮,都收炮后撤四公里以外,唯独我一炮撤不出阵地。此刻连长林荣辉十分着急,一边向营长报告,一边组织一排设法撤出阵地,但我们人一露头即被敌炮火压下,无法撤出,营长将情况向团长报告。团长、政委、参谋长商量后答复叫我们自己解决。这一决定最终落到我身上,好在营观察所及时发现了敌人的指挥所,连长通过方向盘(炮兵侦察仪器)向我指示目标,并对我说:“右前方约1800米距离,三分之二高半山腰上方的石山洞就是敌人的指挥所,今天你无论如何要拿下这个指挥所”。我一看,从我的阵地到目标约有20度的仰角,难怪敌人的炮弹象长了眼睛似的,打得那么准,原来是这居高临下一目了然的指挥所在作怪,我毫不犹毅,“好的,看我的”,即带领一班到平孟街上准备用六炮射击(六班已撤到平孟街等候我们),无奈街上房屋和前方大树挡住射界,我安排全班战友在街上隐蔽,和代理二排长钱正学(湖南常德县人,2月17日下午接任二排长,2月18日上午牺牲)到前方找个射界能打得着的地方,刚好三炮还在阵地上,我立即上去摇动高低机、方向机,看射界能否打到,结果还是被检查站南面的大榕树树枝挡住。此时敌人的炮弹并没有闲着,继续向我们打来。我把情况向连长报告,连长说打不着就先撤回来隐蔽。但是我于心不甘,眼看天就要黑了,我心里十分焦急,看见前面有一辆坦克,跑上前请求坦克增援,正准备指示目标,话未说完,敌炮弹又打来,坦克兵兄弟把盖子合上,我就地卧倒。此时传来连长传达营长的指示,找不到别的阵地就在一炮阵地上打,注意隐蔽,尽量减少伤亡。我又带领全班战友回到原来的掩体,进行分工,我们分成四个组,我理所当然第一组,我先上,炮手周彩旭(广西柳江县人)作为我的装填手;第二组,副班长李超峰(广东开平人)为瞄准手,炮手董鸾华(山东郯城县人)为装填手;第三组原瞄准手林海强(广东惠来县人)为瞄准手,炮手蔡开明(广东朝阳县人)为装填手;第四组预备瞄准手蒙丙重(贵州罗甸县人)为瞄准手,原炊事班副班长黄亚森(海南万宁县人)为装填手。第一组牺牲第二组上,第二组牺牲第三组上,第三组牺牲第四组上,最后剩下的人自由组合,如果负伤了能抬回来最好,抬不回来的,你们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请求战友补一枪,绝对不能当俘虏。布置完毕后,我叫第一组的装填手周彩旭把头伸出掩体外,等敌人炮弹着地爆炸后的瞬间,冲上去装一发炮弹,然后回掩体隐蔽;再到我伸把头伸出掩体外,等敌人炮弹着地爆炸后的瞬间,跑到瞄准手位置,定好表尺,通过直接瞄准镜迅速瞄准击发,然后回到掩体隐蔽;这一发打在岩洞上沿。我想不通,在我担任瞄准手到班长的两年多时间里,直接瞄准不论打固定目标还是运动目标,我还没有过首发不中的历史,到底问题出在哪里?经过分析,原来我们这门炮己经连续打了十几个小时,炮管的军绿色油漆已脱落,两个驻锄也松动了,严重影响了射击精度。想到这里,我又叫周彩旭准备装第二发炮弹,再回到掩体隐蔽,我采用夹叉修正法,比第一发瞄低一点,结果第二发打到岩洞下沿。这时敌人的炮弹明显少了很多,我抓住这个机会,叫周彩旭再装第三发炮弹,我再上去瞄准击发,这一发打入洞内,敌人迫击炮顿时变成哑巴,我再来个六发急速射,再回到掩体,连续打了九发炮弹,几分钟都未见敌方动静,连长叫来全排把我们班的炮迅速撤出了阵地。 收炮后撤四公里,炊事班准备的饭菜早己冷了,简单吃过饭后,已是晚上九点。指导员把我们六个炮班长召集安排放哨,“今天是我们开战第一天,敌人对我们炮兵恨之入骨,为防敌人夜间偷袭我阵地,今天晚上的岗哨前移到白天的阵地”随即告知当晚的口令。还是指导员想得周到,万一敌人半夜摸到我阵地埋设地雷,我们的损失就大了。我随即叫副班长李超峰带三个炮手,分两个班,以一点钟为界,上半夜一班,下半夜一班,要求只有两点:一是隐蔽,二是睁大眼睛,后面来的问口令,前面有动静,只管开枪,打完枪要迅速变换位置,因为夜间的火光会暴露自己的位置。此时在稻田地上,正躺着白天牺牲来还不及掩埋的我步兵365团的兄弟,可能因为尸多毯少,只好堆积在稻田地里,盖上几床毯子。我正准备枪靠右肩,往后靠毯休息,一个战友随即说到:班长,这是尸体哩。至今我也想不起提醒我的这个战友是哪一位。我随即答到:知道,说不定明天盖着的就是我!说完往后一靠,一觉到天亮。 时光走过三十四年,再好的记忆也经不起时间的冲刷,一些细节和战友的名字、籍贯都有些糢糊了,但有两个关键词是一辈子忘不了的,一是2月17日傍晚,一炮撤不出来;二是我拿下了这个指挥所。我希望与我同生共死的七连战友,特别是我的连长林荣辉,指导员王新元,能看到我这篇回忆录,与我共同续写七连曾经的辉煌与艰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