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合成军参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也谈“支撑点”(兼看者阴山越军防御配系)

[复制链接]
plr  

1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07395
帖子
1391
主题
1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525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6-27
最后登录
2014-8-24
11#
发表于 2005-5-3 20:40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原创]也谈“支撑点”(兼看者阴山越军防御配系)

    老参谋真是耐心细致。真像我的团参谋长。
    第四次中东战争时以军沿苏伊士运河部署的火力支撑点也很典型。结果打起来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因为原计划中的近距空中支援被埃军的防空火力压制。
    联想到者阴山之战,我的感觉是越军工事构筑与火力配系都没什么漏洞,只是守备部队太杂,不利于指挥协同。暂不谈我方的因素。仅从越军的角度分析。我认为越军的错误在于:准备不足,队属炮兵火力没有及时展开;指挥通信系统混乱,步炮协同几乎没有,各个阵地孤立作战;预备队运用不当。
    不知各位以为如何。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指教。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0

好友

1498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99516
帖子
2311
主题
173
精华
0
积分
1498
威望
1498
金钱
125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30
最后登录
2017-10-16
12#
发表于 2005-5-3 21:15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原创]也谈“支撑点”(兼看者阴山越军防御配系)

越军在79战后更加注重对我军进攻特点的研究,从战后缴获的者阴山防御决心图可以看出,当时越军对我进攻方向的判断是大致准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0

好友

227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6334
帖子
280
主题
22
精华
0
积分
227
威望
227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23
最后登录
2014-8-24
13#
发表于 2005-5-4 20:0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原创]也谈“支撑点”(兼看者阴山越军防御配系)

下面引用由plr2005/05/03 08:40pm 发表的内容:
    联想到者阴山 ...
    说到者阴山,换一个角度谈很好,谢谢plr兄弟提供的话题。廖帅英明,战士英勇,自不在话下,咱们 就“反弹琵琶”看看越军出了什么问题。
   守军编成:
    安明县独立第三营、县大队第六连、105公安屯、877团五营(欠六连)、特工第21营一部、安明县军指侦察队、青年冲锋队。
    具体部署:
    1250高地由安明县三营一连和二连一排防守,11号高地由一连连部及一排防守;12号高地由二排防守;
    1142高地由安明县三营指挥所带直属队、营属火力4连防守,营指挥所设在1142高地东南侧;
    1185高地由安明县三营二连二排防守,二连连部及三排在1036高地防守;
    1519高地由青年冲锋队两个班防守;布龙由县大队六连一部防守;
    961高地由青年冲锋队两个班防守;那腊后山由青年冲锋队一部及105公安屯两个班;
    江利为105公安屯和县大队六连一部防守;
    柴山堡、新寨为县大队六连一部和县军侦察队40余人,并设有营仓库和卫生所;
    特工21营二连一部在那经;
    如果按满编建制计算,防御支撑点涉及的兵力大约在1300人左右。
    火力编成:
    编制内步兵轻武器、加强步兵重武器(首帖已列出)、 河宣877团五营及炮兵第25营二连配置在1036高地及以南地区,营指设在班蒙。炮火主要编制方向为安明县独立第三营占领的防御阵地。
    纵深支援炮火情况不详。

    机动兵力:
    者良877团六营、河江314师818团、箐门247团二营(曾向该地区增援)。
    纵深野战兵力机动意图略去。
    战术评点:
    越军在者阴山的防御实际是要达到一种区域战略支撑的目的,从防御准备看,基本形成了相当于团级别的支撑防御体系。它的优势有4点:一是地形险要,地貌复杂、能见度低、易守难攻;二是以支撑点为核心的重武器加强到位,点支撑火力较强;三是守军及浅近纵深内的机动兵力均为熟悉情况的地方部队;四是在防御体系中考虑到了核心阵地的保障,如在支撑点周边诸要点设置了保障阵地。
    那么,它的劣势在哪里?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即火力配系、保障配系缺乏周到的考虑。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指挥人员虽得我军“真传”却学艺不精,以及多年形成的游击战思维惯性。
    首先是防御炮火薄弱。从炮火配置来看,虽然军属炮兵参与了火力编成,但实际只起到了团炮群的作用,也就是说,它顾了支援步兵,就顾不上压制我炮兵。而我军炮火采取的是一级编群,师炮兵群既直接支援步兵战斗,又压制了敌炮兵。加上由营属炮兵和加强炮兵分队编成的临时轻便炮群火力,越军坚固防御的支撑点火力从优势转而成为劣势。
   其次,越军过分依赖于支撑点各自为阵,在各支撑点之间没有衔接过渡的机动兵力,而预设的保障阵地又过于分散,在主要支撑点遭受攻击的时候,没有起到阵地之间的机动保障作用。当浅近纵深内的增援兵力被我拦截后,支撑点成了一个个“孤岛”。这种情况在1979年越军的边境防御中已经暴露出来,一些以村(甚至家庭)为单位的防御阵地,大约因为“责任制”的原因,而造成了战术上的“软肋”。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尤其是31师的老兵,别手下留情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04325
帖子
19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2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22
最后登录
2014-8-24
14#
发表于 2005-5-4 21:05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原创]也谈“支撑点”(兼看者阴山越军防御配系)

这样的好贴,多多益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7-25 03:54 , Processed in 0.15129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