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7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我所亲历的大阅兵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3770
帖子
127
主题
119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91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5-24
最后登录
2014-8-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3 18: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转帖]我所亲历的大阅兵
我所亲历的大阅兵
一九八三年的冬天,刺骨的北风从塞北吹来,我当时在北京西郊西山脚下的一座军营当新兵。
这一天,突然连队通知我们身高在一米七以上的新兵去师部,能暂时结束这枯燥单调的队列训练,去师部看一看,我们都很高兴。解放车拉着营里的一群新兵到了离团十公里地处市区的师部。我们被直接拉到一座中间是走廊两边是房间的平房里,这种房子据说是当年日本人修建的,很是坚固和保暖,我们被按着顺序带到一个指定的房子里,里面烧着煤炉,暧烘烘的。我和另外三个新兵一起被命令脱去外衣,只穿衬衣和裤头,到这时我才看清,前面两米多远的地方的一排桌子前坐着一些首长,盯着我们看。这时,有一位干部给我们下口令,让我们做一些停止间转法的动作。大约过了五分钟,就叫我们穿上衣服,出去了。整个气氛很神秘,我们虽不敢说什么,但心里却兴奋,以为将要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
回到连队三天后,又通知我们到师部参加队列考核,我的队列本来就练得不错,在考核的时候就没有费什么劲。紧接着又通知我们填写各种政治审查表,通知家乡的政府对我们的社会关系进行政审,这些做法使我的预感终于得到了证实,部队是接受了一次光荣的任务,参加国庆阅兵。当时听连长说,自一九五九年我们国家搞过十年大庆阅兵以来,就一直没有搞过这样大规模的阅兵,中央领导都非常重视,所以部队接受任务以后觉得非常光荣,工作非常慎重。我的心也痒痒的,盼望着能被选上。半个月后,连队终于得到消息,我和另外一人被初步选入了阅兵方队。
就要转场去湖北集中进行训练了。临走前一天晚上,班长在班里炉子上把炊事班打回来的菜热了热(那时为了取暧,各班都烧着碳炉子),叫人买回一瓶酒,就和我喝了起来。班长是四川达县人,个子不高,为人厚道,平时言语不多。当时服役期将满,年底该退伍了,尽管平时训练中我和班长有一些矛盾,但班长对我却是始终很宽容,对我的一些小毛病也不和我一般见识。那晚,很少笑的班长也脸上挂着微笑,班长说:“全连一百四十多人,就你和小何被选上了,我这当班长的脸上有光啊”。我当时也刚出校门,讷于交谈,不知该和班长说些什么,就把我入伍时从家中带来的一个小皮公文包送给了班长,班长很高兴,那晚,班长喝醉了,吐了一地。我走了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班长。
  飞机拉着我们往湖北飞去,由于是第一次坐飞机,觉得很新鲜,就紧靠着眩窗,贪婪地看着窗外变化万千的云海,并把这些景象一一记在心里。两年后,我把这些感受写成了散文,被多家报刊发表并被当时的湖南《年轻人》杂志评为一等奖。大约飞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一个丘陵地带的简易军用机场降落,当时空中漂着零星的雪花,这儿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空气湿润,不象北方的空气干燥,风沙大,我对着天空使劲地呼吸了几口,只觉泌人心脾,太舒服了。
   在阅后村扎下营后,我们就参加了隆重的阅兵方队成立暨开训动员大会,当时部队的主要首长和军里的主要领导都亲临会场,那天,首长们个个面带微笑,兴致非常高。开会时,首长们轮番动员,讲意义,鼓士气。最后方队领队张起义领头高呼口号:“走出国威、走出军威、走出士气”、“为党争光、为国争光、为解放军争光”,整齐的呼声震动着整个礼堂,会场群情激昂,气氛非常热烈。现在回想起来还令人激动不已,从那时起,“三走出”、“三争光”口号便在我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阅兵紧张而严酷的训练开始了。二月的鄂中,春寒料峭,我们就在机场一字排开,首先进行的是军姿训练,在机场上一站就是一上午。早春的寒风吹过无遮无拦的机场,刮到脸上,刀削般的痛。上下午训练中间各休息两次,每次时间不超过两分钟,每次教员下休息口令时,大家都动不了,双腿就象不是自己的似的,一动腿就象要断掉一样。那时腰带扎得也紧,扎好后即使使劲吸气也很难插进一个指头,我们班有一个叫付亚桥新兵在下课回到营区后,腰带几个人帮着改才改开。那时方队领导对队员要求极严,教员也不敢对我们有丝毫的同情,我们方队队长是军里的肖副军长,由于方队排面展开有上千米的距离,为了观察训练情况,他每天都会拿一个高倍的望远镜,进行观察,我亲眼看到曾经有的排面负责的教员让队员休息时间超过了两分钟而被责令到方队训练做示范的三米高的台子上罚站。直到后来我们训练内容进行到正步的时候,休息时间才有了十五分钟。为了保持良好的军姿,我们晚上睡觉都不枕枕头,为了走正步时能压下脚尖,平时上政治教育课时都是拿一双胶鞋垫着,双漆跪下,殿部压着自己的脚跟。练正步的那段时间,每天压脚尖是我们的休息时间的必休课,排面有一个年龄比较小的队员因为训练时脚尖翘得高,班长开他的“小灶”时被压得涕泪横流。
训练时不光是身体上累,精神上还承受巨大的压力。阅兵方队按规定正式走上天安门的只有三百五十二个人,其中,十四个排面,每个排面二十五名队员,外加前面两名领队。但当时方队足足有五百多人,有大量的预备队员,这样,每进行一次考核就会刷掉一批人,我们谁都害怕被淘汰掉,那样的话不光回原部队脸上无光,更主要的是,说不定自己一辈子能碰上这一次共和国的盛典的光辉的时刻经历不了,会遗憾终生的。当方队第一次进行军姿考核时,由于我天生偏瘦,胸部没肉,挺军姿时怎么也不饱满,所以考了两次我都被刷了下来。我当时就不明白,我自认为五官端正,体形还可以,就胸部平一点,为什么不让我过关?男人又不是女人,要那么大的胸干什么?军姿考核没通过让我几乎绝望,想着要被淘汰,晚上我睡不着,在宿舍外面小山岗的松树下,排面的小教员杜德忠看出了我的心理压力,在月光下和我促膝谈心,鼓励我增强信心,并帮助我分析原因,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他在人生的紧要关头给予我的支持,杜教员老家在河北磁县,这辈子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他的。最后,我还是通过了考核。尽管没有人希望淘汰,但仍然有人不断地被用“运—五”飞机送回原部队,这种飞机虽不先进,但安全方便。望着天上远去的飞机,我心里暗自为自己庆幸,那时,我.枪的手被磨破化脓,久久难以愈合,还有两次我体力不支差点晕倒在训练场上,但我仍然顽强地坚持着。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我们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甚至连几月几日都不知道,整个生活就是练,练,练。记得有一次方队放假半天让我们洗衣服,我们来到山岗下的水塘边,这天阳光很好,照在身上暖暧的,我这才发现,周围的树早已绿了,山上的松林间还有一层薄雾,山坡上开遍了各色的小花,在微风下轻轻摇动。啊,原来春天早已来到寂静的山岗,来到了火热的阅兵村,大自然的时令变化,我当时竟浑然不觉。真应了古人的一句诗:“山中无日月,寒尽不知年”。
“五一”的时候,我们奉命转场到北京集中训练,这时距离方队组建已经整整四个月了。走的那天,现在的军委副主席,时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的张万年将军亲自到火车站为我们送行。我们坐着那种闷罐车往北京进发,在沿途兵站吃饭的间隙还练正步的踢腿。到北京阅兵村后,我们发现住的帐逢村相邻的地方有好多女兵在洗衣服,原来女兵方队就编在我们方队后面,说实话,我们那时被封闭了几个月,没见到过什么异性,现在突然一下冒出这么多英姿飒爽的女兵,让我们着实兴奋。后来我们才知道,女兵方队的队员都是北京军区军医学校的学员。这个时候,空军计划拍摄一部反映方队的阅兵的电影《大阅兵》也进场准备实地拍摄,这部片子由当时的空军政委高厚良的女儿高力力写的剧本,由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王学沂、吴若甫、孙淳等演员主演,现在红遍中国走向世界的导演张艺谋当时还没当导演,只是该片的摄影师,他们平时和我们桌挨桌地一起吃饭,有时还和我们开点玩笑。这部片子后来在国际上还获了奖,反响不错。说实话,由于当时训练任务繁重,拍电影的大都是替补队员,只有少数的场面是我们正式队员的实况。
夏天来临的时候,位于北京北郊的阅兵村也开始热了起来。展开训练时,《大阅兵》的演员孙淳在我们排面后一起练军姿,可能站了半个小时左右,孙淳便眼前发黑,被抬到一边指挥台的长凳上躺下休息。那时,我对孙淳印象比较深,记得当兵前就看过也主演的《锅碗瓢盆交响曲》,觉得他年轻、英俊,记得当时我还问孙淳:“《锅碗瓢盆交响曲》里的那个和你搭档的漂亮的女主角你们还有联系吗?”,“我根本就不认识她”,孙淳的回答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到现在我还看到他演的片子的形象和那时差不多年轻,我还纳闷: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由当年的一名稚嫩的新兵变成了现在的人到中年的军官了,他还一点也不见老,演员究竟是演员,可真能永葆青春啊。
阅兵村里住着十八个徒步方队,有陆军、海军、空军、武警,民兵;有步兵、炮兵、装甲兵,水兵,空降兵;有军校学员、也有战士。整个阅兵村都住清一色的棉制帐蓬,非常整齐,村里有一条临时修建的铺上了水泥块的街道,两边都是建造的简易房,有商店,澡塘,设施比在我们在湖北时强多了,更让人兴奋的是有这么多来自全军的战友,训练时几公里长的机场跑道全部是整齐的排面,服装鲜艳,有陆军的绿军装、海军的白军帽,空军的蓝裤子,武警的橄榄绿,在北京风和日丽的阳光下,场面很是壮观。那时,各方队之间互相观摩动作,我们就有机会到各个方队去走一走。训练之余,阅兵总指挥部也想方设法地改善文化生活,晚上经常有电影晚会,还有各军兵种的文工团干脆驻进阅兵村,白天给队员洗衣服,晚上就演节目,那时演出前我们总要在方队间互相拉歌,我们左面是由青岛潜艇学院学员组成的水兵方队,右边是女卫生兵方队,水兵的歌唱得好,他们的歌旋律优美,唱着顺口,听着舒服,其《人民海军向前进》我到现在还会唱。
北京的七八月,太阳很灼人,火辣辣地泻在机场水泥跑道上,远远望去,机场跑道中间水汽蒸腾,象海洋一样,最热的时候估计有五六十度。这个时候,我们的训练也由排面进入到整个方队合练的时候,几百人在一块,定格在直线加方块里,站在里面,就象进了蒸笼,热得人心都快要跳出来了,不知道出了多少汗,每天一下训练场,每个人的背后都是白花花的一片汗渍。我们每天依然是训练,依然不知道节假日,不知道“今夕是何年”,每天就是.场、帐蓬和食堂三点一线,月复一月的大强度训练,我们的.枪的手长满了厚厚的茧,腿肿了又消,消了又肿,皮鞋踢破了一双又一双。记得我的指导员李良平当时填过一首词,记述当时的生活,有几句我至今还记得:“起未破晓,归无残阳;食想迈步,寝思.枪;火红青春放光芒”。快一年了,我们也没离开阅兵村一步,那时我们大都没去过北京城,总想有机会看一看天安门。
现在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联播播放国歌时,电视画面就是紫禁城和共和国建设日新月异、民族团结的镜头,但在当时,这些画面都没有,播国歌时,就是我们方队持枪威武行进的镜头,这个镜头是我们部队老部队长李良辉将军带队在“802”华北大阅兵时创造的。到我们这个时候,中央台提出要更新,于是就来到我们方队重拍,拍的那一天,《空军报》的一位资深摄影记者谭先德摄了一幅《英姿飒爽》的照片,发在了该报当时的《国庆阅兵增刊》上,我一看,第一名便是我头戴钢盔持枪的镜头,只可惜这张珍贵的报纸我没有保存下来。后来我们方队持枪行进的镜头在中央台又播了好几年。
进入九月中旬的时候,北京的晚上就有些寒意了。我们也终于有机会去天安门进行预演,预演在晚上进行。由于我们的驻地离天安门广场有几十公里,加上所有的方队出发,车队很长,又限速行驶,所以我们傍晚出发,穿着大衣,抱着枪,坐在解放车的大厢里,凌晨才到达天安门,到那一看,广场被灯照得雪亮,大得出乎我的想象,我见到了天安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来不及仔细观看,就开始了紧张的预演。整个去天安门预演进行了三次,最后一次返回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女民兵方队有一台车在返回途中翻车了,死伤多人。这事当时我们都不知道,为了不影响士气,消息封锁很严,但国家领导人都知道,后来我们也慢慢知道一些。女民兵方队的队员都来自北京朝阳区大型厂矿,他们身着一身天蓝服装,走得很漂亮。出了车祸以后,有一个排面就不得不用预备队员顶上,记得后来在阅兵村预演时,我们先走过检阅台,就停下来看后边的,当她们方队经过时,解说员说她们是如何的战胜伤痛,一切为了受阅,我和战友们都发现,好多女民兵们都流泪了,脸上亮晶晶的。
共和国三十五岁的生日终于来到了。“十一”国庆节那天,我们上下焕然一新,为了这一天,我们准备了盼望了整整一年,临出发前,方队举行了隆重的宣誓仪式,誓言我到现在还清楚记得:“我是阅兵方队的一员,响应党的号召,坚决执行空军党委的命令,服从命令,雷厉风行,在正式受阅中,以饱满的精神面貌、严明的作风纪律,准确无误的动作,顺利通过天安门,走出国威,走出军威,走出士气,为党争光,为国争光,为解放军争光,用火红的青春,谱写受阅历史新篇章”。
那一天,聆听了邓小平的讲话后,分列式开始,那一刻,天安门金碧辉煌,我们昂首阔步,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的肩上扛着的不再是一杆枪,而是国威军威,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我们通过了以后,就在观礼台边停下来观看,隆隆的机械化方队、战略导弹方队威武驶过,看了不由得让人豪气顿升;大型花车开来了,成果丰硕,鲜艳夺目;流行队伍过来了,人们跳着,欢呼着,唱着,这时我看到了北京大学的学生在游行人群中打出了横幅:“小平您好”。这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心声。
  大阅兵是我生命中难以磨灭的记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青春时光,是我从军道路上的一个永恒的亮点。一直以来,我都想把这段经历写下来,献给所有热爱生活、关注共和国腾飞的朋友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水手(客) 该用户已被删除
2#
发表于 2004-8-3 23:1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8696
帖子
13
主题
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26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8-2
最后登录
2014-8-24
3#
发表于 2004-8-4 04:53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转帖]我所亲历的大阅兵

神经病些,搞些没明堂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2 22:57 , Processed in 0.09602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