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5790
- 帖子
- 187
- 精华
- 0
- 积分
- 0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10-12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UID
- 115790
- 帖子
- 187
- 主题
- 46
- 精华
- 0
- 积分
- 0
- 威望
- 183
- 金钱
- 100 分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10-12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watermark]军 歌 嘹 亮
上小学时,老师就教会我唱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那时虽然对歌词的内容一知半解,但在童年印象里就懂得了人民军队有着严明的纪律!83年底,我是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踏上驶向部队军列的。刚到部队,便跟老兵学唱《战友之歌》:“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我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团结成钢铁集体,钢铁集体!……”这首歌,让我们这些从没有离开过家乡和父母的新兵,感到了部队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在营房时时都会听到嘹亮的军歌声,无论是早操还是开饭前后,无论班务会还是连务会,就是看电影,也要引吭高歌!最激动人心的是拉歌,逢到团里放电影或开会什么的,连队之间、营与营之间就亮开了歌喉,相互拉歌,那热烈的气氛,让人热血沸腾,战友们都很喜欢。拉歌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拉”出花样与趣味性,就少不了“叫阵”,总有一个嗓音嘹亮的人领喊号子。那组有人喊:三连队呀么嗬嗨,!大家就跟着和一句:来一个呀么嗬嗨!这组又有人喊:“通信连,来一个!通信连,来一个!一二三四五,我们等的好辛苦!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等的好着急!”这边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那边应:“日落西山红霞飞……”一浪高过一浪,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搞得山摇地动。
“再见啊!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你不要悄悄地流泪,你不要把儿牵挂。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亲爱的妈妈。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幸福的妈妈。啊,啊,我为妈妈擦去泪花。……”,85年4月,我和战友唱着这首《再见吧,妈妈》,开赴云南老山前线,参加对越防御作战。战斗之余,蹲在潮湿的猫耳洞里,听着从录音机里飘出的《我爱老山兰》,在那炮火连天的老山前线,这是参战战士唯一的精神享受了!那朴实的歌词感染着战士们,战士们反复吟唱着。此歌曲的流行,使老山那普通的、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历经炮火洗礼依然顽强生存的老山军 歌 嘹 亮兰草变得珍贵起来!
部队下阵地到麻栗坡的南温河休整,内地歌舞团纷纷前来慰问演出,象战士熟悉的歌唱家彭丽媛、李双江、蒋大为、郁均剑、阎维文、柳培德、董文华 ,都为南疆带来了动听的歌曲,《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小白杨》等军歌从云南边陲响彻大江南北。战士们最喜爱的是总政歌舞团的阎维文的歌曲,1985年9月29日,阎维文来到战火纷飞的老山主峰,阎维文为坚守阵地的前方将士引吭高歌。那天,演唱了三首歌:《心中的歌儿献给战友》、《我爱老山兰》、《小白杨》。他刚唱完,敌人向阵地打来三炮,“猫耳洞”里落下一阵灰土。阎维文愣了,可洞里的官兵们一点都不在乎,谈笑自若。这件事,使阎维文真正体会了战士的情怀,也使他后来演唱的军旅歌曲都饱含深情。
在我复员的时候,新兵深情地为我们唱起《驼铃》:“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路漫漫,雾茫茫。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我的热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三年的军旅生活,无论是内地军营,还是在老山前线,军歌时时伴随着我。现在我虽然解甲归田,但还是喜欢哼上几句军歌。最喜欢的还是刘斌唱的《当兵的人》:“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自从离开家乡,就难见到爹娘。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青春的年华,都是热血儿郎。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一样的足迹,留给山高水长……”听,这旋律多么高亢嘹亮!!
军歌难忘,军歌嘹亮。
[/watermark] |
|